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每天練功的內容包含動功與靜功:
動功:抱炁灌頂、八段錦、鄭子太極拳、站樁、易筋經。
靜功:丹道炁功。
丹道炁功的部分,我先後跟文始仙宗的王德槐老師及仙宗五龍門的蕭老師、盧老師學習。王德槐老師曾經跟五龍門的余雪鴻老師學習過,所以丹功的功法有些類似,但王老師的系統在進入丹功前,會先練氣功,比方:自發動功、站樁、簡易洗髓功⋯⋯這裡的「自發動功」跟一般的不一樣,會「有發有收」,這樣才能安全的練功。
另外,我覺得目前的環境已經跟以前大不相同,不管是食衣住行育樂、空氣、水質、甚至陽光,其實修煉的環境品質已經大不如前,所以或許可以借助現在的科技產品來協助練功,目前正在體驗「高能健康打坐墊」及「迷你能(Mini EQ)」,待有進一步體會再分享。
我也很想學郭廷獻老師的「五禽戲」及何靜寒老師的「八卦導引」,靜待機緣成熟!何老師的《八卦導引》非常值得一讀,下次再說。
上週有介紹南華大學生死學系副教授廖俊裕老師帶領的「易筋經」,有四個步驟:暖筋、練筋、養筋、潤筋。在暖筋中,廖老師是用關節操──拮抗運動及旋轉來做暖身,拮抗運動真的很特別,我自己之前沒有看過、做過,旋轉則有做過,做過之後覺得拮抗運動非常有用,很適合任何運動前的暖身,除了在運動時可以保護全身關節不易受傷外,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讓關節不易扭傷、痠痛!日常生活中我們很容易因為姿勢不當或不小心就關節受傷,比方走路不小心腳踝扭傷、拿東西不小心手腕、手肘、肩關節受傷⋯⋯只要每天做全身九大關節的拮抗運動,就可以保護關節!
在廖老師的著作《易筋經與健康生命》一書中有介紹關節操,茲摘錄如下:
1.暖身是帶動關節與周圍筋肉組織運動,適量會有很好的保健作用。
2.拮抗作用又代表著抑制、對抗、恢復的意涵,運用左、右相同、方向相反的施力進行拮抗運動,讓拮抗肌與作用肌能同時平衡。此一運動可增加筋的彈性與韌性,使其放鬆舒緩,並且減少運動傷害的發生。
人體的九大關節是:
身:腰、胸、頸;
手:腕、肘、肩;
足:踝、膝、胯。
拮抗運動把這九大關節都保健了,怎麼做?請看影片廖老師的示範:
https://youtu.be/aio79wnGlno?si=M1w2aR-TuwXynf0i
另外,也搜尋到廖老師的論文:〈易筋經做為解脫生死修證途徑之可能〉,文中廖老師以「密宗圓滿次第」來說明為什麼易筋經可以做為解脫生死修證的途徑,只有21頁,但內容非常豐富,有人幫忙讀了很多資料而作出整理,真是不錯呢!
再po一次南華大學生死學系副教授廖俊裕老師帶領的線上課:經絡脈輪瑜珈研習100小時:最近一期的招生簡章及報名表單如下,可以中途加入:
https://forms.gle/Pwe4pN73YJX8C1DR6
廖老師的線上易筋經,一年365天,每天不間斷的練功,才是保養身體、安頓身心的王道!
這篇是我之前跟著廖老師練了兩期之後的整理:原來練易筋洗髓經不只讓人身心健康、健全,還能幫助人修行成道呢&佛法的自性:20231008(20231010修訂,增加密宗的三層身心觀)
自我的提醒:
1.《金剛經》: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
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一切無為法,如虛亦如空,
如如心不動,萬法在其中。
2.《發菩提心義訣》(10):華藏上師 講述
「攝心」之教理:是教行者對一切外境及心內一切事,將外境內事打成一片,是為「中境」。觀外境如夢如幻,內事悉皆空寂,空幻一如,不分別、不愛惡、不取捨,自心平等而住,住世同一夢境,出世還歸一如是也。其真義是令行者依此口訣,徹底修行,由第八識(阿賴耶識)清淨,轉成第九識(菴摩羅識,即「清淨無垢」意),此識即為行者之清淨心性。經云:「諸佛清涼月,遊於畢竟空,眾生心水淨,菩提影現中。」繼要安住甚深三摩地,保任此正定,則自性與法界性打成一片,即究竟涅槃矣。
感恩!
邀請大家一起來打通任督二脈,進入丹道炁功性命雙修的奇妙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