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繼續上「漢唐經方學堂」的《傷寒論》第三十一堂課。
老師提到:
患者來看病(煜:自己生病也是),不要用「病名」來看病,而是要想盡辦法去找邪的位置在哪裡,以及了解病人當下的身體狀況(也就是病人的身體裡面到底發生什麼事)。
上午繼續上「漢唐經方學堂」的《傷寒論》第三十一堂課。
老師提到:
患者來看病(煜:自己生病也是),不要用「病名」來看病,而是要想盡辦法去找邪的位置在哪裡,以及了解病人當下的身體狀況(也就是病人的身體裡面到底發生什麼事)。
每一次打太極導引,都是享受:
享受自己:享受往內關注、享受跟自己的相處、享受身體的自然律動、享受體內能量的抒展、情感的流動、享受身心的停頓、醞釀、交流。
享受空間:細胞的空間、組織的空間、器官的空間、系統的空間、個體的空間、人我的空間、場域的空間、眾生的空間、空間的空間。
週二上午的武術訓練:
YA!新同學開始學「連步拳」,我們又可以從頭聽教練再講解一次,這次應該是第三次!
教練說學拳,剛開始大概都是忙著記招式,細節還無法顧及,就好像雕刻,先雕出大概的雛形,然後再慢慢精雕細琢!第三次聽教練講解,哇!有許多操作、轉折的細節,之前都沒記住也沒注意到呢!教練說:到第五、六次,就更精細了!
這個在純想中的新生命被稱做靜慮(Meditation),也是獲得超越感官界知識的工具。此時,學生不能糊里糊塗地在感官喜悅中徘徊,靈魂中絕對不能有不確定的感受,否則便無法獲得真正的靈性知識。他的念頭一定要保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要盲目的依隨生起的念頭,而是要依隨過往已有修持者們在靜慮時得到的啟示,令自己散發著他們所弘揚的高尚的理念。首先可以多看一些古今有關在禪定靜慮中得到啟發的文獻,學生可以在今日的許多此類文獻中找到幫助他做靜慮功課的資料。靈性的追尋者就是這樣讓自己浸淫在宇宙之靈的信差們向世人宣告的神聖科學的思想中。
——魯道夫·施泰納:《超越生死門:高等靈界知識與修證法門》
跟「氣功」結緣的很早,記得是在國中,那時流行「朝陽氣」,不知為啥就想練,於是就買書來照著練,真的雙手會脹脹的有熱且刺刺的耶!之後一直到剛出社會接觸「太極導引」才算又再次遇上!導引是導氣跟引體,所以也有煉氣的層面。轉職期間跟吳長新老師學刮痧、拔罐,由於他是當時「科學氣功學會」的理事長,所以也搜集了不少資訊(我有資料蒐集癖)。
之後看到《氣功不神秘》提到崔玖教授在做靜坐前後測「生物能」的實驗,於是就到圓山診所崔玖教授處跟伍師父學打坐,這時,才算是比較認真地煉氣:不只常常跑到圓山診所去打坐,在家也常坐,而且越坐越久,記得狀況比較好的時候,感覺身體跟外界的界線消失,然後空空的。(註1)
後來因為對佛學與科學竟然能匯通感到好奇而進入基金會工作,在此跟梁乃崇教授學佛法、跟陳國鎮教授學禪修九式,兩位老師都是物理教授呢!陳國鎮老師練氣已久且研究甚深,對中醫經絡穴道也能以物理實驗證明之!(註2)
一.課程說明:
經過這幾年的鍛鍊,越來越覺得「自我覺察」非常重要,也是一切行為、動作、姿態的基本,為什麼?因為我們所有的動作背後都有脈絡,也就是有當時形成這樣動作方式的背景(人事時地物心理),但那時知道還有另一種可能的動作方式嗎?應該不曉得,於是身體就這樣記住了,形成自己的「慣性」行為、動作及姿態!這樣的慣性有好有不好:好的是我們可以將心思、資源放在別處;不好的是只有一種模式!而只有一種模式也回過頭來限縮了其他部分,比方:觀念、思考、感受、情緒⋯⋯因為身心是互相影響的,長久下來,身體也累積了隱藏性傷害!怎麼辦?得回到身體,覺察自己,才能發現自己的慣性進而調整。那為什麼不直接告訴我怎麼做就好,這樣比較快,而且不用自己花腦筋還要觀察很累耶!因為外在的調整可能暫時有效,但不會造成根本的改變,只有從自己內心覺察到而自發的調整,才有根本改變的可能,而且在覺察、調整的過程中,還會有很多發現,對自己也會越來越了解!
週二上午的武術課。
陳江山教練說:「手形不如身形,身形不如氣形、氣不如意、意不如忘。」並且示範對練,哇咧~手、身都可擋住,氣勉強可以,意、忘都不知怎麼就被打到了,尤其是「忘」,「意」似乎還有些動靜,「忘」就莫名其妙被打了!
目前大概還在手轉身的階段啊!
「高等人」的出生只是其一,因為以第三者的身分來觀自己時,只是以自己為出發點。這還不夠,之後,還要超越自己,要將自己由「我」及「我的世界」中解脫出來,眼光要放在「全人類」的層次。如此便會漸漸的超越個人的層次,漸漸的會有內在的感覺,明白了自己是屬於高等靈界的,於是生命的中心便移到這內在的本性上了。修持者於是聽著靜定中內心的聲音,他便從每日喧囂擾攘的生活中超昇出來,於是一切都靜下來了,外在的世界對他而言是一片寂靜。他關閉了所有外在的境界,內在平靜的與純靈界的交談冥想,充滿著他整個靈魂。這樣平靜的冥想一定要成為學生生命中一種自然的狀態。他於是進入了純想的世界。此時便要學著對這個寂靜的、想的世界中的一切活動,生起一種活生生的感受,學著歡喜於這種靈性的灌注,感受到這個純想的世界與周遭的世界同樣真實。逐漸的,他觀著心念升起,會感覺到比空間中的物體還要高層次、還要真實。他會發現心念不但有影子,還有無聲的語言向他訴說。以往聲音必須由耳聽,現在是由靈魂中迴盪而入,他似乎揭露了一套新的內在的語言。體會到此處的學生必會有極度的歡悅,於是一種內在的光芒照耀著外在的世界,一個新生命在他的心中生起。
——魯道夫·施泰納:《超越生死門:高等靈界知識與修證法門》
最近正在看這本《董事長養生內功》,是看第二遍。練了太極導引及長洪武學一段時間,再看就比較能看進去了,尤其是講到功法的部分,儘管「術」不同,「道」是相通的!
這本書等於是作者的練功心得,非常值得一讀,尤其作者以現代的語言及親身體驗說明內功心法,就更容易讀了,如果本身有在練功,更能互相印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