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03-1.JPG

交作業啦!教練說要寫一年來的心得,所以就寫了這篇,應該也要寫練太極導引的心得,好,來醞釀一下!

 

哇!一晃眼,練武已經一年多啦!當初之所以來練武,是因為到了四十好幾(現在是五十一了),驚覺身體僵硬,彎腰綁鞋帶都有困難,乖乖,這樣下去怎麼得了,想要到老還是一尾活龍,所以開始運動:剛開始是爬山,後來左膝外側受傷,之前就有久坐造成的梨狀肌症候群、搬重物造成的下背受傷,於是參加肌力與體能訓練,但隨著負重越來越大,怎麼隔一陣子就受傷、隔一陣子就受傷,怪怪~我的身體到底怎麼了?想起之前高中參加過國術社,於是在上過豆花藥師的三堂身體使用課後,開始重新參與練武。

 

所以我自己練武的目的從來沒想過是要對打、制人而不制於人,而是探索、了解:

自己的身體要怎麼動才不會受傷、

要怎麼動才比較有效率效益、

身體在動時,內部發生了什麼事、

自己的身體還有哪些可能、

我的心在動的過程中又是處於什麼狀態、

身心靈三者的關係又是什麼、

如何到老都還能活靈活現、身手矯健!

 

在這樣的探索中,就發現自己有很多慣性(感謝教練指導、同學提醒),比方:

不知不覺肩膀就會緊縮用力、

出拳的整個過程,手及身體都在用力、

手是手,腳是腳,軀幹是軀幹,全部分開,不是一個整體、

由手腳帶身體,而不是身體帶手腳、

⋯⋯⋯⋯⋯⋯

 

有覺察到,就會學著放鬆,但既然是慣性,就真的很不容易改變啊!目前是一次又一次的提醒自己,希望未來能有更好的方法。

 

目前為止還有很多沒有確實的體會,也就是字都懂,身體的感覺很模糊:

到底勁要怎麼蓄於丹田?

又要怎麼從丹田發力?

怎麼從湧泉發力?

力在前端不回頭,又要怎麼同時保持回中?

⋯⋯⋯⋯⋯

 

最近自己有空就會到自家頂樓練拳,用各種方式練:

慢慢打:觀察自己是怎麼出招、怎麼轉換的,也就是身體裡面發生什麼事?

快打:觀察自己對招式熟不熟、每招是否都清清楚楚、轉換是否不穩⋯⋯

把手放鬆,只由身體、腿動來帶手:試試看由湧泉、丹田發力能不能做到、中軸是怎麼一回事⋯⋯

 

我覺得身體有很多奧秘,也很奇妙,武術在長久的發展過程中,發展出一套不同於西方的「身體開發方法」,或者應該說是「身心潛能開發方法」,實在很值得好好研究,也需要好好整理及發揚!

 

太極導引,是不斷深入自己的內在,與天地宇宙合一的功法:20201025

 

歡迎來跟煜隆做同學:

https://www.facebook.com/353902151961104/posts/641262206558429/?extid=0&d=n

連步拳_回身撥捶.jpg

20191203-2.JPG

IMG_7027.JPG

IMG_6941.JPG

台大武學20190924-2.jpg

台大武學20190924-4.jpg

arrow
arrow

    心領神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