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探微(56):退步跨虎(2):20241102

今日(11/2)上午是王世溫老師鄭子太極拳的第五十一堂課,將上課內容紀錄一下,憑記憶及目前的理解記錄,應該有疏漏及錯誤:

 

課程開始,老師問大家有沒有問題,紀錄記得的:

A師兄問:氣宜鼓盪,能不能說:移是鼓,轉是盪?

師:可以這麼說。

A師兄再問:開合,我們可以說:開是鼓、合是盪嗎?

師:中文一個字就有很多意思,太極拳講開合,有指「形」,也有指「氣」,比方定式時的「形合氣開」,也有一手開、一手合的。開合通常是指氣,不過還是要看指的是什麼,像手的內面是屬陰,外面是屬陽,有的大師認為裡面發的是陽勁,外面發的是陰勁,也有的大師認為裡面是陰勁,外面是陽勁,沒有誰對誰錯,要看指的是什麼。

說到鼓盪,內家拳是氣到胸再盪出去,外家拳則是用丹田鼓盪,不能說人家沒有鼓盪。老師馬上與師兄搭手示範用丹田鼓盪推出。

 

老師提到他最近正在修訂八段錦的新書,王唯工教授的研究給他很多啟發。像舒曼波是8赫茲,由太陽的輻射及地球的輻射共振產生,人受此波影響很大,像嬰兒在媽媽肚子裡或出生後囪門未閉合前就一直在吸收此波,所以王教授在全身都量得到8赫茲的共振波,並認為是三焦經的振動,老師則大膽假設認為王教授量到的應該是奇經八脈,且奇經八脈應該是片狀的,不像十二正經是線狀,所以沒有穴道,都是與十二正經相交處才有十二正經的穴道。中醫認為:「奇經八脈對十二經脈氣血有著蓄積、滲灌的調節作用。奇經八脈猶如湖泊大澤,而十二經脈之氣則猶如江河之水,經由奇經八脈的調節、蓄積,使人體氣血輸布灌流組織之機能更加旺盛、有效率。」所以老師才假設奇經八脈是片狀的。當人沉靜下來,不再想東想西,腦中呈現Alpha波,是8-12赫茲,與舒曼波就能產生共振而接通天地。

老師問:泥丸宮有哪些奇經八脈會進入?

我知道的有任督二脈及衝脈,老師說還有陰陽蹻脈(陰陽蹻脈聯繫足跟、眼睛及腦)。又因為奇經八脈是片狀的,所以應該跟脈輪:頂輪、眉心輪有關。哇噻!老師真的是大膽假設呢!

 

老師提到要在拳社裡針對社員,幫大家記錄PHRpersonal health record),目前練功前後的狀況改善,多是以自己的感覺敘述為主,少有實際的檢查數據印證,這個資料庫的建立,是把這些檢查數據資料如實的收集起來,做為往後研究的基礎,我們的醫學背景不夠,無法做真正的醫學論述,但這些資料的留存,却可成為非常珍貴的基礎資料,這是pioneer 的工作,留待後人繼續研究。有了這些數據,就能得知自己練功前後,或者階段性的身體變化!師兄姐們也就自己的專長提供建議,比方資料庫的選擇及運用、質性問卷的建立⋯⋯這是一項長久的專案,需要大家的協助及參與!

 

我問:纏絲氣上的多寡跟反作用力的大小,是不是跟鬆沉的程度有關?越鬆沉就氣越多、力越大?

師:對。

我會問這個是因為發覺即使自己做對了,威力似乎沒有像老師那麼大,那就應該還有其他條件沒有做到,想來想去還是基本功不足啊!

 

B師兄問:單鞭下勢如何維持前手的勁不掉?因為只要一拉腰後退,前手的勁就會掉了,我找到一個方法做到!

老師馬上跟他搭手試驗,只見師兄先重心往前,坐實左腿,前手掤住敵勁,同時尾閭右轉,帶右腳尖打開撐住,再拉腰,這樣勁就沒有掉了!我也跟老師搭手試驗,結果拉腰沒做好,變成移屁股,前手就沒辦法撐住!

老師一一跟大家搭手練習:

1.單鞭時,前手接敵勁是掤住,接下來重心往前,坐實左腿,然後才能尾閭往右帶右腳尖打開後撐住,這時才能拉腰而不至於掉勁。

2.我們會把拉腰做成移屁股或移肩膀,這樣前手也會掉勁,是直接腰拉,前手才不會掉。

3.拉腰之後,溜尾閭:兩腿站立時,我們是用轉大腿骨開髖讓我們落胯,這裡則是用拉腰,也就是藉著拉腰椎,讓尾閭帶著骨盆往右上螺旋轉上去而卡住大腿骨,而且只要轉一點點就好,這樣就能吃力之後往前移。

 

退步跨虎(2

1.退步跨虎是右腳往後跨一步為跨上虎背,左手下按按住虎頭,右手再擊出!

2.退步跨虎的採,上次老師有說明並和我們搭手示範練習,結果我這次還是沒做好,奇怪,在家行拳時覺得自己的採做得不錯啊,怎麼一有阻力就做不好,真是功力不足啊,還是要多多體會練習。

3.採之後,運用胸腹的鼓盪兩手擊出,這裡的氣是從腳纏絲走腹面,而白鶴亮翅則是走背面,是不一樣的,胸腹一鼓盪就能擊出,速度非常快。老師一一和大家搭手練習,這項我有做到,還不錯,繼續練習!

 

退步跨虎的以往影片整理:

1.上步七星之後,右腳往後一步,重心在右腳,左手為採勁,右手上提,兩手的勁勢要出來。

2.退步跨虎跟白鶴亮翅很接近,上步七星之後,反手採,退步,右手上提刺出,左手下按,這比白鶴亮翅更兇猛。

3.上步七星之後,退的時候全身退,採,拉起來、合進來、跨虎。手下來採,採勁不是手採,是腰下採,腰下來採,再拉起來。退步跨虎跟白鶴亮翅很接近,手下是採,然後拉起來,胸轉帶手。

搭手:上步七星,兩手在胸前,對手推來,如果我用手拉,他可以聽到,不讓我拉,所以我們在退的時候是用腰退帶手,都是用身體動。拔河的時候,是腰在拉,手拉就不行,所以不是用手的力量,是用腰的力量。真正採的功夫,沒有大的動作,就是腰一拉,所以真正太極拳的功夫,不會動那麼大——整個身體往後,腰動就採,只要勁到就行了,不是外在的動作。

4.上步七星,合,頂出去,退步跨虎的時候,退步跨虎跟白鶴亮翅有點像,退步時,反手採,抽,整個合進來,抽裡面的筋,腳抽起來往後的時候,腰往後坐,再把右手拉起來打。

搭手:上步七星時頂進去,退步跨虎的時候反手一採,退步的時候採不是手拉,手拉沒有用,是腰退合進去,裡面的筋抽,也就是肩胯合,抽裡面的筋,不是用外面的肌肉拉,是抽裡面的筋。

5.上步七星,手穿上來,退步跨虎的時候注意:右腳往後退的時候,胯合進去,腳往後退,這時候右手採勁,左手按勁,轉一圈回來。幾個要點:往後退的時候,尾閭下,千斤墜下,再採,千斤下右手採下來,採對方的時候,左手按下去防止對方踢你,右手採、左手按,這時候挒勁挒開來,採完以後轉上來,轉一圈。

退步跨虎跟白鶴亮翅不一樣,退步跨虎是千斤採完,轉起來打出,左手按。

搭手:上步七星之後接退步跨虎,反手用千斤墜採,採完左手按、右手打出。

採勁:如果是用屁股拉,就拉不動他,要用腰勁下,這就講尾閭,所以講大千斤、小千斤,腰勁下就是大千斤。

 

王世溫老師的太極拳專書,請上蝦皮購買:

《太極拳解析》

《太極拳勁氣解析》

 

「太極拳探微」系列文章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心領神會 的頭像
    心領神會

    心際效應

    心領神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