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_2506.JPG

今天沒有爬山,沒關係,來走路!看完電影,坐捷運到江子翠站,一直走到重慶國小旁的住家。

 

途中到黃永生蔘藥行抓5帖易爾術老師開的處方。

文章標籤

心領神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談「打坐」(11):靜功初期靜與動

 

初明(港台知名的氣功老師,初明是他的筆名)

 

文章標籤

心領神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_2459.JPG

上午繼續上「漢唐經方學堂」的《金匱要略》第四十三堂課,老師繼續講〈嘔吐噦下利病脈證治第十七〉。

 

課中老師回覆同學的提問:

文章標籤

心領神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_8792.JPG

修行至此的人,他對靈界中物體的感受與一般人對物質界中物體的感受是非常不同的。一般人覺得自己在感官物質界中的某一個地方,而所有的物體,對他而言都在身外。靈修至此的人,感覺他似乎與靈界中所有的物體合為一體,好像他在物體的內部。他在靈界空間中遊來遊去,因此在靈性科學中被稱為「遊行者」(wanderer)。在最初,他沒有家。如果他繼續遊行,就沒有辦法為靈性空間中的物體作任何定義。就好像物質界中,所有的物體和地點,都要有一個固定的參考點作為依據,才能定義,在靈界中也是同樣的情形。他一定要找個地方,仔細的調查,然後在此住定。在此處,他一定要建立他的靈性之家,然後以此處做為參考的依據。在物質界中,也是如此。人們會以家為中心,來看一切其他的事情。例如住在柏林或巴黎的人,會很自然的用不同的方式描述倫敦。不過靈界中的家與物質界的家有所不同,我們生於物質界,在兒時,非自願又不可避免的接受吸收了許多觀念,以至於為許多事染上了不必要的色彩。而學生是在全然覺知的狀態下建立了他的靈性之家,因此他依據靈性之家所做的任何判斷,乃是來自心性的自在之光。這個創建靈性之家的過程在靈性科學中稱為「結蘆」(建造一個小屋)。

——魯道夫·施泰納:《超越生死門:高等靈界知識與修證法門》

 

文章標籤

心領神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談「打坐」(10):初學靜坐注意事項

初明(港台知名的氣功老師,初明是他的筆名)

 

靜坐練功的入門,是靜、鬆、守及調息,顯然是一套整體的東西,也就是說要全身、全神集中來作這件事,因此坐前、坐時的環境和身體情形都要準備好,也就是要遵守些「注意事項」。以環境來講,需要在一個溫度適中、空氣流通的地方,最好不要人工調節的冷暖氣,所坐的地面宜清潔,有適當的硬度,最好是榻榻米式的席墊,週圍不宜太擁擠,因有人進入「氣功態」後,會左右轉動或傾斜。初學時的坐墊應在五公分左右厚度,以配合盤膝所需的空間,坐的方向宜向東或向西,避開地球南北極的強磁場。此外要注意靜坐時不宜過飢或過飽,也就是說不宜在吃飯前後的三十分至一小時內,以免血的整體循環受血在胃局部循環的影響。靜坐前可先上廁所以避靜坐立刻再解便。因靜坐後膀胱所儲水份所存之氣對身體有益,宜儘量保存。衣服以寬鬆為主,手錶、眼鏡、項鍊、耳環等有金屬物者應取下,以免影響靜坐時所形成磁場之電磁性。

文章標籤

心領神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_8791.JPG

當學生的生命已經超升到高等意識的時候,或正在修得高等意識的時候,他會學到如何將心臟部位的靈性感知力練成生命中的一部分,並經由前面章節所述的氣流控制它。這種感知力是高等靈界實在性的一部分,由心臟部位流出,伴隨著美麗的光芒,流過轉動的蓮花以及其他發展完成的生命體中的氣流脈絡。因此它的光芒照耀在周圍的靈性世界中,令它們在靈性之光下成為可見。就好像太陽照在物質世界,讓一切物質成為可見。

這種由心臟部位發出的感知力,是如何創造出來的,學生唯有在真正修持的過程中,才能夠漸漸的了解。

唯有當這個感知器官能夠經由生命體流入外在靈界時,照亮其中,此時才能夠清楚的見到靈界中的物體和生命。也就是唯有當人們將靈性之光照入靈界時,才能夠完全的覺知到靈界中的物體。不過創造這個器官的神識,其實並不住在身內,而是在身外,我們在前面已經講過。心臟部位只是我們從外部點燃這個靈性之光的器官的位置而已。如果我們在其他部位點燃這個靈性之光的器官,則這種靈性感知力就會與物質世界無所關聯。但是高等靈界的實相一定要與物質世界有所關聯,人的角色就像是其間交流的通道,就是經由心臟這個器官,高等意識管理著肉體,讓它成為他在人間行走的交通工具。

文章標籤

心領神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談「打坐」(09):談氣:靜坐與氣功

初明(港台知名的氣功老師,初明是他的筆名)

 

在本欄談「坐」,已經寫了好幾期了,我也應國際醫學科學研究基金會之邀,指導了十一期的「靜坐班」,到底「坐」的目的是什麼呢?簡單的說,就是「養氣」。那麼,「氣」又是什麼呢?這個字幾乎每個人天天都提到它,因為每天的天氣好不好、屋裡的空氣夠不夠、某個人的脾氣大、某個人的氣質好⋯⋯都是人每天掛在嘴上的詞句。而實際上,每人初出娘胎,第一口就吸進了氣,直到死,中間不能一分鐘缺少氣;死亡,就是斷了氣。此外,不論汽車或是飛機,必需靠輪胎裡的氣才能起跑或起飛。人們居住著的高樓大廈,事實上是靠「氣」支撐著,目前拆卸大樓最簡捷的方法,就是抽去其中的空氣,大樓立刻倒塌,因之這個「氣」雖然是看不見、摸不著,卻主宰著我們的生命。再進一步講,中醫認為,人為七氣所成,分別是胚胎成形前得自父母的精氣、成形後自身組合的元氣、出生前來自母體的血氣、出生後得自於米穀的營氣,乃至於形成免疫系統的衛氣,每日吸入的空氣,又綜合了飲食中的營氣及吸入的空氣會合成的宗氣,養成了我們身上調理機體生理功能的正氣。

文章標籤

心領神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_2431.JPG

上午繼續上「漢唐經方學堂」的《金匱要略》第四十二堂課,老師繼續講〈嘔吐噦下利病脈證治第十七〉。

啊!已經報名的鐘穎、紀金慶老師的「輪迴與異界」三週線上講座,是從上午9點開始,沒關係,可以看回放!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645092794298531&id=100063934485138&mibextid=qC1gEa

文章標籤

心領神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_8790.JPG

當他有了這項能力之後,他就會見到前一章所提到的那些影像,從此他便能夠見到靈界乃是一切物質界之因。但最重要的是我們要徹底的見到並了解高等自我,再下一個任務就是他要像以前一樣持續的成長,完全成為高等的自我。也就是說,真心的視高等的自我為真正的自己,並依著這高等的自我的本性而行事。他更清楚而強烈的明白,以前他稱為「我」的這個東西,其實只是高等自我的一個工具,他對這個低層的自我所持的態度,就像一般人對他的樂器或是交通工具所持的態度。雖然我們說「我坐車旅行」,但沒有人會把交通工具——車子也當作自己的一部分。同樣的,當一個有內修的人說:「我走過這個門」,他事實上是想著:「我將我的身體帶過這個門。」不過,這一定要是一種自然的觀念,這樣他才不會腳根遠離物質世界,或故意疏離了物質界。如果學生要避免成為一種幻夢的能見者,他就不能用他的高層意識刻意的貧化他的生活,反而是要刻意的豐富他的生活經驗。就好像一個人刻意的不用走路的方式旅行,而用坐火車的方式旅行,來豐富他的生活經驗。

——魯道夫·施泰納:《超越生死門:高等靈界知識與修證法門》

 

文章標籤

心領神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_2447.JPG

傳說裡的心理學》已看到第三冊,真是越看越有趣、越看越入迷、越看越令人心驚膽跳,我們的心靈實在是既豐富又深不可測且令人意想不到啊!

有些神話、故事、傳說為什麼能一代一代的流傳?我們在讀這些神話、故事、傳說時,為什麼會不由自主的沈迷其中且感動不已?讀過後又為什麼好像撫平了我們某些不安與痛苦,或者似乎指引了一條心的方向?

會不會是因為這些神話、故事、傳說中的人物、神怪、場景、情節⋯⋯與我們內心深處的某些部分連結、融合,進而調和、化解了深藏在內心的掙扎、矛盾與衝突?

文章標籤

心領神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