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探微(57):轉身擺蓮:20241109

今日(11/9)上午是王世溫老師鄭子太極拳的第五十二堂課,將上課內容紀錄一下,憑記憶及目前的理解記錄,應該有疏漏及錯誤:

 

課程開始,老師問大家有沒有問題,紀錄記得的:

A師姐問:退步跨虎最後的前腳虛步是腳尖點地,還是腳跟點地?老師的書是寫腳尖點地。

師:之前我做白鶴亮翅是腳尖點地,陳老師說這樣氣沒有開,腳跟點地氣才會開,腳尖點地氣是含著,所以看要氣開還是氣含。

老師繼續提到退步跨虎跟白鶴亮翅兩式看起來很像,但氣的流動部位不同:退步跨虎的氣是從前面上來的,白鶴亮翅則是從後面上來,所以太極拳每一式的勁氣流動都不一樣。有師姐每次都用同一種勁氣方式跟老師搭手,另一位師姐則說老師怎麼這式的勁氣又變了,其實是每一式都不同。

我想應該每式都不同,這樣才能行氣至身體各部位,達到周流全身、循環暢通的養生效果。

 

轉身擺蓮:

1.手纏絲:

退步跨虎之後,兩手從對方右手之內往外再往內纏絲,右手扣住對方右手手腕,左手托住對方右手手肘下方,有點把對方的手上提,此時重心是在後腳(右腳)。然後利用重心轉移到前腳(左腳),讓對方的根搖動,也就是用巧勁,而不是用力,因為一用力,對方就會抗。

   1)右手掌向下,以右腕邊碰觸對方右手腕邊後,用滾動的方式滾一圈再扣住對方手腕,切記不是扣對方小臂,是扣在關節處,使關節無法動彈。左手直接托住對方右手肘關節下方。(這裡的手纏絲應該也是用肋骨帶動的。)

   2)此時我的左右手肘都與肋合,所以腋下不會空間大開,要會運用身體的骨架。

2.第一轉的腳纏絲:接下來腳跟離地,雙腳跟腱纏絲,由腳轉上來,轉180度到後面,自己轉帶著對方轉,對方就會跟著自己轉。這裡的轉應該不是把對方甩出去的轉,而是像龍捲風,把對方吸進來的轉。

 

師兄問:捋也是利用重心的轉移捋對方嗎?

師:捋是不是也是利用轉移重心來捋對方?是。鄭師爺曾說:「吞天之氣,接地之力,壽人以柔。十三式之體用各得一式,其用曰捋,其體曰中定。如此而已。應用時有一招捋就夠了。」鄭師爺都是用立圈(豎勁),老師最近有些體會,感覺功力大增。

捋的時候,先合,自己合也合對方,然後再轉移重心的捋對方。

這讓我想到肘底捶剛開始時的轉移重心,是「雙腳纏絲(橫勁)」將重心由前腳移到後腳,如果對方攻左邊就用肘底捶,攻右邊就用捋。

跟老師搭手時,老師右手鬆鬆地搭在我的左肩,左手扣住左手腕,然後合,再捋,過程中完全沒有感覺到用力,然後就被捋了,哇咧~

大家一一跟老師搭手練習捋,大部分合都做的不太好,所以老師再特別講合:合是外三合及內三合,做合時是深前線筋膜向中間往上收,所以五臟六腑會跟著上提。這個我有一次印象非常深刻的經驗:那次也是做合,跟老師搭手時,我突然非常明顯且具體的感覺腹面的筋膜往中間收,這麼講可能還不大具體,我是感覺「上下相連的片狀筋膜」往中間收,那種感覺就像在看電影那麼明顯,所以真的有筋膜,真的可以「收」。後來再跟師兄姐搭手就沒有這樣的感覺了,可見搭手的對象有多重要!

 

2.第二轉的腳纏絲:

第一轉是雙腳腳跟提起,跟腱纏絲轉180度到後面,此時重心在右腳,左腳往右前跨一步,腳跟著地,以左腳腳跟、右腳腳尖,雙腳跟腱纏絲再轉180度,轉回原來的方向,雙腳放下,此時重心在左腳。

3.擺蓮步:

用右胯根由左至右盪來擺蓮,不是用腿或腳。擺蓮是用腳背掃對方的右側頭或肋骨處,威力無窮。

 

轉身擺蓮的以往影片整理:

1.退步跨虎之後接轉身擺蓮,盪下去,接下來右手扳住,左手托住,兩個腳尖轉,轉到後面後,左腳跨出一步,再用左腳跟、右腳尖轉回來,再用右腳擺蓮,接彎弓射虎。

搭手:退步跨虎之後,右手纏對方右手腕後扣住,左手托住對方右手肘,用腳帶著對方轉。擺蓮步是用右腳在對方腰臀部掃過去。

2.上步七星,有很重要的功夫,兩臂夾起來,把氣轉上去。退步跨虎,右手往後轉時,是襠勁起來到手,開。轉身擺蓮,手下去,氣盪起來,轉,最後擺蓮,氣都要盪起來,再接彎弓射虎。

轉身擺蓮的關鍵是:手下去,氣從腳胯盪起來,轉,轉回來時,氣還是盪起來,最後右腳擺蓮,由左向右開。一般氣都沒有盪起來。

搭手:轉的時候是要氣盪起來轉,如果沒有盪起來,在下面就轉不起來。氣是提勁,提起來轉,吳氏太極拳講提勁,勁怎麼提,從腳往上提,襠勁提起來,把對方像龍捲風一樣提起來用兩腳尖轉。最後擺蓮是先合,合住,用腳刀由左向右踢對方腰臀部。

3.轉身擺蓮的時候 ,雙手往左下繞再往上纏,繞一圈纏上來,右手扣對方的腕、左手制對方的肘。轉的時候,兩個腳尖轉到後面,左腳跨一步,再用左腳跟、右腳尖轉回來,然後右腳由左至右擺蓮腿,接彎弓射虎。

轉身擺蓮第一個勁,是下面纏上去,利用手,身體腰胯轉,纏上去纏住之後,轉,最後擺蓮腿。

搭手:對方手擊來,我的手纏上去,注意看:我的右手扣住他的手腕,左手制他的手肘,帶著他轉。手的纏勁:手往下再纏上去。搬對方時不是用手搬,手搬不動,是用身體搬,利用腳轉,用身體搬,否則搬不動他。光靠手,他不配合,就搬不動他,要用身體搬他。

 

記錄一下習慣之難改:

昨日上午老師與美國師兄及我討論易筋經之後,要我們行拳至十字手,結果輪到我時:

起勢:氣沒有完全放出去;

左掤:轉時是轉腰胯、右肩聳起;

右掤:轉時轉腰胯;

之後幾式轉時都是轉腰胯,也就是纏絲都做不好。

哇哩咧~怎會這樣?

老師再跟我做單式左掤及右掤,奇怪,又可以做對,老師說應該是我的心不夠靜,晃神了,太極拳是神意氣的拳,需要神意氣都在,不然就被習慣帶著走!唉~繼續好好練習,本來還竊喜我幾天前的心得:腳跟腱纏絲時,我注意到,有時其實是大拇趾下面的腳掌先轉,有時是大腿自己轉,不是由下轉上來,非常細微,要仔細覺知是從哪裡轉起的。

 

王世溫老師的太極拳專書,請上蝦皮購買:

《太極拳解析》

《太極拳勁氣解析》

 

「太極拳探微」系列文章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心領神會 的頭像
    心領神會

    心際效應

    心領神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