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_8457.JPG

在整個思維過程當中,他的思想必須接納靈性世界的內在性格。他必須有能力以此為方向來觀察與掌握自己。不能任意地將某個想法與另一個想法串連在一起,只能相應於思想界嚴謹的內涵。從某個想法過渡到另一個想法的過程,必須符合嚴謹的思維法則。身為思考者的人在某種程度上,必須始終呈現這些思維法則的映象。所有不是自這些法則所流出的東西,在思維過程當中都必須禁止。如果他在路上碰到了某個喜愛的想法,當它干擾了規律的思維過程本身,就必須堅拒這想法。若是某種個人情感迫使自己的想法轉向某個不屬於它的方向時,他必須要克制這情感。——柏拉圖對想進入其學校的人有所企盼,他必須先修完數學課程。而數學及其嚴格的法則,不是以感官現象的日常行進為導向,對尋求認識的人來說確實是很好的先行功夫。

——魯道夫·施泰納:《神智學:超感官的世界認識與人的天職導論》

 

文章標籤

心領神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_8456.JPG

某種思想浮上來又中斷,被另一種思想擊出場外。以偷聽兩人對話以證明此點,或不帶任何成見而觀察自我的人,就能想像這如鬼火般忽明忽滅的思想團塊。現在只要人把思緒只奉獻於感官生活的課題上,他那混亂的思維過程就會一再不斷地被現實的事實所修正。我的思維可能還是如此混亂:日常生活卻強迫我接受符合現實的法則來採取行動。我對某個城市的思維圖像也許非常雜亂無章:若我想在這個城市走出一條路來,就必須讓自己順從現前的事實。技師可能帶著五光十色相互穿透回旋的心象踏進工作的地方,但他會被機械運行的法則導引,而採取正確的措施。在感官界的範圍內,事實持續不斷地修正著思想。當我對某物質現象或對某個植物的形態想法錯誤時,我就會面對現實,並糾正我的想法。當我考察我與高層存在領域的關係時,情況就完全不一樣了。只有當我以規範嚴謹的思維方式踏進這些世界時,它們才會向我揭露自己。此時我的思維必須正確地、沈著地驅動著我前進,否則我便無法找到相應的道路。因為在這些世界充分發揮作用的靈性法則,並未壓縮成物質-感官的種類,所以對我不施加標示過的強迫性。只有當這些法則與身為思考者的我自己的法則相親近時,我才能夠去遵循。我本身在此必須是自己安全可靠的路標。因此認知者必須讓自己的思維本身條理分明。其思想必須慢慢地完全戒除掉所走的日常道路。

——魯道夫·施泰納:《神智學:超感官的世界認識與人的天職導論》

 

文章標籤

心領神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_8454.JPG

認知者透過以上述特質,在不受本身特性的干擾下,設定自己處於這種境地,讓那以其本質現前於其周遭環境中的事物作用於他。但他也必須以正確的方式,讓自我嵌入靈性環境中。人做為一個能夠思考的存在,是靈性世界的公民。只有在靈性認知過程當中,讓自己的思維照著真理的永恆法則、靈的國度的法則的順序走,才是以正確的方式成為靈性世界的公民。因為只有如此,這國度才能對他產生作用,並向他啟示其事實。若人只是一直處於讓自我牽著走的思想之中,就不可能獲致真相。因為這些思想所採取的過程,必然會強迫自己在身體本性之中顯現其存在。人的思想界會顯得雜亂而無章,他會讓自己沈浸於暫時受其身體大腦所限制的精神活動之中。

——魯道夫·施泰納:《神智學:超感官的世界認識與人的天職導論》

 

文章標籤

心領神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奧密01.JPG

真是千呼萬喚始出來!怡達老師翻譯的《奧密科學大綱》終於出版了!看看以前上怡達老師為這本書導讀的課程紀錄,是201597日開始的,現在是2020年,已經將近5年了啊!

 

關於何謂「奧密科學」與《奧密科學大綱》這本書到底在說什麼,請看以下這篇文章:

文章標籤

心領神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_7722.JPG

上午上完「漢唐經方學堂」的《傷寒論》第十四堂課,來老地方吃中飯,這次換吃油蔥雞飯。

 

這次沒有同學問問題,幾條條文背後的生理、病理、藥理之前也都講過,所以老師講了較多的條文。比較特別的是,有幾條條文是以營衛氣的觀點來看症狀。

文章標籤

心領神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_8453.JPG

在他身上,快樂與痛苦會由單純的感覺轉變成感知器官,外界透過這些感官而被感知。如同眼睛看見某些東西時本身不會有所作為,而是讓手採取行動一般,只要靈性研究者將快樂與痛苦運用為認識的手段,它們就對他無所作用,反而只是接收印象,而那些透過有趣或無趣所體驗到的東西才會作用於他的作為。如果人練習將有趣與無趣變成傳遞器官(Durchgangsorgane),那它們就會在其心中建構真正的器官,心理世界會透過這些器官在他面前敞開。眼睛只因為是感官印象的傳遞器官才能為身軀效勞。只有當樂趣與痛苦不再只因是自身之物而成立,而是開始讓陌生的心啟示給自己的心時,就會發展成為心之眼(Seelenaugen)。

——魯道夫·施泰納:《神智學:超感官的世界認識與人的天職導論》

 

文章標籤

心領神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_2424.JPG

經過這幾年的鍛鍊,越來越覺得「自我覺察」非常重要,也是一切行為、動作、姿態的基本,為什麼?因為我們所有的動作背後都有脈絡,也就是有當時形成這樣動作方式的背景(人事時地物心理),但那時知道還有另一種可能的動作方式嗎?應該不曉得,於是身體就這樣記住了,形成自己的「慣性」行為、動作及姿態!這樣的慣性有好有不好:好的是我們可以將心思、資源放在別處;不好的是只有一種模式!而只有一種模式也回過頭來限縮了其他部分,比方:觀念、思考、感受、情緒⋯⋯因為身心是互相影響的,長久下來,身體也累積了隱藏性傷害!怎麼辦?得回到身體,覺察自己,才能發現自己的慣性進而調整。那為什麼不直接告訴我怎麼做就好,這樣比較快,而且不用自己花腦筋還要觀察很累耶!因為外在的調整可能暫時有效,但不會造成根本的改變,只有從自己內心覺察到而自發的調整,才有根本改變的可能,而且在覺察、調整的過程中,還會有很多發現,對自己也會越來越了解!

 

平日班第梯預定於79日(週四)開課,時間:每週四下午24時。上課日期預定如下:避開連續假期

文章標籤

心領神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_8451.JPG

對研究者來說有趣與無趣、快樂與痛苦,必定是提供他從事物中學習的機會。他將不會因此而對快樂或痛苦感覺麻木;而是超拔其上,以此讓它們對自己啟示事物的天性。以此為方向而發展自我的人將學習領會,快樂與痛苦是何種學官(Lehrmeister)。他將與每一種本質一起感受,並藉此而接收到這些本質內在的啟示。研究者絕不會單單講:啊,我多麼痛苦、多麼快樂,反而總是會講:痛苦怎麼說、快樂怎麼說。他專心一志地讓外界的快樂與喜悅對他產生作用。藉此而讓人的內在發展出一種全新面對事物的方式。之前人會讓自己的行為按照印象走,只是因為這些印象會讓他喜悅或不快。現在他讓有趣與無趣也成為器官,透過這些器官,事物會告訴他自身的本質為何。

——魯道夫·施泰納:《神智學:超感官的世界認識與人的天職導論》

 

文章標籤

心領神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_E7687.JPG

上完「漢唐經方學堂」的《傷寒論》第十二堂課,來吃中餐,換一家囉!

這次忘記帶可看遠看近的老花眼鏡,上課要看白板、記筆記,還真是有點不方便呢!

 

文章標籤

心領神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_8449.JPG

如果人不再針對每個樂趣與痛苦、每次好感與反感,以自我為中心來回應與行動的話,也就不會被外界變換不已的印象所牽絆。人在某件事物上所感覺到的樂趣,會讓自己馬上被它牽絆住。人會讓自己丟失在這事物上。一個跟隨變換不已的印象使自己丟失在樂趣與痛苦中的人,無法在靈性認識途徑上漫步。他必須安時處順(Gelassenheit)接納哀樂。就不會再讓自己丟失在其中;相對地會開始去瞭解它們。我所專心投入的某種快樂,在投入的瞬間會消耗我的實存。但我應該只在透過這快樂而促使我去理解那引發我快樂的事物時,才能運用這快樂。對我來說重點不應在於這件事物引發我的快樂這件事情:我應該經歷快樂,而且透過快樂體驗事物的本質。這快樂對我來說應該只是在宣告,這件事物中有一種易於引發快樂的特質。我應學會認識這特質。如果我只停駐在快樂中,讓自己完全被它所佔有,那我只是在盡情享受自己;若這快樂只是讓我有機會去體驗事物的某個特質,那透過這體驗會讓我的內在更加豐富。

——魯道夫·施泰納:《神智學:超感官的世界認識與人的天職導論》

 

文章標籤

心領神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