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_8479.JPG

學生每天要有一段時間安靜的獨自面對自己,退入內心。要以無我的、完全平靜的心重新讓一天中外界的經驗與它們的訊息在心中迴蕩。在靜中他會發現,每一朵花、每一個動物、每一個動作都揭露了以前他從未夢想過的秘密。學生就這樣準備著用不同的眼光來看外界事件所產生的新印象。在每個印象中,學生會產生喜悅而有享樂的體驗,此時會很容易想要在一個又一個的印象中享樂,但切不可執著沈迷於享樂,要讓這些體驗揭露它們的訊息,如此才能滋養靈性感知力,否則便會令靈性感知力麻木。享樂感會持續迴響,學生一定要練習不要讓享樂感迴響,而是要停下來觀這個享樂的體驗。學生要注意,此處有很大的危險性,很容易變成不是修持內心,而是向內追求享樂的感受。學生不要低估了此處可能犯的大錯,他得要通過靈魂誘惑的考驗,若執著徘徊於享受內在的喜悅中,便會增長我執,變成將自己關在享受喜樂的牢獄之中。他應該是要全然開放,他是應該尋求享樂,因為唯有經由享樂,外界才能進入他。但他若讓自己被享樂感麻木了,那就好像一棵再也不能由外界吸取養分的植物。所以他若停留在享樂的境界中,就等於把自己關起來了,他只對自己有意義,對這個世界已無意義了。對高等知識的學生而言,享樂只是我們為了這世界提升自己聖潔性的一個方法,也像通知我們外界的現狀的偵查兵。但是一旦見到享樂的感受了,他就該繼續工作,他的學習不是為了累積個人的寶藏,而是要將所學奉獻為這個世界服務。

——魯道夫·施泰納:《超越生死門:高等靈界知識與修證法門》

 

文章標籤

心領神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_7994.jpg

最近只要有空,就會上頂樓練「連步拳」及「功力拳」,簡單暖身後,各打三次,而且是慢慢打,觀察:

自己是怎麼出拳、出招?

怎麼轉換招式:是手腳先動?還是身體(丹田)帶著手腳動?

文章標籤

心領神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_7989.JPG

哇!難得連假自由座車票還有很多位子耶!

回台中家總是會帶多點書,想說時間會多一點,好好看一下,這次只把三本天下雜誌看完:了解一下最近的美豬議題、特斯拉的台灣廠商機會,以及教養。

 

文章標籤

心領神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_8478.JPG

此時我們再做另一項修持,便可以增強由恭敬奉獻心所得到的力量。

這一項修持便是訓練心不隨外界的因緣妄想馳逐,也就是不受外界的影響,而轉向內,發展內在的靈性生命。在外界印象中跳來跳去找刺激的人,是無法找到高等靈界之路的。學生不要被外界印象麻木了知覺,而是生活在外界印象中,要讓豐富的內心生命來做主。當走過美麗的山景時,有靈魂深度、感性豐富的人會與感性貧乏的人有相當不同的體驗。只有在我們體驗過內在後,才能打開外界真正美麗的封藏。一個人揚帆過海,也許只有些許的體驗流過他的靈魂,而另一個人卻可能聽到了宇宙之靈永恆的言語,揭露了生命存在之謎。我們若要與外界有親密的關係,一定要學會與自己內心的感受與想法也隨時保持親密的關係。我們的外界充滿著聖潔的光輝,但我們必須體驗到神聖的內在後,才有可能發現外界的神聖之處。

——魯道夫·施泰納:《超越生死門:高等靈界知識與修證法門》

文章標籤

心領神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_8476.JPG

修持的第一先決條件是,在你靈魂深處(也就是你的本性)要有一個基本態度,如果沒有,則你便要努力訓練自己生起這樣的基本態度。

這項基本態度即是尊崇恭敬心。所謂的恭敬心,是對求正法、真理的恭敬態度。在靈性科學中這項基本態度被稱為恭敬之道(Path of Veneration以恭敬來修持的法門)。沒有這種態度便無法成為靈修的學生。有經驗的修持者們都知道,有這種特性的孩子們後來多成為修證高等知識的學生。那些對他們敬重的人秉持著一種宗教性的凜然敬畏心的孩子們,他們的敬仰心,令他們在內心的最深處都不會有任何一絲的批判反對心。這些孩子成長後,遇見任何能令他們尊崇的人或事,都會產生歡喜心。許多這樣的孩子,後來都走上了修證之路。你可曾在第一次參訪某位值得尊敬的人之時,駐足在他的門外,覺得門內有如聖地;你在推開他的門之時,是否感受到了一種宗教性的凜然敬畏心?在每一個人類的修持中,有這樣的心可以修,可以說是一種福德、一種加持。但是絕對不要認為這會變成服從性和奴隸性,而是孩童時對人的景仰心,長大後成為對真理正法的尊崇心。經驗告訴我們,在該尊崇時能發尊崇心的人,才是有堅強向上修持心的人,發自內心深處的尊崇心永遠都不會錯。不過在此一定要強調高等知識界所注重的尊崇心並不是刻意的對人,而是對真理與真知的尊崇心。

——魯道夫·施泰納:《超越生死門:高等靈界知識與修證法門》

文章標籤

心領神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_7963.JPG

最近正在重看《動中覺察》,看到「自我意象」,突然聯想到已經買了,但還沒有看的《改造生命的自我形象整容術》。剛剛煉功,又冒出來多年前讀的《探究真心》,還真是會連結耶!

 

現在看書,已不像年輕時照單全收,而是與書、作者對談,甚至了解他的「假設」!比方:《動中覺察》提到「自我意象」有四個要素:動作、感覺、感受、思想,這四個要素是可觀察到的。那就要問:

文章標籤

心領神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_7954.JPG

上午繼續上「漢唐經方學堂」的《傷寒論》第二十二堂課。

 

今天沒有同學提問,老師馬上進入條文。今日的條文大多有提到外感後用火的結果,老師特別提醒:

文章標籤

心領神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看影片不能笑啊!階段性的紀錄,錄影下來看,才能知道自己打得如何、哪裡要調整的,過一個月再繼續錄影,就比較知道自己的成長軌跡。影片是連步拳、功力拳(尚未學全)。

 

目前心得:

文章標籤

心領神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_8474.JPG

能見到靈界、取得高等靈界知識是沈睡於每一個人類之內的本能;對古代各種秘修者而言,他們所講的魂與靈的世界,與我們肉眼所見、肉體所觸的世界是完全同樣真實的世界;因為是本有的能力,所以每一個人都可以對自己說:「他們所說的那些境界,只要我修持,喚醒我那至今沈睡的能力,我也可以證得。」如此就只剩一個問題:「如何修持這種能力?」自有人類以來便有一套訓練這種能力的方法,由已經修證擁有這些高等能力的人,所指導的修鍊便稱做秘修或內修(Occult / Esoteric Training),所教的修持方法便是秘修法或內修法(Occult / Esoteric Teaching)或靈性科學(Spiritual Science)。

——魯道夫·施泰納:《超越生死門:高等靈界知識與修證法門》

 

文章標籤

心領神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_7936.JPG

上午繼續上「漢唐經方學堂」的《傷寒論》第二十一堂課。

接著同學提出的問題,其他同學也跟著提出:

 

文章標籤

心領神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