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繼續上「漢唐經方學堂」的《金匱要略》第五堂課,上到「濕家」,老師特別講「濕」:
濕是黏、滑、透明、涼的,是濁陰加上水,會造成循環通道的阻塞。
會阻礙循環通道的液體有四種,都是濁陰加上水,依流動性從快至慢依序為:(冷)水、飲、濕、痰。
(冷)水:濁陰最少,水最多。
痰:濁陰最多,水最少。
為什麼會產生?因為「溫差」而來!
1.身體熱+低溫:比方運動完吹冷氣、夏天天氣熱、身體熱吹冷氣。
2.腑熱+生、冷、冰:比方常吃冰、喝冷飲、吃生冷的食物。
哇噻!這不就是現代人的常態!難怪身體一堆濕啊!還加上「寒」!
如何不用藥排濕?
天氣熱+體內陽行!
1.天氣熱:毛孔易開,所以夏天是排濕最好的季節。
2.體內陽行:血熱正常分佈+循環,也就是血是可以循環的。
所以夏天白天要運動+喝溫飲。
夏天白天常吹冷氣,一定要常運動排濕,以免濕漸漸累積在身體。
年紀越大陽越少,越不能排濕,所以年輕時一定要今日事、今日畢,把濕排除,以免累積,造成老年時的身體狀況連連。
詳細說明就待來日整理囉!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