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_5746.JPG

歌德(Goethe)如下的話語美妙地標示出一條能認識人之本質路途的出發點:「當人一開始注意到環繞在身邊的事物時,就會將其看待是與自身相關的東西;這有其合理性,因為他全部的命運維繫在他覺得有趣或沒趣、喜歡或是討厭這些物品,以及這些物品對他有所助益還是會傷害到他。人很容易以這種非常自然的方式去看待以及評定事物,彷彿這是必然的,然而人卻常會因此陷入令他羞愧或使他生活困苦的千百種錯誤之中。——那些有強烈認知欲望,且致力於觀察大自然事物自身以及這些事物彼此之間關係的人,他們所承擔的是種更加艱辛困苦的工作。因為若他們將這些東西看成是與自身相關的事物,很容易就會丟失那原本可能對他們有所幫助的尺度。他們不能有有趣或沒趣、喜歡或討厭、有益或有害這類的考量。他們應該完全捨棄這些,以超然且近乎神性的本質尋找及探求事物的真相,而不是這些東西是否討喜。所以真正的植物學家不應考量那些植物是否美麗或有何用處,而是該研究它們的型態以及它們與其他植物的關係;如同所有植物都受太陽誘引與照耀,植物學家也應該以同樣平靜的眼光,細看與綜觀所有的植物,並且還要謹守這樣的認知:資訊的獲取不要以自己的評價,而要從所觀察的事物圈出發。」

歌德所表達的這些想法,有三重領域引起人的注意。第一重領域是那些透過感官的窗口持續匯入訊息,人們所觸、所聞、所嚐、所聽、所看的事物。第二重是這些事物給人的印象,那些人覺得有好感或反感、有用或有害而標記為對其有趣或沒趣、渴望或厭惡的印象。第三重是人以「近乎神性的本質」(gleichsam gottliches Wesen)而對這些物品所獲得的認識;這方面的認識是這些物品的作用與存在對他所揭示出的祕密。

人類生命也可明顯區分為這三重領域。因而人會發覺,自己以三重方式和這個世界交織在一起。——第一重是那些呈現在眼前的東西、那些人們認為既有的事實。人會透過第二重方式讓世間的事物成為與自身相關的事物,成為對其有意義的東西。人將第三重方式看成是其應努力奮鬥不懈的目標。

文章標籤

心領神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_4718.JPG

繼續來上李怡達老師導讀《人學》,這次是第六次。

 

有一天早上練站樁時,看到面前一排書中的《神智學》(其實書已經在那邊等很久了),天外飛來靈感就拿起來開始看,乖乖!雖然之前上《奧秘科學大綱》時,李老師就曾經說過《奧秘科學大綱》與《神智學》的不同、雖然《神智學》已買了很久,但但但,就是沒看,想說應該看不懂吧?!可能是之前讀《從靈性科學觀點看兒童教育》的經驗,ㄟ~這次竟然有點不一樣喔!看得下去而且興味盎然,雖然仍然是一片迷霧,但濃霧已慢慢散去,依稀看得出眼前景象:林木、花草、天空、昆蟲、動物、人……輪廓越來越清晰呢!這一節看不懂,沒關係,就再多讀幾次;這一講看不懂,沒關係,就再多讀幾遍;這本看不懂,沒關係,就再多讀幾次;或者休息幾天,再回過頭重讀;或者先看看其他書,再回過頭重讀……呵呵~讓自我與星芒身晚上回靈性世界時,跟史代納及相關靈性存有打招呼一下囉!下次來寫讀《神智學》的心得!

文章標籤

心領神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_4708.JPG

今晚20171129團體肌力及體能訓練進行循環訓練

滾筒按摩、講解及動態暖身後開始

 

文章標籤

心領神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_8588.JPG

人的生命只有透過進入另一個世界的洞察,才能贏得價值與意義。人將不會——如許多人所害怕的——透過這類洞察而與「真正的」生命疏遠。因為經由這種洞察人才學會有信心而穩固地立足於此生命之中。他學會認識生命的原因(Ursachen),反之若無這類洞察,他將會像盲人一般在其結果(Wirkungen)中到處摸索。感官的「真實性」經由超感官認識才獲得意義。因此人透過此認識並非不適而是能調適生命。只有瞭解生命的人,才能成為真正「務實」(praktisch)的人。

——魯道夫.施泰納:《神智學》

 

文章標籤

心領神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_8466.JPG

對許多人而言,自己或許不是我們所想的這個人這種想法,是深具革命性的。這個新發現很自然地會讓我們升起一個更大的問題:我們的頭腦是真正的我嗎?我們真的能夠由頭腦裡的思想來認定、描述並且定義我們嗎?我們若能清楚地看看自己的經驗,就會看見至少有兩種現象正在進行:一種是頭腦的活動,包括一刻接著一刻生起的所有描述、自我形象、想法、信念等;而另一種是對於頭腦活動的覺知。我們極少去考慮到對於頭腦的覺知,也就是讓頭腦的念頭生起、消失的那個空間。

——《在生命盛放處》

 

文章標籤

心領神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_4688.JPG

繼續來上李怡達老師導讀《人學》,這次是第五次。

 

沒上課的這幾週,有時間就看《從靈性科學觀點看兒童教育》(也就是《人智學啟迪下的兒童教育》),一遍看不太懂,隔一段時間就再看第二遍、第三遍⋯⋯然後兩本交替看,慢慢知道華德福教育為什麼以七年為一階段:原來人有三個出生:

文章標籤

心領神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日20171115團體肌力與體能訓練進行能量訓練

 

滾筒筋膜按摩及動態暖身後開始

文章標籤

心領神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_8587.JPG

我們盼望生命中的每一件事都能讓我們快樂,而不了解快樂其實就在我們內在最核心的地方,它是我們一己存在的天性。沒有什麼方法能變成快樂的,我們只要停止去做那些讓我們不快樂的事就好了。我們讓自己極不快樂的其中一個方式就是對自己和彼此做出要求。要求某人改變,好讓我們能夠快樂或滿足,這是人們非常普遍的互動方式。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完全忽略了可能對他人最有益的,或對整體最有益的事。這真的是愛的表現嗎?這真的是我們最終想要的東西嗎?我們真的想要周遭的每一個人都改變,只為讓我們快樂嗎?我們真的想變成那樣的暴君嗎?這真的能展現我們最懇切的心、展現我們內在都擁有的愛嗎?

——《在生命盛放處》

 

文章標籤

心領神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_4683.JPG

按:四十出頭時,驚覺老花上身、彎腰困難、小腹一天天脹大……心想,來運動吧!先慢跑,一段時間後,ㄟ~怎麼從右臀沿著大腿側邊一直痛到小腿腳底?後來才知是梨狀肌症候群;不能跑,那來爬山吧,能接觸自然又能運動多好啊,但怎麼長下坡就會左膝蓋側邊痛?後來才知道是髂脛束症候群。哇咧~不是有腳就能跑、爬山喔?好歹大叔年輕時也是玩過橄欖球、踢過足球滴(是地,大叔也年輕過),好!來參加登山體能訓練,之後繼續參加肌力及體能訓練,一練之下,驚為天人,不但上述兩個症頭不再犯,還對人體之奧妙讚嘆不已!這時才發現之前的行為完全錯誤:

一.長期的坐式工作及生活,身體姿態早就不是正常的,比方:長期坐辦公桌導致駝背、兩肩向前、頭也習慣前伸、身體習慣前彎、屁股無力……

二.運動前都要熱身。

文章標籤

心領神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_8537.JPG

有個禪公案,也就是你無法用頭腦揭開、只能自己直接去看的謎題,說:「父母未生之前的本來面目是什麼?」當然,如果你的父母都尚未出生,那麼你也尚未出生,而如果你尚未出生,那麼你也就沒有軀體、沒有頭腦。如果你尚未出生,你便無法為自己構思一個形象。這是一種利用謎題來探詢的方式:你到底是什麼?當你超越一切形象、一切關於你自己的概念去觀看,當你以絕對直觀的方式來看,就在此時、此地,完全從你的內在去觀看頭腦底下的東西、概念與形象底下的東西時,你是什麼?你是否願意進入那個空間,那個不投射任何形象與概念的空間呢?你是否真的願意並且準備好要變成那樣自由、那樣敞開了呢?

——《在生命盛放處》

 

文章標籤

心領神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