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_1677.JPG

上一篇談到「內壯」修煉的對象:「性」與「命」的內涵(1):人智學觀點的「身」,讓我們複習一下:(註0

「身」包含:物質體、乙太體(生命體)、星芒體。

「心」包含:感覺心、理知心、意識心。

「靈」包含:靈自我、生命靈、靈性人。

另外還有「自我」,也就是「吾」。

 

史代納在說明「身」的組成時,以自然界的礦物、植物及動物來與人互相對照。人類「身」的組成有三部分:

可以看見的物質體:礦物;

讓人活著的乙太體:植物(具有物質體與乙太體);

使人醒來有感受的星芒體:動物(具有物質體、乙太體跟星芒體)。

人跟動物不一樣的是:除了與動物一樣,具有物質體、乙太體跟星芒體之外,還有「自我」!

 

「自我」是什麼?其實人睡著時跟動物睡著時不太容易區別,但人醒著的時候跟動物的醒,就有不一樣的地方了,不一樣的地方就是「自我」的作用。史代納認為:如果我們很真確的探究動物的所有行為與感受,要不就是身體的機構或結構(物質體、乙太體、星芒體)所造成,比方餓、渴⋯⋯也就是本能、衝動與慾望;要不就是外在的環境刺激造成,比方針對威脅,會有戰、逃或僵住的反應,但人除了這兩種,還有其他的行為及感受,這就是自我在左右:

.「自我」可以體驗到變動世界背後的恆常性:世界萬物有其變、有其不變,動物的一切都依照變的世界在變動,所以牠沒有恆常性。史代納認為:我們內在的自我其實本身也不具有恆常性,也就是不是永生不死、恆常存在的,但我們可以透過自我感受到恆常性。所以如果我們可以在內在經驗中覺察到恆常不變的狀態,這樣「自我」就已經在了。

.「自我」使人有記憶的能力:這裡的「記憶」,指的是除了當下的感受,還能把之前對狀況的感受再抓回來。比方人肚子餓會去找東西吃,這跟動物一樣,不一樣的是:人會想起過去肚子餓吃飽後的滿足感,也就是除了當下的肚子餓(身體的機構和結構造成),也包含了想要過去曾經得到的滿足感(把之前對狀況的感受再抓回來),所以當過去的滿足感在現在飢餓時能回到意識內,作為行動或刺激的原由時,就可以稱為「記憶」。而這樣可以把過去的經驗或感覺抓回到現在重新感受的過程,就是透過「自我」完成。所以如果只有受到當下的經驗影響,而產生飽足或飢餓的感覺,那就跟動物沒有差別,但在當下的刺激以外,有一些別的經驗或感覺,可能是從靈性世界來的,或者是從過去的經驗中得到的記憶,這就造成人與動物的不同。

.「自我」會幫我們重新跟過去或外界產生新的連結,而不只是相同的連結:人有一種能力叫「學習」,史代納講人並不是只有透過重複的行為而得到想要的成果,而是在重複某些行為時,在他的內在會忘記這個「行為」,然後把這些經驗轉化成「能力」!比方小孩在學寫字時,一筆一畫都記得很清楚,但已經會寫了,就不再記得手要怎麼握筆、字要怎麼寫,而是把過去所做的忘掉,然後從內在長出寫字的能力,所以並不是透過「訓練」就有能力,而是要透過「學習」:當你做一些事情時,你做了但又忘了,忘了之後從內在生出能力。

所以如果「專家不過是訓練有術的狗」,那就麻煩了!如果把人當成動物訓練,就會變成動物,但如果培養出學習能力,就會從內在長出東西,這就是「訓練」與「學習」的不同。動物可以訓練,但沒辦法從內在長出新的能力,動物學會了幾個動作後,並不會變出新把戲,訓練牠做什麼就只能做什麼,可是人就會有新花樣,人在熟練動作後,雖然會忘記練習的過程,但會從內在長出跟原來不完全相同的能力,就像作家阿城說的:「什麼事情一到專業地步,花樣就來了。」這個「花樣」就是新的能力!所以我們的行為不是完全複製外在刺激的反應,而是內在會長出能力,這就在我們的「自我」裡。

 

「自我」就是人與動物、植物及礦物最大的不同,以及人在物質世界最獨特之處!

那「自我」跟佛法的「自性」一樣嗎?我們先來了解自性,就知道是不是一樣的了!

 

「自性」就是「自己的本性」,祂有很多名稱:本來面目、本明、能知能覺、覺、真正的自己、真我、清淨識、菴摩羅識⋯⋯但「自己的本性」還是無法理解是什麼意思,是個性?良心?還是什麼?個人覺得梁乃崇教授的說明,可能比較容易讓人理解。(註1

「自己的本性」就是「純粹的能知」!哇!什麼叫「純粹的能知」?我們一起來探索:

現在你正在用電腦或手機看這篇文章,所以電腦、手機以及這篇文章都是被你知道的,所以叫「被知」,外在的「物質」通通都是被知,比較容易辨別。但有些人的心跟外在的物質黏得很緊,比方有的人的愛車一受到刮傷,就心疼的不得了!

再進一步:看著自己的手、腳、身體,也是被你知道的,所以「手腳身體」也是被知。同樣地,有些人認為身體就是我、我就是身體,跟身體黏得非常緊!

更進一步:你的腦中正在想:手腳身體也是被知。這個想法被你知道了,「這個想法」也是被知。有些人則覺得自己的想法、觀念就是我,沒辦法跟想法、觀念脫離開來。

有人跟你說了一句你超不爽的話,心中無名火頓時被激起,如果你有意識、感覺到這把無名火,那「這把無名火」就是被你知道的。一樣,有些人跟自己的情緒、感受黏得很緊,無法脫開。

我們可以往內一層一層的探究下去,直到沒有「被知」了,只剩純然的「能知」,那個就是「自性」!這時會有什麼覺受?沒有東西!因為都沒有被知了,所以空空如也,難怪佛法會以「空」、「無」來形容自性的感覺!但是要注意,「空」、「無」還是被你感覺、被你知道的,所以還沒有到底、還不是存粹的能知啊!

 

這樣看來,人智學的「自我」不是佛法的「自性」,因為前面就有提到:史代納認為:「我們內在的自我其實本身也不具有恆常性,也就是不是永生不死、恆常存在的,但我們可以透過自我感受到恆常性。」「自性」就是那個具有恆常性、永生不死、恆常存在的!

那我們可以用實驗證明真的有這個「真我」存在嗎?註2裡面的催眠實驗,顯示我們真的有另一個我喔!

 

下一篇,我們繼續探索「心」:感覺心、理知心、意識心!

 

參閱:

「內壯」各篇連結網頁

關於我:Coach煜隆

常態「煅煉班」招生

談「打坐」各篇連結網頁

  

0 :詳細說明請看:

奧密科學大綱02:人類組成的七個層次(20150914

 

1:詳細說明,請看梁教授的演講:

探究真心(上)

探究真心(下)

能知與被知

 

2

認識你自己:科學實證下的假我與真我 

 

arrow
arrow

    心領神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