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_000.jpeg

上午繼續上「漢唐經方學堂」的《傷寒論》第三十堂課。

 

老師提到:

運動可以行陽,把累積在身體的濁陰帶走,這樣身體儲存「陰」的空間就會加大。陰會儲存在臟腑、經絡所經之處(肌肉),平常活動則會用到肌肉的津液,如果肌肉被濁陰、冷水堆積,則會動用臟腑的津液。所以平常要多動啊!平常不動,突然間運動,容易四肢痠痛動不了,就是津液不足,濁陰累積太多啦!再繼續動下去突然又可以動,就是開始動用臟腑的津液了。

條文中有講到「藏結,死」:

藏結:臟腑、三焦通道堆滿了冷水,心陽又不足,血熱、津液都沒辦法進入臟腑。從四肢抖,到下肢無法動彈、再到四肢都無法動彈,最後只剩眼皮可以動。

身體會告訴我們很多訊息,但我們平常只使用不知保養,也不知如何聆聽身體的聲音,像「藏結」,在還沒有進入四肢抖前,手足會先冷,手足常常都是冷的,代表心陽、胃氣都開始不足了,這時就開始調理身體就很容易恢復,一旦進入後面的症狀,就比較難了,尤其有大量冷水堆積,治療過程血熱、津液要通過有冷水的部位就會痛啊!

所以平常就要好好地認識身體、好好地跟身體相處啊!

 

老師講到:中醫最難的是對病人的理解!

注意喔,是對「病人」的理解,不是對「病」的理解啊!中醫不是什麼病就用什麼藥,而是去了解病人身體裡到底發生什麼事,針對這些事形成的證來用藥、針、灸⋯⋯

檔案_001.jpeg

檔案_002.jpeg

檔案_003.jpeg

檔案_004.jpeg

檔案_005.jpeg

檔案_006.jpeg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心領神會 的頭像
    心領神會

    心際效應

    心領神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