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壯(017):對治流感疫病,正是中醫的絕活(5):「外感」

上一篇「內壯(016):對治流感疫病,正是中醫的絕活(4):中藥與西藥的不同:20250301」探討中藥與西藥在「藥理作用」及「作用對象」的不同。

其實很多學者、中醫師都有探討過中西醫的狀況,最近比較著名的是雷祥麟教授的《非驢非馬:中醫、西醫與現代中國的相互形塑》,皮國立副教授也出版、主編過諸如:《晚清身體診療室——唐宗海與中西醫的對話》、《中醫不科學?(上)(下)》、《走過「廢除中醫」的時代:近代傳統醫學知識的變與常》、《全球大流感在近代中國的真相:一段抗疫歷史與中西醫學的奮鬥》、《「氣」與「細菌」的近代中國醫療史——外感熱病的知識轉型與日常生活》,李致重中醫師的《醫醫:告別中醫西化》、《醫理求真:中醫形上特性還原》、《中醫復興論》則是上溯中西醫的思想、文化源頭,探索中西醫的不同。中國大陸稱「台灣經方三劍客」的黃成義老師(月眉居士)、倪海廈老師、譚傑中老師(JT叔叔),也都有對中西醫的看法。日本學者栗山茂久的《身體的語言——從中西文化看身體之謎》則是從相異的文化觀點來探討中西身體觀的不同。提供給大家參考。

 

這次來探討如果沒有好好處理外感,會發生什麼影響?

 

之前在「漢唐經方學堂」上《傷寒論》時,老師就提到有時跟來看診的病人說:「你感冒了!」結果對方通常都會回答:「哪有!我又沒有打噴嚏、流鼻水、喉嚨痛!」一般我們都會覺得有上述的症狀出現才是感冒,中醫則可由脈象事先判斷,那如果不會把脈怎麼辦?老師也教了另一個方式:由身體陰陽面的溫度來辨別:

正常人:陰面是溫的、陽面是涼的,得到外感的人:陽面的溫度會上升,可以請另一個人同時以兩手掌放在自己的手臂內外面來判斷。

所以即使外邪已經潛伏在身體裡了,我們仍然可能毫無所覺,尤其是身體的第一、二道防線完全失守時,外邪就會長驅直入,直接到肝裡!而這些潛藏在身體裡的外邪,一方面會不斷耗用體內的資源,另一方面產生的毒素或代謝物,就會對身體造成進一步的負擔,破壞臟腑的功能及平衡!

參閱:漢唐經方學堂:人體的三道防線、邪直接入裡,表證就不明顯、通便、軟便是在補陰:20210731

 

那外邪長期潛伏在身體裡會有什麼影響?郭育誠醫師在這篇「別輕忽外感:外邪長期潛伏在身體裡的影響」裡有說明:

看診的時候,經脈血壓計上顯示患者脈象出現「外感」指標,我便對患者說「你感冒了」,患者常常一臉困惑對我說「可是我沒有打噴嚏、流鼻水或喉嚨痛啊」!根據我們診所臨床統計,初診病人大約七成有外感,而自己並不知道。大家或許可以想一下,許多人感染新冠病毒時,也都沒症狀啊。

一般來說大眾對感冒的認知,常常是症狀出現如喉嚨痛、腰酸背痛胃痛、咳嗽、流鼻水,才會說「我感冒了」。為什麼漢醫可以比西醫提前說患者感冒了呢?那是由於「脈為氣血先見」,也就是說透過脈象,漢醫可以提前三天看到身體的狀況。漢醫處理身體的失衡,早於患者感受的速度,也因此當人肉眼不可見,感官尚未意識到時,漢醫便已經看見,並開始處理了。

 

那如果外感沒有好好處理,會發生什麼事?郭醫師繼續說明:

*外感與外在條件息息相關,如天氣

「外感」與天氣等各種外在條件息息相關,醫聖繼承《內經》思想,依據天氣對人體的影響,區分為六種生理或病理型態。分別是風、寒、暑、濕、燥、火稱之為「六氣」,當六氣表現失衡對人體產生了傷害,稱之為「六淫」或「六邪」。

人體傷於當下天氣(外感),若沒妥善處理好,接下來隨著四時循環,六氣便會交織加乘,形成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惡性循環。我們常常聽到的天人合一,其實也具體的展現在人體與氣候變化的關係上。

例如,冬天受寒沒有處理,寒氣羈留於腎經,寒氣經四時循環不斷累積,產生變化與轉化,從腎經循著經絡進而影響到心經或肺經。到了春天便會以發熱的溫病型態出現,嚴重時可能會造成咽喉腫痛、肺炎氣喘、異位性皮膚炎、蕁麻疹等後遺症。拖延至夏天則會影響到脾經或大腸經,以腸胃不適的腹瀉症狀表現,甚至會延續到秋天冬天以咳嗽的形式表現,年復一年永無休止。

全文:https://www.facebook.com/share/p/1AzVwhfEt6/  

 

這篇「外感是疾病的源頭 養生必須從源頭開始」郭醫師繼續說明:

在我們的門診之中,免疫異常與慢性發炎的病患,經脈血壓計上總是出現外感的徵候,絕大多數的癌症患者,脈診也會發現「外感」的現象,甚至經年累月不間斷。譬如肝癌的病患,可以長期出現第三諧波脾經濕邪;甲狀腺異常增生的病患,可以長期出現第四諧波肺經風邪。代表癌症除了內傷的病機外,外感六淫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人若長期處於外感之中,容易形成各式慢性疾病。越來越多研究證明甲狀腺亢進與EB病毒感染有關,而且也是造成鼻咽癌的一個重要病毒,與頭頸部癌症非常相關,所以不只是甲狀腺機能亢進,有些結節,甚至甲狀腺低下問題等,都是甲狀腺遇到病毒感染,產生自體免疫破壞。醫學臨床研究也證實病毒感染,參與了許多癌病變的發展與惡化,像是B型肝炎病毒與肝癌的關係,人類乳突病毒與子宮頸癌的關係。

 

接下來郭醫師說明「外感」的源頭:

「外感」是疾病的源頭,其中「風為百病之長」。

感冒時身體進入類似戰爭的混亂狀態,消耗最大的體力與資源,也因此上古聖人開宗明義告訴我們「虛邪賊風避之有時」,「聖人避風如避矢石」預防外感風寒所造成的大部分疾病,便完成科學漢醫養生的絕大部分了。

「虛邪賊風」就是忽冷忽熱的天氣與溫度異常變化,造成人體體表物理條件恆定的破壞,也就是「風寒」。寒冷不可怕,可怕的是風寒。一旦維持恆定的條件破壞了,人體循環與免疫系統無法有效運作,體表伺機而動的各種微生物便會大舉入侵。舉例來說,大從季節變化之際天氣的變化,或是颱風寒流酷暑等,小從頻繁進出冷氣房、戶外運動流汗吹到風,亦或是沐浴後貪涼等。

因此,在後疫情時代懂得預防外感,比起吃什麼增強免疫力,是更有效率的養生法。

全文:https://www.facebook.com/share/p/19t8AavDai/

 

外感這麼可怕,怎麼預防?西醫是用「疫苗」,以下這位中醫,則是用「生物防治法」防治流感!

摘錄:

首先我們來談談病毒,病毒是一群介於生命與無生命中的核酸片段,必須有“寄生宿主(例如人類)”才能複製與存活。

因此,雖然有些病毒複製快有些複製慢,有些感染性強有些感染性弱,如果我們的黏膜與體內細胞環境不適合病毒生存,或我們的黏膜環境是不適合病毒附著接觸就算不小心接觸病毒,其實病毒一點機會都沒有!

所以,我的治療法不是補(補充免疫)、不是瀉(消炎抗病毒),而是『生物防治法』。

臨床證實,我們如果能用中藥幫我們的黏膜塑造出一個不利於病毒生存、有利於我們白血球防禦的環境,其實是最有效的治療,也最能預防感染。

這就是我使用的生物防治用藥法。

所有抗病毒藥都是自傷三分,因為病毒已入侵你的細胞,殺病毒等同讓被感染細胞也共同凋亡。

我們想的用藥法是客氣的讓病毒覺得你的黏膜環境不適合他,試問,是不是就可以讓病毒自動搬家,而不是同歸於盡,因為,病毒永遠會突變,永遠不可能殲滅。

大家可以想想,每年公所都會派人噴藥,每年為什麼還是有登革熱,會不會大家認真清理環境,讓孓孓不在你周遭生存,會不會比較有效?

我們再來談談疫苗

這邊不就疫苗表達支持或反對,不過,要提醒大家,疫苗能增加的是『病毒辨識能力』,增加的『不是您的免疫力』,而且能增加的是對過去病毒株(或猜測)的病毒辨識能力,不能說完全沒有意義,但是大家必須了解與衡量,並思考:

增加辨識度,不是金鐘罩;當我們身體發現病毒,最終仍需一戰!

所以,為自己的黏膜防禦環境塑造成一個不利於病毒複製的環境(它不喜歡的環境),是不是更重要?

全文:運用生物防治法治療流感

 

我自己除了嬰兒時期打過疫苗,後來就不曾打,包括新冠肺炎疫苗。印象中大概有得過幾次流感:高燒、流鼻涕、鼻塞、喉嚨痛、肌肉痠痛、燒聲⋯⋯咳嗽是最後好的,每次都沒吃藥,就是休息,後來從《太極米漿粥》這本書知道感冒時要多喝粥糜(米油),讓身體得到充足的營養,以便對抗外邪。粥糜是最容易消化的食物,可以很快轉為身體需要的津液,有經驗後就知道有出汗就會開始好轉,而流汗就是需要津液啊!

學了中醫,更讓我確信不用打疫苗,因為中醫就是治療流感疫病的絕頂高手(當然這是指純、真的中醫,不是西醫化的中醫),之前的新冠肺炎疫情,那時正好在「漢唐經方學堂」上《金匱要略》,老師都會講解新冠疫情的最新發展及碰上的案例,並且說明經方中醫的看法及如何對治,如後面所列!

 

新冠疫情後期,當時我還在長洪武學練武術,那時師兄就問我:疫苗打了沒?

我:我不打!

師兄:實在太佩服你了!你真的不怕死!

我:我才佩服你們呢!不怕死才去打啊!

 

「樹頭徛予在,毋驚樹尾做風颱。」

下一期就來談談平時如何保養自己,讓自己有足夠的本錢保護自己、對治外邪!

 

參考:

1.漢唐經方學堂:經方中醫的日常保健:為何有些人感冒會咽喉疼痛:20211119

2.經方中醫的日常保健:經方中醫對omicron的看法:20220421

3.經方中醫的日常保健:經方中醫對打新冠疫苗為何會造成血栓及心肌炎的看法:20220423

4.經方中醫的日常保健:猴痘:20220630

5.經方中醫的日常保健:戴口罩的影響及因應方法:20220826

6.經方中醫的日常保健:經方中醫對BA4BA5的看法:20220925

7.經方中醫的日常保健:經方中醫對BF7的看法、以往各種新冠變種病毒的致病機轉,以及如何觀察自己的方法:20221030

 

「內壯」系列文章

「修金丹志脱塵緣」系列文章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心領神會 的頭像
    心領神會

    心際效應

    心領神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