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在太極導引站樁中感受到「沈」,打連步拳時,也感覺到「沈」!有一天走路時,ㄟ~走路能不能沈?試試看,把身體放、鬆、放、鬆⋯⋯真的就沈下去了,兩隻腳掌、腳踝變得較重耶,走路也比較穩!
太極導引動作雖慢,但仍是由身體帶四肢,應該說是丹田帶四肢!怎麼帶?丹田「鼓盪」軀幹帶起來的!先沈再起,想著往下沈,會有相反的力量帶起來。
繼在太極導引站樁中感受到「沈」,打連步拳時,也感覺到「沈」!有一天走路時,ㄟ~走路能不能沈?試試看,把身體放、鬆、放、鬆⋯⋯真的就沈下去了,兩隻腳掌、腳踝變得較重耶,走路也比較穩!
太極導引動作雖慢,但仍是由身體帶四肢,應該說是丹田帶四肢!怎麼帶?丹田「鼓盪」軀幹帶起來的!先沈再起,想著往下沈,會有相反的力量帶起來。
「唯有當內在的這個高等人能由內指揮一切,令外在的這個人不受外在的環境影響,我們才是自己的主人。」只要外在的這個人仍舊高高在上控制一切,內在的高等人就是奴隸,無法顯現他的力量。也就是說,如果我們隨外在的境界轉,這就表示我們不是自己的主人,例如,如果不是由我自己而是由外在的境界決定我是否要生氣,那就表示我還沒找到我自己的主人。我們一定要修練到有辦法自己決定外在的環境要對我造成什麼樣的影響,如此才能說自己真正成為靈修的學生了。而我們的修行態度必須要誠心的在「因」上下功夫,而不是在「果」上求速成,才能達到目標。許多學生努力多年都不見進展,但唯有不失望、不動搖的人才有可能突破。
無可置疑的,修持平靜安寧的定力,需要在日常生活中付出極大的努力。但是愈努力,成果就愈可觀。既然是靈性科學,一切都是依能量來決定,你真誠懇切、毫不妥協的以陌生人的心態面對自己的一言一行,你在做功課時投注的心念與能量,都指引著你走向成就之路。
——魯道夫·施泰納:《超越生死門:高等靈界知識與修證法門》
週二上午的武術訓練最後,教練要我們圍成圈,互相拋接沙袋,練習「力在前端」。哇!很好玩,想說網路上應該有在賣,結果只找到練鐵沙掌用的綠豆袋。https://www.ruten.com.tw/item/show?22047043925514
沒關係,在家練就用很久以前的綁腿沙袋,兩個串起來自己拋接。
這種平靜安寧會反映在整個人身上,幫助那「內在的人」的成長。這「內在的人」,有著帶領他進入高等知識的能力。他會漸漸的有能力決定外界所發生的事要對他有什麼樣的影響。例如,以前有人辱罵他,一定會傷到他,但現在因為他走在高等知識之路上的定力,便不會再傷到他了,他能在這辱罵進入他的內在而傷到他之前,就見到了這辱罵傷人之處,而將它化解了;以前排長龍等待會令他不耐煩,現在因為他走在高等知識之路上,他立刻就以浸淫已深的平靜心見到了不耐煩是多麼無用的一種感受,於是在每一個不耐煩心將生起之前就已消滅了。以往在等待時,浪費在表達感受不耐煩心的這段時間,他會用來做有用的觀心的功課了。
在此一定要明白,這些實修所造成影響的範圍之廣闊及其重要性。我們要記住,內在的這個「高等人」,是不斷在修持中成長的。但是唯有平靜安寧的狀態,才能產生有規律的成長。如果不能在外在的境界中做主,就會被它控制,限制了內在高等人的成長。就像是一顆在石縫間生長的植物,必須要有新的空間,才能繼續成長。而外在的境界,不會給自己成長的空間,成長的空間來自平靜的內心。外在的情境,只能改變外在的生命,無法喚醒內在的靈性之人。所以學生一定要以平靜的內心創造成長的空間,讓我們內在的那個高等人能夠出生、成長。
——魯道夫·施泰納:《超越生死門:高等靈界知識與修證法門》
而在這段時間內,完全放下所有日常的工作與責任,並不是說這項修持與他的每日工作完全無關;反而是在這段獨處的時間內所做的功課,如果修持得法,令他更有能力處理每日的工作。也不是說他必須犧牲多少時間去做功課,若沒時間,五分鐘就夠了,重點乃在於這五分鐘是否專注。
這項新的法規不需要改變任何學生生活的外貌。剛開始時,他仍舊例行工作。如同以往的感受同樣的喜悅、悲傷。這也絕不會令他對生活有疏離感,反而因為在獨處做功課中修得的高等生命,讓他在日常生活中能更為專注。漸漸的他會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這高等生命對他的影響。修得的靜定力也會影響每日的一切。他整個人都更平靜,對每一個行動都更肯定,對任何事都不會困惑。他在每日生活中越來越能不為境所轉,越來越能做主。他會很快的發現,這獨處的時間內所做的功課令他變得多麼堅強。以前會令他生氣的事,他不再生氣;以前會令他害怕無法承擔的事,他不再害怕。他有了新的人生觀。以前他也許會說:「噢,我很希望我能做,但是我沒有能力做那樣的事。」現在他會說:「我將盡全力、盡我所能去做這件事。」他不會再膽小怯弱,因為他知道膽小怯弱的想法不會幫助他改善現況,反而是可能是造成問題的原因。因此他念念都充滿著光明的人生觀,替代了過去那些障礙減弱他力量的想法。他開始穩定的航行生命之船,過去令他動盪的生命波濤已不再能影響他了。
——魯道夫·施泰納:《超越生死門:高等靈界知識與修證法門》
週四晚上練太極導引,複習上週的「旋體」:太極曲線,是熊衛老師晚年發展出來的動作。老師帶領幾次後,因場地關係,便將同學分成兩組,一組繼續跟著老師練習,另一組在旁觀看,之後再交換。
第一組(包含我)打完,老師便請另一組同學說說剛才看到什麼 。哇!心想:等一下要好好看一下了。
換第二組練習,看著看著心想:ㄣ~哇!怎麼有些同學動作還不熟、動作沒有到位、有些肢體還沒有放鬆、有些是刻意做出來的、有些動作不流暢⋯⋯處女座吹毛求疵挑剔性格大噴發!呵呵,忘了自己其實也差不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