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_8225.JPG

感官世界的靈性元形展現在全靈國度不同的區域。這些元形在第五、六、七個區域仍然還是活躍的芽點,在四個低層區域則形成靈性形相。如果想透過其思維以取得感官事物之理解,人的靈會在影子般的反光中感知到這些靈性形相。這些形相如何壓縮成感官世界,是那些致力於以靈來理解周遭世界的人所思考的問題。——對人的感官直觀來說,周遭的世界首先可劃分為四種彼此差異明顯的階段:礦物、植物、動物及人類。礦物王國透過感官被感知,且藉由思考被掌握。若人對某個礦物體進行思考,就會因此同時做著兩方面的事:一是感官事物的,一是思考的。因此人會認為這感官事物是壓縮過的思想本質。礦物以外在方式對其他礦物產生作用。它碰撞、移動其他礦物;它加熱、照亮、瓦解之等。這些外在作用方式透過思想表達出來。人思考著礦物如何從外在合乎規律地彼此作用。他個別的想法透過這種方式而擴展成對整體礦物世界的思維圖象。而這思維圖象是整個礦物感官界元形的反光。它做為一個整體(als ein Ganzes)而存在於靈性世界中。

——魯道夫·施泰納:《神智學:超感官的世界認識與人的天職導論》

 

文章標籤

心領神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_2424.JPG

經過這幾年的鍛鍊,越來越覺得「自我覺察」非常重要,也是一切行為、動作、姿態的基本,為什麼?因為我們所有的動作背後都有脈絡,也就是有當時形成這樣動作方式的背景(人事時地物心理),但那時知道還有另一種可能的動作方式嗎?應該不曉得,於是身體就這樣記住了,形成自己的「慣性」行為、動作及姿態!這樣的慣性有好有不好:好的是我們可以將心思、資源放在別處;不好的是只有一種模式!而只有一種模式也回過頭來限縮了其他部分,比方:觀念、思考、感受、情緒⋯⋯因為身心是互相影響的,長久下來,身體也累積了隱藏性傷害!怎麼辦?得回到身體,覺察自己,才能發現自己的慣性進而調整。那為什麼不直接告訴我怎麼做就好,這樣比較快,而且不用自己花腦筋還要觀察很累耶!因為外在的調整可能暫時有效,但不會造成根本的改變,只有從自己內心覺察到而自發的調整,才有根本改變的可能,而且在覺察、調整的過程中,還會有很多發現,對自己也會越來越了解!

 

第八梯人體鍛鍊基礎班預定於106日(週日)開課,鑒於前兩梯調整課程內容後,一小時三十分鐘的時間仍嫌急促,故將上課時間延長為兩小時,讓大家能藉由輕柔緩慢的活動,好好地連結身心並探索心與身的關係!時間:每週日上午10時至12時,共六堂課12小時,費用是4800元。上課日期預定如下:避開連續假期

文章標籤

心領神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_6400.JPG

明天就要開始第七梯的人體鍛鍊基礎班,從第一梯開始,就不斷地調整課程內容,到這兩梯,自己才稍微滿意一些,從回到身體、自我覺察到重新學習使用身體,環環相扣,一層一層堆疊上去,每進行完一個項目,大家得試著用筆紀錄自己身體的感覺、感受、情緒及冒出來的想法。剛開始可能不知如何下筆,一方面是因為我們很少跟自己好好相處,另一方面則是要怎麼用文字表達這些感受。沒關係!一旦開始,就會慢慢浮現出來,所以不能急,要給自己時間,讓埋在身體、心理的聲音流出來!

正因為身心關係的覺察及體會是一件不簡單的事,需要反覆的練習,所以人體鍛鍊基礎班非常歡迎大家回來複習,在一次又一次的練習中,逐漸的深入,讓自己更加了解自己,恢復身心原本的自由!

 

文章標籤

心領神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足陽明胃經01.jpg

※本文全部及部分禁止轉傳、轉貼、copy至其他媒體、個人,包括但不限於各類社交網站、部落格……

提醒:本文需對照老師上課的板書解說及圖解,光看文字可能產生誤解!

※本文只適合作為現場上課後的複習,欲上課請隨時注意漢唐經方學堂的開課資訊:https://www.facebook.com/NiHT100 

文章標籤

心領神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_8068.JPG

以此觀點出發也得出:為何人能夠思考感官事物的理由。因為有一個每一位思考者必定都會提出的問題,那就是:人對於石頭的想法與這個石頭本身存在著何種關係?對那些將目光特別深入外在大自然的人來說,這個問題異常清晰地呈現在靈眼之前。他們感受到人類思想界與大自然結構及組織的和諧一致。例如偉大的天文學家克卜勒(Kepler)以優美的方式表達他對這和諧的看法:「真相是,呼叫人類學習天文學的神性召喚,在這世界本身所書寫的雖不是以詞句與音節,但卻切事(der Sache nach),使得人的概念與音節能符合天體與狀態之鍊結。」——只因感官界的事物不外乎是靈德的壓縮,所以透過思維而能將自己提升至這些靈德的人,能夠在其思考中理解事物。感官事物源自於靈界,它們只是靈德的另一個形式而已。而當人在思考某些事物時,他的內在只是離開感官形式,而轉向這些事物的靈性元形。以思維理解某事是一個過程,這過程可以和化學家先將某個固體以火熔化成流體,然後以此研究其流體形式的過程相提並論。

——魯道夫·施泰納:《神智學:超感官的世界認識與人的天職導論》

 

文章標籤

心領神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創意人01.jpg

很想把這兩本書列入「人體鍛鍊基礎班」的指定閱讀書籍:

用心,讓你看見問題核心(Mindfulness》;

創意人

文章標籤

心領神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_0239.JPG

【上課筆記】

這就是Steiner講的

頭、胸、四肢跟動物、植物、礦物世界的關係:

文章標籤

心領神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_7335.JPG

心界與全靈國度之形,是外在感官感知所不及的對象。感官感知的對象,屬於上述兩個世界之外的第三個世界。在其身體存在中,人也同時活在這三界。人感知感官世界的事物並對其施加作用。心界之形透過融合與離斥的力量影響著人;而人自己的心透過其喜好與厭惡、透過其願望與欲求在心界中掀起波瀾。但事物的靈性本質映照在人的思維界中;而做為思維的靈德(Geistwesen)的人自身,是全靈國度的公民,也是生活在世界這個領域中一切的友朋(Genosse)。——由此清晰可見,感官世界只是環繞在人四周的一個部分而已。這部分在某種程度上獨立突出於人的一般環境之上,因為感官能夠感知到這個部分,但卻無法顧及也同屬於這個世界的心理與靈性事物。如同水上漂浮的冰塊,四周所環繞的水是其材質,但冰塊卻透過某些特性而突出於水之外,所以感官事物是其四周環繞的心界與靈界的材質;感官事物透過某些使其在感官上能夠感知的特質,而凸顯於這兩個世界之外。感官事物是——半形象式的說法——壓縮過的靈的與心的形構;而壓縮的作用在於,讓感官能夠對之取得認識。如同冰只是水存在的一種形式,感官事物也只是心本質與靈本質存在的一種形式。人若掌握這些,也就能領會靈界能夠過渡到心界,而心界能夠過渡到感官界,就像冰塊中的水一樣。

——魯道夫·施泰納:《神智學:超感官的世界認識與人的天職導論》

 

文章標籤

心領神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手陽明大腸經01.jpg

※本文全部及部分禁止轉傳、轉貼、copy至其他媒體、個人,包括但不限於各類社交網站、部落格……

提醒:本文需對照老師上課的板書解說及圖解,光看文字可能產生誤解!

※本文只適合作為現場上課後的複習,欲上課請隨時注意漢唐經方學堂的開課資訊:https://www.facebook.com/NiHT100 

文章標籤

心領神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_8342.JPG

在物質生活中透過它們而獲得的、此處所描繪的靈性世界體驗的那些心的能力,在日常生活關係中是無法意識到的。這些能力在那些帶來意識物質界狀態之意識的身體器官的無意識深層發揮作用。這正是為何這些能力無法感知此世界的原因。眼睛也看不見自己,因為在眼睛裡發揮作用的力量,是讓別的東西能夠被看見。若是想判斷人介於生與死之間生命的歷程,在多大程度上可能是過往塵世生命的結果,就必須考慮到這段生命當中所設下的、人必然會先採用的一種觀點,並未提供判斷的可能性。譬如以這樣的觀點來看某個像是充滿苦痛、不完滿等的塵世生命,從一個這塵世生命本身以外的觀點來看,在此形態之下這生命所涵蓋的苦痛、不完滿,必定是前世生命的成果。透過最後一章所敘述的方式踏進認識途徑後,心便從身之生命的條件之中解脫出來。心從而能夠以圖象感知,在介於死與下一個新的出生之間所經歷的體驗。此一感知能夠將「全靈國度」的過程,以這裡大體勾勒的方式描繪出來。只要人不懈怠而於當下持守住此一事實:在物質身/Physischer Leib內的與純靈性體驗中的心之整體構成有別,如此就能夠在正確光照下,看見此處所給出的描繪。

——魯道夫·施泰納:《神智學:超感官的世界認識與人的天職導論》

 

文章標籤

心領神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