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探微(38):斜飛(2):20240706

今日(7/6)上午是王世溫老師鄭子太極拳的第三十五堂課,將上課內容紀錄一下,憑記憶及目前的理解記錄,應該有疏漏及錯誤:

 

我問:搖頭擺尾去心火,是否要開髖引氣上行?感覺這樣「拉腰」比較有力!

老師:不用多加動作。現在我們這一式也不用「拉腰」這個詞,因為大家一聽到都不太懂怎麼做。我們採用同學的建議:「胸腰筋膜」在背後形成X交叉的概念(《解剖列車》裡的「背功能線」),把闊背肌一邊往上、另一邊往斜下拉伸,這樣就會有拉腰的效果:動尾椎,形成搖頭擺尾。

老師示範完,大家一一演練,剛開始都會動肩膀,只動肩膀沒辦法拉到下方的腰薦椎,我自己延伸闊背肌的感覺是肩胛骨下方會痠。之後加上手往上拉伸,好像要往上摘芒果一樣,因為闊背肌的肌腱就是接到肱骨,胸腰筋膜也是沿著闊背肌接肱骨,手一往上拉,闊背肌跟胸腰筋膜都往上延伸,另一手則往另一邊斜下拉伸,這樣兩側斜對拉,就會有拉腰的效果。老師請一位熟練的師姐示範,很像仙女要飛昇的感覺呢!

闊背肌的起點是:第七胸椎(T7)到第五腰椎(L5)棘突、下34對肋骨、髂嵴(髂骨)、骶骨後面骶正中嵴(借助胸腰筋膜)、肩胛骨下角(有些人闊背肌不會連接到肩胛骨)。終點是:肱骨結節間溝的內側唇。所以可以藉由胸腰筋膜動到骶骨(薦椎、尾閭)而牽動尾椎。

 

老師提到他的書《太極拳解析》封面的詩句,是送給陳傳龍大師的:

「抱元守一龍捲雲,

尾閭舒展上天梯,

河車倒運乾坤轉,

字字珠玉洩天機。」

上天梯是道家用語,上到腦裡。

尾閭,道家稱仙骨,至於為什麼練這裡就會成仙或對身體有益,目前還不知道確切原因,只能推測,《太極拳解析》第12-15頁的「ㄧ、精氣神」,就有提到道家「練氣化神」練骶骨功夫的推測。密宗或印度瑜伽也有把尾椎舒展開來練「靈蛇」的功夫。八段錦、易筋經只有幾式在練尾閭,太極拳最特別,每一式都在練尾閭,不論是移、轉或發勁,都是靠尾閭,所以,「骶骨無力腰無主,力學到老終無補。」《太極拳經》也說「有不得機勢處,身便散亂,其病必於腰腿求之。」這裡的腰就是指尾閭!尾閭之於太極拳的重要,可見一斑!

老師跟大家一一搭手練習「尾閭轉進去」跟沒有用尾閭的差別。真的很奇妙,有用尾閭就好像多了一隻腳,轉進去之後向下,再加上原本兩隻腳湧泉也向下,自然就有反作用的氣跟勁上來,威力不同凡響,不然都只會用腳抵住、身體前傾往前推,這是用外在肌肉力。

老師也示範用尾閭行拳,跟我們行拳有很大的差異,而且異常輕靈鬆柔且一氣呵成!

老師提到天機當然要洩給有機緣的人,但能不能懂,就要看當事人的造化了。

 

有別班同學說氣上到頭部會耳鳴、頭漲漲的。老師說要懂得把氣導出去,然後示範如何導:用尾閭推時,也從丹田發出聲音,一鼓作氣推出去。師兄姐一一跟老師搭手練習,我剛練時用喉嚨發聲,沒啥感覺,後來有練到用丹田發聲,果然就不一樣。電視或活動現場常常有發聲助威,如果從喉嚨發聲,大概不會有什麼效用,就是喊很大聲而已。

 

斜飛的後半:前面扣住對方的手後,右腳向斜後方跨步,移重心到右腳,到位後,用尾閭轉,像抱虎歸山的後半段。

轉時由腳轉上來,再由尾閭帶身體轉,最後合胯,自然左腳就會被帶往前。

向斜後跨步不用太大步,胯筋沒鬆,太大步很難輕靈地轉過去。轉時不用太用力,太用力就做不到「一舉動,周身俱要輕靈」,老師示範時真的是很輕靈。師姐們胯筋比較鬆,很輕易地就由尾閭轉過去。我轉時腿、尾閭會不由自主用力,想把對方斜飛出去,但其實放鬆的轉,一方面很輕靈,另一方面左腳很容易就被帶往前。大家一一演練由老師調整。

 

之後老師提到胯要像含一顆雞蛋才會鬆,直挺挺雞蛋掉下來就是緊的狀態。老師要我做提手樁,然後向我推來,問:哪裡吃對方的力?我的感覺是實腳。我再推老師,感覺就不止是腳。然後老師再推師姐,師姐就有胯跟腳受力。師兄推師姐,師姐把虛腳合胯抬起,這樣更有感覺。我再推師姐,也有感覺胯跟腳受力。奇怪,我感覺自己大部分是腳受力,胯比較少,老師說是合胯做得不足,得多加練習體會!我想到這跟做鳥伸一樣,即使對方推來,仍可尾閭進,胯合,把虛腳往前舉起。我胯合實在做得還不夠。

 

斜飛的以往影片整理:

1.倒攆猴之後,兩手合抱,尾閭轉,跨右腳,移重心,氣先轉上去,扣腳,我們主要是練氣。斜飛,我要飛對方時,右腳向斜後方跨出,我轉過去飛對方時,先轉,左腳不動,尾閭轉了飛出去,再扣腳。如果腳跟著轉,是用外面的力量,我們要用襠勁的氣打,勁從下面一直轉上來,所以腳不動,腳不能放,一放就沒勁。所以斜飛先合,轉尾閭,手穿進去,勁從腳起、飛對方。

2.倒攆猴接斜飛,合進來,合進來時,胸合背開,氣吐出來,轉尾閭,右腳往斜後方跨出,從肩胛骨轉出來到手,開。斜飛就是合、轉、開,沒有轉到肩胛骨就開不出來。合的時候是胸合背開,開的時候是胸開背合。當最後要斜飛對方時,如果沒有轉進去,對方壓著你的手,你的手怎麼都出不來,唯有從肩胛骨轉進去、收進去,才能從肩胛骨轉出來斜飛對方。斜飛完了之後,大外翻,轉雲手。所以要做在裡面,合,過來,轉進去,開,從骨頭裡面轉進去。

3.倒攆猴之後,合起來,記得右腳不要晃,轉,右腳往斜後方跨步,重心移右腳,氣轉上去以後,再扣左腳。

斜飛別人,合,一轉,是把右手像蛇一樣穿進對手右脅,形意拳有蛇形,這時左腳不能放,一轉開,對手就被飛出去。扣腳是最後合進去,氣發了以後,腳就順著帶,先扣腳就沒勁了。

4.倒攆猴之後,如果對手抓你的胸,右手轉進去、左手也轉進去,雙手纏絲,把對方的手纏住。太極拳不會用手去抓,用的是纏,之後的雲手也在纏。纏對方的時候,如果胸直挺挺的,就進不去,胸一含,就纏進去了,胸如果直直的,就沒有空間,太極拳有很多含胸,就是在創造空間。斜飛是纏絲的功夫,自己纏。(4.為最新影片)

 

王世溫老師的太極拳專書,請上蝦皮購買:

《太極拳解析》

《太極拳勁氣解析》

 

「太極拳探微」系列文章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心領神會 的頭像
    心領神會

    心際效應

    心領神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