任脈.jpg

※本文全部及部分禁止轉傳、轉貼、copy至其他媒體、個人,包括但不限於各類社交網站、部落格……

提醒:本文需對照老師上課的板書解說及圖解,光看文字可能產生誤解!

※本文只適合作為現場上課後的複習,欲上課請隨時注意漢唐經方學堂的開課資訊:https://www.facebook.com/NiHT100 

 

第四堂課

一.會陰

1只有一種情況可下針:溺水急救

2)主陰汗,陰頭痛,陰中諸病,前後相引痛,不得大小便……:近取穴。

陰汗、穀道搔癢:是同樣的東西,穀道是食物經過的道路,就是肛門。穀道搔癢有兩種,一種是小的東西在裡面,另一種是大的東西在裡面:大的就是寄生蟲,小的就是細菌感染。中醫講的是環境,這兩個就是應該要氣化的水沒有氣化,如果來自心臟的血熱(心火)可以完全進到小腸,整個下腹部的冷水應該都會氣化往上走,如果小腸溫度不足,下焦的冷水無法氣化,冷水有重量會往軀幹的最底部走,就會堆積在陰部周遭及大腿根部滲漏出來,造成陰汗。會癢代表除了濕之外,還有熱,就是細菌最喜歡的環境。陰部為什麼會熱?熱從肝臟來:肝經環陰器(生殖系統),只有肝經經過陰器,不讓肝臟在該工作的時候工作,負擔加大就會過熱而造成陰器熱。所以有陰汗、穀道搔癢,最重要就是該睡的時候要睡覺、灸會陰。要根治就要想辦法讓心火到小腸,走路是讓心火到達小腸最好的方法,小腸溫度夠,才能將下焦的冷水氣化往上,不會堆積在下焦。跑步會讓陰汗更嚴重:流大汗,風一吹體表毛孔閉起來,髒水就往下會癢。

3)久痔相通:長了痔瘡之後,大便用力就會擠破,擠破就會有傷口,如果身體很虛弱,傷口會越往裡面走,陽不足就會往裡面凹陷(陽夠就會往外推),越陷越深,就跟陰道相通了,在直腸一用力,陰道就會有東西出來。痔瘡不要割,傷口容易爛,越爛就爛到陰道。陰吹:放屁氣從前面出來。

 

二.艾灸時,壯數採陽數.就是一、三、五、七、九……

艾灸是補陽,晚上灸較好,睡前灸,因為陰時陽不足,灸效果最好!

灸關元(幾乎每個人都適合,不孕,四肢冰冷)、足三里、合谷

胃寒:中脘穴

 

第六堂課:

三.中極:關元下一寸,臍下四寸

1膀胱之募:募:開口,膀胱的開口,在此下針,氣血津液會大量的進到膀胱裡。

2)治療的配穴原則:俞(輸之古字)募治療:把氣血跟津液輸送到開口,對特定的臟腑就有很大的助益!俞穴有兩種:

 五俞穴中的俞:井、滎、、經、合:十二正經都有,再搭配特定的募穴,為俞募治療

 膀胱經上的俞穴:例如:心俞、肺俞。所以膀胱俞+中極:俞募治療。

 所有的慢性病、虛證(該有的沒有)、惡性腫瘤的患者都可以用俞募治療!西醫只能控制,對中醫來講是長期消耗氣血津液的過程,就可用俞募治療。例子:長期漏尿、頻尿,晚上夜尿,打噴嚏褲子濕掉:用俞募治療效果很好,膀胱的俞穴加中極穴。類推:五臟六腑的募穴,都可以搭配前面講的五俞穴中的俞或膀胱經上的俞穴。

3治療婦科最大的穴道(婦科大穴):近取穴,在陰器的位置,只要跟婦科有關,下中極一定有效!比如:白帶很多,「帶」其實就是津液,本來應該要送到上焦到肺,可是因為溫度太低(下焦寒)上不去,所以就留在下面離開身體,所以白帶就是沒有辦法進到身體的營養,灸中極治療之。想懷孕生小孩也可在中極處理。小便時尿道灼熱、痛,在中極(膀胱募穴)下針。

4)足三陰、任脈之會。只要記住很重要,因有多條經脈通過。

5)治症:

 冷氣積聚,時上衝心:膀胱裡可以分成三種東西:最下層:水加濁陰,就是尿,顏色為淡黃,如果尿為無色,代表濁陰沒有離開;中層為津液;上層為水,津液跟水都是身體可以利用的:津液是吃進來的食物,經消化吸收後先存在膀胱;水進到膀胱如果是乾淨的,就還可以再利用。正常狀況下膀胱有來自小腸跟腎臟的血熱,如果有足夠的血熱,第一膀胱會變大,尿量就會多,所以如果熱不夠,膀胱就縮小,一下子就滿了,就想上廁所,頻尿就是膀胱溫度太低了。第二血熱足夠,膀胱上口就會打開,水就可以氣化往上走,津液也可以進到三焦供全身使用。

冷氣積聚,時上衝心:溫度要熱不熱,上口是開了,可是水氣剛離開膀胱就變成水了,又有往上頂的力量,就有氣上衝心的感覺。用白話文來講就是小腹會跳動!賁豚搶心是類似的意思:賁豚有兩種,一種是往上走。

 ②陰汗水腫:陰面流汗,中極的陰汗是指大腿內側跟生殖器的周遭流汗。因為下焦溫度太低了!

 ③陰癢而熱:西醫認為是不該有的東西進到身體裡感染;中醫討論的是該有的環境或不該有的環境,不該有的環境就會吸引不該有的東西,所以要想原因,把原因消滅!比如要想癢的原因,而不是只想止癢。

 

 不該有的髒水堆積:因為汗出不澈,該流的汗流不出去,往下堆積在下腹部;

 血很髒,因為肝臟解毒的功能很弱。

陰癢而熱是髒的血。又濕又冷是髒水;又濕又熱,則髒水、髒血都有。

 ④臨經行房贏瘦中醫不贊成經期時行房。經期時血大量往下走,且經血身體不能再使用,經期行房會讓血逆行,心臟會讓經血往下走,一行房這力量就沒有,行房時血會大量進到腎臟,向下的力量就沒有了,血很容易就會往回走!不能用的經血逆行回到心臟就會堆積,要不往前堆、要不往後堆,往前堆到乳房,以後得乳癌;往後堆到督脈,就會有八種癌症!

 ⑤婦人斷續:未更年期,經血就沒有來,中極治療。

 

四.關元:臍下三寸,懷孕禁針

1小腸募穴。足三陰、任脈之會。

 心臟跟小腸互為表裡,什麼叫互為表裡?可以這麼講:心臟跟小腸有共通的通道,心臟擠一下,血就會很快的進到小腸裡。所以正常情況下,心臟有多熱,小腸就要有多熱,兩個應該是一模一樣的溫度,如果心臟的熱可以到達小腸,那就可以順利往下肢走。血到達小腸有什麼作用?小腸周遭有很多東西都是靠小腸供血:大腸、子宮卵巢、膀胱、下肢。萬一心血不能夠完全進到小腸,那就在關元下針,就可讓心血大量進到小腸。人身上所有熱的來源,都是靠心臟跟小腸!五行裡心與小腸屬火!熱沒有了,人就沒有生命,所以要讓熱能夠持續,還要順利的分布全身,關元就非常重要!小腸跟生活品質太有關係,一個人要活得好,小腸火一定要足夠!所以一個人要長壽生活品質好,維繫小腸的火熱是很重要的事!

a. 消化吸收的津液來自小腸。

b. 代謝(大小便離開)需要小腸的熱。

c.  生小孩也要靠小腸的熱。

d. 下肢的循環靠小腸的火。

 如何讓小腸火不夠:第一個是吃冰;第二個露肚臍,體表把血熱帶走,來自心臟的血熱,本來應該進到大腸、子宮卵巢、膀胱、下肢,結果都被風及冷氣帶走。

 小腸火不足,就在關元治療!中醫裡最好的保養方式:灸關元,可以延年益壽!未生病前一直灸關元,就可以不用吃藥,活到很老活得很好!

 前面有講,膀胱有來自小腸及腎臟的血熱,上口就會打開,冷水就會變成氣態水往上走。我們身上的循環靠的是氣的推動,氣就是水,冷水遇到熱就變成氣了。身上氣的來源有兩個,一個在中焦;一個在下焦,在下焦就是膀胱。所以要讓身上的氣足夠,當然要讓小腸火足夠,膀胱裡的冷水才能氣化往上走,小腸火沒有了,就沒有氣了!一沒有氣,身上循環就會很遲緩。所以要保養,最好的方式就是灸關元!

2下紀者,關元也。人的紀律是靠心臟,上紀是心臟的募穴(任脈:巨闕穴),下紀是小腸的募穴。書中所說上紀是中脘(胃的募穴)

3)治症:所有的寒通通都可以處理!只要是小腸火不足,跟大腸、子宮卵巢、膀胱、下肢有關的問題,通通在小腸這裡治療就好!

 積冷虛乏:小腸沒有足夠的熱,吸收效率差,身體得不到津液,就越來越虛弱了!

 臍下絞痛:小腸如果血不夠,蠕動就會不連續,就會有絞痛的現象。

痛有很多種:悶、脹、刺、絞:絞痛就是血量不足,蠕動不連續。腸套疊,灸關元三十分鐘就可以,西醫沒有寒熱的觀念,所以無法理解。西醫的研究以外國人為主,白人、黑人毛多像野人,心臟較強大;東方人經過演化,最精華的在頭,肉體的表現會差一點。身體有的東西不能亂切亂割!

 胞門閉塞:經期來時會有經血,排卵期的時候卵子會離開卵巢,跟著一起出來。胞門閉塞就是由心到小腸的血熱,要到子宮卵巢的通道擋住了,該下來的下不來,為什麼?胞門是由小腸的血熱控制,小腸得到足夠的血,子宮卵巢該出來的就會出來,不出來就會堆在裡面,就會長一堆不該長的東西。有這些問題可以在關元處理。

 把中極跟關元合在一起看,中極是婦科大穴,關元治症也很類似,所以治療時往往這兩個穴道一起治療,灸關元時灸到後面覺得燙,再移到中極,中極又熱了,就不要移到關元。這兩個穴道可以輪流灸,效果非常好!

灸的時候會口乾舌燥就要先停下來,換灸足三里,把火氣往下導。

 

五.石門:關元上一寸,又名:利機、精露、丹田、命門

1)丹田:倪派認知是關元,也有人認為是氣海。

2)跟「陰交」合在一起看:石門跟陰交都是三焦的募穴。三焦裡面有水、津液、黃油,其中水分成兩種:熱水(氣態水)、冷水(液態水)。我們身上的水,一定要有足夠的氣態水,液態水才能被推動,也就是身上的氣一定要夠多。氣少冷水就會停滯,精神體力、循環就會大幅降低!陰交在膀胱最上緣的位置,意思是當膀胱足夠充血時,上口就在陰交,如果尿尿覺得很脹是脹在下面,就不對!膀胱這麼大,津液跟水就從上口進到三焦,再進到全身,所以如果三焦的水跟津液不夠時,就可以在石門跟陰交處理。為什麼三焦裡面的水跟津液不足?因為膀胱裡面的水跟津液都尿掉了,一來可以在中極,膀胱募穴治療,也可以在小腸募穴關元治療,當然也可以在石門、陰交治療,把開口打開,讓水跟津液可以大量的進到三焦通道裡。當出現小便次數多,但每次出去的量也很多,就要知道三焦裡沒有足夠的水跟津液了:正常情況下,膀胱裡面的水跟津液都要進到身體裡,如果尿很多次量也很多,很顯然水跟津液一起都尿出去了,所以三焦裡面就沒有足夠的水跟津液,所以尿很多次量也很多,不見得是小腸火不足,因為尿量多,所以是上不去,應該在募穴上治療:石門、陰交處理。可以拍打小腹,震動為陽,當陽沒辦法循環時,就可以做一些事幫助它,就可拍打:拍石門、陰交。生小孩生不出來,拍打中極跟關元,拍男生,女生用灸的效果較好!

拍打幫助行陽,讓循環變好!

如果從膀胱應該要進三焦的水跟津液沒有進,就容易有下痢的現象,水跟津液滲到腸子裡。

3)石門是很有名的絕孕穴,在此下針、灸,小孩就生不出來。但中極跟關元可以讓你生!

 

六.氣海:石門、陰交之間,氣很多

1)中極是膀胱募穴,陰交是膀胱上際,氣一定是熱的往上,膀胱分段來看下面是濁陰跟水,中間是津液,最上面通通都是氣,所以叫做氣海。

2)男子生氣之海:男生精神體力都是靠氣,所以氣不足就在氣海治療!氣不足,循環一定變不好,灸是最好!醫案351頁:氣虛陰陽決離時,灸氣海急救!

 

※得氣:痠、麻、脹、痛(?)、電(效果更好):非深度取,不需要扎很深才有。

※以通(疏通、打通)為補:動氣療法

※疤痕下針:可在疤痕四周最突出之處直接下針,濁陰就會被氣血帶走。

 

第七堂課:

七.神闕:肚臍的中間,禁針,用隔鹽灸

1)神闕恰好就在大腸(橫結腸)的正中間。

2)神闕是身上兩個特別容易受寒的位置之一:陽面吹風沒問題,像臉不用包,因為臉是諸陽之會,最怕風的是

 後腦跟後頸:吹到風很容易感冒,尤其一邊流汗一邊吹風。風寒容易從身體最脆弱的位置進到人體。

 神闕:很多嬰幼兒踢被子,隔天起床拉肚子、大哭、消化不良,代表風寒從神闕進去。女性月經期間不能穿露肚臍裝,吹風帶走腹部血熱,我們希望陽增加、血熱提升、心血可以到小腸,一吹風血熱就散失了!現代女生露肚臍之外,還吹冷氣、吃冰、喝下午茶,不走路、穿高跟鞋,都很糟糕!穿高跟鞋會傷害腎臟,腳底只有腎經會經過,一直穿高跟鞋,經絡就會堵塞,因為施力都在足跟!

 ③腹中虛冷:下焦溫度低就容易拉肚子、腫脹,常常會聽到腸子有咕嚕咕嚕的聲音:腸鳴狀如流水聲。如果有寒濕在下焦,腸子蠕動就會不連續,就會疼痛!

 ④小兒奶利不絕:喝奶之後就一直下利都停不下來。脫肛,這些都可以灸神闕!

 ⑤天冷腹痛,起雞皮疙瘩:女生經期來時天氣冷也會有這個現象,這時在家裡可隔鹽灸,在外面用暖暖包貼在神闕;沒有暖暖包,用雙手搓熱敷神闕;手也不熱,就直接用力壓,壓了之後血容易過去。

 

接下來進入中焦,從神闕到心蔽骨下端為中焦。心蔽骨下方凹陷的點為鳩尾穴,鳩尾跟神闕中點為中脘;中脘到神闕分三個點,由下而上為:水分、下脘、建里。

八.水分:一名分水。禁針。

1)至是而泌別清濁,水液入膀胱,渣滓入大腸,故曰水分:水分是胃的下口,意思是什麼?人喝進去的水絕對不會到小腸,如果到小腸,會咕嚕咕嚕腸鳴拉肚子,小腸屬火,水進到小腸叫水火不容!所以喝進來的水一定停留在胃,從胃裡面離開進到全身,所以水分的意思是這個點以上會是水,能夠進到水分以下的一定是消化完的東西,才能往下走進入小腸!

那水在胃要如何離開?靠的是足夠的胃熱!胃熱足夠,胃裡的水就會氣化,氣化就會進到胃壁裡的三焦通道,往上走穿過橫膈膜進到上焦,肺才能夠受用這些水。所以人的身體不能受用冷水,只能受用氣化過的水。所以身上氣不足,就可知道冷水會堆積(氣是冷水受熱而成),就會越來越虛弱,循環越來越不好!如何知道?喝一杯500ml白開水,如果肚子脹脹的,代表胃的血熱不夠;如果喝了一杯一點感覺也沒有,還想喝一杯,代表胃過熱了!運動過後身體很熱去喝水,喝一杯肚子很脹就不好,因為熱都在橫膈膜以上,胃溫度很低;如果全身都熱,就會一杯接一杯。如果胃裡的水不能氣化,水分就是治療最好的位置(近取穴),因為水受熱氣化,所以灸最好。治症通通跟水有關係。

2)鬼擊:身體很容易會有瘀青,碰一下就瘀青一大塊,因為溫度太低,血管裡的血熱不足,沒有彈性,碰一下血管壁破就很容易瘀血。

 

九.下脘:在中脘跟神闕的中間,胃的下口,小腸上口,跟水分很像

1)水穀於是入焉:消化過的食物才能夠通過胃的下口。喝的水是在胃裡面氣化,那果汁、湯呢?只要是有味道、有營養的,都會進到小腸,只有白開水會留在胃裡面。食物入胃,會有一件事發生,叫「五味出焉」,比如吃了酸辣湯,有酸跟辣的味道,吃到胃裡面,氣味就會先離開胃:酸味會入肝、辛辣味會入肺。酸辣湯進到小腸吸收變成津液,就會大量進到肝跟肺。最近日本有出一款飲料,透明的但有味道,因為有味道會進到小腸,但有沒有津液會進到臟腑?沒有!通通都是濁陰!像甜的氣味會入脾,如果有津液也會入脾,結果沒有,身體還要排掉,就會透支脾臟!一般認為食物都有營養成分,但在中醫的世界,顏色、味道都有不同的性質,會有不同的影響,不是那麼簡單,比如地溝油,有些人認為都是脂質,有用過沒用過吃到身體都一樣,當然不對!原來在水溝裡面,加一點化學藥劑讓它變乾淨,跟原來的油當然不一樣!中醫有寒熱、五色、五味的觀念,跟西醫不一樣!

氣泡水,如果胃氣足,打個嗝氣就出去了,胃氣不足就脹在那裡,不能打嗝不能放屁就脹在那裡。心臟夠熱,就可到胃,胃氣足夠就比較沒傷害。

2)下脘因在胃的下口,小腸上口,所以可以管消化(胃)和吸收(小腸)。

治症:

 胃脹,腹堅硬:顯然東西停留在胃,表示消化不良。

 穀不轉化:吃什麼拉什麼,拉出的都有食物的形狀。

 胃跟小腸血熱不夠,消化吸收的功能有問題,都可在下脘治療!

3)如何判斷寒熱?食物在熱的地方很快壞掉(臭掉),在冷的地方可以保存很久(味道不變,無味或淡味)。來看以下幾種情況:胃與小腸之間平常是閉起來的,只有食物消化完的那一瞬間食物可以通過。

 打嗝有上餐食物味道:胃寒,因為都不消化,通常伴隨胃酸,因為只要胃裡有食物,就會持續有消化液進去,就會胃食道逆流。

 嘴開味重:胃熱。

 放屁很臭:小腸熱。

 大便不臭:小腸寒。

 放屁有中藥味或食物味:胃、小腸都是寒的,整個消化系統溫度都低:代表食物從吃進去到離開時間很短,沒有消化吸收,所以味道沒有改變,應該聞到臭的中藥味。沒有消化吸收所以津液少,血也會少,陰不夠!

以上是極端狀況!實際病例寒熱夾雜最常出現!不好處理,但《傷寒論》時就可解決!反芻也是胃寒,較極端是胃翻,吃進去的東西想要再吐出來吃一次!

Q:小便有中藥味?

A:吃進去的食物經過消化吸收,津液會存在膀胱,如果小便有中藥味,代表尿出來的除了小便還有一部分的津液,津液不能留在身體代表溫度很低。膀胱的溫度來自小腸火跟命門火,溫度高膀胱上口會打開,水跟津液就會從上口進到身體。小便有中藥味代表有一部份津液一起出來了,有中藥味也代表胃沒有完全消化,因為胃會五味出焉,所以胃、小腸、膀胱溫度都低。

如果是寒,用灸最好;是熱,下針較好!

 

十.建里:跟下脘、中脘的距離很近,接近的穴道穴性都會很類似,建里沒有特殊治症,用來輔助下脘跟中脘,下一針效果不彰,隔一寸再下一針。

 

十一.中脘:很重要的穴道,在心蔽骨跟神闕的正中間,手太陽、少陽、足陽明、任脈之會

1)一名太倉:古代太倉是存放收稅上繳的農產品。

2上紀者,中脘也,胃之募也:胃的募穴在中脘,胃有任何問題都可在中脘治療!用俞募治療法!但胃潰瘍不可以在中脘下針,因為下針是導引氣血,針下的位置氣血會匯聚,胃潰瘍已有傷口,讓更多血到胃,發炎的狀況就更嚴重。灸也不行,已經發炎灸更嚴重!

3《難經》:腑會中脘:會有會聚的意思,所有消化系統的通道都會會聚在中脘,換句話說,中脘可以用來治療所有的腑病(例外是胃潰瘍)!中脘可治療所有腑熱病!

 「會」有八會穴,會郄治療法:會穴+郄穴可以消炎、鎮痛、去熱。比如吞到魚刺,食道刮破發炎,食道與胃相通,所以可在中脘下針,再找胃經的郄穴:梁丘下針,中脘+梁丘,就可以治療食道的疼痛,可消炎、解痛、去熱,所以如果傷口有化膿,都可以用會郄治療法。

 ②中脘既是胃的募穴,又是腑的會穴,所以很好用,唯一要小心是胃潰瘍不能用!食道、胃、小腸、大腸、膀胱的問題通通都可以在中脘治療。中脘可以灸很久都沒有問題!

4)治症:治療消化吸收很重要的大穴,胃潰瘍例外

 ①腹爆脹,中惡(吃到不好的東西,嘔吐、拉肚子),飲食不進,翻胃,赤白痢(拉出顏色很深或白的),所有跟消化有關的問題,都可治療。

 ②醫案:胃虛(胃虛症:應該有的血熱跟津液都不足)而致太陰無所稟者,於足陽明募穴中引導之:胃的血熱跟津液不夠,吃進去的東西都不能消化吸收,身上可以得到的津液就少,太陰就是脾臟,脾臟的功能就是把身上的津液分配到全身,現在胃不好,津液不足,脾臟就無法分配!這時可在足陽明募穴,就是中脘去處理!

5)臨床時用梅花灸:在中脘的上下左右各一寸,用艾灸灸之,左右是胃經的梁門穴,總共五狀,處理完全不能消化,吃什麼就拉什麼。

 

十二.上脘:與巨闕位置:中脘與鳩尾間分三等份;或中脘上一寸為上脘,鳩尾下一寸為巨闕。臨床按了會痛的那個點就去下針就對了!

1)胃的上口:穴性與中脘類似,所有胃的問題上脘、中脘、下脘一起處理,三個都是跟胃有關,那臨床治療時有什麼應用差異?上脘是食道進入到胃相接的位置,如果吃東西很容易噎到,因為下不去,整個食道津液不夠沒有彈性,食物容易堵住,在上脘治療;吃進去的食物就不應該吐出來,應該要往下走,如果容易胃食道逆流,也在上脘處理。如果喝了水肚子撐很大,就在中脘處理。

 

十三.巨闕

1心臟的募穴,有心臟的問題就在巨闕處理。如果心家的陰不足,可以用俞募治療法,在心俞+巨闕,就可以處理心臟的問題。

2)整理下紀(關元,小腸募穴)跟上紀(中脘,胃的募穴):心臟擠壓時,血會往上、往外跟往下走,其中導引最大的關鍵,看的是心氣!氣先走,血才會跟著走,心氣如果能順利地往下走,血液就可順利地往下走;心氣如果不通,血就走不下來!

 心氣會從哪裡往下走?心血會直接進到胃裡,心氣會從中脘進到胃裡,心氣也會從心臟進到關元裡,所以心氣如果可以進去,血就可以足量的進到胃跟小腸。如果心氣不夠,就要從心臟的募穴處理,讓氣可以從這裡進去,在巨闕下針。心氣不足,就不能進到中脘跟關元,這是因為心臟的關係造成消化跟吸收狀況不好,如果是心氣不足,就在募穴處理。

 如果是心氣不通,氣不能往下,這時就要雙管齊下:要有往下的力量,心氣有三個方向:往上、往外、往下,如果氣在上面就走不下去,但血還是會走,氣就會容易鬱結在上面,就是肩頸,如果肩頸凸一大塊又僵硬痠痛(血堵住),就是心氣不通。肩頸僵硬痠痛,或是肩頸左邊鼓起來,或是右邊鼓起來,或覺得兩邊肩膀不一樣高,就代表心氣不通。要讓心氣通,先讓心氣可以往下走,中脘、關元下針;讓心氣進去,在巨闕下針;最後加一針,把上面(往上、往外)的氣往下導。這是用來治療心臟病!剛剛有同學問心肌梗塞怎麼辦?下心三針!動脈血管堵塞,也是下心三針:巨闕、關元、天突,讓心氣往下走!心三針是倪老師所教,也可以多加中脘(錦上添花)!下完心三針,最重要是心氣會被導引,心氣不通、多餘的心氣會匯聚到巨闕的正後方(脊椎第十椎),在第十椎下一針,把心氣散掉!所以有心血管疾病、心肌梗塞,就是下心三針,針下馬上就好。

3)治症都跟心臟有關,火會生土,所以跟消化有關的,如果心血、心陽不足,造成消化的問題,也可在此治療:跟心臟痛有關、跟濁陰堆積有關、跟消化不利、吸收不利都有關係。

 妊娠子上衝心昏悶:肚中嬰兒狠狠往上一踹,踹到媽媽橫膈膜,壓到心臟,昏倒,下巨闕。如果媽媽心氣足夠、心陽足夠,嬰兒腳不會往下踩,一定是手往外推,不會腳亂踢,腳亂踢一定跟媽媽的身體有關,媽媽的心陽不足,嬰兒得到的熱不夠、養分不夠,腳就會亂踢,往上一踹就會有這種現象!另外媽媽感冒時也會有類似情況,這時下巨闕。如果下針效果不彰,還可以再加補合谷、瀉三陰交。

 《十四經發揮》:凡人心下有膈膜,前齊鳩尾,後齊十一椎,周圍著脊,所以遮隔濁氣,不使上薰心肺是心在膈上也。有一句話:清陽浮於上,濁陰出於下,靠的是橫膈膜遮蔽。

 跟心臟有關的疾病,像心臟胸口不適、胸悶、心悸、疼痛、以及消化不良,都可在巨闕治療。

 

十四.鳩尾:心蔽骨下方凹陷處,禁灸,灸會讓人很虛弱;下針也要小心,如果瀉太多,人也會很虛弱

1)《靈樞經》:膏之原,出於鳩尾。脾臟精存的營養,會變成黃油,黃油平常是在鳩尾,然後連到三焦,之前講過三焦裡面都有黃油,黃油從哪裡來的?平常都是在鳩尾,脾臟的營養會送到鳩尾,再從鳩尾進到三焦通道。所以鳩尾是人身要害,只要重擊鳩尾,黃油就不能進到三焦,全身三焦的循環就會停滯,人就不能動彈。點穴是真有,點一下就無法動,是因為太痛苦了無法動彈,脾經也有,簡單講跆拳道護住的要害都是不能重擊的位置。

 

下針時要保護自己,擋病氣:要很專注,閉氣,縮肛,嘴巴要閉起來,舌頂上顎。黑耀石、水晶、玉石也可防病氣。

※引氣得氣(非一定深度):提插法、旋轉法-左轉右轉,不是同一方向一直轉:針被吸得越緊,代表氣越強。

 

第八堂課:進入上焦

十五.中庭

1)如何找?先定位:兩乳頭劃一連線,跟任脈交接處就是膻中穴,膻中往下一寸六(或一寸半)就是中庭.中庭同樣距離往下就是鳩尾。

2)中庭剛過橫膈膜,食物從上焦進到中焦交界的位置,所以治症常常是食物不能下走,比如吃東西會噎到、吞不下、會吐出來,可在中庭下針。

只要穴道進到上焦,幾乎很少下,為什麼上焦任脈穴道很少下?因為光是拍針進去就撞到心蔽骨,所以不能深針,下去都是一點點,效果其實不會太好。在上焦往往都是胸悶時才會下針,其他穴道都下過沒有效,為了加強去實的力量,才會在任脈下針。

 

十六.膻中:禁針,兩乳間凹陷的位置

1)《難經》曰:氣會膻中(腑會中脘)。氣病治此。但禁針如何會郄治療?有氣病可在膻中按摩,手掌握拳虛握,手指節有一個平面,用這個平面在膻中順時針揉(自己揉的方向對自己來講)。呼吸時會氣逆、胸悶可按膻中。氣逆是呼吸吸到一半突然胸口氣吸不下去了,就憋氣,過一陣子痛過去了才敢再呼吸;吸,沒辦法吸下去,卡在這裡,等它過了才能再呼吸。按膻中只能輕輕按,不能重重壓,因為氣本來性就是輕的,重壓是治療血分的問題,氣都在體表,所以輕輕地揉它、導引,輕輕地放在表面,不要給它壓力。

 

接下來往上每一根肋骨的距離會在心蔽骨摸到凹洞的位置

十七.玉堂、紫宮、華蓋、璇璣:都是隔一根肋骨,這四個穴道很類似,治療氣不能往下走、水不能往下走、食物不能往下走。每一個位置代表的意義不一樣,堵塞的位置不同,可在這裡下針。臨床上只有在胰臟癌或中焦的癌症、上焦的癌症造成胸悶心悸,或水大量堆積在橫膈膜時,才會在這裡下。所以臨床幾乎都用不到。

 

十八.天突心三針:巨闕、關元、天突,可多加上紀:中脘。

1)頸部喉結下面四寸,兩鎖骨連線與任脈交接凹陷處。下針不能直直下,會穿過氣管、食道,拍針進去後,針要提起往下,下在氣管與胸骨間,針的尖端要朝下。如果下錯了直接下,傷人短壽。

2)在此下針好處:許氏曰:此穴一針四效。凡下針後良久,先脾磨食,覺針動為一效;次針破病根,腹中作聲為二效;次覺流入膀胱為三效;然後覺氣流行,入腰背腎堂間為四效矣。什麼意思?

 下天突後,心氣一通就會火生土,脾胃就會開始消化食物了。如果一個人吃東西都不大會消化,只要一吃完,肚皮就會撐起來(食後肚凸),要消化很久肚子才會平,這是脾胃消化功能很弱,追根究柢是心臟的力量不夠、心陽不足,心火不能夠足量的到脾胃,所以它蠕動速度很緩慢。這時可下天突,下針留久一點,就會覺得胃開始在動了。

 ②強腑:腹中作聲:消化系統蠕動很快,食物很快可以往下走,所以可以幫助消化系統。

 ③心陽由上焦入下焦:次覺流入膀胱為三效:現代人的氣感很不足,所以很難理解什麼叫流入膀胱喔。吃了食物,經過胃消化、小腸吸收,津液進入到膀胱,所以氣是從心臟進到胃、小腸,直接到膀胱,直接從上到下。

 ④血熱由膀胱入腎:津液入到膀胱後,要分給全身使用,下天突,最後這些東西會到腰背腎堂間,簡單講從膀胱進到腎。

所以天突一針下去,實際上心火就可以進腎臟了,所以天突很有用,可以留針留很久很久。①②③④就是心腎相交。

 

十九.廉泉:一名舌本,所以跟舌頭會相通。看穴道名就可以知道如果有口水的問題就可以下廉泉:口乾沒有口水,或是口水太多一直流出來。

1)用大拇指橫紋對到下巴,往下巴往上一摸,大拇指頂端凹陷的位置就是廉泉。下針時對著舌頭根部去下,因為是舌本。舌頭不好操控都可以下這裡,舌頭腫起來、大舌頭、說話聲音很奇怪、突然不會講話。

 

二十.承漿:唇稜下陷中,下唇往下最凹點。

1)治症:沒有辦法承受水漿,比如中風、半身不遂,臉上肌肉不能控制一直流口水,面癱流口水下此。臉上太多積水、臉腫也可下此。

2)很重要的作用:面部定位:面部中風,口歪眼斜,叫面癱,治療從胃經、大腸經下手,治療好之後,臉正的時候最後一針要下承漿。很多人說奇怪面部中風一下針瞬間臉就變正了,但針拔出臉又歪回去,所以下針臉鬆了變正常了,加下一針承漿,可以定位!

3)可一直灸,灸很多天休息一下再繼續灸。灸了足陽明脈,就是消化系統會很好,如果從來都不灸,任脈跟陽明經不暢通,就很容易會有糖尿病的現象,承漿是治療糖尿病的重要大穴,灸之就可以讓脾胃把津液送到上焦,如果不灸,很多人過度消耗身體,脾胃無法把津液送到上焦,就會有消渴的現象。所以有消渴的狀況也可以灸。

 

目前已經整理的中醫對五臟六腑的說明,會持續增加及調整:

有關任脈的摘錄

有關督脈及其穴道的摘錄

有關肺的摘錄

有關大腸的摘錄

有關胃的摘錄

有關脾的摘錄一

有關心的摘錄

有關小腸的摘錄

有關膀胱的摘錄

有關腎的摘錄一

有關心包的摘錄

有關三焦的摘錄

有關膽的摘錄

有關肝的摘錄一

有關奇經八脈的摘錄

 

閱讀:

【人體鍛鍊教練 / 身心靈探索者】知識篇:漢唐經方學堂:中醫基礎概念(1):人體的組成、循環通道、運行規律

【人體鍛鍊教練 / 身心靈探索者】知識篇:漢唐經方學堂:中醫基礎概念(2:五行生剋、治病原則

【人體鍛鍊教練 / 身心靈探索者】知識篇:漢唐經方學堂:中醫基礎班第二十三堂問答:指甲的月牙;手足熱的原因;小孩睡覺滿頭大汗及睡起愛哭;拔罐原理及手法;糖尿病注射胰島素的影響

【人體鍛鍊教練 / 身心靈探索者】知識篇:漢唐經方學堂:中醫基礎班第二十二堂問答:風是什麼?手臂及肩一動就痛的原因?什麼人適合喝薑湯?帶狀皰疹跟盲腸炎的原因及治療

【人體鍛鍊教練 / 身心靈探索者】知識篇:漢唐經方學堂:中醫基礎班第二十一堂問答:中風、疹子、排氣、腸躁症、失智症、吃東西後很累

【人體鍛鍊教練 / 身心靈探索者】知識篇:漢唐經方學堂:中醫基礎班第二十堂問答:植物人、半身不遂的原因;小兒熱痙攣的原因與處理;靜脈曲張的成因及處理

【人體鍛鍊教練 / 身心靈探索者】知識篇:漢唐經方學堂:中醫基礎班第十九堂問答:喝酒臉紅的原因;副乳、髮白及眼袋的原因及去除;女性生產的好處

【人體鍛鍊教練 / 身心靈探索者】知識篇:飯水分離的原因、如何吃食物、心腎和脾胃功能的重要

【人體鍛鍊教練 / 身心靈探索者】知識篇:女性生理期及懷孕期運動的禁忌、皮膚斑點的成因、汗出不同位置的意義

【人體鍛鍊教練 / 身心靈探索者】知識篇:夏天喝生脈飲、吃生薑的作用

【人體鍛鍊教練 / 身心靈探索者】知識篇:漢唐經方學堂:中醫基礎班第九堂問答:怎麼喝水才適當?什麼體質的人不適合打疫苗?

【人體鍛鍊教練 / 身心靈探索者】知識篇:漢唐經方學堂:中醫基礎班第八堂問答:喝咖啡為何會耗用腎氣、津液是什麼、津液的功用及如何產生、什麼藥不能睡前吃,什麼藥要睡前吃

【人體鍛鍊教練 / 身心靈探索者】知識篇:漢唐經方學堂:中醫基礎班第七堂問答:痧是什麼、形成癌症的原因、臉上長痘子的原因、感冒的禁忌及判斷依據、便秘的類型

【人體鍛鍊教練 / 身心靈探索者】知識篇:漢唐經方學堂:中醫基礎班第六堂問答:吃水果冰、吹冷氣及喝咖啡對身體的影響

【人體鍛鍊教練 / 身心靈探索者】知識篇:漢唐經方學堂:中醫基礎班第五堂問答之二:隔鹽灸幾壯、下針後的狀況、病例(含女性生理期成因及病痛)

【人體鍛鍊教練 / 身心靈探索者】知識篇:漢堂經方學堂:中醫基礎班第五堂問答之一:運動可以「行陽」的意義、好汗跟壞汗如何區分

【人體鍛鍊教練 / 身心靈探索者】知識篇:漢唐經方學堂:中醫基礎班第四堂課程摘錄:下針的補瀉、取穴法、找穴道的方式、下針深淺、針感及引氣

【人體鍛鍊教練 / 身心靈探索者】知識篇:漢唐經方學堂:中醫基礎班第四堂問答

【人體鍛鍊教練 / 身心靈探索者】知識篇:漢唐經方學堂:中醫基礎班第三堂課程摘錄:灸的功用、方式及禁忌,掉髮的原因

【人體鍛鍊教練 / 身心靈探索者】知識篇:漢唐經方學堂:中醫基礎班第三堂問答:中醫對基因遺傳疾病及癌症化放療的看法、中醫的健康指

【人體鍛鍊教練 / 身心靈探索者】知識篇:漢唐經方學堂:中醫基礎班第二堂問答之三:高血壓的原因、脈的簡單說明

【人體鍛鍊教練 / 身心靈探索者】知識篇:漢唐經方學堂:中醫基礎班第二堂問答之二

【人體鍛鍊教練 / 身心靈探索者】知識篇:漢唐經方學堂:中醫基礎班第二堂問答之一

 

歡迎大家一起來探索身體的奧秘!

【人體鍛鍊教練 / 身心靈探索者】關於我:Coach煜隆

「人體鍛鍊教練 / 身心靈探索者」系列:

 知識篇

 課程篇

 心得篇

 進修篇

 

鍛鍊課諮詢:

LineIDrockflyMessenger私訊煜隆

機:0931-735-111

E-mailrockfly168@gmail.com

FB粉絲專頁:40+身心靈補給站

BLOG心際效應

 

  Tseng

Human

Forging

Studio

arrow
arrow

    心領神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