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超越生死門》書籍摘錄 (179)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IMG_8667.JPG

7.以上所有的戒律都必需結合於第七條戒律:「生命的目的就是不斷實踐圓滿完成以上六項戒律」,如是的實踐,學生才可能將生命純一化。生活中的亂流於是統一。學生所有的行為表現都充滿和諧的氣氛,不再互相矛盾。如此才能修得在初期訓練中必需證得的內心安寧的境界。

任何真心願意圓滿以上戒律的人便可以決定走上內修之路。惟有真心願意者才能算有資格遵循本書所說的方法修行。

——魯道夫·施泰納:《超越生死門:高等靈界知識與修證法門》

文章標籤

心領神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_8666.JPG

6.第六項戒律是要「修持感恩的心」,要修持到在心中能自然生起對萬物皆感恩的一種感受。我們一定要了解到我們的存在乃是整個宇宙的恩賜。需要多少東西才能維持這樣一個讓我們生存的環境?我們難道不欠自然界和人類同胞任何恩情?想要受內修訓練的人一定要在心中能自然生起這類的想法。如果無法生起這樣的感受便無法發展全然無私、包容一切的愛心,這種愛心乃是證悟高等靈性知識的必要條件。不論任何人、物、事象,若我們對他們沒有愛,他們便不會顯現他們的真相給我們看。而當我們見到任何事物的真相時,我們都應該充滿感恩心,因為這些真相豐富了我們的靈性生命。

——魯道夫·施泰納:《超越生死門:高等靈界知識與修證法門》

 

文章標籤

心領神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_8665.JPG

5.這一點便引進了第五條戒律:「堅毅不動,行無所畏的完成任務。」任何狀況都不會令學生改變已決定的任務,除非他覺照到自己錯了,每一項任務都是一個力量,這個力量無論如何都會自行運作產生它的功用,雖然在我們施加這個力量之處也許無法立即見到明顯的成果。所以,只有由俗世間的欲望所產生的行動才會用「成功」來決定是否有用。以高等靈界的眼光而言,任何由欲望(渴望)而產生的行動都是無益的事情。在高等靈界,由「愛心所產生的行動」就已經決定了一切。學生經由這無私的愛所生出的每一項行動,都會自動的圓滿。不為失敗所動,所以學生絕對不會因為要重複的將任務付諸行動而覺得疲憊。

如此不為外境所動的修行,學生便修證到了滿足於執行任務的行動而不求外顯的成果的地步。他也會從中學到犧牲的真義。他會全心願意為世界犧牲自己能做的一切,甚至包括自己的生命,而不會在乎別人對他的犧牲有何種看法。「準備好犧牲一切」乃是想要走上內修之路的人必備的一種奉獻的精神。

——魯道夫·施泰納:《超越生死門:高等靈界知識與修證法門》

文章標籤

心領神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_8664.JPG

4.以上的文字已經表達了第四條戒律:「要修持到完全堅信人們真正的本性,不在於外表,而在於內心」。任何人若認為自己是外在環境的產物,是物質世界所產生的結果,則他便無法在內修上有所成就。因為「感受到我們是魂與靈的生命體」乃是內修最根本的基礎。當這種感受常植於學生內心,成為學生的內在特質時,他便能清楚明白的分辨出那外在的、一般人所謂的「成功」與內在的「責任、任務感」是不同的,兩者之間並沒有直接的關係。(一項責任的履行實踐與否,並不是由外在的成功來衡量的)他一定要權衡外在的環境與自己該做的事,而決定最後的行動。他不應強迫身邊的人或事做任何改變,因為他們可能完全不了解實際的狀況,但他也不能為了心中想要順從或取悅他人而做出不該做的事。於是他聽從著自己靈魂的聲音,那至誠懇切走向真知的靈魂之聲,最後必定會帶他走到對真知絕對明了的境界。但是他一定要盡量的學習塵世間的一切,如此才能發現什麼是對他週遭的人是有好處的,而且是他們真正需要的。依這種方式學習,便會在內心發展出在靈性科學中所謂的「靈性權衡力」。就像均衡的天平,能夠均衡兩邊,天平的一邊是開放的心胸,了解外界的需求;另一邊則是堅忍不拔,不為境界所動的毅力。

——魯道夫·施泰納:《超越生死門:高等靈界知識與修證法門》

 

文章標籤

心領神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_8664.JPG

3.這於是引出第三條戒律,「學生一定要努力提昇自己了悟到他的思想與感受「想與受」和他的「行為」對這個世界有同樣重要的影響力。一定要了悟到,恨一個人就像你打他一樣,有同樣的傷害力。」

隨著這一項了悟而來的就是我們在求自己圓滿的過程中,不只是自己受益,全世界都受益。這個世界會由我們的善行與我們清淨的想法和感受得到同等的利益。只要我們還不能相信,我們內在的生命對宇宙有這樣重大的影響力,我們就還不適於走內修這條路。

唯有當我們對待我們的內心與靈魂的一切,至少像我們對外在一切同樣的小心謹慎後,我們的內心才會充滿著這樣正確的信念:「我們內在生命、靈魂的能力廣大無邊」。一定要明白了解到我們的每一個念頭與感受都會產生一個影響,就像我們的行為一樣,每一個因都會產生一個果。

文章標籤

心領神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_8662.JPG

2.第二條戒律是「學生要感受到生命中所有的現象都是與自己(的心念行為)息息相關的。」

這一條戒律包含很廣,不過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法來圓滿。例如,如果我是老師,而我的學生無法達到我的期望,我一定不能對學生發出不滿的憤恨心,而要反求諸己。我一定要感受到我與學生是同為一體的,問問自己:「學生的不令人滿意,是不是因為我做的不對?」將對學生的不滿,轉為反省檢視自己的態度,如此也許學生在將來能改善而滿足我的期望。由這樣的態度開始,你的整個思考方式便會改變。不論大小事件都會受到你的新思考方式的影響,例如,這種態度會改變我們對罪犯的看法。我不會立即批判而會對自己說:「我就像他一樣,都是人類的一份子。因為我有較好的因緣,我所受的教育讓我避免了走上與他同樣的路。」我也許接著會得到結論:如果當時我的老師們在他身上花了同樣的心力教導他,我這位同胞也許會成為一位不同的人。我於是了解到有些我得到的東西,他沒有得到,而我的幸運乃是來自於他的不幸。於是我自然的想到我是所有人類中的一環,共同承擔著人類社會中每一項事件的責任。這並不是說這樣的想法是要馬上的轉為外在的行動,而是應該要寧靜的在心中珍愛這樣的想法。漸漸的它會在學生的外表行為上散發出來。像這樣的事情,每個人都應該由改變自己做起,想要立即要求全人類都這樣想、這樣做是沒有用的。知易行難,所以學生要先求自我內心深處的改變,求「治本」而不是求表面的「治標」。因此,我們可以說,若學生將內修對學生的要求,轉為對外界或甚至政治上的要求,那可是走錯方向了。內修與這些事情是無關的,通常而言,政治煽動者,都是一些知道如何去要求他人而不要求自己的人。

——魯道夫·施泰納:《超越生死門:高等靈界知識與修證法門》

文章標籤

心領神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_8661.JPG

現在我們來看看這些戒律,要強調的是我們並不要求圓滿行持每一項戒律,而是注重於你努力圓滿的程度,也許沒有人能百分之百的做到每一項,但每一個人都可以朝這個方向努力。重要的在你希求圓滿的意願及願意放下一切習氣走向修行之路的心性品質。

1.第一條戒律是「要注意增進身體及心靈的健康。」當然身體健康並非個人可以完全控制的,但是努力增進健康則是修持中很重要的一環。「身安則道隆」——健全的知識來自健全的人。修道之路並不會拒絕不健康的人,但對學生的要求就是他一定要有實踐健康生活的意願。在這一方面他一定要能獨立自主,盡量不要依賴他人,要努力的照顧自己。在身體方面主要就是,要避免有害的影響,在圓滿責任時我們難免常會做一些對健康有害的事。我們必須有智慧的決定,何時應將責任置於健康之上。但是要想想有許多傷害是可以注意而避免的。在許多情形下,責任確實比健康,甚至比生命更重要。但是學生要誠實的面對自己,絕不可以為了快樂,犧牲健康。快樂應該用來取得健康,圓滿生命。如果你過著一種禁慾苦行的生活,但其動機是為了得到快樂,如此你的苦行就完全無用了。因為有人修苦行可以得到快樂,就像有人喝酒可以得到快樂是一樣的道理,但是別以為這種假的苦行可以讓你證得高等知識。許多人就是這樣做著一些很明顯的妨礙修行的事情。許多人說他們在現在的生活狀況下無法修行。事實上就是,也許有許多其他的原因,你需要改變生活的狀況,但是對內修而言,改變生活狀況並非必要的。內修僅需要在你的崗位上盡量增進身體及心靈的健康。每一種工作都可以為人類服務。如果真正有偉大的心靈,就能體會到下面的想法是多麼的氣量狹小,甚至可以說是無禮的想法:「這種工作對我而言不夠好,我命中註定要有更好的工作」。對學生而言。最重要的就是要努力求取完全健康的心靈。過著不健康的想法與感受(「想」與「受」)的日子,是必定會妨礙你通往高等知識之路的。清明、寧靜的念頭,穩定的感受與情緒才是通往大道的基本要件。至於夢幻興奮的生活,或甚至傾向於有點神經質、誇大、瘋狂的生活更是一定要摒棄的。他一定要在生活中的每一方面追求整體生活的健康,要以定力完成生活中所有的任務,寧靜的讓所有的事情落下它們的印象,揭露它們的訊息。他要努力的去均衡圓滿生活中的每件事,要避免所有偏頗的、放肆的情感或批判的行為。如果做不到,則他只會在自己的幻想中打轉,而非進入高等靈界。因為在真相的世界中,個人彆扭的意見是反其道而行的。學生寧可完全老老實實的過日子,也不要落入了夢幻興奮的陷阱。

——魯道夫·施泰納:《超越生死門:高等靈界知識與修證法門》

文章標籤

心領神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_8660.JPG

內修需要遵守的戒律並非隨意訂出來的,它們乃是因內修知識自然而生的結果。就像不願拿畫筆的人,不會成為畫家,不願意遵守內修教師認為必修的戒律的人,也沒有辦法真正的得到內修的教益。內修教師能給你的不過就是建議與指導,他已經走過了通往高等靈界的前段路程,他由經驗得知修行需要什麼,是否願意接受他的建議來走這條路,完全是決定於你個人的自由意願。如果想要內修卻又不願受持戒律就像是「教我畫畫,不過我不要拿畫筆」,學生要自願持戒,老師才能教你。在這兒ㄧ定要強調,只有想要求得到高等靈界知識的欲望是不夠的。許多人都會有這種欲望,若你不願受持戒律,是沒辦法修得任何結果的。認為內修很困難的人,應該要好好想想這一點。不願受戒的人應該考慮放棄訓練,等將來願意受戒了,再開始修。我們可以說這些戒律確實是嚴格,但絕不是過分嚴厲的要求,學生要有「我應該而且必須心甘情願的受持這些戒律」的心態。

如果忽略這項事實,內修可能會很容易被人們視為對靈魂或良心的一種壓迫式教學。因為此項訓練,乃是以內在生命的開發為基礎。老師必須對這個「內在生命」提出修持的建議(或要求),如果學生是內心自願的,便不會覺得是一種壓迫。例如對老師提出以下的要求是不可能的:「給我高等靈界的知識,但不要管我的情緒、感受和想法。」因為此時你求得高等靈界知識的動機,只剩下好奇心和求知心,當你以這種心態來追求高等靈界知識時,是不可能證得任何結果的。

——魯道夫·施泰納:《超越生死門:高等靈界知識與修證法門》

文章標籤

心領神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_8659.JPG

有關修行的環境我們也想提一提,因為它也有其重要性,不過,它的影響是因人而異的。你若在一個充滿了利己主義的環境中(例如,在人人只為了生存而奮鬥的現代城市中)修行,要覺知到這種利己主義的力量,對你的靈性器官的成長,是會有不良影響的。當然,你的這些器官有其內在的力量,外來的力量絕不會毀了它們。就像百合花不會長成薊,你的靈魂之眼也不會因為不良的利己主義環境而長成別的東西。不過如果可能的話,學生應儘量在安寧莊嚴而美麗的大自然中做自己的功課。能夠在大片的綠林中,或充滿陽光的山頭,這一類簡單美麗的自然環境中修行的人,是格外幸運的。它們會讓靈性器官在和諧的氣氛中成長,這是在現代城市中無法得到的利益。能夠至少在兒時呼吸到松樹的香氣,遙望白雪皚皚的山頂,靜靜的觀察林中動物、蟲子生活的人,當然也是比城市人幸運的。不過城市人也可以用靈性的文獻滋養你的器官。如果你不能在自然環境中修習,你便應該多讀莊嚴壯麗的靈性文獻,例如:佛經、天神之歌(Bhagavad Gita 印度教的經典詩篇)、聖約翰的詩篇(St. Johns Gospel 聖經詩篇)、St. Tomas de Kempis或各種正統靈性科學修證的文獻。修持的人要選對自己的方法,以方便自己達到能見靈界真象(開光)的那一層次。靈修的老將可以講出許多開光的情景,對未啟蒙者而言,也許會覺得這些情景十分奇怪。例如有人已經修得很好,我們可以說他已經站在靈性耳目開放的門口了,而很幸運的,他到海邊一趟,當時海邊也許平靜,也許狂風暴雨,但就在此時,那遮蔽他靈魂之眼的紗罩落下,他於是成了一位「能見者」。另一位則可能也修得很好,僅需拉鬆一下紗罩,而發生的時刻可能在他命中註定會發生的一次打擊,對一般人而言,這種打擊可能是對身或心有大損傷的打擊,但對這位內修的學生而言,這反而是他「開光的時刻」。第三位則是有耐心、恆心、毅力的修持了許多年都不見有何感應的人,有一日,當他靜靜坐在家中時,突然間,靈性之光籠罩著他,靈界之牆消失,他的靈性耳目於是從此見聞無礙。 

——魯道夫·施泰納:《超越生死門:高等靈界知識與修證法門》

 

文章標籤

心領神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_8658.JPG

除此之外,此處所教的絕不會對你的身體或靈魂的健康有所傷害。有一些其他的方法會讓你較快的有些神通,此處所講的與那些方法完全無關,因為那些方法會產生一些後遺症或副作用,是有經驗的靈性科學家所不希望見到的。而且也因為片片段段的這類方法不斷的想辦法傳入人群,我們一定要提出警告不要用那些方法。只有啟蒙師才知道真正的原因,這類方法的真實面目是絕對沒辦法公之於大眾的。片片段段的這類方法,絕對沒辦法修得真正有益的結果,反而很容易奪走你的健康快樂與安全感。最好完全謝絕這類方法,不要鋌而走險,不小心糊塗的陷入了那你完全不知其本性本源的「黑暗力量」之中。

——魯道夫·施泰納:《超越生死門:高等靈界知識與修證法門》

 

文章標籤

心領神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_8656.JPG

除了柔軟心之外,學生靈魂中另一項漸漸滋長的特質,乃是一種能夠以完全寂靜不動的心靈,細心注意的觀察身邊的所有有情生命的能力。身邊的有情生命於是映照於學生身上,令學生的靈魂成長,成為有規律的結構,就像植物在陽光下成長一般。柔軟心與忍耐心為靈魂開啟靈魂世界之門,為靈性開啟通往靈性世界之門。堅持練習內在的寂靜,關閉外在的感官雜訊,令亂竄的妄念止息,在你耐心靜定的等待之下,高等世界的力量開始圓滿你的靈魂與靈性的耳目。不要期望立即能見聞到魂與靈的世界。你所做的一切就是在開發高等感知力,惟有高等感知力成熟時你才能用魂與靈來聽。你的靜心練習與日常生活工作並行,不要想強迫的去吸引任何高等世界的力量,要在你心中深深的印下這個想法:「終有一日,在我有足夠的修為時,我將證得我生命中註定會證得的能力」。在隨時觀照以上的想法中,他漸漸的淨化自己。如果不依法修行便會白費力氣。只有對於那些沒有耐心不願持恆心毅力靜心的人而言,修才是困難的事情。所謂修行的障礙其實都是我們自己造成的,真心願意避除障礙的人都可以做到。我們一定要持續的強調這一點,因為許多人對於修證之道上的困難與障礙,有著完全錯誤的見解。在某些方面而言,做到一些初步修證的要求並不難,難是難在你是否能在沒有修鍊的情形下,還能夠在面對每日生活的難題中,日日有所進步。

——魯道夫·施泰納:《超越生死門:高等靈界知識與修證法門》

 

文章標籤

心領神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_8655.JPG

其次是要三思而後言。「每一句未經仔細思量而出口的話都是內修的絆腳石」。例如,學生在與人持反對的意見時,不是要注意自己想說什麼,而是要注意對方的意見、感受、甚至於偏見,要能判斷對對方而言,什麼是最重要的。這並不是要學生不說自己的意見,而是要將下列想法成為學生的本性,這個想法是「重點不在於我們的意見不同,而在於是否經由我的貢獻己見,讓他見到什麼是對的」。這種想法會令學生修得「柔軟心」。柔軟心乃是所有內修修持上所使用的主要方法之一。堅硬心會嚇走開發天眼的力量,柔軟心會清除所有的障礙並開發所有的靈性器官。

——魯道夫·施泰納:《超越生死門:高等靈界知識與修證法門》

 

文章標籤

心領神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_8654.JPG

除了易怒、嗔恨心之外,你還應該對治的習氣有膽小、迷信、偏見、虛榮、野心、好奇心、傳遞小道消息心,以及依據人們外在的階級、性別、種族起的分別心等等。在我們這個時代,很難讓人們了解為什麼對治這些習氣與高等靈界的認知力有所關聯。但每一位靈性科學家都知道,淨化自己的習氣要比「多聞」或機械式的「做功課」有用得多。不過要特別注意不要誤解了對治習氣的方法,並不是有勇無謀就可以變得無畏。也不是閉上眼睛不看人們的種族、階級就可以變得沒有偏見。其實是唯有我們不夾雜個人偏見時,才可以正確的看得出所有事物的本質。就算不談靈性,我們可以說若我們對某些事特別畏懼便無法正確的估量它的本質。若談靈性,我們則說對種族的偏見便會讓我們無法見到對方靈魂的本質。學生就是要在這些基本的課題上下功夫,細細的修行。

——魯道夫·施泰納:《超越生死門:高等靈界知識與修證法門》

 

文章標籤

心領神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_8652.JPG

其次是摒除習氣,例如當我們生氣煩惱,我們便在靈魂世界上築起一道牆,滋養靈性耳目的力量便無法進入。例如,有一個人對我生氣,在靈界可以看到他送出一道生氣的光流,如果我的修行還不到家,還能被人激怒,我便看不見這一道生氣的光流,因為我自己的怒氣封閉了我能見的靈性之眼。當然,你也不要假設當你不會再發怒時,便能立刻見到靈界的各種現象。因為障礙靈性耳目的原因有很多,許多人降服了自己某些習氣,但卻忽略而放肆於其他的許多習氣。神通是只會在所有不良的習氣都沈滅後才會顯現的。當然,在修行初期也有可能會有一些小神通顯現,但它們是很幼嫩的能力,正確性不高,可信性也低,如果不好好的養護,持續降服習氣修行(長養聖胎),這些能力可能很快就會消失。

——魯道夫·施泰納:《超越生死門:高等靈界知識與修證法門》

 

文章標籤

心領神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_8651.JPG

以下的例子可以說明這一點。例如很多人想知道自己的前世,但若一個人對那不生不滅的本性,還沒有經過修持靈性科學而達到最微妙深刻的體會,則這種希求便是完全無益無用的。如果他已有這樣的體會而希望有進一步的了解,此時他的願求便是純潔高尚的了,於是他的這個願望也必定會圓滿。

如果你這樣求「我只想看看我的前世,我修行也只為了這個原因」,這種希求當然也是沒有用的。我們應該養出一種歡喜奉獻學習的心,完全不含以上那種不正確的發心。我們也要常常珍惜養護那些正確的發心與願望,那些能夠自動圓滿的發心與願望。

——魯道夫·施泰納:《超越生死門:高等靈界知識與修證法門》

文章標籤

心領神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_8650.JPG

不當的好奇心也要除去,求知要有全然歡喜投入的求知心,但動機不能是自私的為了滿足自己的好奇心,而是要為了圓滿自己以服務眾生,這樣才是正確的發心。

還要特別注意到正確的希求欲望心。這並不是要訓練我們無欲,因為我們若要修證,就必須有想要修證的欲望,而如果你是由正知正見所生的欲望,它就會容易走向圓滿。所以學生要學的另一項「黃金律」就是,「不要希求任何事,除非你已確定這項希求,不論從任何一方面看來,都是ㄧ種純潔高尚的希求。」聰明的人會首先確切的了解宇宙定律,知道如何發出正確的希求與欲望,如此他的願望便會成為一種「願力」,自動的去實現圓滿這個願望。

——魯道夫·施泰納:《超越生死門:高等靈界知識與修證法門》

文章標籤

心領神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_8648.JPG

除此之外,貪求渴望心也是一定要除去的,因為這也是高等知識會迴避的惡性。不論高等知識多麼珍貴,學生一定要學會不去渴望它才能證得。如果只是為了自己的利益是無法證得的。這一點是要求學生要真誠的面對自己靈魂的最深處,絕對不能對自己有任何的錯覺。所有心性上的缺點、弱點都不能放過。只要他想個藉口放過自己,就等於是在修行的路上給自己放了一塊障礙石,唯有「自覺」方能除去這些障礙。除去錯處與失敗的唯一方法就是清楚的認知到它們的存在。其實人們的每一種潛能都可以被喚醒,人們甚至可以增進自己的智力與推理力,只要他能夠在寧靜中明白的找出他有這一方面的弱點的原因。這種「自知」當然很難,因為「自欺」的誘惑是很迷人的。然而,惟有完全真誠面對自己的人,才能打開那洞徹一切的能力之門。

——魯道夫·施泰納:《超越生死門:高等靈界知識與修證法門》

 

文章標籤

心領神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_8647.JPG

以下就是詳述一些對魂與靈的實修法要,這些法要是不論任何人都可以去實修而更深入靈性科學之路的。

第一是要特別努力對忍耐心(patience)的修持。不耐與急燥會麻痺或毀壞我們體內沈睡的高等能力。心中絕對不能急著要見到修鍊的結果否則保證會失望。學生的不耐與急著要見到高等靈界是可以了解的。不過,若你對你的不耐還無法作主,便無法修得任何成果。要讓安心滿足於點點滴滴的進步,這種沈著寧靜的特質,逐漸融入靈魂深處。若只是想去對抗、壓抑這種「不耐」也是無用的,因為它只會越壓越強。壓抑只是自我欺騙,將不耐埋入了靈魂的深處。只有當我們一而再,再而三的依以下的想法放下,讓它變成了我們的個性,才能有所成就。這個想法是這樣的:「我一定要訓練發展我的靈魂與靈性,不過我將會耐心的等待,直到高等靈界的力量,發現我心性有資格進入高等靈界,並為我開啟那悟道之門。」如果這種想法真的深深植入了學生心中,成為了他的本性,此時他才是真正的走入了修行的正道。這種特性會立即在學生的外表上看出來。他的眼光鎮定,行持穩重,決策果決,在他身上看不到任何不安與焦燥。在修持耐心時,一定要注意到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待人處事的微細心念。例如,如果有人冒犯侮辱我們,在受訓以前的我們一定會馬上對冒犯者發出怨恨心,我們心中一定會湧起一陣瞋恨的波瀾。但現在我們心中要立刻覺照到這樣的侮辱,毫不更改我們的真正本性的無上價值。我們一定要以沈著冷靜完全無瞋的心面對這樣的冒犯或侮辱。當然,這並不是說我們要接受所有的侮辱,而是要能夠以一種「旁觀者清」的心態淡然處之。就好像冒犯者是冒犯別人時,我們要如何面對他?要用這樣的心態來面對這位冒犯者。要謹記這種訓練,不僅僅是外在的壓抑怒氣。而是真正的、靜靜的、微細的去改變我們那想與受的生命。也就是訓練到我們不再覺得這是一種受辱的狀態,也不再昇起一種受辱的反應。

忍耐心有著吸引高等知識的力量,而不耐心則有排斥高等知識的力量。在高等世界中,沒有任何事情是可以用不安與急燥求得的。

文章標籤

心領神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_8645.JPG

依前行、開光、啟蒙的法門對受與想所做的訓練,會令魂與靈(靈魂與靈性soul and spirit)發展出一種與肉體一樣由大自然造做出來的自然對稱性。在此以前魂與靈乃分不開的一團。(魂與情緒相連,靈是真正的本性)。天眼通會看到這一團是交錯,滾動,螺旋狀有著暗暗的紅或紅褐色,或紅黃色的雲狀體。在訓練發展後則成為亮麗的黃綠或綠藍色且有規律的形狀。這種能將學生帶往高等知識的規律性乃是學生將受與想規律化之後所造成的結果,與自然界有秩序、有規律的系統賦予了他見、聞、消化、吸收、說話的器官是同樣的情形。學生在修練中漸漸的學到如何用魂去看、去呼吸,用靈去聽、去說。

——魯道夫·施泰納:《超越生死門:高等靈界知識與修證法門》

 

文章標籤

心領神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_8643.JPG

第二個災難是「憶之災」(draught of remembrance)—隨時記憶住高等世界的實相。也就是說高等世界的實相完全記憶結合於靈魂之中成為一體,一般的「凡夫記憶」是無法完成這樣的任務的。我們不但要了知高等世界的真理實相,而且要能夠自自然然的,不需要再去想就可以將它們呈現於我們的一舉一動行住坐臥之中。你所實踐的行為、你的習慣、你的習性、你的生命就是活生生的表現高等世界的實相。也就是你的生命已經與高等靈界實相合為一體。此時的情境,可以說是「在靈性的意義上,我們已將自己提升至實相的層次。也算沒有辜負大自然在實物界將我們生為靈性最高的生物。

——魯道夫·施泰納:《超越生死門:高等靈界知識與修證法門》

 

文章標籤

心領神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