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繼續上「漢唐經方學堂」的《金匱要略》第四十堂課,老師講完〈驚悸吐衄下血胸滿瘀血病脈證第十六〉後,繼續講〈嘔吐噦下利病脈證治第十七〉
課中講到「吐血」、「下血」:
「吐血」:通常是胃中間以上的部位出血,出血點可能是胃上半部或肺。
「下血」:胃中間以下的部位出血。可再分為「遠血」跟「近血」:
「遠血」:離肛門較遠的部位出血,從胃下口到小腸下口,會先便後血,先看到正常的大便,之後才看到黑色或咖啡色的瘀血。
「近血」:鮮血,離肛門較近的部位出血,會先血後便。大便出力時,一陣劇痛,隨後一股暖流,通常是外痔或較外側的內痔。內痔則會在大便上發現鮮血。
那痔瘡的原因是什麼?
是有不該有的濕停在腸壁。通常是久坐,濕從中焦往下焦堆積產生。所以只是把痔瘡除去,沒有解決濕的問題,就會再長。
會出血,不管是吐血或下血,都是血離開了血脈!血會離開血脈是因為血熱長期過盛,離經叛道了!所以會出血,一定是長期累積造成的,比方長期(腸)胃虛熱過盛,虛熱為何會過盛?飲食不固定!何謂飲食不固定?
一是長時間禁食,比方長期不吃早飯。
二是長期的短時間大量進食,比方吃宵夜。
現代人常熬夜,用眼、用腦過度,造成心氣不足,無法下達下肢,血熱都集中在頭面,所以容易頭面出血:眼睛有紅眼、耳朵、鼻子、口腔出血,牙齦一刷牙就流血,如果沒有出血,久了頭髮變稀疏,髮際線往後退就出現了!所以該睡的時候要睡覺,常常走路,讓心氣能下行。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