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_1712.JPG

上一篇談到「內壯」修煉的對象:「性」與「命」的內涵(2):人智學的「自我」與佛法的「自性」,讓我們複習一下:(註0

「身」包含:物質體、乙太體(生命體)、星芒體。

「心」包含:感覺心、理知心、意識心。

「靈」包含:靈自我、生命靈、靈性人。

另外還有「自我」,也就是「吾」。

 

「自我」就是人與動物、植物及礦物最大的不同,以及人在物質世界最獨特之處!史代納列舉了「自我」的幾項作用:

.「自我」可以體驗到變動世界背後的恆常性。

.「自我」使人有記憶的能力。

.「自我」會幫我們重新跟過去或外界產生新的連結,而不只是相同的連結,比如「學習」。

而佛法的「自性」則是「自己的本性」,也就是「純粹的能知」。

 

接下來進入「心」:感覺心、理知心、意識心

 

感覺心:在內壯(002)中提到:我們有意識、能感受,是因為有星芒體。史代納說:當人接觸到外面的東西時,它會打到我們的星芒體,在星芒體產生「心智圖像」,位在星芒體跟自我之間。如果外面的東西一進來就被自我吸收,我們就不會對這東西有感受,但如果沒有完全被吸收,就會對它有感受,這時就會意識到它的存在。比方:你穿了一雙非常好穿的鞋子逛街,走路時並不會感覺到鞋子的存在,什麼時候你會有感覺?當你覺得鞋子弄痛你了,讓你感覺不舒服時,就會被提醒穿了鞋子。在星芒體的層次,外在的東西讓你有感受,代表沒有被自我完全吸收,所以可以意識到它的存在。所有被意識到的東西,代表你還沒有完全接受,只要一接受就會被視為理所當然,不會再感受到它。當星芒體受到外在的刺激,自我又還沒有完全接受之前而產生了感受,這樣的作用就稱為「感覺心」,是心魂的作用之一。

在物質世界,感覺心必須透過星芒體才能工作,也就是如果沒有星芒體,感覺心就無法在物質世界工作,所以有時我們會把星芒體稱之為「心魂體」。

星芒體屬於身、感覺心屬於心,事實上是不同的東西,只是在物質世界必須在一起才能工作,所以我們才會說感覺心與星芒體連結在一起。那有沒有分開的時候?有,但不是在物質世界。

這樣看起來,星芒體像是連結身與心的媒介,心要與物質世界接觸,需要透過星芒體這個管道,也就是星芒體意識、感受到物質世界的萬物後,感覺心才能工作,我們才會有各式各樣的感覺。

 

理知心:是從內在產生判斷、邏輯思考、聯想、推理的作用。

我們不只能從物質世界接收刺激,也能從內在產生判斷、邏輯、思考,這些不見得與外在的事物有直接關係,但有間接關係,比方:我們會看到A聯想到BB並沒有出現在感官刺激中,但會被我們聯想到。這種具有聯想、推理的作用,就是「理知心」。

 

意識心:能體驗到內在的「我」與至高無上的靈性存有的本質相通。

每一個人的內在只能用「我」來稱自己,不能用「我」稱別人,所以「我」其實跟「自我」的狀態有關。在靈性的最高點或最深處,是無以名稱的,沒辦法幫祂取個名字,所以會用「I Am that I Am」來稱「神」、那位至高無上的上帝,因為祂的本質與我們內在能意識到的「我」的本質,是相通的,那個「我」並不跟物質世界的東西相通,而是跟靈性世界那個至高無上的靈性存有的本質相通。但相通並不是「我」就是「神」,史代納舉了一個比喻:我跟上帝的本質都是神聖的,但差別就像一滴水與海洋。我們的我就像一滴水,上帝的我則是很大很大的海洋,也就是神擁有很多神性,我們只有一滴神性,但我們仍和宇宙更高的存有具有共通性。(很有趣,佛法講自性融入法性時,也是用一滴水滴入大海做比喻。)每一個人的內在都有一個最深、獨一無二的部分,人類知道那個是「我」,是無法被其他人影響的。那個能夠理解到內在的「我」、意識到這件事,稱之為「意識心」。注意:是能夠「理解」到內在的「我」、「意識到這件事」,而不是直接體會到「我」,因為「我」不能「被」體會,「我」是「能」體會!也就是禪宗說的「能所」:「我」是「能」、是能知,不是「所」,「所」是被知。

「意識心」與前面兩個心不同,因為「感覺心」與「理知心」所得到的一切,就算不是外在的刺激,也必然與之相關。但從「意識心」獲得的,則是直接從內在出現,只能在最內在活動,而從中發出力量。中國傳統的說法把它叫做「自覺」,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人能不能意識到自己、能不能有自覺,是非常難的。傳統儒家的心法是《中庸》,修煉的方法是《大學》,談的就是我們如何意識到自己:「學」者「覺」也,也就是如何覺醒、如何意識到內在自我的存在,這是漢人的靈性傳統,當然現在有很多人不把儒家看成靈性傳統,而認為是帝王控制人民的技術,但從靈性的角度看,華人很久以前就知道要去煉「自我覺醒」!當然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是自然而然就發生的,必須內在有某種力量,才能把握到。有些人的「意識心」可能不是那麼容易浮現出來,作用不是那麼清晰,有些人可能比較容易呈現出來,就像「感覺心」,有些人對外在刺激很敏銳,有些則很遲鈍;「理知心」也是,每個人的聯想力、邏輯思考力都不一樣;「意識心」也是一樣,有些人的「自我」覺察到內在「我」的力量較強,另一些人則不是那麼強。當然這些都可以透過修煉而增強,是每一個人都有的潛能。史代納認為從1413年起,地球開始進入「現代」,是發展「意識心」的時期,所以我們現在應該要好好地修煉「意識心」。但有些人的「感覺心」或「理知心」還沒修好,只好留級補修了。

 

所以,心有三個作用:第一個作用是「感覺心」:我能夠藉由「星芒體」察覺到外界對我的刺激、察覺到外界事物的存在而有各種感覺;第二個是「理知心」:我能夠從內在邏輯或過去經驗中,進行邏輯推理或聯想;第三個是「意識心」:我能夠理解內在有一個獨一無二的部分與至高無上的上帝(道、法性⋯⋯)在本質上是相同的。

 

以佛法來看,感覺心、理知心、意識心,應該都在「識心」裡,而「識心」包含了「無明」、「行」、「識」、「名色」(註1)。我認為認識、了解自己的心非常重要,因為身心是一體的,心有問題了,身體也會跟著出現狀況,比方憤怒、憂傷、驚恐的情緒一直累積,就會造成某些器官或部位的病變;而偏執、固定的想法與觀念,不僅造成無法變通,也會在身體形成氣結、淤塞(註2)。所以不僅身要動,心也要能夠流,這樣身心才會健康與健全。身心一體的實例及書籍請參閱註3

佛法講「明心見性」,這裡的「見」讀做「現」,自性是能知,如果我們能見到,那自性就是「被見到」,是被知,就不是真正的能知,所以只能「現」,不能「見」!而「明心」則是明白自己的心,我認為就是對「識心」的清楚明白!明白自己的心非常不容易,甚至比「見性」還難,因為得老老實實地面對自己的愛恨情仇、自己的黑暗面、創傷、傷痛⋯⋯自己越不願意面對的,越是自己的罩門,以後就越容易掉入同一個坑裡。面對這些愛恨情仇一定有痛苦,有些甚至痛到不如死去算了,但修行就是要誠實的面對自己,一件一件地化解,這樣才能認清自己。

為什麼「明心」、「認清自己」這麼重要?我認為在不認識、認清自己的狀態下,即使「開悟」了也是危機重重:一方面大部分的「開悟」是在無明殼上鑽了一個小洞或一個大洞,並不是自己所有的部分都徹底了悟了,所以其實入世之後還是會受到自己的識心影響而不自知。另一方面,鬼道、修羅、天人有五通,如果人連自己都不了解,很有可能就會被他們耍的團團轉,因為他們比你還了解你,知道你愛什麼、想要什麼、不喜歡什麼⋯⋯只要用你喜歡的,比方「見性」來誘惑你,你就自投羅網了。所以所謂的「五濁惡世」、「末法時期」是怎麼來的?我覺得就是沒有明心啊,不了解自己,自己招來的啊!再者,不了解自己,就不了解人性,連人性都不了解,更不用說鬼性、修羅性、天人性、畜生性了,所以對待別人、其他五道,甚至自己,就會用自以為是的方式去應對。不過現代人似乎比較喜歡「見性」,不喜歡「明心」啊!(註4

 

那怎麼辦?怎麼修「感覺心」、「理知心」與「意識心」?這三心簡單來講就是「感性(feeling)」、「理性(thinking)」與「願性(willing)」,梁乃崇教授在《人類心靈三面向——理性、感性與願性》裡有精彩的解說(註5)。而人智學所發展出來、已經有百年歷史的「華德福教育」,是目前我所知協助小孩從「靈性存有」進入物質世界發展、完成天命的最完備的系統!從0-7歲的「願性」(對應的物質體部位是下腹與四肢:新陳代謝系統)、到7-14歲的「感性」(對應的物質體部位是胸部:呼吸節律系統)、再到14-21歲的「理性」(對應的物質體部位是頭部:神經感官系統),循序漸進,不揠苗助長的協助小孩具備在物質世界完成天命的「根本」能力!很多小孩、以及成年後出現的疾病,其實是教養出來的,所以「教育」真的是太重要了!(註6

那成年人呢?我們已經無法從嬰兒重新發展,沒關係,史代納在《奧密科學大綱》裡準備了「六個基礎練習」(註7),讓我們能修煉願性、感性與理性!西方的心理學也提供很多幫助,比方「認知心理學」,讓我們知道原來我們的認知充滿了偏見、刻板印象、捷思⋯⋯常常把「認為」當做「事實」、把自己心中的「地圖」,當成真實世界的「實況」,所以對別人或自己就會有很多的「應該」,比方你應該這樣做、我應該那樣做、他怎麼會做那樣的事……(註8);對「情緒」的研究則讓我們知道,原來我們有那麼多的「防衛機制」,比如麻痹、忙碌、成癮行為;以及「抑制情緒」,比如焦慮,讓我們不用去感受深層的核心情緒,比方恐懼、悲傷、憤怒(註9)。上述兩項心理學的領域可以幫助我們認識自己的「感覺心」及「理知心」。那「意識心」呢?心理學裡的「超個人心理學」應該可以協助我們煅煉!(註10

 

面對自己的一切,才能對自己漸漸豁然開朗,而認識自己也就是在了解人性,不了解人性就無法以智慧跟人分享所得,以及在世間安然處之。

 

接下來,就要進入「靈」!

 

參閱:

「內壯」各篇連結網頁

關於我:Coach煜隆

常態「煅煉班」招生

談「打坐」各篇連結網頁

 

0 :詳細說明請看:

奧密科學大綱02:人類組成的七個層次(20150914

1 :請參閱《十二因緣

2 原來都是同一人

3 許瑞云醫師的臉書身體知道答案療癒,藏在身體裡:從創傷復原到生命整

4 :參考:靈性岐路踏上心靈幽徑

5 :《人類心靈三面向——理性、感性與願性 

6 :《病是教養出來的1-4

7 奧密科學大綱14:更高層知識的取得(20151214

8 :參考:快思慢想雜訊:人類判斷的缺陷

9 :參考:療癒,從感受情緒開始

10 :參考:超越自我之道

 

arrow
arrow

    心領神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