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是從林兩傳醫師的臉書上看到的,他說:這跟我傷科的學習有類似的心路歷程,捨力量而後有手下清明,捨主觀而後看見病人。
https://mp.weixin.qq.com/s/id8hQLV6quwdurBPUX0-KA
文章是整理自《箭術與禪心》,台灣也有出版。
我的鍛鍊系統也以這篇文章所要達到的狀態為目標,身體與心智都要鍛鍊!鍛鍊的意思感覺上要很努力、很用力、很緊,其實不是,是要「煉」「鬆」!但鬆可能又讓人覺得好像軟趴趴,也不是,是要如水,可柔可韌、又軟又剛!總之還沒有找到適當用語之前就先這樣用囉!距離目標雖然還有一大~段距離,但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啊!
文章中的狀態其實與費登奎斯的有能、太極導引的鬆,實是異曲同工啊!費登奎斯認為:對於任何運作協調、學習良好的行動,比如思考、說話、飲食、呼吸、解決問題、繪畫或打架,我們都能從其中找到某些特質,或辨識出下述幾種身體感覺:
1.沒有費力的感覺。
2.沒有抗拒的感覺。
3.具有反轉的能力。
4.呼吸是順暢有韻律的。
我自己再加上:
5.忘我的、在當下的,沒有意識到如何完成。
也就是有如「庖丁解牛」,不用多餘的力氣,如行雲流水一般的解牛。
費氏也說:我所追求的,不是靈活有彈性的身體,而是靈活有適應性的頭腦;我所追求的,是讓每個人都能重新找回自我人性的尊嚴。
這是就神經系統來說的,他認為人的「動作」表現出情緒、思考及感受(這裡的動作不只是行為,還有說話、飲食、呼吸⋯⋯甚至內臟的動作)。人與動物最大的不同是,動物一生下來,神經與身體的連結已經都連的差不多了,而人則需要多年之後(到青春期)才連的完整。在神經與身體連結的過程中,除了遺傳,也會受到環境的影響,諸如:父母、教育⋯⋯所以動作的背後,是一大串的情緒、感受與思考。但因為已經形成慣性,所以我們不會察覺原來動作裡有很多有的沒有的「動機」,像安全感、求生存、討好⋯⋯以及不需要的寄生性動作。費登奎斯方法就是在協助我們「學習」釐清及管理不必要的動作及動機,回歸有能的自己。個人認為很像用現代的語言說明如何「鬆」!
《成為有能的自己》終於快要看完,看得欲罷不能啊!回到板橋要再重看《費解的顯然》!
明年10月有費登奎斯方法的師資課,一共要上4年,而且費用不便宜啊!
太極導引當然要繼續練,也希望能在幾年後成為太極導引的認證教練!
如果對探索身體有興趣,請看:
我的第五梯人體鍛鍊基礎班即將於3月24日(週日)開課,詳情請進入網頁:
http://rockfly168.pixnet.net/blog/post/353200211
歡迎大家一起來探索身體的奧秘!
「人體鍛鍊教練 / 身心靈探索者」系列:
鍛鍊課諮詢:
LineID:rockfly或Messenger私訊煜隆
手 機:0931-735-111
E-mail:rockfly168@gmail.com
FB粉絲專頁:40+身心靈補給站
BLOG:心際效應
曾 Tseng
Human
Forging
Stud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