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思(8):「自心平等而住」的步驟(2):覺察(2):202

昨天講到「覺察」,也就是反過來看到、感到自己正在氣憤、難過、傷心、沮喪⋯⋯貪、瞋、癡、正在這樣做、那樣想!

這樣把注意力從對外的方向轉向對內其實是不容易的,回想一下,當自己在生氣時,能不能回過頭來看到自己在生氣?或者往後退,好像從背景往前看到自己在生氣?或者好像有另一個自己在空中往下看自己正在生氣,就好像舉頭三尺有神明一樣?如果自己跟情緒黏的很緊,是無法脫離開來看到自己的情緒的。同樣地,如果跟自己的感受、思想黏的很緊,也就是覺得情緒、感受、思想就是我,也會很難脫離,不能脫離,就無法看到了!

那怎麼辦?「反省」是一個方式,也就是剛開始時,可能不能馬上覺察到自己的反應已經起來了,但可以在事後反省剛剛自己的反應:我剛剛的反應是什麼?為什麼這麼反應?還有其他的反應方式嗎?常常反省,就會越來越能覺察自己的反應,甚至在反應剛起時就能覺察到。

還有一個幫助覺察的方法:身心技法。身心技法認為身心是一體的,自己的慣性情緒、感受、思想在身體上都會有慣性的姿態或動作,也就是肌肉、筋膜與情緒、感受、思想會同步呈現,由於較難從情緒、感受、思想本身去調整,所以藉由探索動作與姿態的各種可能,來打破慣性情緒、感受與思想的禁錮!比如費登奎斯方法中的「動中覺察」,就有這樣的功效!

我相信還有很多方法能夠幫助自己覺察,只要開始「覺察」,就是開始「認識自己」了!對我來講,修行最重要的,或者剛開始修行最重要的,就是「認識自己」!因為我們是用「我」來認識佛法,如果連自己都不認識,都不知道這個「我」對自己的影響,可能整個後面都走岔了,自己也不知道。不過話說回來,或許也沒有走岔這回事,而是走岔也是個人修行的一部分,就是需要走岔,才能學得教訓。也就是每個人有每個人的一條路,並沒有一定固定的路徑。不然佛為什麼有八萬四千法門呢?!

 

「偶思」系列文章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心領神會 的頭像
    心領神會

    心際效應

    心領神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