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9/14)上午是王世溫老師鄭子太極拳的第四十四堂課,將上課內容紀錄一下,憑記憶及目前的理解記錄,應該有疏漏及錯誤:
課程一開始,老師先請師兄帶大家行一趟拳,結束之後,老師問大家有沒有問題,紀錄記得的:
A:捋之後做按,重心要移到前腳嗎?
師:捋時重心移到後腳,之後接按,重心蹍步到前腳。太極拳的步法是很強的。
B:單鞭跟斜單鞭有什麼不同?
師:一樣,只是角度不同。
C:進步搬攔捶的重心移轉,剛開始向左化對方時,重心在後腳(右腳),接著右手纏絲對方的右手,轉移重心到前腳(左腳),然後右腳往前是為了搬?
老師馬上與師兄搭手練習,剛開始一邊化一邊右手就纏絲對方右手的手腕,左手也順勢托住對方的右手手肘,此時轉移重心至前腳,接著後腳(右腳)上前貼近對方,這樣才好做搬。
D:如封似閉接十字手,按跟靠是一起嗎?
師:如封似閉最後是按,然後再靠,這個靠有點像默劇的一點不動,其他點動:前面按出的手掌不動,手掌前好像有一面牆抵住,肩胯合用後背往後靠,然後再做十字手。
我:再一次請老師看看我這樣雙腳纏絲,氣有沒有上來?
老師:沒有!
然後我做起勢,手根本沒氣,師姐來試我,有一點。我再做一次,老師從我尾閭往前推,一推我就往前移動,老師再試師姐,師姐沒有移動,再試師兄,師兄也沒有移動,哇咧~我就問師兄如何做到的?師兄說開髖,尾閭要溜進去,沒有翹屁股,收下顎、頂頭懸,氣就會上去。我再試,感覺尾閭要撐住,老師說就撐住,試了幾遍,就感覺氣有上去了,被推尾閭也推不動,這個感覺要好好記住,之後才可以重複運作,不然偶而做對,也不知道自己是怎麼做對的,就沒辦法重複。
但我怎麼感覺老師的氣都沒下?怎麼沒下,老師馬上跟我搭手推出,這不就是下了!ㄣ~ㄚ~應該是老師氣起來的速度太快了,外面根本看不出來!也就是老師之前在週三班講的,氣的通道已經建立的流暢無比,想都不用想怎麼做,只要意念一到,身體馬上自動配合,氣就到了。
老師說我們在行拳時氣都沒上,或者上到一半就掉下去了,沒有到肩圈,氣要鼓盪,鼓上來、盪起來,再出去或下去,讓氣循行不止,雙腳往下纏絲,反彈氣上來,開髖頂上去,所以是有上有下,上下對拉。老師請兩位學習多年的師姐行拳到單鞭,真的就不一樣,氣都有上來。
師姐也分享站樁的覺受:要一直鬆、鬆、鬆,然後就會感覺有一股氣由下往上起來,要等氣起來。
老師說這就是師姐真實的感受,這樣才是真的練進去。
E:胸轉有幾種?怎麼做?
師:胸轉有往前、往後、往左、往右,是利用胸骨兩旁1-10對肋骨的軟骨以及肋弓來動,當然骨頭是不會自己動的,是用肋骨上面的肌肉、筋膜來帶肋軟骨動,像右掤是肋弓上提把手推出,手都不是自己動,是肋骨帶動的。楊氏太極拳說用大骨頭打人,人體最大的骨頭就是骨盆,而肋骨有12對,我們就是要練到用這些部位來打人,而不是只用手臂1、2根骨頭來打。
左右摟膝拗步:
左摟膝拗步接右摟膝拗步有一個連接動作,如同進步搬攔捶剛開始的化:引進落空:
左摟膝拗步之後,重心移至後腳(右腳),左腳尖外開約45度,身體也順勢稍左轉,兩腳纏絲氣盪起來,兩手順勢向左後由下往上畫圓,此時氣由背後上、前面下,而且從背後脊椎上是一節一節往上,我在與老師搭手練習時,真的有感覺勁氣一節節往上,不是一下就過去。老師一一與大家搭手練習。
接下來老師再講摟膝拗步:
老師提到太極拳是神意氣的拳,氣還是最基礎的,再高階就是神與意的功夫。而氣要覺知,要先覺知自己的,才能覺知別人的,能覺知到對方的氣,就能得機得勢,做到:「彼不動,己不動;彼微動,己先動」,以及「人不知我,我獨知人」的狀態。
我們利用摟膝拗步來做單推手的練習,為什麼要做推手?推手不是用來打架,是用來檢驗拳架打得到不到位。老師提到之前有一天他請已經學習4、5年的師兄姐行拳,結果發現大家的手怎麼都是自己動,不是手太快,氣沒到,就是氣到了,手沒動。他回家好好思考檢討,回想以前學拳,推手的幫助很大,鄭師爺也說拳架是體,推手是用,體用要合一,推手可以用來驗證拳架的正確與否,拳架要經得起推手的考驗。所以就在弟子班教推手,大家練了幫助真的很大,因為與人推手,神意自然也就開始專注起來。推手只在弟子班教,因為要教會高階功夫真的很不容易,弟子班的學員將來也要負責太極拳的推廣。
接著老師就做摟膝拗步單推手的示範,與大家一一搭手練習,讓大家體會自己的摟膝拗步有沒有做對,這樣練下來,我們實在做得都沒有到位,也證明推手確實可以驗證自己的拳架有沒有打正確,我覺得我們最主要的是氣上的都不到位,所以沒辦法化。老師也用手的肌肉力推我們,欸~很容易就化掉了,與氣上推出的感覺就不同,所以台語說的「氣力」,真的有它的道理。
那自己行拳時怎麼辦?就要帶著覺知練,覺知自己氣的狀況,不然氣與動作都搭配不上,我們要練「以心行氣,以氣運身,意在氣先。」
老師提到有機緣,不要空手而回,現在人數越來越多,無法個別顧到每個人,所以有問題一定要提出來,才能針對你的狀況解答,你的問題有可能也是別人的問題,大家聽了也能受益。老師說學太極拳也要有牛脾氣,也就是不論如何一定鍥而不捨地學習、練習到會,美國有一位師姐就有這樣的牛脾氣!
左右摟膝拗步的以往影片整理:
左摟膝拗步:手出去,盪起來;右摟膝拗步:盪起來,手出去。
盪的功夫:拉到腳底湧泉,拉開,上步,出、刺;拉到湧泉,腳跟拉,拉起來、盪起來,摟膝、刺出去。
搭手:盪的功夫:是練盪勁,退的時候,把氣盪起來。不能只是外表動,勁氣要從腳跟轉尾閭上來。是走立圈,氣從脊椎上來,拔起來,感覺氣往上頂。
王世溫老師的太極拳專書,請上蝦皮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