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_2462.JPG

 

初明(港台知名的氣功老師,初明是他的筆名)

 

靜功的初入門者,都先努力的讓自己坐得住、坐得久,不但身體要照規定的方式坐好,心情也得能定下來,守住一定的竅穴,這是要練到從動慢慢到靜。但是很多人都注意到,自己的身形靜下來之後,身體的本身卻會發生一種顫動、抖動,甚至於跳動,身軀會發生上下左右的擺動,有時還會左右的旋轉,甚至於改變成跪、臥或站立、跳躍的姿勢,有人會展現美妙的舞姿,有人會作出了似瑜伽或拳術架式,這似乎又變到了由靜到動的階段,到底這在練功的程序上是不是必經之途?是不是練靜功動起來才有效?

事實上,所有的功,都是靜、動俱全的,一般來說的「動功」或「外功」,是要作好一定的動作,以有意識的「動」,達到集中意念、守住竅穴,以達到內心中的寧靜,所謂的「動中靜」。練靜功時全身整體放鬆之後,體內的氣脈開始運轉,也就是各内臟器官系統所產生的電磁場,不住的在求自身的平衡及相互間互振的和諧,平時大家是感覺不出來的,在氣功鍛練的用語就叫「行內氣」。

「內氣」在體內沿著經脈流轉循環,通過絡衝關竅,當衝擊到不平衡的電磁場,也就是說「不通的氣脈」,便產生了較大的電磁變化,甚至於肌肉的放電而發出種種的動作,通常是在衝擊體內的病灶,疏通經脈,工作完成之後,經脈暢通,電磁場平衡了,身體又會歸於平靜,這又到了由動歸靜的境界,也可以說功力的長進。

如此說來,靜功中的外動,是屬於練功初期「能放鬆」的表現,感覺到「內動」,是「靜中動」,為內氣在運行的標誌,是不必駭怕的,應該順其自然,不必去阻止,但也不可去追求。因為刻意的去追求,可能由自律神經的自動作用,牽扯到中樞神經的興奮而夾雜了大腦的刻意塑造,會忽略了調適身體真正的需要,所謂的「自發功」,就是動作幅度較大的「動」,因為它常常是循著一定的經脈系統,作出有程度有規律的動作,往往被人誤認為是一種「功」,甚至於刻意去追求,因為這種發動是不自然的,因此容易發生偏差,因此練功時應該注意,不要去追求動感。

總而言之,在靜坐的初期,不動時不要刻意求動,動起來不要刻意阻止或用意鼓動,一切順其自然,動是好現象,動後歸靜,可能是功力長進,外靜而內動,更是練功進步的正確境界。

 

談「打坐」各篇連結網頁

 

參閱:

關於我:Coach煜隆

常態「煅煉班」招生

「內壯」各篇連結網頁

 

arrow
arrow

    心領神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