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課筆記】
還記得大學(含)之前的自己嗎?
印象最深的是哪些人、事、時、地、物?
經過那些轉折?
對自己的影響是什麼?
讓我們一起跟著史代納回顧自己!
如果看過「從人智學談生命傳記」的筆記,對人智學的創始人魯道夫•史代納(Rudolf Steiner)會不會感到好奇?他怎麼知道人的發展與宇宙的演化息息相關?每隔七歲的發展項目又是怎麼獲知的?身、心、靈的內涵及靈性世界的狀況他又如何知曉?史代納在世時,也將人智學運用至教育、科學、農業、醫學、藝術、宗教、社會……為什麼可以延伸這麼多層面?雖然上過「史代納的生平與著作」,自己還是滿腹疑問!還是乖乖地把之前筆記好好整理,以解心頭之惑。況且也可經由他的生命史,印證「從人智學談生命傳記」所描述的每階段狀況。那「奧秘科學大綱」呢?只好留待下一階段了!
你會怎麼了解一個人?認識當時的時代背景、跟他聊天、了解他的家庭(父母、兄弟姊妹、親戚、甚至祖先……)、看他住的地方、待過去過哪些地方、看他做什麼事、如何做事、經由他的作品或著作、或者訪談他的朋友、親戚、接觸過的人……或者也應該這麼問:為什麼你想了解他?前面「會怎麼了解一個人」是向外的,但基礎則來自向內的:為什麼你想了解他?他引起你內心的哪個點,讓你有動力與興趣去認識他?我發覺:向內越深入,向外也就越深入!
對我而言,我想了解的是:生命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魯道夫•史代納(Rudolf Steiner)於1861年2月27日(雙魚座)出生於奧匈帝國, 1925年3月30日離開人世,在地球64年。那個年代,不曉得這樣算不算早逝?不過如果你知道史代納如何孜孜矻矻、夙夜匪懈地推廣他所獲得、了解的奧秘,就知道其來有自。目前關於史代納早期的資料非常少,即使他自己寫的自傳,也很少提及原生家庭和兒童、青少年時期的事,比較多的資料是從他出來工作後的狀況。朋友回憶,對於早年生活,史代納總是避重就輕,講起來一派輕鬆,但如果從種種蛛絲馬跡及極少的資料(比方:家書)研判,他的童年、青少年應該是生長於窮困中,並不是一般的中產階級,從小就需要掙錢貼補家用。
我們先來看看時代背景:寫到這裡就書到用時方恨少,世界歷史早已忘光光,但歷史其實是很有趣也很重要的,前提是要活讀歷史,不是只背誦哪一年發生什麼事,而是去認識當時的「故事」:人及物的脈絡,尤其是內在歷程。了解脈絡後再運用於現在,歷史才是活生生的。人過中年才知道,歷史不只一種觀點,得多方、多層面的探討同一件事及人物,才不會失之偏隅、以偏概全。
還記得「前世經歷到生命藍圖」裡提到的我們如何投生地球嗎?
掌權天使會揀選適合某特定時代的靈,引領你至這個年代,這與你在靈性世界的學習及經歷有關。大天使會在淨化界引領你組合星芒身(依你在靈性世界的學習及前世的狀況而定),帶你至特定的民族和地區。你的守護天使則會幫助你尋找適合的父母。星芒身進入受精卵後,你就會看到從出生至死亡的「生命藍圖」,看完後,即沉睡,在媽媽肚子裡是睡及夢的狀態。
所以會到某個時代、某個特定的民族及地區,是經過揀選的(意思是在靈性世界已經學好、具備到某個時代、某個地區的背景知識),父母更是自己的選擇。
那史代納降生的時代(1861-1925,19世紀中至20世紀初),當時的世界、歐洲及奧匈帝國是處於什麼氛圍?
17世紀開始,因為宗教改革讓信仰多元化、教會民族化,也讓近代的民族國家順勢興起。歐洲從一個統一的基督教世界,變成了列國分立的「國際社會」。此時資本主義制度取代封建制度,不斷擴張的殖民地則促進了商業組織的變革,並加速了現代科學的崛起,形成了「科學革命」。牛頓便在此時期發表了萬有引力和運動三大定律。這些科學帶來的新思潮,進一步改變了西方人的思想,轉向理性主義,為接下來的「啟蒙運動」奠定基礎,最後在工業革命中到達高峰。在理性主義抬頭下,啟蒙運動時代的哲士們,開始對君權神授說產生質疑,比方當時的思想家洛克就提出「人民擁有自由、生命與財產,這是與生俱來的基本權利,政府的設立是為了保障人民的基本權利。」的論述,抨擊君主專制政權。由於這些哲學家也曾是各國君主的座上客,使得當時的強國君主相繼標榜開明專制,試圖以理性來建設國家,之後成為新的列強。
在啟蒙運動的影響下,西方的政治有了巨大的改變,各種革命相繼而來,激烈的社會、政治和經濟變革成為無法抵抗的風潮:首先是美國的獨立運動(1776),接著法國大革命……在歐洲各國苦於新舊勢力對抗,無暇顧及海外殖民地之時,拉丁美洲諸國開始紛紛宣布獨立,美國也宣布門羅宣言,強調美洲不再開放歐洲成立殖民地,要求歐洲各國不再插手美洲事務,此為美國以美洲老大哥自居的開始。義大利及德國也在此時進行復興和統一運動,最後成立了重現「古羅馬光榮」的義大利王國,及貫徹「鐵血政策」的德意志帝國。隨著歐美各國因為工業革命帶來的利益而日漸強大,對亞洲及非洲的殖民及侵略就更加勢不可擋,「新帝國主義」的發展,讓非西方國家面臨嚴重的危機,包括中國在內的亞洲、大洋洲及非洲諸國,成為「新帝國主義」下的犧牲品。
十九世紀末,各項工業科技的發展,帶來了新事物,比方電燈、電話、汽車、地鐵。隨著工業革命發展形成的新政策,如失業保險、成年男性的普選和公共建設,都讓人們對生活有更美好的想像。但各國的緊張情勢未曾稍減:1890年後,德相俾斯麥去職,接班人無法處理和歐洲列強的衝突,情勢日益複雜,各國也因為殖民地拓展政策帶來的競爭,開始軍備競賽和相互結盟以確保國家安全。終於在1914年奧匈帝國皇儲裴迪南大公在塞拉耶佛遭刺殺事件引爆下,發生第一次世界大戰,德、奧、土等同盟國,對抗英、法、美、中、日等協約國。俄國在大戰中期,國內爆發革命退出大戰,沙皇在革命中退位,俄國成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德意志帝國則因為戰爭的失敗,皇帝流亡荷蘭,結束專制而開始威瑪共和時期。戰爭結束後,因為凡爾賽合約中的賠款問題,再度種下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種子。經濟大恐慌的影響,更助長了義大利法西斯主義、德國納粹和日本軍國主義的興起。
以上摘自《用年表讀通世界歷史》。
還記得「展望未來到面對死亡」裡的「56-63歲追尋真正的自由」:「了悟因果而不昧因果」吧?因果鍊是很長很複雜的,上述的歷史也是如此,前因後果得慢慢抽絲剝繭,切入的觀點也要多元,避免單一,才能趨於完整真相。資料蒐集的越多,越容易沉浸在當時的氛圍,就越容易體會當時的狀況。想像一下,如果你活在那個年代,成為某個人,會有什麼感受?會怎麼做?如果你是史代納,又會怎麼想、怎麼做?現在呢?處於目前的時代,要如何活出你的生命藍圖?同樣的,已經了解「從人智學談生命傳記」,那物質界發生這些事,靈性上的因素是什麼?從神是一切、到君權神授、再到人生而平等,體現了什麼?國與國之間互相競爭、爭奪殖民地,除了政治、經濟因素,又在說什麼?……
概略了解時代背景後,我們就進入史代納的生命史,先鳥瞰他的著作,請連結丹尼爾老師的網頁「魯道夫.史代納作品表列」參照閱讀:
史代納畢生非常努力地做各種研究,呈現在書、報章雜誌專欄、演講、信件、筆記……看了列表,真是驚人!目前有些德文記錄因實在太難懂或太冷門而尚未整理完成,如果有發現新資料,比方當時參加聽講的筆記或黑板畫,也會持續修訂。英文版則大概有所列作品的2/3。注意看每項著作名,看到什麼?有什麼感受?
一.公開發行書籍:編號1-28:是史代納親手寫、參與編輯、出版的書籍。
二.文集-早期文學作品:29-33:評論、專欄集結而成。
三.文集-1903-1925:34-37:發表於史代納創辦的雜誌。
四.離世後出版的文集:38-50:信件及其他。其中:
(1)編號40:心靈週曆:初版其實是月曆,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支助史代納創設華德福學校的香菸工廠老闆,建議他把月曆內容轉成每週印在香菸盒上,讓前線士兵能獲得心靈上的撫慰,之後才有週曆。
(2)編號45:人智學:史代納在《奧秘科學大綱》完成後,本來要繼續寫這本書,但一直沒有完成,只有留下很多空白及……的手稿。
以上一.至四.是史代納親手寫的文字。
五. 早期公開演講、在柏林的系列公開演說、不同城市的公開演說1906-1918:51-87:史代納有感於當時的人智學會不太能推廣他的體會,曾經與德國最大的演出經紀公司合作,至各地公開演講,這些演講不但有宣傳,而且還賣票,所得收入則可補貼人智學會的運作。因為是公開對大眾的演講,所以內容就比較容易聽懂,但在大學的演講,像77a及81,就比較深奧。公開演講通常都有速記員記錄當時的演說,需要還原速記符號為文字才能整理。沒有留下速記資料的,就要蒐購當時的聽講筆記來整理,或者比對有速記的文稿,所以會有修訂版。
六.人智學會內部演說:88-249:包括早期史代納在神智學會的演說。史代納原本是排斥速記員紀錄的,他認為所有的論述都有時代性,是因時、因地、因人、因狀況才說這個「法」,並非可以萬世流傳。但最後還是接受,因為:一位合作多次的速記員回憶:在一次內部演講中,史代納短暫的停頓,他也從專心紀錄的空檔中抬起頭來,一看發現所有的人都睡著了,之後史代納還是繼續講,他繼續寫,史代納知道當時現場的人可能都聽不懂,但為了把他所知道的內容留下來,還是拚了老命講,講給誰聽?可能是:1.現場的人雖然都睡著了,但靈魂繼續上課、繼續聽。2.那個時代,歐洲的無形空間中,必須留下某些東西給在無形的世界、無形的存有聽。3.可能50、100年後,會有人需要這些資料。所以還是要記錄下來。
七.人智學運動與人智學會歷史相關文集及演說:250-270:紀錄史代納成立人智學會及推廣人智學運動的相關歷史文集、演說及手稿。其中261「我們的死亡、演說、追悼詞與冥想詞」,是史代納為好友或相關人等在告別式上的演說、追悼詞、或帶領大家冥想的冥想詞,從這裡可以得知他的交友圈。
從271開始,是針對特定主題、目的、或某領域工作者的演說:
八.論藝術的演說:271-292:針對「藝術」這個主題的演說,包含「優律詩美」。
九.論教育的演說:293-311:針對「華德福教育」這個主題的演說,包含在斯圖加特與華德福老師的會談紀錄。
十.論醫藥的演說:312-319:史代納後來也幫醫生上課,上課內容就被記錄下來。目前台灣也有「IPMT國際學士後人智醫學」的課程,就是史代納為醫生上課所延伸出來的。這些紀錄有很多與我們原來的認知及目前的醫學教育不同,如果直接看書,可能會難以接受,最好有基礎再閱讀。
十一.論自然科學的演說:320-327:針對科學家及華德福自然科老師的演說。其中323「各自然科學學門與天文學的關係」:講的是在華德福學校的所有科目,都跟天文學有關,目前為止,尚未出版,因專業者不懂天文,或者懂天文不懂個別專業,都沒辦法整理。
十二.論社會生活及三元社會組織的演說:328-341:史代納於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宣揚「三元社會」的理念,但遇到阻力,於是便創辦華德福學校,從兒童教育開始著手。台灣也有推行三元社會的團體:「問心台灣」
十三.為基督社群的工作者演說:342-346:史代納認為人智學是靈性科學,是一種知識,而人也有宗教需求,但知識需求與宗教需求是不同的。神學院的學生、神父問史代納,靈性科學跟在神學院學的不一樣,如果要用靈性科學的概念及角度,幫助基督教信徒重拾內心堅定的信仰,應該在神學、宗教儀式、儀軌上做哪些改變?所以史代納就針對神學院的學生及神職人員作「在職訓練」:已經在職的神職人員,如何透過人智學、靈性科學更新宗教。比方:如果要更新宗教儀軌,如:聖餐、受洗……應該如何做?儀式背後的靈性意義是什麼?儀式最初的原始狀態是什麼?後來又是怎麼演變?如果要回復真正的基督宗教精神,又要如何調整改變?目前在瑞士、德國還有這樣的社群在繼續進行。
十四.為哥德館的工作者演說:347-354:蓋歌德館時,有來自四面八方的藝術家、工匠……參與,一天的工作結束後,史代納就會開放Q&A,針對蓋館工作者的各種問題回答,有時是蓋館遇到的狀況,有時則是健康、疾病、星辰、宇宙……的種種困擾。其中351後半有「論蜜蜂」,史代納針對「蜜蜂」講了很多次:談牠的長相、生態、演化、對地球的影響、對靈性的影響、對人類的影響……從來沒有人這樣講蜜蜂,這部分已獨立出版,反而前半部「人類與宇宙、自然界中靈的影響」沒有出版。
驚人吧!光是史代納自己寫的書就28本,晚年的時候更是早、中、晚都在講,可以說從早拚到晚,有時一天三場主題都不同,要如何備課?再加上在維也納時期,晚上在沙龍聚會討論,免不了喝酒,雖然後來規定自己喝咖啡不喝酒,但64歲就離開也不是無跡可尋。
以下即是「史代納的生平與著作」這一系列講座的主題:
第一講:史代納的早年生活 第二講:當史代納遇見歌德
第三講:史代納生命的轉向 第四講:史代納與神智學會
第五講:史代納的藝術工作 第六講:史代納的三元社會理想
第七講:史代納與戰後重建工作 第八講:人智學會的重建
接下來就來看史代納的早年生活:
史代納的出身與當時歐洲一般的學者專家多出自中產階級及貴族家庭不同,父親老史代納(Johann Steiner,1829-1910)不算高級知識分子,當時如果要就學,一是請家教,另一個就是修道院培養傳教士、僧侶、也收學生的學校,老史代納從修道院的學校高中畢業,算是受過教育的貧民。之後,在奧匈帝國近德國邊界的貴族家裡幫忙照顧花園、打獵、砍柴等。在這裡,老史代納遇見布莉(Franziska Blie,1834-1918),也就是史代納的母親,交往一段時間後打算與她結婚,便跟雇主講這件事。但雇主覺得無法負擔他們的未來,請他另謀高就,於是老史代納為愛走天涯,到處應徵工作,最後在克羅埃西亞的小鎮找到鐵路公司的電報員工作。當時是階級分明的社會,老史代納雖然念過書,也只能從事屬於勞工的工作。
後來布莉懷孕了,10個月後史代納就在家裡出生,但那時實在貧苦到沒有暖氣,使得史代納出生時因太冷而全身發紫,媽媽趕緊把他泡到熱水才回暖,可能因為這樣,史代納小時候體弱多病且有學習障礙,一直到8歲才入學。老史代納當時是值班3天休1天,所以史代納幾乎是由母親一手帶大,能夠跑跳走路了,就會到車站去找爸爸,畢竟車站人來人往比較熱鬧有趣,這也養成史代納散步的習慣。走到車站的路途中,會經過森林,他就在裡面散步、採野菜、野果,跟花仙子玩、與地精聊天,所以史代納對神話故事很有感覺,後來華德福教育裡面提到的精靈故事,就是來自這階段的親身經歷。
因為爸爸工作的調動,史代納小時候搬了4、5次家,頻繁的遷移及不通的方言,讓他沒辦法融入當地的小孩圈,即使後來到鄰近的城鎮上學,身為外來者,還是沒辦法與同學打成一片,所以史代納的自傳,從未提及小時候求學的事。但他對當時的高科技,比方蒸汽機、鐵路、火車……非常有興趣,會去研究它們是如何運作的,甚至爸爸的電報機,他也會操作。所以小時候的史代納,一方面接觸大自然,對於大自然的靈性世界有所體會;另一方面也有一個理解科技技術的腦袋,這兩個截然不同的領域,同時作用在他身上。
7歲時,發生了一件影響史代納一生的事:有一天,他跑去找爸爸,坐在車站的椅子上等,突然看到一個景象:住在很遠的母親姊妹自殺了!他很震驚,跑去告訴爸爸,爸爸跟他說「小孩子不要亂講話!阿姨之前才來過我們家。」這時他才意識到,他可以看到某些景象,但別人看不到。幾星期後,老爸接到一封信看了很不開心,媽媽也不開心。過了幾年他才知道阿姨當時確實是自殺過世了,這時史代納才確定他看到的是真的,但別人不見得也能看到,所以在靈性世界看到的,他無法跟家人或其他人討論。(試著體會無法與人討論的心情)
史代納8歲時開始到城鎮上小學,他的文科很差,寫字、拼字對當時的史代納來講特別困難,需要課後留下來做補救教育。後來他在教室的書架上發現一本幾何學的書:《尺規作圖》,一看之下,覺得真是太妙、太神奇了!看起來抽象的線條,可是裡面的原理,卻能夠指向看不見的靈性世界,也就是原本看不見的世界,是可以用某種看得到的方式呈現。所以就把《尺規作圖》裡面的例題,從頭做到尾,好好的做幾遍,從中得到很大的樂趣!一個科目開竅,其他科目也跟著開竅,到3年級,他就成為班上的小老師,開始當家教收費。史代納從小學到博士班,甚至出來就業後,都有當家教的經驗,大學時,甚至做到別間學校的學生知道他教得很好,請他當家教,所以那時史代納不但拿獎學金,還有家教費可以貼補家用。史代納後來拿到的是哲學博士,能成立華德福學校,是因為從小學3年級就開始教別人,稱呼他為家教之神也不為過,尤其教過各式各樣包括有障礙的學生,讓他對教育有自己獨特的看法,所以背後是有非常豐富的實務經驗在支持。
小學時,史代納也在教會幫忙當「輔祭童」,爸爸對宗教的態度是自由開放的,所以也不反對。經由當輔祭童的經驗,了解宗教活動、儀式如何進行,也由於本身好奇心很強,會問為什麼,比方:他發覺祝禱時兩手要舉高念經文,為什麼不會痠?實在很神奇,然後就會主動找答案,這為他在後來回答神職人員的問題時奠下基礎。(孔子也是問題兒童,論語.八佾第三:子入太廟,每事問。)
到國中時,史代納當家教的收入已經足夠付學校學費,還有剩餘買課外書,所以他最常去舊書攤,只要對哪個科目有興趣,就會去買書來看。當時他覺得歷史老師只是照本宣科,於是就自己買書自學。自傳提到,國中歷史課他就在課堂上偷看康德的《純粹理性的批判》,但那一學期成績特別好,讓他體悟,如果老師只是念課本、照本宣科,學生根本學不到東西。所以華德福學校沒有課本,老師要自己消化教授的內容後,用自己的方式呈現。
就這樣一路當小老師到高中,以高分畢業,並且拿全額獎學金申請上大學:當時的階級無法上貴族大學,以現在來講算專科:維也納理工學院(科技大學)。老史代納之前已當上站長,在史代納上大學前的暑假,申請調到維也納附近的車站,以便他能通車上學。當時的維也納,是奧匈帝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爸爸帶鄉下孩子進城,充滿好奇,走在大街小巷上,找的是?舊書攤!扣掉回家的車錢後,全部買書,在他上大學前的暑假,把買來的書全部讀完。
有人認為史代納應該是天才,只要通靈一下就獲得知識,其實不然,他是非常認真努力的自學者,從中學有餘錢買書開始,就不斷自學。我們可以反觀自身,高中畢業,到上大學的暑假期間在做啥,就知道史代納的努力!這也跟現在的教育有關,目前的狀況讓學生對世界的好奇心喪失殆盡,沒興趣也沒辦法主動追求知識,真的很可惜!
上大學之後,史代納繼續走家教之神的路線,理工學院的科目他駕輕就熟,成績都是特優,不僅如此,他對人文也很感興趣,兼修文學、法律……的課程。那時的維也納處於政治改革的動盪時期,史代納加入政治學運社團,討論政治及如何救國,並且也去街頭舉布條遊行抗議。後來他能提出三元社會的理念,一方面是自己出身於勞工家庭,對無產階級非常了解與同情,另一方面則是在大學時接觸政治性社團,同時也修了很多政治、法律、社會方面的課程。有趣的是,史代納在當了半年政治學運社團的主席後,就被同學趕走,因為他的冷靜沉澱深思路線,與其他人的激進路線明顯不符。
史代納人生最大的轉折點也在此時展開:當時他除了接觸音樂會、藝術外,也遇到一位專門教歌德及文學的好老師:施夫勒(Karl Julius Schroer),號稱是繼歌德之後最了解《浮士德》的人。但在理工學院裡,文學是聊備一格的科目,面對百無聊賴、只是應付應付的學生,縱使教得再好,還是很痛苦。但史代納上得很愉快,因為施老師會在課堂中帶入很多文化、藝術的內容,並且分組討論,史代納因此也交了很多朋友,彌補了大學前一直都無法好好交友的缺憾。
另一個特別的老師則是在火車站認識:史代納每天通學搭火車,都會在車站遇到一位長鬍子老人,挑著自種的藥草來賣。有一天,老人跟史代納聊起天來,聊植物、聊自然界,一聽之下,驚為天人,原來高手在人間!史代納因為小時候的經歷,原本就對自然環境及植物有不同的了解,但老人根據自己實際親身體驗觀察到的大自然規律,超越課本中的學問,讓他原本零散的了解,有了系統性的認識!於是暑假期間,他常跑到老人的家裡住,老人會帶他去看藥草園、香草園……持續跟他分享大自然的規律,從此兩人就成為忘年之交!
這兩位老師造成史代納的重大轉向,尤其是教歌德的施老師,因為他把史代納推入火坑:編輯歌德的科學作品集。為什麼這麼說?原本老史代納希望兒子當火車駕駛員,因為火車站長能夠接觸到的最高薪、最舒服、最體面、社會地位也不錯的工作就是火車駕駛員,所以讓史代納去念理工學院,畢業後就能開火車。史代納高中到大學時一度很困惑,那時比較想當中學教師,因為從小就開始當小老師及家教,教書也能貢獻社會。直到施老師要他編輯歌德的科學作品集,讓他改變想法:繼續念博士當學者!老史代納是位開明自由的爸爸,雖然心裡期望兒子當火車駕駛,但後來史代納轉向,父親也不反對。史代納在自傳也特別提到:父親開放自由的態度,是讓他人生能夠開展的重要原因。家人支持他的決定,唯一要考慮的是經濟因素,因為從中學起,史代納就是家裡的經濟來源之一,後面的講座會繼續說明史代納因此面臨的狀況,下一堂課就會講:當史代納遇見歌德。
史代納的原生家庭,除了父母,還有一位妹妹及弟弟,弟弟是聾啞殘障人士,妹妹終其一生未嫁,在家裡照顧父母及弟弟。經由留下的書信,我們知道兄妹兩人的關係很好。史代納中學時有一天下大雪,回家的路上積滿了雪,他走到半路上就凍僵了,很晚了還沒回到家,妹妹就跟媽媽講哥哥一定出事了,就跑去街上找史代納,找到後死拖活拉硬背回家,媽媽趕緊燒熱水讓他回溫,所以他跟妹妹有很深的革命情感。書信集裡面有很多史代納寫給妹妹、妹妹寫給史代納告訴他家裡狀況的信。
以上就是第一講:「史代納的早年生活」筆記整理。
參閱:
◎功課:看完「史代納的早年生活」後
一.開始寫自己的生命史:回想自己兒童、小學、中學、大學時的狀況。
二.上述時期,印象最深的是哪些人、事、時、地、物?你的感受是?
三.經過那些轉折?內心有哪些掙扎?
四.對自己的影響是什麼?
五.對自己的小孩會有哪些不同的做法?
史代納的生平與著作02:當史代納遇見歌德(20150401)
史代納的生平與著作03:史代納生命的轉向(20150408)
史代納的生平與著作04:史代納與神智學會(20150422)
史代納的生平與著作05:史代納的藝術工作(20150513)
史代納的生平與著作06:史代納的三元社會理想(20150520)
史代納的生平與著作07:史代納與戰後重建工作(20150527)
END 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