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真正的靜心 (23)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IMG_8539.JPG

佛陀的教誨 Buddha’s Teaching

 

「你要成為你自己的指路燈。你要成為你自己的避風港。

文章標籤

心領神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_8526.JPG

在直覺層面,有一分了知一直保持不變,你每一次說「我」的時候,指的就是它。甚至在你尚未認出來的情況下,那早已經是你神聖的一部分了,那就是那神聖的部分,那是你最核心的本質。但是那個「我」沒有形相、沒有形狀,它的本質是覺知和靈性,因此任何人都能自己去留意,留意自己內在,看出這個「我」其實一直都在。

—《真正的靜心》

 

文章標籤

心領神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_2946.JPG

試著去注意你身上那個在你一生當中一直都在的東西,無論你的年紀多大或多小。請注意,在你一生當中,事物一直在改變:你的身體變了,你的頭腦變了,你的小我變了,你的信念變了,你的性格變了。所有這些在這些年來一直處於流動狀態。但是,一直以來,從你學會說話開始,你一直稱呼自己為「我」:「我是這個。我想著那個。我相信這個。我相信那個。我想要這個。我想要那個。」然而其他每一件事都一直在改變,持續在起變化,而你所謂的「我」一直都在。當你說「我」的時候,那和你是一個小孩子時的「我」是一樣的。外在改變了,思想改變了,身體改變了,感覺改變了,但是「我」沒有變。

—《真正的靜心》

 

文章標籤

心領神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_3016.JPG

似非而是的是,小我性格總是需要體驗這種自己不需要被修正的狀態,才能取得和諧與平靜。小我性格總是需要直接去體驗那分不會試圖改變它的存在體。對人類而言,領悟到自己的真實本性並不會試圖改變人性是非常美妙的。這讓人性得以休息,不再覺得自己與本源分離。我們會開始在內在感到合一,我們不再感到自己的內在有所分裂,因為我們會看見,覺知(或靈性)與小我意識之間在究竟上是沒有分界線的。這兩個其實是無有分離的。

—《真正的靜心》

 

文章標籤

心領神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_2451.JPG

如果你向內看,你在這一刻就會注意到,覺知(或靈性)並不抗拒思想。思想存在,但是覺知不抗拒思想。感覺存在,但是覺知不抗拒感覺。小我性格存在,但是覺知不抗拒小我性格。覺知不會試圖改變事物,覺知不會試圖修正事物。你會開始注意到,你的內在存在著覺知,它不會試圖改變你的人性,它不會試圖修改你。同樣重要的是,它也不會試圖修改他人。這分覺知完全包含一切。它是一種如是之萬物都很好的存在狀態。

—《真正的靜心》

 

文章標籤

心領神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_3016.JPG

在我們將身分認同從思想、信念、性格與小我抽離,並看見有個更為根本的東西之後,身分認同便開始安歇於覺知本身。當然,我們也不應該讓頭腦固定在那個說著「我是覺知」的概念上。那個概念或許有它的作用,但那個概念本身也是一個造成限制的執念。當然,將自己認同於覺知,比認同於思想形式、小我或性格要更加自由得多。看見別人也都是覺知,也是件自由解脫的事。然而,我們不應該被新概念、被一種新的自我認同方式困住。「覺知」只是一個名詞。覺知的另一個代名詞可以是靈性(spirit)。覺知(或靈性)是無形相、無形狀、無色、無性別、無年齡、無信念的。它超越了所有這一切。覺知或靈性單純地指出一種生命存在,一種超越我們一切形相的鮮活感。

—《真正的靜心》

 

文章標籤

心領神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_3161.JPG

如同我過去說過的,很重要的是必須了解,儘管我們要從自己的思想、感覺與性格收回或抽離自己的身分認同,我們並非在否認或讓自己與這些經驗的外在因素保持疏離。探問不是一種將任何東西推開的修行方法,它單純地只是一種讓身分認同從分離之夢醒來的方式。但是即使它醒來了,依舊有一個身體存在。依舊有一個性格存在,依舊有一個基本的小我結構存在。差別在於,一旦我們認知到自己就是覺知本身,我們的身分認同便能開始安歇在它的本質上。我們是誰這個問題,不再能從我們的身體、頭腦、性格、思想和信念當中找到了。真正的我們已經安歇在它的本源裡。

—《真正的靜心》

 

文章標籤

心領神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_2531.JPG

這種自我認知是頭腦無法了解的,它是一種頭腦辦不到的跳躍。頭腦可以接受或否認你就是覺知這個概念,但無論如何,它都無法真正地了解這件事。它無法理解這件事。思想無法理解超越思想的東西,因此我們才將它稱為一種「超越性的認知」,一種超越性的啟示。

—《真正的靜心》

 

文章標籤

心領神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_2621.JPG

這不表示思想不存在,也不表示身體不存在。我們並不是在否認小我或性格或信念,或任何東西。這不是在否認我們身為人類的所有這些外在元素。我們只是單純地發現我們的核心本質。身體、頭腦、信念與感覺,就像是覺知穿上的衣服,而我們要找出的是,到底這些衣服底下的東西是什麼。了解到自己原來不是自認為的那個自己、不是你的信念、不是你的性格、不是你的小我,是一件蛻變力量十分強大的事。你是有別於那些的,是某種常駐於內、存在於你最內在之存在核心的東西。我們目前暫時將那東西稱為「意識」。這個洞見的最激進本質就是:覺知不是某種你擁有的東西,或是某種你必須訓練、學習怎麼做的東西。覺知事實上就是你之所是,它是你一己存在本質的核心。覺知不僅僅是你之所是,也是其他每一個人之所是。

—《真正的靜心》

 

文章標籤

心領神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_2965.JPG

現在,對於一些人,或許是多數人而言,這聽起來十分激進。這是因為我們是如此習慣於將自己與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感覺、自己的信念、小我、身體,以及頭腦認同。我們實際上是被教育要與這些東西認同的。然而,透過我們的探索,我們開始看見有個東西存在於思想之前、在我們的性格之前、信念之前,某種我們稱為覺知的東西。透過這樣的探察,我們身為覺知本身的真相很可能會在我們心中閃現。

—《真正的靜心》

 

文章標籤

心領神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_3332.JPG

藉由這種方式,我們透過深入探察而減去我們的身分認同。透過檢視我們所不是的,我們實際上是將我們的身分認同從我們的思想、感覺、人格、小我、身體與頭腦中抽離。我們是在將身分認同從一己經驗的外在元素中抽離,讓它回歸至它的核心本質。我們一回到覺知本身,就遇見了「我是那個在覺知的人」這個假設。因此,我們要詳加探索這個假設。當我們透過自己的經驗來檢查時,我們會一再發現:我們找不到那個在覺知的人。那個在覺知的「我」在哪裡呢?正是在這個時刻,當我們領悟到自己找不到一個擁有或持有覺知的、稱為「我」的實體的時候,我們開始明白,或許我們自己就是覺知本身。

—《真正的靜心》

 

文章標籤

心領神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_3422.JPG

一般來說,我們會無意識地認為是「我在覺知」,我就是那個有覺知的人,覺知是某種屬於我的東西。我們會假設,有某個稱為「我」的實體在覺知。然而,當我們開始安靜而單純地靜心探察時,我們會開始看見,儘管有覺知,我們其實找不到那個正在覺知的「我」。我們開始看見,這是頭腦被教育而做出的假設,認為是「我」在覺知。當你轉向內在,尋找是誰在覺知、是什麼在覺知的時候,你卻找不到「它」。有的只是更多覺知,而沒有一個「我」在覺知。

—《真正的靜心》

(所以佛法說當你不斷向內深入探索,最後是覺知到「空」,但真正的你不是那個「被」覺知的空,而是那個「能」覺知。)

文章標籤

心領神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_3388.JPG

同樣的道理也適用於我們的小我性格。每個人都有一個小我,每個人也都有性格,我們傾向於認為自己就是小我,自己就是自己的性格。然而,和思想、感覺,以及信念的情況一樣,我們也可以看見有一個觀照者在觀照著我們的小我性格。有一個小我性格稱為「你」,也有一個對小我性格的觀看、一個對小我性格的覺知。對小我性格的覺知存在於個性之前,它正在注意著它,不評斷也不譴責。

在此,我們已經開始進入某種與自己更加親密無間的東西。多數人會相信自己就是自己的小我和性格。但是,只要單純地願意去檢視一己的經驗,就能揭露出性格與對性格的觀照有所不同的事實。因此,你最根本的、最深刻的本質不可能是你的性格。你的小我性格正在被某種更為根本的東西觀看著,它正在被覺知觀照著。

—《真正的靜心》

文章標籤

心領神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_4184.JPG

對信念來說也是如此。我們有眾多的信念,也有對這些信念的覺知。它們可能是靈性的信念、關於鄰居的信念、關於你父母的信念、關於你自己的信念(通常這是破壞性最大的)、以及關於各種事情的信念。信念是我們執以為真的思想。我們可以看見,隨著我們的成長、隨著我們人生的歲月流轉,我們的信念也隨之改變。信念來來去去,但是對信念的覺知卻存在於信念之前,它是更為根本的。那麼,我們很容易可以看見,我們不可能是我們的信念。信念是某種我們觀照的東西,某種我們觀看著、注意著的東西。但是信念不會告訴我們那個觀看者是誰,它們不會告訴我們那個注意者是誰。那個觀看者或注意者,那個觀照者,存在於信念之前。

—《真正的靜心》

 

文章標籤

心領神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_4159.JPG

同樣的道理,感覺也是如此。我們都有情緒上的感覺:快樂、悲傷、焦慮、喜悅、平靜。我們有身體上的感覺,是能量的感覺也好(某部位的緊縮或某部位的開放感),或只是腳趾上的搔癢感也好。我們有各式各樣的感覺,然後也有這些感覺的觀照者。有某種東西在觀照或留意著你的感覺。所以,你有感覺,也有對這些感覺的覺知。感覺來來去去,但是對感覺的覺知永遠都在。雖然我們無需否認任何我們體驗到的感覺,重要的是要注意到,我們最深刻、最真實的身分並不是一種感覺。它不可能是,因為有一種感覺生起之前更根本的東西:對感覺的覺知。

—《真正的靜心》

 

文章標籤

心領神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_3908.JPG

如果思想來來去去,它們就不是真正的你之所是。開始了解到自己並不是思想,是件非常重要的事,因為多數人都假設自己就是自己所想的東西。他們相信自己就是自己的思想。然而,只要簡單地檢視你自己的經驗,就能揭示你是思想的觀照者這個事實。你對於你自己的任何想法,都不是你是誰、也不是真正的你之所是。有一個更為根本的東西在看著這些思想。

—《真正的靜心》

 

文章標籤

心領神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_3516.JPG

我們所能問的最貼近自己的問題,也就是那個擁有最大靈性力量的問題是:我是誰或我是什麼?在我納悶著自己為何在此之前,或許我應該找出這個「我」是誰、是誰正在問這個問題。在我問「什麼是神?」之前,或許我應該問我是誰,這個正在尋找神的「我」是誰。我是誰,是誰真正在活出這個生命?是誰在此時、此地?是誰走在靈性道路上?是誰正在靜心?我到底是誰?是這個問題開啟了靈性自我探問的旅程,讓你開始為自己去尋找真正的你是誰、是什麼。

—《真正的靜心》

 

文章標籤

心領神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_2969.JPG

靜心式自我探問是一門藝術,目的在於提出具有靈性力量的問題。而具有靈性力量的問題,永遠會帶領我們回到自己。因為通往靈性覺醒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發現真正的我們是誰、是什麼,是從這個做夢狀態醒來、從與小我認同的催眠狀態醒來。

《真正的靜心》

 

文章標籤

心領神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_3007.JPG

我們若能停止操弄與控制,我們會發現,覺知本身並非固定不動的。當覺知沒有受到引導時,可能會歇息一會兒。它可能是全方位的覺知,那麼你感官當中的一切都會一次被納入覺知當中。你越是放鬆,通常就越能夠普遍地全方位覺知,感受到經驗的全部,將所有的經驗視為一個單一整體,完整納入覺知裡。

—《真正的靜心》

 

文章標籤

心領神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_2817.JPG

靜心式的自我探問是將一個問題,一個具有力量與意義的靈性問題,導入頭腦的靜心狀態。我們不是只問一些陳腔濫調的問題,而是問真正有價值的問題,有力量穿透我們的層層制約,直抵我們核心本質的問題。最強而有力的問題可以單純的是:「我是什麼?誰是那個靜心者?」這個問題能將小我想控制經驗的企圖攔腰斬斷。它問的是:「是誰在控制經驗?是誰在靜心?」靜心的一個最主要理由就是超越那個靜心者,亦即超越小我或是頭腦。只要靜心者仍在掌控全局,就幾乎不可能超越頭腦或小我。因此,在真正的靜心裡,修的就是放下靜心者。從靜心最初的一刻開始,就是一分放下控制、允許一切如其所是的邀請。這種修行擺脫了靜心者。如果靜心者有做任何事,那就只是單純地放下控制、放下想要改變任何事的企圖。
《真正的靜心》

文章標籤

心領神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