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超越生死門》書籍摘錄 (179)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IMG_8507.JPG

若專注而頻繁的練習便會發現,對生與滅會各有不同的感受,大致而言,成長與盛開——「生」的感受會像是日昇的感受,而消褪衰減——「滅」的感受會像是月昇的感受。一個新的世界於是現前(既所謂星芒體的世界),生長與變滅不再像以前只是不定的印象,而是有特定的相貌、形狀。不同的情形,例如盛開的花、成長中的動物、漸萎的樹,都會有不同的形狀。而修持達到同一程度的學生會見到同樣的情形,就像一張圓桌,不會有人見到是圓的,另一人見到是方的。就像自然界之植物與動物有特定的形狀,成長與變滅在靈界也有固定的形狀。

——魯道夫·施泰納:《超越生死門:高等靈界知識與修證法門》

 

文章標籤

心領神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_8506.JPG

但可不要認為讓感官對其他世事麻木就會進步。而是要仔細專注地觀,再讓那生出生命的「受」與靈魂中升起的「想」完全占據自己。重點在對兩類現象要有均等的注意力。如果心夠靜,而你全然地讓那會在靈魂中擴展為生命的「受」占據你自己,不久之後,你會發現靈魂中升起新的「受」與「想」。靈性感官由這種新的「受」與「想」生出,就像眼與耳是由自然力量用生命物質造出的是一樣的道理。如果依法努力培養修持這種感受,對「生長」便會有特定的感受與之相連,對「變滅」也會有另一種特定的、不同的感受與之相連。這種感受是可以大概的描述出來的,有親身經歷這種內在體驗的人,便能了解此處所講的概念。

——魯道夫·施泰納:《超越生死門:高等靈界知識與修證法門》

 

文章標籤

心領神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_8505.JPG

前行包括了嚴格明確地培養「想」(思想thought)與「受」(感受feeling)的生命。經由這些功課,人的精神層次體便會生出高等層次的感官。就像自然界用有生命的物質賦予了肉體各種器官是一樣的道理。

首先,將靈魂的注意力放在身外的兩類事件上。

第一類是所有發芽中、成長中、盛開中的事件;

文章標籤

心領神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_8504.JPG

靈性科學講到生命永生不滅的本性與輪迴(再度投生)。常常有人問:「為什麼人們無法知道生前與死後的事?」其實不應該這麼問,應該問:「如何才能修得知道生前與死後的能力與知識?」正確的靜慮就能帶我們走上這條道路,令我們重新拾回在生死界限之外的記憶。每一個人都可以修得這種知識,每一個人之內都有這種隱藏的能力,只要修行的方法正確就可以證得這些純正的靈性科學所講的境界。就像人要有耳目才能聽聲見色,除此之外還要有光,眼才能見色。靈性科學就是教你如何開發靈性的耳目並點燃靈性之光。因此靈性科學所教的方法可以歸納為以下三步驟,ㄧ、前行(Preparation):開發靈性感官;二、開光(Enlightenment):點燃靈性之光;三、啟蒙(Initiation):與高等靈界生命之交流。

——魯道夫·施泰納:《超越生死門:高等靈界知識與修證法門》

 

文章標籤

心領神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_8501.JPG

當然,如果靜慮的功課,若能有有經驗的修行者的指導,會讓學生更確定的達到目標。學生也應該尋求他們的指導與建議,免得自己在黑暗中摸索。真心的去找老師,絕不會白費功夫。但是,當然學生要明白,他不會因此失去自由。他是要去找一個朋友求建議,而不是去找一個統治操控者。事實上,找老師時會發現到其實真正有修持的老師,絕對都是謙遜而且毫無權力欲望的人。

經由靜慮,一個人與靈性合而為一,也讓他不滅的、不受生死所限的本性現前。只有未曾體驗過的人,才會懷疑這個確實存在的永生不滅的生命。所以,靜慮帶領我們走向高等知識,也帶領我們參究這永生、不滅的本性。靜慮,是證得這些知識的唯一法門。

——魯道夫·施泰納:《超越生死門:高等靈界知識與修證法門》

文章標籤

心領神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_8499.JPG

經由靜慮,令學生有了全面的轉變。他對所謂的現實世界有了不同的看法。每一件事都有了新的意義。在此又要不厭其煩的重複,這個轉變絕不會令他與現實生活脫節。反之,他應該會發現平日所做的一切,就算是最微不足道的小事,都有它們與宇宙生命、宇宙事件有關的意義。ㄧ但他在靜思中看到了這種關聯性,他更充滿了全新的力量面對每日例行的工作。因為現在他明白了,他以往的苦累都是為了訓練他的,有著宇宙的、靈性上的偉大意義。於是靜慮讓他堅強,不再有苦累的感受,讓他在生命中一步一腳印,無畏的勇往直前。

——魯道夫·施泰納:《超越生死門:高等靈界知識與修證法門》

 

文章標籤

心領神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_8498.JPG

這個在純想中的新生命被稱做靜慮(Meditation),也是獲得超越感官界知識的工具。此時,學生不能糊里糊塗地在感官喜悅中徘徊,靈魂中絕對不能有不確定的感受,否則便無法獲得真正的靈性知識。他的念頭一定要保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要盲目的依隨生起的念頭,而是要依隨過往已有修持者們在靜慮時得到的啟示,令自己散發著他們所弘揚的高尚的理念。首先可以多看一些古今有關在禪定靜慮中得到啟發的文獻,學生可以在今日的許多此類文獻中找到幫助他做靜慮功課的資料。靈性的追尋者就是這樣讓自己浸淫在宇宙之靈的信差們向世人宣告的神聖科學的思想中。

——魯道夫·施泰納:《超越生死門:高等靈界知識與修證法門》

 

文章標籤

心領神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_8497.JPG

「高等人」的出生只是其一,因為以第三者的身分來觀自己時,只是以自己為出發點。這還不夠,之後,還要超越自己,要將自己由「我」及「我的世界」中解脫出來,眼光要放在「全人類」的層次。如此便會漸漸的超越個人的層次,漸漸的會有內在的感覺,明白了自己是屬於高等靈界的,於是生命的中心便移到這內在的本性上了。修持者於是聽著靜定中內心的聲音,他便從每日喧囂擾攘的生活中超昇出來,於是一切都靜下來了,外在的世界對他而言是一片寂靜。他關閉了所有外在的境界,內在平靜的與純靈界的交談冥想,充滿著他整個靈魂。這樣平靜的冥想一定要成為學生生命中一種自然的狀態。他於是進入了純想的世界。此時便要學著對這個寂靜的、想的世界中的一切活動,生起一種活生生的感受,學著歡喜於這種靈性的灌注,感受到這個純想的世界與周遭的世界同樣真實。逐漸的,他觀著心念升起,會感覺到比空間中的物體還要高層次、還要真實。他會發現心念不但有影子,還有無聲的語言向他訴說。以往聲音必須由耳聽,現在是由靈魂中迴盪而入,他似乎揭露了一套新的內在的語言。體會到此處的學生必會有極度的歡悅,於是一種內在的光芒照耀著外在的世界,一個新生命在他的心中生起。

——魯道夫·施泰納:《超越生死門:高等靈界知識與修證法門》

 

文章標籤

心領神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_8496.JPG

「唯有當內在的這個高等人能由內指揮一切,令外在的這個人不受外在的環境影響,我們才是自己的主人。」只要外在的這個人仍舊高高在上控制一切,內在的高等人就是奴隸,無法顯現他的力量。也就是說,如果我們隨外在的境界轉,這就表示我們不是自己的主人,例如,如果不是由我自己而是由外在的境界決定我是否要生氣,那就表示我還沒找到我自己的主人。我們一定要修練到有辦法自己決定外在的環境要對我造成什麼樣的影響,如此才能說自己真正成為靈修的學生了。而我們的修行態度必須要誠心的在「因」上下功夫,而不是在「果」上求速成,才能達到目標。許多學生努力多年都不見進展,但唯有不失望、不動搖的人才有可能突破。

無可置疑的,修持平靜安寧的定力,需要在日常生活中付出極大的努力。但是愈努力,成果就愈可觀。既然是靈性科學,一切都是依能量來決定,你真誠懇切、毫不妥協的以陌生人的心態面對自己的一言一行,你在做功課時投注的心念與能量,都指引著你走向成就之路。

——魯道夫·施泰納:《超越生死門:高等靈界知識與修證法門》

文章標籤

心領神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_8495.JPG

這種平靜安寧會反映在整個人身上,幫助那「內在的人」的成長。這「內在的人」,有著帶領他進入高等知識的能力。他會漸漸的有能力決定外界所發生的事要對他有什麼樣的影響。例如,以前有人辱罵他,一定會傷到他,但現在因為他走在高等知識之路上的定力,便不會再傷到他了,他能在這辱罵進入他的內在而傷到他之前,就見到了這辱罵傷人之處,而將它化解了;以前排長龍等待會令他不耐煩,現在因為他走在高等知識之路上,他立刻就以浸淫已深的平靜心見到了不耐煩是多麼無用的一種感受,於是在每一個不耐煩心將生起之前就已消滅了。以往在等待時,浪費在表達感受不耐煩心的這段時間,他會用來做有用的觀心的功課了。

在此一定要明白,這些實修所造成影響的範圍之廣闊及其重要性。我們要記住,內在的這個「高等人」,是不斷在修持中成長的。但是唯有平靜安寧的狀態,才能產生有規律的成長。如果不能在外在的境界中做主,就會被它控制,限制了內在高等人的成長。就像是一顆在石縫間生長的植物,必須要有新的空間,才能繼續成長。而外在的境界,不會給自己成長的空間,成長的空間來自平靜的內心。外在的情境,只能改變外在的生命,無法喚醒內在的靈性之人。所以學生一定要以平靜的內心創造成長的空間,讓我們內在的那個高等人能夠出生、成長。

——魯道夫·施泰納:《超越生死門:高等靈界知識與修證法門》

文章標籤

心領神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_8494.JPG

而在這段時間內,完全放下所有日常的工作與責任,並不是說這項修持與他的每日工作完全無關;反而是在這段獨處的時間內所做的功課,如果修持得法,令他更有能力處理每日的工作。也不是說他必須犧牲多少時間去做功課,若沒時間,五分鐘就夠了,重點乃在於這五分鐘是否專注。

這項新的法規不需要改變任何學生生活的外貌。剛開始時,他仍舊例行工作。如同以往的感受同樣的喜悅、悲傷。這也絕不會令他對生活有疏離感,反而因為在獨處做功課中修得的高等生命,讓他在日常生活中能更為專注。漸漸的他會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這高等生命對他的影響。修得的靜定力也會影響每日的一切。他整個人都更平靜,對每一個行動都更肯定,對任何事都不會困惑。他在每日生活中越來越能不為境所轉,越來越能做主。他會很快的發現,這獨處的時間內所做的功課令他變得多麼堅強。以前會令他生氣的事,他不再生氣;以前會令他害怕無法承擔的事,他不再害怕。他有了新的人生觀。以前他也許會說:「噢,我很希望我能做,但是我沒有能力做那樣的事。」現在他會說:「我將盡全力、盡我所能去做這件事。」他不會再膽小怯弱,因為他知道膽小怯弱的想法不會幫助他改善現況,反而是可能是造成問題的原因。因此他念念都充滿著光明的人生觀,替代了過去那些障礙減弱他力量的想法。他開始穩定的航行生命之船,過去令他動盪的生命波濤已不再能影響他了。

——魯道夫·施泰納:《超越生死門:高等靈界知識與修證法門》

文章標籤

心領神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_8493.JPG

因為我們要明白,通常而言,我們都會用不同的標準看待自己和他人的行為與體驗。對他人的事我們多能「隔岸觀火」「旁觀者清」「事不關己不亂」。例如,今天在我的身上發生了一件非常不幸的事件,我覺得很悲哀,如果是發生在我鄰居的身上,我會覺得如何呢?是否漠不關心,甚至幸災樂禍?人們這種態度也不能說是不合理,因為不論是面對日常生活或特別狀況,人類的本性就是這樣。也就是說,我們要以陌生人的身分,真心面對自己的真面目,以一種完全平靜的心來審判自己,若做得到這一點,我們就會用全新的眼光看待自己的體驗了。當我們因為是自己的事而亂成一團時,就會主客不分。如果我們達到了真正的平靜,此時,客塵與主人就分開了!當我們以這種方式面對一切時,歡愉與悲哀、所做與所受,就會顯現不同的面目。就好像我們在山谷裡,只顧眼前的過著一天的日子,到了黃昏時,我們要爬上山頂,觀察整個景象,看清這一切。這一項功課並不要求學生能馬上觀到他現在所做的一切,但是學生應該要試著至少能觀到以往已發生的事件與體驗。重點並不在於你所觀的一切,而在於你觀時所修持的內心的寧靜。

因為在每一個「天天過日子的人」之內,都有一個「高等人類」,只要這個高等人類未被喚醒,沈睡的超感知能力便被封藏。內心的寧靜就是通往這條喚醒之路,所以,在還沒有達到這種平靜之前,我們要堅忍、誠心、精進地做這個功課。堅持到底的人便會開發天眼,見到一個全新的世界。

——魯道夫·施泰納:《超越生死門:高等靈界知識與修證法門》

文章標籤

心領神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_8491.JPG

法規之一,若用我們的語言來表達,會像是這樣「求內心的寧靜,靜下來後,在靜中,再觀什麼是本來不動的(essential,以下譯為「主人」),什麼是動盪不停但無關緊要的(non-essential,以下譯為「客塵」)。」要說「用我們的語言來表達」是因為靈性科學的法規與教學,原本是用一種象徵性的符號語言來表達的,要先了解符號語言才能了解這些教法。而必須要確切遵循此處所說的法規,修完高等知識的前幾步後,才會了解這種語言。不過修持之道對誠心想修的人是永遠開放的。

以上的法規很簡單,就是要有內心的寧靜的時間,遵循這法規也不難。但是你一定要誠摯而嚴格的執行這個功課,才會達到它的效果。因此,我們要講,究竟要如何遵循這項法規呢?

學生每天必定要空出一段時間,完全放下所有日常的工作與責任。在這段時間內,以一種更高的、第三者的身分重審自己一天中的一切;歡愉、悲哀、你所關心的、體驗的、所做所受的,全部都重新以更高的、第三者的身分觀察一遍。

文章標籤

心領神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_8487.JPG

所以走入修行的第一步就是修持恭敬心和內在的生命。靈性科學也有以下實修的法規幫助修持這兩項特性。這些法規並不是隨意訂出的,而是根據古來的經驗與智慧。所有靈性生命的教師都同意這些法規的內涵,當然因為環境的不同,法規在字面上也許不盡相同。

而真正的靈修老師絕不會用這些法規來支配任何人。他們絕不會想要干預他人的獨立自主性。沒有人比真正靈修的老將們更尊重珍惜人類的獨立自主性。我們前面已提過靈性啟蒙師之間的三項規律,其第三條就是「行為言語都不可以侵犯他人的自由意願」。一旦啟蒙師走出靈性空間進入世間,他就一定要遵守這項「行為言語都不可以侵犯他人的自由意願」規律。

因為真正的靈修老師都必然擁有這些特質,所以遵循這些法規的人都可以確定絕不需要犧牲任何獨立自主性。

文章標籤

心領神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_8483.JPG

每一個內修的學生都該知道,所有的靈性科學都有一個基本的定律——「所有的修持,若是為自己,便會偏離正道;若是為了提升宇宙、提升人類的聖潔性,便能令你進步。」這一條法規一定要嚴格遵守。學生唯有將這法規變成一生的指導原則後,才能算是真正的內修學生。這個真理也可以用下列短句表達「尚未與理想合而為一的念頭,會減弱你靈魂的力量。已經與理想合而為一的念頭,會在內創出生命力。」

——魯道夫·施泰納:《超越生死門:高等靈界知識與修證法門》

 

文章標籤

心領神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_8479.JPG

學生每天要有一段時間安靜的獨自面對自己,退入內心。要以無我的、完全平靜的心重新讓一天中外界的經驗與它們的訊息在心中迴蕩。在靜中他會發現,每一朵花、每一個動物、每一個動作都揭露了以前他從未夢想過的秘密。學生就這樣準備著用不同的眼光來看外界事件所產生的新印象。在每個印象中,學生會產生喜悅而有享樂的體驗,此時會很容易想要在一個又一個的印象中享樂,但切不可執著沈迷於享樂,要讓這些體驗揭露它們的訊息,如此才能滋養靈性感知力,否則便會令靈性感知力麻木。享樂感會持續迴響,學生一定要練習不要讓享樂感迴響,而是要停下來觀這個享樂的體驗。學生要注意,此處有很大的危險性,很容易變成不是修持內心,而是向內追求享樂的感受。學生不要低估了此處可能犯的大錯,他得要通過靈魂誘惑的考驗,若執著徘徊於享受內在的喜悅中,便會增長我執,變成將自己關在享受喜樂的牢獄之中。他應該是要全然開放,他是應該尋求享樂,因為唯有經由享樂,外界才能進入他。但他若讓自己被享樂感麻木了,那就好像一棵再也不能由外界吸取養分的植物。所以他若停留在享樂的境界中,就等於把自己關起來了,他只對自己有意義,對這個世界已無意義了。對高等知識的學生而言,享樂只是我們為了這世界提升自己聖潔性的一個方法,也像通知我們外界的現狀的偵查兵。但是一旦見到享樂的感受了,他就該繼續工作,他的學習不是為了累積個人的寶藏,而是要將所學奉獻為這個世界服務。

——魯道夫·施泰納:《超越生死門:高等靈界知識與修證法門》

 

文章標籤

心領神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_8478.JPG

此時我們再做另一項修持,便可以增強由恭敬奉獻心所得到的力量。

這一項修持便是訓練心不隨外界的因緣妄想馳逐,也就是不受外界的影響,而轉向內,發展內在的靈性生命。在外界印象中跳來跳去找刺激的人,是無法找到高等靈界之路的。學生不要被外界印象麻木了知覺,而是生活在外界印象中,要讓豐富的內心生命來做主。當走過美麗的山景時,有靈魂深度、感性豐富的人會與感性貧乏的人有相當不同的體驗。只有在我們體驗過內在後,才能打開外界真正美麗的封藏。一個人揚帆過海,也許只有些許的體驗流過他的靈魂,而另一個人卻可能聽到了宇宙之靈永恆的言語,揭露了生命存在之謎。我們若要與外界有親密的關係,一定要學會與自己內心的感受與想法也隨時保持親密的關係。我們的外界充滿著聖潔的光輝,但我們必須體驗到神聖的內在後,才有可能發現外界的神聖之處。

——魯道夫·施泰納:《超越生死門:高等靈界知識與修證法門》

文章標籤

心領神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_8476.JPG

修持的第一先決條件是,在你靈魂深處(也就是你的本性)要有一個基本態度,如果沒有,則你便要努力訓練自己生起這樣的基本態度。

這項基本態度即是尊崇恭敬心。所謂的恭敬心,是對求正法、真理的恭敬態度。在靈性科學中這項基本態度被稱為恭敬之道(Path of Veneration以恭敬來修持的法門)。沒有這種態度便無法成為靈修的學生。有經驗的修持者們都知道,有這種特性的孩子們後來多成為修證高等知識的學生。那些對他們敬重的人秉持著一種宗教性的凜然敬畏心的孩子們,他們的敬仰心,令他們在內心的最深處都不會有任何一絲的批判反對心。這些孩子成長後,遇見任何能令他們尊崇的人或事,都會產生歡喜心。許多這樣的孩子,後來都走上了修證之路。你可曾在第一次參訪某位值得尊敬的人之時,駐足在他的門外,覺得門內有如聖地;你在推開他的門之時,是否感受到了一種宗教性的凜然敬畏心?在每一個人類的修持中,有這樣的心可以修,可以說是一種福德、一種加持。但是絕對不要認為這會變成服從性和奴隸性,而是孩童時對人的景仰心,長大後成為對真理正法的尊崇心。經驗告訴我們,在該尊崇時能發尊崇心的人,才是有堅強向上修持心的人,發自內心深處的尊崇心永遠都不會錯。不過在此一定要強調高等知識界所注重的尊崇心並不是刻意的對人,而是對真理與真知的尊崇心。

——魯道夫·施泰納:《超越生死門:高等靈界知識與修證法門》

文章標籤

心領神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_8474.JPG

能見到靈界、取得高等靈界知識是沈睡於每一個人類之內的本能;對古代各種秘修者而言,他們所講的魂與靈的世界,與我們肉眼所見、肉體所觸的世界是完全同樣真實的世界;因為是本有的能力,所以每一個人都可以對自己說:「他們所說的那些境界,只要我修持,喚醒我那至今沈睡的能力,我也可以證得。」如此就只剩一個問題:「如何修持這種能力?」自有人類以來便有一套訓練這種能力的方法,由已經修證擁有這些高等能力的人,所指導的修鍊便稱做秘修或內修(Occult / Esoteric Training),所教的修持方法便是秘修法或內修法(Occult / Esoteric Teaching)或靈性科學(Spiritual Science)。

——魯道夫·施泰納:《超越生死門:高等靈界知識與修證法門》

 

文章標籤

心領神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