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思(9):「自心平等而住」的步驟(3):我的認識自己:20

認識自己就是在認識「我相」,我相的範圍很大。回顧我認識自己的過程:

1.大概是中學時學「朝陽氣」,初步接觸「氣」。

2.大學時讀藥學系,了解西方醫學對人體的認識來自解剖,但去解讀的是人,所以就會有人的認知侷限,比方以往認為筋膜是微不足道的組織,現在則逐漸重視。隨著保存大體的技術以及觀察人體儀器的改進及人的認知擴展,發現更多人體的組織,比方間質(註1)。但不要忘記,解剖的對象是大體,活生生的人體應該不同(註2)。

3.大學時為突破自我參與「劇場訓練」並演出,種下自我探索的種子,之後並成為屏風表演班高雄分團的創始成員。

4.轉職期間,到圓山診所崔玖醫師處,跟伍師父學打坐,對「氣」增加實際體驗。初次打坐前及一段期間持續打坐後,崔玖醫師都對我們做「傅爾電針」的量測,這是我初步接觸中醫的開始。

5.在圓覺文教基金會任職,並隨梁乃崇教授修練圓覺宗佛法,確認人有「無相無不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的「自性」。

6.研讀認知心理學,了解人的認知是:

選擇性的接觸;

選擇性的詮釋;

選擇性的記憶。

這裡的「選擇性」是在潛意識裡進行,所以自己不會覺察到,也就是我只會接觸我潛意識想接觸的、依照潛意識想的來解釋、潛意識想記的才會記住。比方著名的實驗:《為什麼你沒看見大猩猩》(註3)。

同時也了解人的認知充滿「捷思」,捷思用的好可節省時間,用不好則充滿各種「偏誤」!

7.後來研讀人智學,了解人智學對人的理解:

身:物質體、乙太體、星芒體

心:感覺心、理知心、意識心

靈:靈自我、生命靈、靈性人

(註4

8.參與「肌力與體能訓練」,並取得ACE CERTIFIED PERSONAL TRAINER(美國運動委員會私人教練證照),從中了解西方健身運動的假設及適用範圍。

9.學習身心學及體驗身心技法:身心學認為身心是一體的,也就是身心會互相影響,並且認為認識身心的方式要以自我體驗當下身心的狀態,而不是用頭腦從外在學習知識。(註5

10.再後來學經方中醫,了解中醫對人體的理解及看法。經過自己、媽媽及二姐的實際驗證,證實中醫確實有效。經方中醫告訴我:中醫不是什麼症狀吃什麼藥,而是要了解這個症狀會出現,是因為身體裡面發生什麼事,要治療的是身體裡面發生的事,而不是症狀,所以才有「同病異治」或「異病同治」。

11.學習林哲民醫師的「易爾術」:以「能量」的觀點來理解及操作耳穴及人體如何運用空間中無所不在的能量。

12.學習太極導引、易筋經、八段錦及太極拳:藉由動功,繼續深入氣及人體。(註6

13.學習丹道氣功:學習過王德槐老師的文始仙宗丹道炁功,目前正在修練仙宗五龍門的丹道氣功。更深入的練氣,開始進入丹道。人體之奧妙,莫此為甚!

14.學習榮格心理學(深度心理學):繼續深入認識自己的個人潛意識、集體潛意識,探索自己的自我、陰影、投射、情結、阿尼瑪、阿尼姆斯、原型及自性,希望朝「個體化」前進。

15.持續探索自己中⋯⋯

經由以上的過程,我永遠提醒自己:我所接觸、詮釋、記憶的,都只是片面的,而且有我的假設,有假設一定有其適用範圍,這世上一定有其他假設及衍生的觀點及看法。所以我特愛看不同於自己的觀點及看法,有時真是拍案叫絕,世上真有這種意想不到的觀點!

 

1醫學社群近日關鍵字「間質」  可能解開中醫千年之謎

2學習中醫的精要點滴(臺灣大學 蔡璧名 老師專訪)

文中提到:研究這個題目的過程很有趣,有天我無意間翻到一本生理學專著,是日本人在中日八年抗戰期間,以中國人為活體解剖對象的研究書籍。過程極不人道,但那本書至今仍難以超越,從中可以看到非常真實的人類活體臟腑顏色。我那時發現,五行理論的色彩配應和真正的身體居然如此契近。

3《為什麼你沒看見大猩猩》

4奧密科學大綱02:人類組成的七個層次(20150914

5身心學概念

6太極導引,是不斷深入自己的內在,與天地宇宙合一的功法:20201025

 

「偶思」系列文章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心領神會 的頭像
    心領神會

    心際效應

    心領神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