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_3007.JPG

【上課筆記】

華德福教育的目的就是教育、就是人本身,

人本身就是目的!

所以教育不是手段,

教育本身就是目的,

教育沒有要讓人變成其他,

教育就是讓人變成人。

 

宇宙進化論_第五文明紀元-1.jpg

Atlantean的文明演化歷程

大家做完晨圈,跟天使、大天使及掌權天使連結完之後,Steiner就開始談現在這個時代的教育任務是什麼?或者說當代教育的使命到底是什麼?他說:我們的教育使命必須與人類到目前為止所訂定的各種教育使命區分開來。為什麼要分開?Steiner認為不同的文明紀元,需要不同的教育指導方針,他的意思是:後Atlantean的第五個文明紀元有它自己的使命,跟別的時代是不一樣的。這邊關係到一點點的「宇宙進化論」,所以我們要談一下它的歷程,以免大家暈倒,不曉得到底發生什麼事:人類在Atlantean時期,我們用一個非常簡單的圖示來講(如上圖),它會有一個像曲線的東西在走,起點是大洪水,大洪水消退之後,人類歷經不同的演化階段。往下的原因是我們會越來越入世、越來越物質化,到物質化的極點後,我們會反轉,慢慢又朝向精神世界,所以往下是物質化的過程,往上是回到精神世界的歷程。大洪水是後Atlantean的開始,經歷了古印度、古波斯、古埃及、古希臘,到古希臘到達物質化最嚴重的時代,這時基督精神進入地球,這裡比較複雜,我們沒有太多時間講,請詳見「奧密科學大綱12後亞特蘭提斯及未來的發展(20151130」,西元一四一三年,我們進入了「現代」。

 

Atlantean每一文明紀元的時代精神

每一個文化紀元,大約是二一六年,我們之所以把它稱為「文化紀元」的意思是:從大洪水之後,我們現在所知道的人類就是長這樣:一顆頭、一個身體、兩隻手、兩隻腳,再也沒有變了。但在Atlantean之前,人不一定長這樣,所以現代人跟古印度時期的人,只有文化跟意識狀態不一樣,基本上長相是一樣的,並沒有長得不一樣。(Steiner講:Atlantean時期,大洪水之後,我們每一個人在二一六年內,也就是每一個文化紀元裡,都會來地球兩次,一次是男的、一次是女的(人類到Lemurian時期開始分男女,更早則沒有分化)。所以如果在後Atlantean的第五個文明紀元,你是第一次來且是女的,下次來就變男生,至於前一個古希臘時期是男是女?不知道,總之輪兩次,一次是男的、另一次就是女的,基本架構就是這樣。)演化的過程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東西:不同的文化紀元,依照不同的需要,也就是每一個文化紀元的二一六年裡,都有它自己的「時代精神」,也就是我們上次講的Archai(掌權天使),每一個時代精神都有祂要去完成的任務!「現代」要完成什麼任務?從這個時代往前推,每一個時代都有它修練的重點,也就是如何把人,透過什麼樣的修練,使得他朝向更好的方向前進,所以不同的時代修練的東西就不一樣:古印度時代修練的是「乙太體(生命體)」、古波斯時代修練的是「星芒體」、到了古埃及是「感覺心」、古希臘是「理知心」、我們現代則是「意識心」。不同的年代,人類會使用身體可能發展潛能的不同組成部分來發展他自己。比如:古印度時代,目前留下的古印度東西不是真的古印度的,是它的一點點殘渣,像現在知道的阿輸吠陀醫學,有脈輪、瑜珈、呼吸法、體位法,如果用東方的說法就是練氣,所以中國的氣功、經絡、五行、臟腑,這些東西的理論,其實是來自非常古老的傳統,就像古印度時代,主要是練氣。古波斯練星芒體,星芒體是一種跟二元對立、宇宙星辰有關的力量,有同理跟反感,用現在的話來講就是練魔法,那個時代是會操縱元素精靈、可以跟火土風水四個元素精靈當好朋友的,所以那個時代就是練魔法。練魔法之後到古埃及就練感覺心,用現在的話來講就是練E.Q.:感情、情感的抒發與表達,所以古埃及時期有非常多藝術的呈現,包括:神廟、金字塔、壁畫……一一開始出現,其實也越來越物質化了。練完E.Q.之後練I.Q.,古希臘時代練理知心,所以練的是理性、邏輯。如果照Steiner的說法,Atlantean的第四個文明時期,練的是理知心,所以所有的教育方針、目標、使命,都是使人具有邏輯及理性思維。簡單來講,在古希臘時期,當然不一定要投生在古希臘,不同的地方也一樣,只要投生地球,練到理知心,就達到這個時代的及格標準了。教育的目標是使所有人達到低標,至於高標就自己去發展,所以古埃及、古波斯、甚至古印度時期有沒有人練到理知心?當然可能有,低標達到,其它就自己繼續鍛鍊了。

 

Atlantean第五文明紀元的教育使命:意識心

教育如果停留在古希臘時期,也就是後Atlantean第四個文明紀元的話,只會教出理知心非常強的小孩:I.Q.很好、思考非常強。那會發生什麼困難?現在已進入到Atlantean的第五個文明時期,人類要發展的是「意識心」,「意識心」是什麼?不只是發展理性、思維的能力,而是能從內心湧現力量,然後找到人生該做的事,也就是現在流行的說法:天命、天職。或者從另一個角度來講:人不只是理性思考這東西是什麼、不是什麼,而是會去追尋這東西、事情或人生有沒有意義!人生的意義是什麼?人生做這件事有沒有意義?外在世界沒辦法提供你答案,每個人的內在都會有自己的評估方法。比如:以前校園都有標語:生命的意義在創造宇宙繼起之生命,如果是不孕症、沒有生小孩,是不是生命就沒有意義了?多子多孫多福氣,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所以你的意義就只剩傳宗接代?一個女生或男生沒辦法傳宗接代,那人生就沒有意義?我們是後Atlantean第五文明時期的人,會思考這件事:人生的意義就只有傳宗接代而已嗎?這個時代的人會問這個問題,因為別人告訴我的意義,不見得就是我想要的阿!我自己可以去追尋我的意義,為什麼我要聽你告訴我意義是什麼?所以這個時代的人,每個人來投胎時,上次講到的時代之靈會給予我們這個時代的任務,所以每個來的人,都被賦予去追尋意義的潛能或可能性。可是我們的教育有沒有跟上這件事?某種角度來看是沒有的。

 

理知心+物質主義的困境

目前的教育還是後Atlantean第四文明紀元所殘留的東西,它的目標是創造出聰明、理性的人,聰明跟理性如果再加上兩個東西就變得很麻煩:一是物質主義:認為只有物質世界的東西才有價值:能夠看得到、摸得到、感受得到才是真的。古希臘時期物質主義發展到極點,當你用理性邏輯去判斷事情時,意義就跟能不能功成名就賺大錢有關,是一種物質主義式的判斷標準。如果在中年遇到意識心問題(參考:從人智學談生命傳記06:中年經歷的靈魂暗夜(20160314):我這樣打拼了大半輩子、四五十歲了,人生到底有沒有意義?旁邊的人就會告訴你:有阿!你有賺錢養家,也小有名氣,很有意義阿!可是很多功成名就賺大錢的人後來還是會思考:難道功成名就賺大錢就是我人生的意義嗎?好像不是耶!那到底是什麼?就開始算命、求神問卜、到處參加心靈成長課程,去問到底人生的意義是什麼?可是沒有用,因為Steiner說:人生的意義是什麼,取決於你有沒有辦法用你的意識心,從自己的內在找到答案。所以所有別人告訴你的都不是真正的答案,因為那是外來的,外來的人生意義就像剛剛講的:生命的意義在創造宇宙繼起之生命、為國家犧牲、信仰宗教……如果這個答案不是真正來自於自己的內心,而是別人灌輸給你的,那就不是真正的答案。如果經過內心強烈的感知跟反省後,仍然覺得為了宗教而犧牲奉獻是自己真正認同的,那就是真的答案!目前的國民義務教育是基於工業化大量生產的方式:用最便宜的價錢產出最大的教育產值,大家考慮的是這個科系畢業後能不能賺大錢、讀這科系未來有沒有前途、能不能活下去,但沒有告訴你有沒有意義!連這個時代的大學教育好像都沒辦法符合新時代的需要,所以才會有讀哲學系沒有用會餓死、大學的哲學系要裁掉的言論出現。但哲學在古希臘時代就認真的在探討人生有沒有意義?所以是超越了時代。理知心時代的人會覺得念哲學沒錢賺沒前途,應該把哲學系裁撤掉,其實應該讓每一個人都學哲學,所以方向是相反的。如果用物質主義來想:意義能吃嗎?不能;意義看得到嗎?看不到;意義能賺大錢嗎?不能,所以去追尋人生意義是沒有意義的。這就是在教育上看到的矛盾。

 

現代的教育比前一時代需要做的事情更多

Steiner說:現在進入Atlantean第五文明紀元,從文藝復興時期開始,慢慢接觸到意義的問題,可是整個文化氛圍還是在後Atlantean第四時期的方式下進行:包括教育、學校、教學內容,甚至大學,都是前一時期創造出來的。能不能符合這個時代的孩子需要及發展呢?並不完全符合!當然某種程度而言是可以的,每個東西有每個東西的基礎:要有好的意識心,必須建立在有理知心的狀況下;好的理知心還是要先培養出好的感覺心;好的感覺心必須要有好的星芒體才能去承載它;好的星芒體也要有健康的乙太體承載,所以其實是一步一步,每一個都是基礎。也不能說現在是意識心時代,所以理知心、感覺心就不用練了,乙太體也放爛,只要練意識心就好,所以其實現代的教育比前一時代需要做的事情更多,而不是更少:除了練好前面的乙太體、星芒體、感覺心、理知心之外,還要繼續練意識心,教育要能支撐到這個程度。所以Steiner說舊有的教育目標已經不適用,所謂目標是到了就完成了,假如只到理知心,那教育就不提供意識心的可能性。用東方的說法:取法乎上,得乎其中,當我們可以把目標拉高一點時,至少得到的結果不會太差。也就是雖然不一定真的能完成意識心的開發,但取法乎上,得乎其中,至少不會教育出連感覺心、理知心都沒長出來的人,所以要把教育目標稍微拉高到意識心。至於更高,像以靈自我為目標,就是個人的努力了。

 

理知心+利己主義的困境

另外一個是利己主義所有一切都是為了自己、為了我的好處而去做Steiner講:就算是宗教,最典型的靈性或精神領域,也充滿利己主義。像台灣很多廟,我們去拜時就會求,求到後就回來還願,買很多東西或請戲班酬神。宗教信仰從一種很內心、純粹精神性的領域變成很世俗的利益交換,現在大家會說信這個宗教有什麼用、有什麼好處,連信宗教都要開始變成有用。信了之後很靈驗、會發大財,就是好宗教,連這麼靈性、不跟物質世俗有關的、只是奉獻的宗教都變成很利己主義、利益交換。Steiner一百年前就講:精神文明在這個時代已經徹底地物質化跟利己主義化,已經沒有真正的精神文明了!Steiner又講:如果我們就被物質主義跟利己主義包圍、淹沒了,事情就沒辦法解決。在教育這件事上,如果只有一種物質主義的思考,或者完全抽象的思考,其實沒辦法找到真正教育孩子的東西。為什麼?要教育孩子必須先了解孩子,孩子是只用物質材料組成的東西嗎?並不是!如果只是很了解孩子的物質身體,有沒有辦法把小孩教得很好?其實是沒有辦法的,因為你只了解非常少及淺薄的一小部分,並不是真的了解他,或者是了解的還不夠!相對於物質主義而言,我們必須知道在這個世界上,是有一些看不到、摸不到,但仍然存在的東西,也就是超感官的存在;人在變成物質之前,還有某種樣態存在,死掉之後,不存在物質世界,還有另外一種形式存在;我們在這裡發生的事情,源頭並不只在物質世界,還有一部分在更高層世界。必須先了解這些事,才能找到真正的好教育,或者才能建立好教育的基礎。如果認為人只是物質的組成,就沒辦法做一個好的教育,這是Steiner在這講開頭時就提醒我們的。

 

抽象的邏輯思維跟真實的世界沒什麼關係

另外一個現代的問題是什麼?現在進入到後理知心、意識心時代時,其實很多思維還留在理知心時代的限制裡,Steiner在這裡稱之為抽象的邏輯思維,跟真正更高層超感官靈性世界脫離了。如果以抽象的方式思考,就會陷入名詞與名相不斷打架的狀況,但跟真實的世界沒什麼關係。比如Steiner提到:有些人認為在孩子出生之前就能教他,台灣稱之為胎教,所以就有一堆有關胎教的東西出現,比方胎教音樂……在尚未出生前,就可以教育胎兒。Steiner說:其實想太多了,因為一個人在這個世界真正進入學習,是在他跟母體脫離之後才開始,這時才能教育,還在媽媽肚子裡做的所有事情,是對媽媽有好處,因為媽媽吃的營養、心情好……間接影響胎兒物質身體的成長。孩子在媽媽肚子裡只有物質體在長,乙太體則是幫忙物質體發展,星芒還沒進來、自我也還在外面,這種狀況下能給孩子的最好禮物不是拼命想教他,因為他的心跟靈都還在外面,胚胎只有物質身、乙太身,嚴格來說沒辦法直接教小孩,能夠做的就只是讓他的物質身長得好,所以媽媽要有足夠的營養跟心情愉快,其他胎教其實沒必要,因為沒辦法直接教小孩。重點是媽媽要走在正確的道路上,母親的身體、心理、甚至靈性的狀態,會幫助這個小孩物質身的生長。胎教的想法其實一百年前就有,讓孩子不只不要輸在起跑點上,在起跑點之前就開始培養,所以利己主義跟物質主義,在一百年前就已經是這樣了。

 

前面是開場白,小結一下:

第一、教育的任務是跟時代有關,不同時代教育的目標不同,所以方法及內容必然不同。

第二、現代已經陷入利己主義、物質主義,很難發現真正教育所需要的東西,因為對我們來講已經太困難,所以要把前面兩項主義放掉,真正的了解人,才有辦法辦真正的教育。這是我們在這階段所要努力的!

 

人的身心靈組成

要真正的了解人,就來看一下人比較完整的組成:

靈性人或靈人

 

生命靈

 

靈自我

 

意識心

現代要練

理知心

古希臘練過

感覺心

古埃及練過

星芒身或星辰身

古波斯練過

乙太身或生命身

古印度練過

物質身

 

人有三個構成元素:身、心、靈,一般所熟知的就是物質身體,但物質身以上還有乙太身、星芒身。物質身是看得到的,但建構物質身的,是來自於另一個讓你活過來的力量,稱為生命身或乙太身。使你活過來的力量的藍圖在哪裡?在星芒身或星辰身,藍圖就是指導這個力量該如何讓你活的指引。跟身體有關的都具有空間性,是受限於空間的,所以物質身、乙太身、星芒身都在空間範圍內。心有感覺心、理知心、意識心,我們這個時代心其實已經有一種發展出來的潛能,因為在古埃及投胎時已經練過感覺心、在古希臘投胎時已經練過理知心,在現代這個時代正要練意識心,所以心的部分已經開始被呈現出來。但靈的部分:靈自我、生命靈、靈性人,Steiner這三樣都還在隱蔽的狀態或隱藏的狀況。這三個東西在「現代」普遍還是隱匿起來,也就是如果沒有超感官能力是感知不到的,大部分的人也都還不具備這三樣。(參閱:奧密科學大綱02人類組成的七個層次(20150914從人智學談生命傳記01:前世經歷到生命藍圖(20160111從人智學談生命傳記02:人類生命與宇宙進化(20160118

 

人本身是靈性精神存在,來物質世界體驗、學習及修練

Steiner講人在還沒有來到物質世界前,他的心與靈之間已經先產生某種連繫,下降到物質世界時,再想辦法跟身體連在一起。所以如果我們要真正了解孩子,必須有的基礎概念是:孩子來到物質世界之前,他的心跟靈已經有某種程度的發展跟結合,形成一團,翻譯上把它叫做靈之心或心之靈(上一次有提過,只要看書看到翻譯後面出現德文,就表示譯者其實也沒什麼把握、也不是很確定怎麼用中文表示比較好,所以列出德文),簡單的說,就是:人來物質世界之前就已經有心靈,但沒有身體,到物質世界才假借物質身體,所以物質身體是屬於物質世界的;人本來是一個心靈的存在,為了來到物質世界體驗、學習及修練,所以跟物質世界借了這個身體,才能有物質體驗。這就是基本觀點的不同:人並不是一種物質存在,有靈性體驗,而是人本身就是一種靈性精神存在,有物質體驗。本質是放在不一樣的地方,與一般講人是一種動物,是一種物質存在,然後有靈性的體驗,是相反的。人智學的概念是:人是一種靈性精神存在,來物質世界體驗,但根本是在更高層世界,我們是從更高層世界來,暫時來到物質世界,終究會回到更高層世界。然後Steiner講:心靈與身體結合在一起後,在物質界與礦物、植物、動物界又連結在一起。(參閱:奧密科學大綱04死後世界與再次投胎的過程(20151005

 

讓小孩的心靈與身體和諧連結就是教育

小孩的心靈跟身體之間還沒有找到很好的適應,也就是本來是沒有空間限制的心靈存在,突然被塞到一個有空間限制的小小地方,是不是要花一點力氣、時間適應?所以在小孩的成長過程中,我們必須知道要做的事情就是使上面這一塊跟下面那一塊,也就是心靈跟身體能不能好好的連在一起。這就是Steiner講:對於教育者來講,他的使命就在這裡。

這樣開始有一點感覺嗎?就是我們必須了解孩子是從更高層心靈世界來的,如果要去達成他的天命,就要去適應物質世界的身體,以及外面的礦物、植物、動物世界,必須要與這些和諧相處,所以在教育的過程中,就要讓孩子心靈的一端與身體物質的一端,能有良好的、和諧的關係,讓他好好適應這個地方,他的心靈才能有好的作用,在物質世界有所體驗及作為,這個過程就是教育。

為什麼這件事很重要?假如我們看待孩子只有看到物質身體,認為這個世界就只有物質,人智學就講不下去了。當講到孩子是從更高層心靈世界來的,你說那是什麼、不存在、沒意義、能賺大錢嗎?不行,那就不存在。如果我們不能了解教育的真正目標跟意義就是:孩子是從更高層心靈世界來的,被塞到有限的物質身體時,需要一些適應跟成長,才能讓他好好的發展,去使用物質身體在物質世界有所體驗與作為。有好的體驗與作為前,如何達到這兩者之間的和諧關係,靠的就是教育。如果缺乏對更高層世界的理解,不知道有心、靈的世界,就沒辦法真正了解孩子,也就沒辦法教育。所以Steiner為什麼要拐那麼大的彎、講那麼多東西?如果前提條件不破掉,也就是所有一切只為自己的利益、這個世界只有物質存在是真實的,別的都不存在,這兩個當代文明最大危機如果不破除,那就沒辦法開始做教育。這樣可以了解事情的嚴重性嗎?所以他第一講就先跟當時的第一代華德福老師說明:其實我們現在就是卡在這個地方!

 

以無敵鐵金剛為例說明身心靈的關係

接下來就要進入更實際一點的,因為Steiner今天講的是總論,所以他會把十四講要講的所有東西都刷過一遍,簡單講就是帶過一遍,所有東西都是從這裡發展出去的,所以有很多細節後面會提到,但大架構今天要完成。後半段我們會講呼吸、三元性、睡眠跟清醒。第一講Steiner先告訴我們要認識人,人就是由身心靈三塊組成,心靈是在更高層世界帶來的,身體是來到物質世界才有的,我們就要想辦法把這兩個加在一起。我常舉一個例子:以前有一個卡通叫無敵鐵金剛,它有一個指揮艇,國隆開著指揮艇飛到無敵鐵金剛的頭上,組合後無敵鐵金剛就可以動。「靈」相當於國隆,就是指揮者、「心」相當於指揮艇,當靈可以指揮著心接觸到身(鐵金剛),就可以讓鐵金剛去戰鬥;當指揮艇跟國隆離開時,鐵金剛就不動,大概的感覺就是這樣。我們可以這樣想:現在指揮艇與鐵金剛組合,但發現還不太會操作鐵金剛,因為不知道鐵金剛幾斤幾兩重,應該要怎麼操縱比較好,可能按錯鈕飛彈就飛出去了,會有操作錯誤的時候。所以指揮艇組合鐵金剛時,需要有適應的時間,試操作就是學習跟教育的過程。操作鐵金剛去完成人生任務是另一件事,但前面要學會如何操作鐵金剛,也就是心跟靈在學習適應物質世界的身體,並與礦物、植物、動物世界和諧相處,這就是教育的任務。要這樣想教育,才能做正確的事,如果不這麼想,就沒辦法幫助孩子進入物質世界,這是基礎中的基礎。

到這邊為止有沒有問題O.K.嗎?沒有昏倒喔?傳說中《人學》很難讀,那我們就慢慢讀,大家努力一下。我在另一班有講過:反正慢慢會越來越熟,一開始雖然不熟,但可以慢慢裝熟,裝久了也許就真的熟了!所以我們就是努力看看能不能把關鍵的東西先拉出來講,等你自己回去看時,可能就會覺得並不是離你很遠。下半段就進入實際的教育內容。

 

物質身三大系統-1.jpg

心與靈如何跟身體和諧連結之一:呼吸

接下來Steiner就開始講:如何讓心與靈可以跟身體好好結合?有什麼具體事項要做?他提到兩件事情:

第一個是呼吸:人是從媽媽肚子裡離開後才需要呼吸,在媽媽肚子裡時是靠胎盤,營養、血液都是從胎盤送過來,所以胎兒在媽媽肚子裡是不需要呼吸的。來到物質世界得要呼吸,沒有呼吸就活不下去,人可以長時間不吃不睡,但不能短時間不呼吸!但剛來到物質世界,會呼吸嗎?Steiner說:嚴格來講,其實小孩不會呼吸。啊?怎會這樣?!小孩不會呼吸不是早就死了?!他說:小孩沒有真正會呼吸!所以先介紹呼吸這件事:人的物質身體分為三大系統,後面從十、十一講開始會整個介紹,這裡先開個頭:新陳代謝系統、呼吸節律系統、神經感官系統:新陳代謝跟呼吸緊密結合,呼吸的過程中,血液就會循環到新陳代謝系統,然後排除廢物;另外一個是神經感官系統,我們的腦或者思考,其實也是因為呼吸節奏的關係而運作Steiner說:呼吸是正在踏入物質世界的人與外在世界最重要的聯繫。不吃不睡可以,但不能不呼吸,要活著一定得要呼吸。就呼吸心跳比來講,小孩是呼吸快,心跳更快,呼吸跟心跳的比率還沒穩定,Steiner講小孩不會真正的呼吸,指的是節律系統還在尋找它的平衡,慢慢長大到一定程度後,呼吸心跳比才會平衡。所以如何讓孩子有正確的呼吸,使神經感官系統能真正的開始進入學習,也就是心與靈跟物質世界的身結合在一起的過程中,如何透過呼吸來達成這件事是很重要的。

Steiner說我們並不是要教小孩呼吸的技術,他說真正的呼吸其實是跟節律有關。這點我們補充說明(這一講Steiner沒說,後面講次他有說):孩子需要有規律的生活!如何教會孩子真正的呼吸其實跟節律系統有關,也就是讓孩子規律的生活,什麼時間就做什麼事。在華德福的幼教或小教都很強調幾點到幾點做什麼,每天都有很好的韻律節奏,或者就稱為呼吸,有呼~有吸~就在生活節奏中。所以Steiner認為孩子還沒有真正的會呼吸,必須教他們如何呼吸,但教他會呼吸不是直接教他呼吸法,而是教他如何跟環境之間取得一種和諧的關係。像華德福學校有四季課、四季間有休假、四季也有慶典……這些所有的事都是讓孩子的心靈跟物質世界的韻律能夠結合在一起,韻律能結合在一起其實就是呼吸。所以小孩如何適應物質世界?心靈如何適應身體所在的物質世界?就讓他白天要醒來、晚上要睡覺、四季有變化、什麼時間該做什麼事、該吃飯就吃飯……孩子能不能真正的學會正確的呼吸就是靠整個韻律能不能搞得好。白話來說就是生活作息要有規律,而且不只一天要有規律,一年也要有規律,什麼時候該慶典、什麼時候該放假……都要穩定地在那裡,孩子就會進入穩定的學習狀況。這是第一件事,我們要教孩子會呼吸。

 

心與靈如何跟身體和諧連結之二:睡覺

第二件事是睡覺:孩子不是很會睡嗎?不是一直都在睡?Steiner講:如果要在身體與心靈之間得到好的和諧關係,另一個部分就是睡覺!為什麼是睡覺?我們先要有基礎概念,不然會卡住:前面講身心靈的架構時,我們把心與靈當作結合在一起的元素,身是另一個元素,星芒介於中間,心跟靈要透過星芒才能影響身體,星芒是一個中介。當人來到物質世界,醒來是心、靈與身全部結合在一起就醒來;睡覺是心、靈與星芒離開物質身跟乙太身,這樣我們就知道人在更高層世界時需不需要睡覺?不用!為什麼?因為沒身體!人之所以需要睡覺是因為人到物質世界有物質身體,如果一直醒著,會把物質身體操壞,心跟靈也會跟著壞掉。為了不讓身心靈整個壞掉,就必須要有一種節奏:睡著-醒來,讓身心靈有時候在一起、有時候又分開,人才能好好地、健康地活著。Steiner說:人去執行睡眠跟清醒的交替這件事,是另一個我們到物質世界後才需要,或者才有辦法學到的事。在更高層世界我們沒辦法學會睡覺跟醒來,因為在那裡不需要睡覺,也不會疲勞。

睡眠的過程是這樣:如果是一個成熟的大人,也就是物質體、乙太體、星芒體跟心靈都好好的,白天的時候在物質世界體驗,晚上睡覺時星芒會把體驗到的東西連同心與靈提升到更高層世界,在那邊進行轉化,睡覺的過程即是轉化的過程:把該忘的忘掉、該儲存的儲存、該變成能力的變成能力……這些在你的心靈轉化後,再回來物質世界就醒來。所以睡覺時有很多功能在進行,簡單來講就是一種心靈的轉化。比如,我常舉一個例子:你可能在睡前跟一個人鬧脾氣、不開心,就帶著恨意、離斥感進入睡眠,醒來之後如果再想到他就會發覺恨意好像已經降低很多,為什麼?因為睡一覺已經把體驗的東西帶到更高層世界重新處理過了,如果不該那麼恨他,在睡覺過程中恨意就會被洗刷掉,就沒那麼恨了。所以人家講失戀很痛苦,但與其去外面散散心、痛哭一場,不如多睡覺,睡一覺可能還好的快一點,因為失戀的難過就會被帶到更高層世界去處理,回來之後就沒那麼難過了!

大人理論上而言可以把上述的過程做得很好,但小孩的睡眠不是這麼一回事,也就是小孩還沒有辦法在睡覺時把這些星芒裡的東西,帶到更高層世界去做很完整的處理,所以跟大人的睡眠機制不一樣。我們用後面會講的內容來解釋:華德福教育為什麼在小學要上主課程?為什麼要把一個課程放一段時間,然後每天都讓小孩接觸?對大人來講上完課睡個午覺或晚上睡個覺,課程就已經轉化完成,然後回來變成能力;但對小孩來講不是這樣,如果帶過中低年級的小孩就知道,你跟他講個故事,隔天來回顧,大概忘記八成、記得兩成,隔天再寫工作本,大概忘記一半、寫了一半,大約是這樣的比例。所以如果要一個課程能完整的轉化成孩子的能力,就需要有一段時間密集的工作,才有辦法讓這個東西真正變成孩子的能力。沒辦法今天上、一個禮拜後再上、又一個禮拜後再上,然後還會有效果,很抱歉,那沒有效果!小孩早就都忘光光了!為什麼得要這樣上課?因為小孩的星芒體跟乙太體的結構,還沒有像大人那麼成熟,所以沒辦法一次睡覺就把整個內容帶到更高層世界去轉化,然後該變成能力的變成能力、該忘記的忘記、該儲存的儲存……再帶回來物質世界,這過程對小孩來講沒辦法一個晚上就發生,所以得要花更長時間Steiner說:我們在白天做的事,其實是幫助小孩往上到更高層世界去,讓那些內容轉化的基礎跟力量。白天教育的過程,不管是教他練習、唱歌、畫畫、任何事情,都只是教育歷程的一部分,另一部分在更高層世界完成,不是在物質世界完成。所以我們教的課程,只是讓他有東西帶回去更高層世界轉化,然後再把能力帶回來,並不是我們在這裡教他,他就會了,必須回去睡一覺,才會一點點,然後再教,回去睡一覺,再會一點點……(參閱:奧密科學大綱03:睡眠、作夢與死亡的過程(20150921

 

好的呼吸跟睡覺,幫助孩子心靈跟身體和諧的結合

Steiner在這裡講的大架構是:如果我們要提出基礎教育,讓孩子的心與靈可以跟身體和諧地結合成長,具體來講就有兩件很重要的事:一是呼吸、另一個是睡覺。這樣可以了解華德福教育一直在講呼吸、呼吸很重要,那到底呼吸是什麼?睡覺、睡覺很重要,睡覺是什麼嗎?其實就是前面所講的。當然還有更多的細節後面會再提,但這講就是一個開端,今天講的是總論,所有東西都會提到一點,但不會進入細節。總之,重要的就是「呼吸」跟「睡覺」,睡覺就是睡覺跟醒來的節律要正確。如果有好的呼吸跟睡覺,他的心靈跟身體就能用和諧的方式結合,而長成較好的人,教育也就是在幫助孩子達到這件事。到這邊為止有沒有什麼問題?所以具體的教育目標就是呼吸跟睡覺。

Q:如果他的物質身有狀況,就會影響他的睡眠?

A:會,所以都要處理,睡眠品質不好或不容易入睡,對小孩來講是極為嚴重的事,因為如果沒有足夠的睡眠及正確的睡覺,就不可能獲得完整的能力。所以如何正確及充足的睡覺,對小孩來講非常重要。很多人講現在小孩很難教……如果仔細觀察,有些小孩是很直白的,意思是如果他睡不夠或睡不好,就會有起床氣。為什麼?本來應該在更高層世界轉化完成然後帶回能力的過程,或者該忘的要忘掉、不該生氣的要洗掉……如果在睡眠中沒有完整的執行,醒來時就還是帶著怒氣跟怨氣,怎麼可能在物質世界好好繼續接下來的學習?睡覺很重要的還有另一件事:乙太身其實是幫忙物質身能夠建構的力量,藍圖則是在星芒裡,睡覺時其實是乙太身在修復物質身的過程,如果一直睡得不好或不夠,物質身的生長就不會好。所以睡覺對於小孩的物質身生長來講,幾乎可以說是最重要的事,有時比營養還重要。人不只是靠糧食生存,如果先天之炁還夠,兩三天不喝水、一個禮拜不吃飯也死不了,但不能五分鐘不呼吸,三天不睡覺大概人就快掛了。人的情緒、心情需要拿到更高層世界轉化、物質身也需要乙太體修復,如果這些都沒有在睡覺時執行,人很快就掛了!

有時需要一些技巧,比如:晚上太多人工照明,對於小孩的睡眠就容易有一些干擾,最好是能夠讓小孩在天黑後完全不要有人工照明。星星跟月亮的光可以接受,因為是自然的光。這樣小孩就比較容易適應物質世界的節奏,也就是前面所講的呼吸!他適應了呼吸: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古代人就是這樣,小孩如果日出就醒來、日落之後就沒電睡著,其實是很自然的小孩,意思就是他的心與靈很適應這個物質世界環境。人工照明對他起不了作用,因為他只接受自然光,人工照明說醒來!醒來!我們去逛夜市,沒辦法就睡著了。早上只要天一亮,比方夏天五點就登~醒來,跑來跑去!完全太陽能小孩,這樣就很適應物質環境。但如果一開始就有很多人工照明干擾,他的韻律節奏就不容易有規律性,就會造成一些成長的困難!所以生活作息的規律很重要,有些小孩的睡眠障礙就是因為有太多的人工照明。當然到國小後比較不可能,幼兒園之前、甚至上幼兒園的一段時間內,如果能讓小孩盡量沒有人工照明是最好的,對小孩的身體發展、心靈狀態是最有幫助的。

Q:呼吸會提到鼻子呼吸跟嘴巴呼吸嗎?

A:正確來說並沒有嘴巴呼吸,Steiner在這裡沒有講到這麼細,但呼吸法在其他地方有講。並沒有嘴巴呼吸,嘴巴是屬於新陳代謝系統,不是屬於節律系統,所以系統該做什麼就做什麼。

接下來Steiner就準備下結論了,告訴老師該做什麼事,他說:呼吸跟睡眠是很重要的,但我們並不是要教小孩呼吸跟睡覺,而是要用別的方式讓他的呼吸跟睡覺達到應該要有的品質。就是我們剛剛講到的:每天有規律的作息,該吃飯時吃飯、該睡覺時睡覺、該上課時上課、該下課時下課;一年四季有不同的節慶、不同的韻律節奏……

 

老師本身狀態的影響

接著Steiner進入老師的狀態,我們常講言教、身教,他說:言教,你對學生說了什麼,當然重要、身教,你做了什麼,當然也很重要,但如果要成為好的教育者,還有一件事:老師必須要在意或關心自己本身的狀況。教育,用東方語言來講就是「以心傳心」,你是不是真的關心這個小孩,他是可以感覺到的,就算講出來的話、做出來的事很關心,但心沒有真正關心,小孩是可以感覺到的,小孩其實是很敏感的。Steiner說:教育工作者最重要的是他內在的狀況,不只是心態。比如一個老師很認真好學,自己就很認真學習,另一個老師打混摸魚,沒有在學習,就算這兩個老師在課堂上說出來的話、教的東西都一樣,但對孩子的影響是不一樣的。所以Steiner講過一句很重要的話:最重要的也許不是你說了什麼話、或做了什麼事,而是你自己是一個什麼樣的人!為什麼這個老師跟那個老師不一樣?其實是因為這個老師是這樣的人、那個老師是那樣的人!當不一樣的人進入教室跟學生相處時,本身就會有不一樣的教育效果,不一定要透過你講的話、做的事來傳達,而是這位老師本身內在的狀況就有差別。所以如果本身就是非常清楚、清晰思考的老師,就算教學技巧不好,仍然可以把清晰的思考帶給學生。另一個角度來講:如果本身是一個非常情緒化的老師,情緒起伏很大,就算在課堂上都很克制,也沒有對學生做出什麼情緒化的事,但小孩也是會吸收到那個東西。所以老師必須注意自己的狀態會帶給學生什麼影響

 

老師的修練決定孩子的狀態

另外一部分是:老師,從某個角度來講很容易受到學生的影響。很多人到教學現場,發現學生的回饋與期待的不符,信心就被打擊而無法處理當下的狀況,比如要維持教室秩序,但就是很吵無法上課,這樣就會影響老師的狀態。但Steiner講:重點是能不能讓自己的內在很堅固,也就是不論外在環境發生什麼事,都能很穩定的、很堅定地做你該做的事,這樣就能跟這群孩子之間產生內在的聯繫。這些孩子會感受到這位老師就是一個老師、他就是來教我們的、他就是這樣,他是不會被我們影響的,這樣穩定的力量,就會跟孩子的內在產生一種連結,孩子也會得到穩定的力量。這個力量是老師自己內在的力量,所以老師必須不斷的學習成長,讓自己在身心靈各方面都可以穩定下來,當踏入教室時,就會跟孩子產生一種內在的連結。一開始一個華德福老師可能最在意的是要上什麼材料、如何備課、教學進度如何……但到某一階段時,就會發現一件很重要的事:教師的自我成長跟自我修練,很可能才是有沒有辦法帶好班級的最關鍵因素!跟你備了什麼課、上了什麼課、教孩子什麼科目,可能沒什麼太大關係。最重要的是你自己的狀態,因為是「以心傳心」,所以自己修練到哪裡,就會影響孩子的狀態,這就是真實的教育。所以老師的狀況很重要,老師的自我學習、自我成長就是華德福教育很重要的環節,如果老師沒辦法自我修練、沒辦法自我成長,整個教育的狀況就變得很困難,小孩也會沒辦法教好,因為老師的狀況直接影響小孩的狀況。

 

華德福教育注重的是老師本身的狀態

我們前面講到說:用工業化大量生產的模式辦教育,現在一般的教育就是這樣:教育就是生產線,要產出富國強兵,能夠功成名就賺大錢、有競爭力的人民,就用固定的課綱、統一的教材、一樣的師培,希望每個老師都能勝任工作。在國民義務教育的系統裡,從這個班轉到那個班、這個學校轉到那個學校,完全感受不到差別,因為是工業化大量生產、標準化的教育。所以會有高中均優化,這間高中跟那間高中沒有差別都一樣好,目標就是這樣。並沒有要發展個性化、個別化的教育,也不重視老師個別的角色,因為這是一個系統,你只是這個系統的螺絲釘,不能太有個性、也不能太有自己的想法去做你自己想做的事。所以有一套固定的課程、萬年不變的教材、時間到了就上課、專業分工上同樣的課,像上八個班就講八次同樣的內容,進度都一樣,所以一個禮拜就要讓荊軻刺秦王刺八次,到第八次荊軻刺秦王時,你覺得這個老師還會有熱情嗎?還會覺得荊軻熱血澎湃嗎?不會嘛,因為已經讓他刺八次都失敗了。有熱情反而更麻煩,因為想要教好,但發覺教的內容是重複不變的,反而很難待下去。華德福教育則是走另一方向,上什麼不是最重要的,老師本身的狀態才是最重要的。但家長就不能接受,會問學校要上什麼課、多少時數、有什麼老師……如果教師團是一個持續很有自覺、注重內在成長、認真教育小孩、觀察小孩狀況的團隊,其實上什麼課根本沒什麼差。但我們已經被進度、考試、標準化教育洗腦很多年了,就會覺得怎麼可以沒有課綱!在反課綱時,我們就問:為什麼一定要有課綱?覺得課綱定得不好,能不能自己選擇要教什麼?不行啊!因為這是一個系統,一定要有系統的一致性,這樣才有辦法辦教育,如果讓每個人去教自己要教的東西,就天下大亂了!其實那又有何關係?可以了解思想上的衝突嗎?每個老師去教他要教的東西就好了。

Q:每個老師要教的東西還是需要有個規劃,那個規劃不就是課綱?只是不是跟坊間一模一樣的課綱。

A:這就看你認為的課綱是什麼。華德福學校在執行課程上是非常有彈性的,這個課我們覺得很重要要上,但找不到老師,那就上別的。但在公家的學校不能這樣,沒公民老師就不上公民課,不行!一定要有老師上公民!或者這班級的小孩還沒準備好,比如數學還沒準備好學代數,一般的公立學校是國一就該學代數,不管班級的小孩狀況,但華德福學校可以說那七年級這班就先不要上代數,八年級再上。對於習慣固定課綱的人來講,這樣就是沒有課綱,因為沒有什麼時候必定要執行什麼的規則。華德福學校會依照老師、學生的狀況而調整,可以說它有課程規劃,還是要有課程規劃以及看到孩子的狀況,但是是基於人智學對於人的理解,絕對不會有兩個華德福學校的課程完全一樣、也絕對不會有兩個班級的課程完全相同的狀況。最重要的是那個老師本身,老師如果還是覺得我只是系統的螺絲釘,我的角色是不重要的,就沒辦法當華德福老師。因為華德福學校沒課本、進度自己編,好,你現在就要上課,如果是體制內師範體系出來的老師,會問:等一下,那要上什麼?要怎麼評估?能力指標呢?教學目標呢?全部都要自己訂。如何評量?自己想辦法!那你覺得他會上課嗎?師範體系訓練出來的師範生或師培生,大概九成以上都沒辦法上課,因為已經被教育成一定要有固定的進度,進度怎麼來的?是由一群非常厲害的教授定的課綱、目標、每堂課要上幾分鐘的什麼內容、要做什麼事……都已經幫你規劃好,你只是執行者。所以現在一般師培作出來的就是你是一個完美的螺絲釘、完美的執行者,不能有自己的個性放進去、也不能有自己的意見放進去,因為這就是規定,這就是所謂的標準化大量生產,這樣才能夠快速、低成本的讓教育普及。想想看,工廠大量生產跟量身訂做:比方衣服,打一個版生產線做衣服,跟每個人量尺寸再打版做衣服,一定是大量生產才有效率。所以要讓教育普及化,最快的方法就是大量工業化生產,用這樣的邏輯去辦教育,一定可以讓教育最快普及化。

不是說這種方法沒有意義,而是已經不符合後Atlantean第五文明時期的需要,因為我們要得到的意義並不是只要會傳宗接代就好,每個人都要去尋求自己的意義,這樣有沒有辦法透過大量工業化生產的方式,去讓每個人得到自己的意義?應該是做不到,那樣的教育方式,還是有一些事是做不到的,需要轉變。華德福學校是用整個砍掉重練的方式,完全不照那樣的方式走,這樣其實也是有風險,為什麼?如果真的照前面講的概念,一個華德福學校或一個班級能不能運作,其實就取決於那個老師,老師如果很爛整個班級就爛掉,沒辦法保證一般學校的低標準,一般學校的低標準就是任何老師來教,最少課本唸完,評量、考卷完成,學生至少會基本的東西,就算音樂老師教公民,他們也不會完全搞不懂。但華德福學校沒辦法幹這種事,沒有公民老師就先不要上,找到老師再上,因為老師沒有能力到時候就會上的很爛,所以其實是有風險。而且所有華德福學校都缺老師,因為實在太艱困,也混不下去,或者受傷很嚴重,沒辦法接受學生跟家長的挑戰,就只好陣亡。華德福學校要擴充,到處都要開,老師陣亡的速度又很快,所以都缺老師,因為老師才是教育的核心,這樣可以了解這件事卡在哪個點上嗎?

 

投胎入世是要去做在更高層世界沒辦法做的事

當我們有辦法用正確的方式教學,讓小孩的身體跟心靈好好的結合在一起,這就是最重要的事!Steiner在這裡講了一句非常重要的話:人是透過投胎入世到達物質世界,獲得機會去做在更高層世界沒辦法做的事。所以像呼吸、睡覺是一個適應這個世界的歷程,但終究我們來這裡的目標,是要去做那些在更高層世界沒辦法做的事。有人說我們要學通靈,幹嘛學通靈?最後自己都會變成阿飄,在這世界努力學通靈幹嘛?不是很浪費時間?來物質世界之前就通靈了,本身就是靈阿! Steiner說我們要了解心靈世界不是要拋棄物質世界,最重要的是:每個人之所以投胎來物質世界,都是要去一些他在更高層世界沒辦法做的事,才來物質世界。簡單來講,更高層世界是想就有,所有東西都是用想的,連做都不用做,但從有想法、再靠意志力、努力的把一件事做出來,也就是有奮鬥的歷程,最後才做出那個東西,這樣的過程在更高層世界是經歷不到的。人在更高層世界是一個靈性的存在,為了要有物質世界的體驗才來到這裡,所以本質是心靈,但有物質世界的體驗,是為了做那個世界沒辦法達到的事才來到這個世界。所以要不要在這個時候追求通靈?Steiner認為沒必要,因為那是在更高層世界本來就會的,要去做的是更高層世界做不到的。但也不要落入物質主義,認為物質是一切,因為很多東西的原因是在更高層世界,效果也是回饋到更高層世界,所以重點是我們來這裡是要去做在更高層世界做不到的事,這才是我們來這裡的目的。

 

華德福教育的總綱

Steiner在這一講所談的內容是總論,指出來的是大方向,沒有進入細節:他告訴你人有身心靈三個部分,在物質身體有頭、胸、四肢三個系統,我們要做的是:當你的心跟靈在一個沒有時間性、空間性的更高層世界,被塞到有時間、空間性的身體時,人如何學習成長使用身體,然後好好運用,去做在更高層世界沒辦法做的事,這就是整個教育的目標。所以你的指揮艇醒時要組合,睡覺就是指揮艇離開鐵金剛,心跟靈離開物質身、乙太身:每一次醒來時,就是從更高層世界轉化帶回某些東西回到物質世界,而每次睡覺從物質世界離開時就帶著物質世界的經驗跟需要轉化的東西回到靈性世界,每天都在經歷這個過程。教育就是我們在這個世界讓他做的東西,他帶回去之後轉化成為能力再帶回來,這是在心靈層面所進行的。另一部分也很重要,比方要吃營養的食物、適當的體能訓練……也是幫助他的物質身跟乙太身成長。但如果是神經感官的成長跟一般所謂的學習與能力的發展,常常是需要經過睡覺,然後才慢慢從心質跟靈質轉化成為能力出現在孩子身上。以上就是華德福教育的總綱。

 

華德福教育的目的就是教育、就是人本身,人本身就是目的

一般的教育常常把教育跟其他的事情掛勾在一起,其他的事情就是:教育是為了富國強兵、賺大錢……Steiner談華德福教育是把教育跟人本身的價值結合在一起。用現在流行的話來講:很多人是把教育當成手段,去達成其他目的,但華德福教育的目的就是教育、就是人本身,人本身就是目的!所以教育不是手段,教育本身就是目的,教育沒有要讓人變成其他,教育就是讓人變成人。當然變成人這件事很麻煩的是:難道一個感覺心、理知心、意識心跟自我沒有長好的人就不能算是人嗎?某種程度來講,如果他的感覺心、理知心、意識心在這個時代沒有長好的話,確實從時代之靈的角度來講,是未完成的狀態,有潛能去完成,但未完成,所以我們努力要讓人變成完成狀態。華德福教育以上、人智學成人教育的部分,談的是如果在有限的學齡階段,感覺心、理知心、意識心都沒有練好,對成人來講可以怎麼練,再來是如何超修,可以練到後面的靈自我、生命靈、靈性人。但華德福教育還沒有處理超修那一塊,光是在一至十八歲或到二十一歲間讓物質身、乙太身、星芒身跟心靈能好好地和諧相處,就已經很趕了,所以不用想練後面,華德福教育並沒有要練後面那些,至少先把思考、情感、意志及三個身體:物質身、乙太身、星芒身練好,就已經很厲害了!有沒有後面那塊?有!但不是在華德福教育裡面做。真正意識心的成熟,也不太可能在十二年級就全部完成,但我們知道華德福教育是為了孩子未來的意識心能夠長得好為目標,所以教育的內容都是感覺心、理知心、意識心未來修練好的基礎,之後才有辦法長出這三種心!如果學校教育沒有,當然就是後來再練,就像我們大部分的人在學校教育時並沒有接受到這些,所以只好現在慢慢練。但對於小孩來講,如果是接受華德福教育,到二十歲時應該就已經有了基礎,可以繼續往前練,或者用剩下的更多時間,去追求他人生的意義。我們可能是到四十、五十歲才開始想人生的意義是什麼?他們可能十五、六歲就知道自己的人生意義在哪裡,這就是教育的力量!我們沒有受過那樣的教育,就慢慢堆到中老年時才會了解,但華德福教育的小孩可能在十六、七歲、十八歲高中畢業時,就覺得他的人生有意義、有目的,知道要去做什麼事!有沒有什麼問題?

 

人生就是來玩的

Q:我有一個地方卡關,如果這些東西在那個靈性世界都不算什麼,就是都可以達到,那我藉由物質身體來又不是要完成物質世界所需的東西,而是追求那個靈,那這個靈跟我在更高層世界的靈有什麼不同?所以人生是要來經歷痛苦的歷練,然後去理解在那個地方都不用經歷痛苦就可以得到嗎?

A:莊子裡面有個故事:有個人上山學了一套屠龍劍法,下山之後就一直在找龍,為什麼?當他沒辦法找到龍時,怎麼知道屠龍劍法是有用的,說不定是屠狗劍法,到底能砍什麼?不知道。所以在更高層世界可能學了很多東西,但有些沒辦法在那裡去實證、做到,必須在物質世界才有辦法實證:到底做出來會怎樣?所以我們來到物質世界是去做那些東西。那你說經歷痛苦算不算?有一個部分可能算,但人生的意義就只是經歷痛苦嗎?當然不是。我們在更高層世界二一六年才來投胎兩次,一次一百歲好了,等於有九百年在上面學習,當然是利用這一百年把那九百年學到的盡量運用在這裡,所以有很多東西可以玩,也就是人生在世有太多可以去經歷在更高層世界沒有的東西。在上面已經累積了九百年,到某一時段才突然覺得應該來這個世界投胎,叫「靈魂的午夜」(參閱:從人智學談生命傳記01:前世經歷到生命藍圖(20160111),在那一刻突然覺得應該來物質世界把前面學的實證一下,那就來了,來了當然就把握時間趕快做。Steiner說:如果一個人在中年之前選擇自殺或青少年自殺,其實是在逃避他的天命。在上面已經準備了那麼久才下來一次,結果就隨隨便便回去了,那是一件很可惜的事。他並不是用宗教的角度看說自殺的人有罪、在煉獄裡面無法出來,而是準備那麼久才來地球一趟,結果又跑回去,不繼續把該完成的完成,不是很可惜嗎?還要很久很久才會再來一次,為什麼不好好把握在地球的時間。東方的哲理裡面,莊子第一章就講「逍遙遊」:人生來物質世界的心態,就像是來玩的,就是一種「遊」,我們就是要在這裡玩得開心、玩得好,而不是來這裡痛苦。莊子是用另一個角度在講意識心的事,但是用寓言故事,所以大家聽一聽就過了。我們從人智學的角度回去印證就會發覺,其實在理知心時代已經有人超越了理知心練到一些東西,可是他的東西沒辦法被那個時代的人理解,所以他只好把它變成故事讓你自己體會。但現在意識心時代的人回去看那些古代典籍時,就會發覺他講的就是我們現在在做的事,所以當然可以從古代經典裡找到一些提示或材料、力量來幫助我們,那就是文化的根源。西方有意識心的種子在他們的文化裡,東方當然也有,可是我們要去挖掘。好!今天就到這裡。

 

以上就是「《作為教育學基礎的人的普遍智識》導讀」第二堂課(第一講)筆記整理。

 

如果對「人智學」有興趣,請參閱:

《人學》導讀上課筆記

「史代納的生平與著作」上課筆記

「從人智學談生命傳記」上課筆記

《奧秘科學大綱》導讀上課筆記

【人學導讀】課程摘錄系列文章

「認識更高層世界的知識」課程摘錄系列文章

 

END

arrow
arrow

    心領神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