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10/19)上午是王世溫老師鄭子太極拳的第四十九堂課,將上課內容紀錄一下,憑記憶及目前的理解記錄,應該有疏漏及錯誤:
課程開始,老師請師兄介紹日本整合各部會,正在推的PHR(personal health record),他建議老師應蒐集大家練八段錦、太極拳前後的身體變化數據,這樣可以更清楚地呈現練太極拳及八段錦之後的實際效果,不然都是說感覺自己有改善,在科學上比較無法說服人,得把感覺用實際的數據呈現。
老師說他認識的萬芳醫院心臟科醫師也是這樣建議,如果有練之前、之後的數據比較,就能介紹給神經內科的醫師,讓他推薦病患來練。之前有患帕金森氏症、纖維肌痛症、胸悶、脊椎側彎、脂肪肝、中風、腫瘤、甚至不孕⋯⋯的人來練,都獲得很大的改善,只是那時都沒想到要蒐集練習前後的數據,老師指定我跟另一位師姐負責,好好討論怎麼進行,以實際數據、匿名的方式,讓大家知道練王世溫老師的八段錦、太極拳的好處。
課後有資深師兄建議:反過來做,從已經有產生效果的師兄姐蒐集起,看看他(她)們是否有現成的數據,這樣就可以比較快有結果,其他人可以慢慢來。真是好建議耶!拳友、社員裡面有很多能人異士,或許可以先徵詢大家的想法,集思廣益。
老師接著問大家有沒有問題,紀錄記得的:
我問:玉女穿梭在第二、四次時,後腳應該怎麼擺?因為覺得纏絲不好做。
師:在轉的時候,自己把腳扣回來多一點就可以了。
老師說明玉女穿梭的「穿掌」,是要做到把氣上到鎖骨,不是只有肋骨把手上舉。老師讓我們手摸著他的鎖骨,示範手穿掌時,同一邊的鎖骨漲大,轉到另一手擊出時,另一邊的鎖骨也漲大。之後老師一一摸著大家的鎖骨,看是不是有做到氣上到鎖骨。
那怎麼把氣提到鎖骨?老師也示範之:師兄姐一一把手放在老師的兩邊鎖骨,老師上部胸一提,氣就上到鎖骨了。
接下來師兄姐提到自己的症狀,像脊椎側彎、頸椎歪斜⋯⋯老師一一說明:脊椎側彎會造成臟腑的病變,要由脊椎的基地:骨盆:薦椎與骨盆的交接處及兩個髖關節來處理。這裡可用雙腳纏絲來調理,像前陣子老師的弟弟從美國回來,沒走幾步路就下背痠痛的不得了,本來要去推拿,老師勸他說你一百多公斤,誰推得動你,就教他做雙腳纏絲,竟然就好很多了;頸椎由於有很多血管、神經通過,一歪斜就會造成氣血不通,常常會覺得頭暈,要在基地「大椎穴」處理,可用八段錦第二式的改良版來調理,現場有師姐頸椎歪斜,老師馬上指導她做第二式。老師提到八段錦有幾式都可以用來調理,比方有位師兄有很明顯的高低肩,經由做第三式:調理脾胃須單舉,就恢復正常了。(註1)
有師兄提到由於做單推手時用力不當,右胸、右上背實在太痠痛,就去針灸調理。老師以八段錦第二式的改良版幫他調理:雙手手掌面向自己,手肘自然下垂,放鬆肌肉,老師抬著他的右手,我抬他的左手,做:邊抓、邊轉、邊抬,使肱骨正確地轉進肩胛骨裡,推兩邊肩胛骨向中間脊椎靠攏,此時含胸「平肘合氣」。平肘是指:大臂上方與肩平,大臂後方與肩胛骨平。讓他的皮膚、筋膜、肌肉、骨頭回到正確的位置。做幾次之後,兩手的狀態就比較一致了,不然左手明顯比右手鬆很多。
接下來是單鞭下勢:
老師先示範單鞭下勢的用法:先呈單鞭,我推向老師的前手,老師掤住,然後由腰往後拉,重心移至後腳做下勢,我被引進,老師前手勁氣皆不掉,再做拉腰轉尾閭把我推出,動作勁氣一氣呵成,身法非常靈活。老師說太極拳動作慢慢的,看不出身法,其實也可以做到身法靈動。
換我做,結果:
1.重心移到後腳的下勢時,身體會前傾,要做到尾閭中正,尾閭中正,才能在接下來的下勢往前時正確轉動。
2.接下來要做下勢往前時,一直推不出老師,老師說我的轉尾閭做不到位。
結果我找師兄姐練習,試驗各種方式,有時可以將師兄姐推出,跟老師驗證,又推不出。然後看老師跟師兄姐搭手,聽到卡進去,哇咧~卡進去是卡進去哪裡?怎麼卡進去?再繼續練習,再找老師驗證,還是推不出老師,一直到下課前,還是做不到位,做到最好的時候是老師說差一點點,有不少師兄姐都做成功了呢!
呵呵~結果我傍晚越想越不服氣,就到板橋台G湯吃何首烏雞湯洩憤,想想應該下週三上午弟子班時,帶人體骨骼模型去請教老師,到底尾閭要怎麼轉才正確,一定要搞清楚,這樣才可以重複做出。
練到現在,深深感覺太極拳對人體(肉體、氣、經脈)了解之深入、對人體運用之精妙,實在遠超過西方醫學及西方健身運動,無怪乎已經有很多研究指出太極拳對各類疾病的功效,但確切原因、機轉還是不清楚,練太極拳真的是對自己身體的重新認識及重新學習如何使用身體。
其實我寫課程記錄,一方面是複習,另一方面是在整理目前自己對每一式的身體了解,如果身體不夠了解,可能下次就做不出來,更無法向他人解說如何做到,只能碰運氣看看是不是剛好可以做出,這樣對我來講就不是學會,一定要了解自己是怎麼做到的,而且可以重複做出,才是真正的學會。
而這也只是初步的學會而已,每一式裡面的細節、轉折,還需要繼續鑽研、練習,太極拳的書籍能夠不斷地推陳出新,大家各自就自己的練習心得提出看法,其原因就在此,不然同樣的招式,怎麼每個人打出來的拳架內涵差那麼多,應該是對太極拳的理解不同吧。王老師的太極拳也不斷地修改、調整,並且結合另外兩家內家拳:形意拳、八卦拳的精髓,把太極拳的內涵又更加的擴充與深入,太極之拳,真是浩瀚無垠啊!
註1 :師兄調理高低肩:八段錦第三式與易筋經第三式類似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p/DqEuBSTDQ4ce3g6R/
王世溫老師的太極拳專書,請上蝦皮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