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_7321.JPG

【上課筆記】

責任感的背後是什麼?

你對於整個世界、整個宇宙的進化,

對於整個時代是有責任的,

也就是之前說的:智慧的來源是什麼?

掌權天使、時代精神!

為什麼要有華德福教育?

因為這個時代跟以前已經不一樣了,

所以我們需要一種新的教育,

為未來世代跟未來的時代做預備,

去開創一個更美好的人類未來!

那是什麼?

很真實的責任感、教育工作者的責任感!

 

為什麼Steiner說:實踐上的達爾文主義是體育

Q:書二八五頁:過度的體育行為是實用的達爾文主義……實踐上的達爾文主義是體育,是要創建一種使人回歸動物的倫理。為什麼Steiner會這麼說?

A:這個地方你可以把它理解成:如果我們做的是一種以競爭為核心,去設計或教育的體能活動,也就是體能活動本身是競爭性的,那就是一種達爾文主義的實踐。也就是說達爾文主義是理論,強調競爭或以競爭為核心的體能活動就是達爾文主義的實踐!你可以說它是一種被實踐出來,或者把理論變成實際上可以操作的達爾文主義。他這裡講實用的達爾文主義,就是它本來只是一個「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理論,我們把這個理論變成現實發生的事,就叫實用的達爾文主義,也就是把它用出來。比如說清末民初的時候講「中學為體、西學為用」,什麼是體?什麼是用?一定有一個理論架構,然後是把理論架構實踐出來的東西。如果用「人智學」來講,人智學是理論,華德福教育就是實踐出來的人智學理論,你可以說它是一個實用的人智學理論,就是把人智學理論用在實際的項目上。所以他說達爾文主義是一種想法,當你把這種想法付諸實踐,用在實際生活中時,就變成我們現在熟悉的,以競爭為核心而設計或創建的體能活動,現在都把它叫做「體育」。Steiner那個時代,「體育」其實是廣稱,我們現在所稱的「體育」也越來越廣泛,但跟那時又不同。Steiner所講的體育,主要是指人類的身體活動,比如說現在的運動會,有一些叫競賽項目,另有一些叫表演項目,表演項目是沒有分輸贏的,就是你來做一個很漂亮的表演,然後就結束。可是當你把那些展現,比如說展現力與美,拿來評分數、比高下,然後淘汰、得名,這些就是去實踐所謂的適者生存:競爭、淘汰,體育就是以這些為核心去設計的,所以我們就把體育認為是適者生存、競爭淘汰的活動。現在連電競都變成體育啊,已經納入國家體育中。電競有體能、肢體展現力與美嗎?沒有!就是帶著耳機,操控滑鼠跟鍵盤而已,但是它充分實踐了生存競爭、適者生存!現在只要符合達爾文主義的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就被當作是運動了!可以了解嗎?Steiner是一百年前喔,那時還沒有電競,可是他已經預料到:它就變成實踐上的達爾文主義!用生存競爭來看,只要符合就變成體育了!可以了解嗎?他在講這件事情時,是從根源、本質出發去做推論,所以是很清晰的!我們現在已經把方向都搞錯了,本來應該是人如何在肢體活動上去展現力與美,經過時間的演變,再加上達爾文主義,就變成:只要生存競爭、淘汰、殺戮的,通通都叫體育!所以你看世界盃足球賽,最近很紅,就是什麼?小組先踢,完了之後淘汰賽,兩個兩個對戰,然後淘汰淘汰淘汰,最後得名,現在我們覺得體育這樣很正常啊!其實他是在說把這些稱為體育,已經不是在展現身體的力與美,甚至我們前面提到:Steiner說在希臘時代,很久很久以前的體育,其實是展現出什麼?人跟宇宙之間的和諧關係啊!它展現的力與美是人跟宇宙之間的和諧,肢體活動、雕像等等都是如此,喔不是,這是在《實用教學指引》裡講的。可是現在剩下什麼?競賽!就算是力與美,比如說體操,什麼叫力與美?也要評分、淘汰啊!當然你說體操好像沒有拳擊或擊劍那樣,血淋淋地把對方打倒到地上,可是它的內涵是一樣的!就是那樣的狀態,所以他這邊講的「實踐上的達爾文主義是體育」,其實就是在講我們都是以達爾文主義為核心在做!為什麼現在體育要強調競賽、得名?展現出來的其實就是一種適者生存、相互競爭、淘汰,我們已經把這種很~你可以說是動物性,他說:實踐上的達爾文主義是體育,是要創建一種使人回歸動物的倫理,回歸動物就是回歸動物性,那就是星芒體,沒有自我啊,沒有人的覺醒,就只有競爭,星芒體在那邊打來打去而已!

 

人有動物性,但人也有人性

Steiner在這邊講的,你可以回想一下:我們遇到的最大陷阱是什麼?第二講其實講過了:現代心理學把動物性當人性!其實動物性歸動物,動物有本能、衝動、欲望。可是人性是什麼?人性是人有自我,能夠反省,所以人有動機!某些心理學派所得到的結論:人性就是如何如何,比如說人一生氣就會反擊、遇到挫折或困難就會逃跑等等,這叫動物性!人有沒有動物性?有啊!因為人有星芒體,所以人當然有動物性,可是人也有自我,人遇到困難是不是一定會逃跑?不一定!比如孔子,孔門是什麼?知其不可為而為之,動物有知其不可為而為之嗎?牠是為了求生存而已,不可為就趕快逃走啊,怎麼會有知其不可為而為之?再比如孟子講的是什麼?死有重於泰山,有輕於鴻毛!所以有重要的事情,命都可以不要了!那個是什麼?人性!動物性就沒有這個東西,活下去最重要,好死不如賴活,怎樣都要活下去,那就是動物性、生物性!Steiner在這邊講的,跟兩千年前東方的儒家或道家是同樣的:不要誤把動物性當成人性,人性是人性、動物性是動物性,人跟動物是不同的!孟子講:人之異於禽獸者幾希,人跟動物從外觀看,沒有什麼不一樣,可是人有什麼?有可以自我反省、可以看到自己而作出反省的心。所以他就提出:仁義禮智,人之四端,從仁義禮智去看到人的自我反省所得到的生命覺醒,跟沒有自我反省的動物之間的差別。當然那不是最正確或者最終極的唯一標準答案,孟子是提出一種思考方法:我們跟動物有什麼不一樣?然後找到分析或理論的開端而提出仁義禮智人之四端,呈現人跟動物不一樣的地方。可是人跟動物不是只有那些不一樣,很多都不同,Steiner就講了非常多不一樣的地方,我們只是用孟子來佐證:ㄟ~想到人跟動物不一樣這件事,不是Steiner的專利,不是只有他一個人這樣想,古代東方的哲學家或思想家,他們也想過這個問題!但是現在很多心理學派就把人當動物,不認為人跟動物有什麼不一樣,他們用動物實驗來佐證人的心裡就是這樣,所以人就是一種動物。我們就是要跟這個時代潮流對抗,時代潮流就是:人是一種動物,所以就是要生存競爭,就是要贏過別人!這就是物質化的潮流,人就是動物化!那要怎麼跟它對抗?我們要告訴小孩:人就是人,人不是一種動物!所以不是說動物遇到困難就逃跑,你是人遇到困難也要逃跑,遇到困難要想你應該做些什麼?或者你被攻擊了就要打回去:以牙還牙、以眼還眼,那都是動物性啊!人要怎麼樣?當你被攻擊時,要反省:我是做了什麼事?為什麼要打我?為什麼我躲不開?為什麼我會被他打到?先從自己開始下手,先想好:為什麼會被打?為什麼我躲不掉?如果躲掉是不是就不會被打到?先從自己開始,而不是我被打了一下就要先打回去!那是動物性啊!可以想像動物性跟人性不一樣這件事嗎?但是在這個時代很困難,因為具有這樣想法的人越來越少,人類就是一種動物,在分類學上就是這樣!

所以他講實踐上的達爾文主義是體育,就是在講:當你把達爾文主義的理念,實踐成為一件實際的事情時,就變成現在競爭性的體育活動!這樣可以了解嗎?也就是體育活動背後的理論基礎,或它背後所展現出來的精神,其實就是達爾文主義!

 

人的頭部已經是一個完整的人

好那我們就進入第十四講喔!十四講其實是接著十三講的頭胸四肢的部分。Steiner說:人的頭胸四肢,頭其實就已經是一個完整的人!人跟動物在很久很久以前,地球剛開始的時候,是用同一種肉體的,也就說這個肉體在演化,當人類只有頭的時候,動物的心魂可以進來這個肉體,人的心魂也可以進來這個肉體,所以如果從物質的角度來看,最早人類跟動物還沒有在肉體層次上分化開來。後來人類在發展過程中,把一些動物性去除掉、丟出去外面了,所以動物就發展成動物,也就是動物的心魂沒有辦法進入到人的身體,人的心魂也沒有辦法進到動物的身體,所以人跟動物就分開了,這是後來發生的事。所以他說:人的頭部已經是一個完整的人,是從動物當中提升出來的完整的人!也就是動物被放下了,而人提升上去了!這是他的基本概念,身之三元性的第一個部分:頭。接下來Steiner講了一個很麻煩的概念:頭裡面,如果從物質身的角度來看,又可以分成頭、胸、四肢:頭裡面具有真正的頭,也就是那個圓形、封閉的後腦勺,從額頭到後腦勺的這一部分,完全是圓形跟封閉的,這是頭裡面真正的頭。頭裡面有沒有胸?有!頭裡面的胸,或者軀幹,就是什麼?鼻子,鼻子就是頭裡面的軀幹!那頭裡面的四肢呢?就是我們的嘴巴!

 

鼻子彷彿是嬗變了的肺部

這個地方我們就要談一下,就頭的整體狀況來講,因為長出了軀幹,所以我們就把頭裡面的軀幹跟真正的軀幹連在一起!他說:頭裡面的胸,也就是頭裡面的軀幹已經萎縮了,但是還有鼻子。當頭從頭長出軀幹,身體的軀幹也出來時,頭的軀幹會跟身體軀幹的什麼地方相連?跟軀幹的軀幹相連,也就是最中間的肺!鼻子吸進去的氣體是不是就進到肺。他說:鼻子是一個形變過的肺,或者肺是鼻子形變變成的。也就是說在頭裡面本來有它的軀幹,可是軀幹萎縮了,因為它在頭裡面,而真正軀幹裡面那一區塊跟它相對應的是鼻子。他接著說:肺,比鼻子有更多的靈性,鼻子是更少的靈性。為什麼鼻子是更少的靈性?因為頭是不是比較物質化,是不是比較物質性的,所以當它還留在頭裡面的時候,就會是更少的靈性。肺有更多的靈性,還維持在靈的狀況,當初頭是不是只有身,所以它就比較物質化,鼻子也就比較物質化。肺當然比鼻子更有心,因為胸出生時就已經有身心了,但是頭出生時只有身,還記得嗎?所以鼻子是比較物質化的,這樣去想就比較容易想通喔。鼻子比較物質化,胸比較具有靈性,比較有更多的心質在裡面。鼻子跟肺的關係,你會發現很有趣,中醫裡面講:肺開竅於鼻,也就是內臟在體內,可是它有孔竅,也就是有感官,竅就是人跟外界溝通的感官!肺的竅、肺的感官就是鼻子!所以胸是循環節律系統,可是它有沒有感官的部分?有!就是鼻子!當你透過鼻子這個孔道跟外面呼吸,吸進去的氣是不是到你的肺,可以感覺到它們之間的關係嗎?

 

靈性的頭把身體吃掉.jpg

頭裡面的四肢就是嘴巴的上下顎

接下來我們講四肢,四肢就是新陳代謝系統。我們之前講過:頭是什麼?神經感官系統;胸是什麼?循環節律系統;四肢是什麼?新陳代謝系統,嘴巴吃進去的東西就進入新陳代謝系統,可以了解嗎?所以頭裡面的四肢,就是嘴巴!整顆頭就有完整的頭胸四肢,只是它主要是頭,所以在頭的物質身範圍裡的胸跟四肢就萎縮了!到這邊為止O.K.嗎?接下來就是難的。那頭的四肢是怎麼回事?Steiner畫了一個圖(第二九三頁),跟這個圖是一樣的(上圖)。他說:頭裡面的四肢是什麼?嘴巴對不對,嘴巴是不是有上顎跟下顎,身體的四肢就像是上顎跟下顎一樣,然後它朝向外部,你可以設想有一個看不見的頭,這個看不見的頭是什麼?靈性的頭,它朝向身體張開嘴巴,就像是要把物質軀體吃掉一樣!前面有講過一個基本概念:靈是不是在消耗我們的身,還記得嗎?之前講靈進來、衝進來身體之後,就會把物質身不斷的消滅掉,人必須用物質跟以太的力量把它長回來,還記得這一部分嗎?所以如果四肢是充滿靈性的,其實它是在消耗你的身體。

這時就會有一個地方常常出現錯誤,所以我們要畫圖,讓大家了解這件事是怎麼發生的。他說:我們有一個看不見的頭,不斷的在吞吃我們的身體。那頭在哪裡?一般人會畫錯,看不見的頭其實在這邊(綠線部分),它的嘴巴是這樣,如果這是鼻子的話,看不見的頭在外面,它的上顎跟下顎其實就是我們的手跟腳,所以不是這個方向,是反過來!很多人看到Steiner畫這張圖(第二九三頁)就覺得:是要怎麼吃?手跟腳在這邊,嘴巴如果朝向同一邊,要怎麼把自己的身體吃掉?你會想不通,其實是反過來!可以了解嗎?Steiner講有一個看不見的頭把你的身體吃掉,那看不見的頭是在這個方向,它朝向這邊把你的身體吃掉!(煜:嘴巴的開口是朝向身體,不是手腳向外延伸出去的方向)O.K.這是一個靈的頭,它朝向你的身體,然後把身體吃掉!所以頭跟四肢剛好相反,這樣可以感覺到相反嗎?嘴巴的上下顎在這個方向,但是靈的頭是反方向向著身體!頭的上下顎就是手跟腳,然後頭把身體吃掉!有沒有發現Steiner在這邊開始做總結了,他把前面講過的所有內容,慢慢兜攏在一起。這其實是一件困難的事,不是那麼容易理解!

 

人的語言是由喉頭在空氣中持續進行成為頭部的嘗試

頭跟四肢講完後,接下來開始講軀幹!他說:軀幹就是在對立的頭跟四肢之間的力量!可是在胸,或者我們講軀幹,一樣也有頭跟四肢。軀幹,它有持續往上想要成為頭的想法,它努力想讓自己變成頭;它也努力往下,讓自己適應從外界來的四肢的力量!對於胸來講,它上面想要變成頭,下面想要變成四肢,可是軀幹在中間,沒有辦法變成頭,也沒有辦法變成四肢,可以了解嗎?Steiner在這邊講的是一個很詭異的狀況:頭就是一顆頭,它的胸跟四肢都萎縮了;四肢是一顆在吞吃著身體的頭,但只有四肢的部分展現出來,頭的部分展現出來的是靈性的,或者說它是虛的;胸呢?胸在中間很矛盾,既沒有辦法變成頭,也沒有辦法變成四肢,可是它的上半部又想要變成頭,下半部又想要變成四肢,就卡在中間。可以了解Steiner在這邊講概念嗎?接下來他就講到:軀幹的上面努力成為頭,可是它做不到,為什麼做不到?因為有一顆真正的頭擋住!就像皇帝還在位,王子想篡位就沒辦法,因為遇到真正的皇帝就卡住,上面老的還在就不能篡位。怎麼辦?它就想辦法建構成頭!就是什麼?喉嚨!他這邊講的是喉頭,也就是喉嚨的部分,以解剖學來講應該是頸椎,連接軀幹與頭的這段骨頭,包括喉嚨,就是頸椎(煜:ㄣ~有點搞不清楚,頸椎是頸椎,喉嚨是喉嚨,或許講脖子或頸部應該比較適宜吧?)Steiner那時是用德語講,書裡面的翻譯把它叫「喉頭(Kehlkopf)」也是蠻對的,因為後面kopf就是頭,也就是人的頭,德語就是kopf,前面Kehl是喉的意思:吞嚥的地方,作為通道跟吞嚥,但是又是一顆頭,那就叫喉頭!所以那個字的用法以德語來講是很順的,其實它就是頸椎,是一個萎縮了的頭!它想要變成頭,可是沒辦法,因為它是胸的一部分、軀幹的一部分。(煜:那到底Steiner這裡指的是喉嚨還是頸椎?或者是脖子啊?)Steiner用胸這個德語字沒有錯,可是如果我們要比較清楚的區分,應該叫軀幹!它是軀幹的一部分,可是它想要變成頭,但又沒辦法,就卡住了,所以是個萎縮了的頭。它不能成為整個頭,但它可以在語言裡面,去發揮出頭的特性,所以他說:人類的語言,是由喉頭在空氣中持續進行的自己要成為頭部的嘗試。頭裡面有各個不同的部分,有完全封閉圓形的頭;也有頭裡面的胸:鼻子;頭裡面的四肢:嘴巴。他說:假如喉頭想要嘗試變成鼻子,它卻不能成為鼻子,因為真正存在的鼻子在上面阻止了它!但是我們講話時會出現鼻音,其實也是喉嚨想要變成頭的力量!所以他說:人的語言是由喉頭在空氣中持續進行的自己要成為頭部的嘗試!(煜:怪怪,為什麼軀幹會想要向上變成頭?向下變成四肢?當中有什麼力量?我自己的想法是:不就好好合作就好了?!)

 

喉頭變成心質上的頭,就可以發展出語言意識

接下來Steiner講了一個麻煩的故事,他說:頭部在七歲時就會完成,因為換牙!所以換牙完成,頭的身質也完成。簡單來講小孩到七歲左右,他的頭已經長成了一顆大頭,這顆頭就可以繼續用下去,不需要再長太多!他繼續說:七歲前後以換牙的形式提供了機會,在喉頭的部分,就激發出心質的頭。簡單來講,喉嚨這裡,因為上面的頭已真正完成,喉頭想要變成肉體上的頭,是沒辦法的,它就變成心質上的頭,心質上的頭可以發展出語言意識,這時小孩當然就可以開始有意識地學習語言!也就是還沒有換牙之前,心在喉嚨這裡還沒有形成心質的頭,人就沒有辦法真正理解寫作跟閱讀的語言結構,要能夠理解語言結構必須要換牙以後!這是讀跟寫的基礎,必須要換牙之後,才能有那個力量!這邊可以看得懂嗎?Steiner在這邊講的是:為什麼我們不希望孩子提早入學,換牙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因為物質的頭真正建構好時,它才會有力量幫助胸,也就是幫助軀幹,在喉嚨的地方建立心質的頭,心質的頭就是理解語言、語法的能力!所以你會發現一件非常有趣的事:如果你們聽過十二感官的課,十二感官裡面剛好就是:語言覺對應到動覺;概念覺對應到生命覺!這個對應是非常有趣的:必須要自我動覺發展的好,成為基礎,才有可能發展出好的語言覺;要生命覺發展的好,作為基礎,才有辦法發展出好的概念覺!這些其實是很重要的發展,以後如果有機會談十二感官時我們再來講!很多人覺得:小孩小時候不健康又不會怎樣、缺乏運動又不會怎樣。其實不是喔!小時候不健康,生命覺沒有處理好,未來在概念覺就會遇到很大的困難跟限制;小時候的大肢體動作不夠,自我動覺沒有發展好,未來在發展語言覺時就會發生很大的限制!這是很重要的,我們不能輕忽它!

 

心質長牙時,孩子會出現想像力跟判斷力

前面是胸、軀幹往上想變成頭,那軀幹往下,就有想要成為四肢的趨勢。我們的四肢是怎麼來的?Steiner說:手跟腳是顛倒過來的,宇宙在最後才把手跟腳給我們。給我們的意思是說,它們是從外面進來的,就是在你的軀幹外面接手跟腳,從外面插進來。他這邊提到一件事:人在四肢跟軀幹之間,要如何作出正確關係的理解,這件事是非常困難的,現在的世界並沒有辦法理解這件事。他說:要性成熟之後,四肢進入到兒童心魂當中的力量,才會開始發生作用!什麼意思?七歲時,讀跟寫的能力出現,是因為軀幹的頭想要變成頭的力量,在喉頭形成心質的頭,它可以幫助小孩讀跟寫。到青春期時,會有另外一個力量,也就是說,當小孩的以太體長完之後、長的差不多之後,接下來是不是星芒的力量要出來,星芒要出生,他這邊講:這個東西,叫心質長牙!就像肉體的嘴巴,長出新牙換掉舊牙,心魂也會有新的力量出來,把舊的力量推出去,變成用新的力量來推動小孩的能力。這個能力就是什麼?就是小孩的創造力!他繼續說:判斷力,到十二歲,也就是前青春期的時候,才慢慢開始出現。也就是說人能夠閱讀、寫作是一回事,要能夠理解因果關係,則是另外一回事。Steiner這邊講的判斷力,就是人開始可以理解因果關係,這個力量比較晚來,要到十二歲青春期左右才出現。這時我們要教小孩什麼?必須給兒童帶來屬於歷史、地理的內容!他在《實用教學指引》裡有講非常多如何教十二歲以後的小孩歷史跟地理的知識,這是教學法的部分,這邊先講理論:孩子具有讀跟寫的能力,是因為喉嚨產生了心質的頭;接下來到青春期時,心質會長牙,長牙是一種比喻,也就是孩子會出現所謂的想像力跟判斷力。

 

在教學時,必須喚醒孩子圖像的力量、想像的力量

Steiner這邊就舉了一個例子:六年級在教光的時候,我們會講聲光熱的概念,其實不是講,是讓孩子去實驗,動手做體驗聲光熱的現象!體驗時就會弄個黑色小屋,再戳個小洞,然後就會發現有個倒影成像在黑色的房子裡。那是什麼?其實跟我們的眼睛很類似,也就是眼睛裡面有一個類似的黑色小屋開小孔,然後可以倒影成像的機構!這樣從黑色小屋連到眼睛的能力是什麼?想像力!為什麼?當小孩實驗時做一個全黑的小屋,也弄了一個洞,然後光線從那個洞透進來時,會在牆壁上倒影成像,這時老師告訴小孩:你的身體裡也有這樣的結構在發生作用,就是你的眼睛!請問你看不看得到自己的眼睛?看不到!人怎麼可能看到自己的眼睛?這件事很難嘛,因為我們就是用眼睛看,怎麼可能看到自己的眼睛?看不到啊!那小孩要怎樣找到關聯?就是用他的想像力啊!我想像自己待在自己的眼睛裡,它是個暗室,然後有一個小洞,光線透進來就會在牆壁上呈現倒影!是不是要讓孩子有想像力用出來的空間!這是華德福的教學法喔:把小孩關在暗室裡,弄一個小洞,然後出現倒影。如果今天是用一顆眼睛模型,然後把它打開:你看眼睛就是這樣的結構。那小孩需不需要用想像力?就不需要了啊!可以了解嗎?對小孩來講就是一種知識而已,沒有用到他的想像力!Steiner這邊雖然是理論課,可是裡面已經有一點點教學法的東西喔,也就是課程不是要上光學怎樣怎樣……而是要在過程中讓孩子的想像力可以出來,然後,他就會產生理解力!

後面就再講另外一個例子:畢達哥拉斯定理,直角三角形a2+b2=c2。先在每一邊邊長形成的正方形裡塗滿了粉末,塗完之後他說:假設有一個小孩,他可以把粉末吹到另外一個正方形去,那最小平面跟中等平面的粉末,吹過去之後就可以蓋住那個最大的平面。問題是在黑板上用粉筆畫了直角三角形之後,真的有可能把粉末吹過去嗎?No!不可能的,這件事情做不到!可是Steiner講的是什麼?你要帶給小孩的是喚醒他的想像力,不是真的把粉筆粉末吹過去,是在教學時,必須喚醒他的圖像的力量、想像的力量!他說:即使沒有採取數學的精確性,但是卻充分運用了創像的方法,讓孩子帶入他的想像力。他繼續說:為了這樣,老師應該也要保持想像力。什麼意思?有時孩子可能還沒有那麼多想像力,所以老師必須生動地把握教材,然後用想像力把它充滿。簡單來講要設計出一個教材,就要去理解那個材料,要用有創意、創造性的方式去呈現那個材料。他說:如果一個小學老師沒有不斷努力地每一次都讓自己的材料充滿想像力,那他就不算是一個稱職的老師!為什麼華德福學校不用特定版本的課本,因為特定版本的課本是編課本的人的想像力啊,老師只是照本宣科的話,有沒有把他的想像力灌注在裡面?沒有!你說有沒有用課本但是又可以把課上的很精彩的老師?當然有!但是你要知道,有課本的時候,老師就會偷懶、就會依賴啊!所以華德福學校的方法比較殘忍:乾脆就不要用特定版本的課本,老師得自己想,理解之後怎麼把這個東西帶給孩子!有發現這個困難點喔,這就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像我們今天很努力的在講《人學》,可是也要想辦法:這麼難的內容,要用什麼方法可以讓你們讀懂喔!有沒有發現:就算有課本,還是需要想像力啊!Steiner在《實用教學指引》裡就講過很麻煩的話:同樣內容,第一次講出來的時候,是充滿了想像力的;第二次再用時,就陳舊了;第三次就變成陳腔濫調,沒有活力在裡面了!所以如果我們曾經有一個很有想像力的內容,但是多年之後還是持續使用,那它就被凍結了!也就是沒有生命力了,進冷凍庫了,出來的時候就變成冰塊,有沒有活生生、活跳跳的?沒有!你可以想像,如果就比較有意義的人生來講,華德福學校的老師如果每年都教同樣的科目、同樣的內容,那就死得很快!舉例:一般學校的歷史老師,因為是歷史老師所以就只上歷史,一個禮拜去五個班、八個班上荊軻刺秦王,要刺五遍、八遍,如何刺八遍還能夠保持很鮮活的想像力?這很難啊!刺到第三次就已經覺得不想再刺了,再刺下去就沒有意思了!所以華德福老師為什麼盡可能地教同一個班,然後每年備不同的課,因為這樣比較有可能維持想像力嘛!如果固定就是某一個年級的老師,一直教同樣的科目,你說每年都要推陳出新、端出新的想像力,這件事情有多難?非常無敵難啊!所以其實要老師不斷的備課不是殘忍,而是一種仁慈!如果要你每年都教同一個科目,然後要教很多次,還要你有想像力,那才是真的殘忍,知道嗎?那是仁慈,不是殘忍!有人說:華德福老師每年都要備新的課,好殘忍喔!我說你要想,像我比較可憐,因為我都是救火隊,就是某些科目沒人教,我就去教,像我去華德福高中,你知道多可怕,可能一年天文至少要教三次,兩到三次,每次都要想新的東西,你覺得有可能嗎?我已經教六、七年了耶!每年的天文課都還要想不同的東西,因為就覺得不能教去年的例子,Steiner說那樣就是死亡的教育,所以要想一些新的內容。可是每年要上那麼多次,還要保持鮮活的想像力,這件事真的很痛苦!那我來點別的科目好了,不要老是教天文,問題就是沒有天文老師啊!大家只要看到華德福課程要上天文,就想那怡達老師可以上,就找他來上好了,我們就不用備課。然後就每個學校都找我去上天文,那很痛苦你知道嗎,(生:……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反應啊!)對,當然啊,可是自己也要先想,總要有一些新的東西,不然都講同樣的東西,自己也會很疲勞啊!

體制內的老師在教改之前,可能同一本課本用個十年二十年,都教一樣的東西,一個禮拜上個五次十次,像以前還是很大的學校的時候,有些科目根本就是一個老師撐全場,一個禮拜同樣的進度可能要上十次,然後上個十年,閉著眼睛都能教啊,因為課本已經滾瓜爛熟了,荊軻怎麼刺秦王,大概已經備了一百遍了,有什麼新的想法可以再運用?不可能嘛!所以就只是照本宣科,以一種很固定的方式呈現,那並沒有生命力啊!高中生還好,高中生還可以:好你們去找資料,我們來討論,怎樣怎樣……可能還有一些變化。國小就人生很悲慘,因為要講故事啊!比如說神話每年講每年講,講到會吐啊!所以老師一定要一年一年升上來,因為不能每年講一樣的故事,會很想吐。這樣可以了解嗎?故事其實是這樣進行的,這樣可以開始了解Steiner講的後來為什麼變成:華德福老師就是一路帶上去,不要同一個年級重複一直教?前面有講過:要了解你的學生,盡可能長時間的陪伴他,這是一個;另外一個是備課很殘忍,如果每年都要講同樣的東西,那會吐啊!可以了解這種感覺嗎?

Steiner說:無論如何,老師都應該要充滿想像力!如果是一種陳腐的,他叫「學究氣」:已經對那個科目滾瓜爛熟,然後也不去研究它、不去思考它,反正就是依著原來的方法一直做下去,對於教育來講就是一個很不好、很錯誤的方法。可是這件事就很難了,為什麼?因為想像中,老師要專業分工,所以每個老師都應該很熟練他所教的東西,是那個科目的專家,這樣我們就覺得是最好的,但是不可避免就會有所謂的學究氣!可以想像之間的關聯嗎?這就是我們遇到的難處喔!

 

老師的律令:必須讓想像力保持鮮活

接下來Steiner就講:這當中有一種內在的教學道德,一種教學的職責!對於老師來講,它就是一種~Steiner說它就是一種「律令」,中文來講叫律令,書翻譯叫「絕對命令」,就是什麼?必須讓想像力保持鮮活!他說:要讓自己的想像力保持鮮活,而不要有學究氣,因為學究氣會對於學生、對於學習造成損害!接著他說:在教師職業中所掌握的東西也可以學習著逐漸使用在生命中別的職業中。這件事其實Steiner在別的演講集裡有提到:華德福老師如果就是一直做華德福老師,久了之後,也會變成一個華德福老師的學究。也就是變成一個只會華德福老師、只會華德福東西的人,他說那樣也不健康。所以Steiner其實最期待的是什麼?華德福老師當了一輪,比如帶了八年之後,可以休息,休息就是什麼?不是不做事,而是去做一份不是老師的職業:泥水匠也好、工程師也好、賣小吃也好、擺地攤也好……做個幾年,覺得O.K.了再回來,繼續當華德福老師,這樣你就可以把在教學、學習過程中的所得,運用到別的生活領域,然後也會在別的職業生活中,得到新的養分,再帶回來教學,這樣就可以保持鮮活的想像力!可是為什麼現在一般師範體系出來的老師,很難轉換成華德福老師?最大的問題是什麼?他們大部分是人生勝利組,很會考試、讀書,畢業之後就考教甄、取得教師證,上了就進入公立學校。學校裡面也是一樣,聽命行事,課本是什麼,就上什麼進度。這樣一路上來,有沒有除了教學工作以外的真實社會經驗?沒有!所以想像力就受限,因為環境一直就是學校、學校、學校……只是不同等級的學校,從小學、國中、高中到大學,又回到小學,全部的生命經驗都在學校,有多的東西可以給學生嗎?很難!所以你會發現,很多華德福學校,甚至是公辦民營的華德福學校,比較有鮮活想像力、表現比較好的老師,通常都不是師範體系出來的,甚至很多都沒有教師證,有時有教師證的老師,反而很缺乏想像力、沒有辦法看見孩子,然後會執著在很多ㄣ~師範或者華德福的教條上,因為他們就是習慣了那樣的思考模式。這樣可以了解嗎?所以很難啦!一般人會覺得師範體系出來的,應該很有專業性,這好像是一個迷思:你很能掌握教材、教法、評量……所有的東西,可是那是你自己的嗎?那是你自己有興趣的嗎?那是你自己研究出來的嗎?那是你自己想要知道,知道了之後可以很開心地跟學生分享,是這樣的心情嗎?還是反正課本有什麼,就想辦法把它演得很精采,那就是布提亞?54:27的想法。這就是為什麼當華德福老師很難,而且很難從師範體系裡找到,或者說鍛鍊,因為如果他是一路這樣上來,而且你要知道,現在會去當老師的人,到底有多少是對孩子充滿喜愛跟教學熱情的呢?應該不到一半吧?講一半是很客氣,大概只到三分之一,大部分就是什麼?老師就生活穩定,就是一份鐵飯碗,所以能做就這樣繼續做下去,真的很有教學熱情、真的喜歡小孩嗎?講一半是很客氣啦!可以了解嗎?公立學校講一半是很客氣,基本上不到一半。如果是抱持那樣的心態,然後你告訴他:要自編教材、要讓想像力充滿、每年都要講不同的東西!他說:公立學校的老師幹嘛這麼累,如果課本二十年都不要改版,每天閉著眼睛都能上課,這樣多好!可以了解那是不同的職涯想像跟企圖心的選擇嗎?所以為什麼公立學校要轉型成華德福學校,然後說它是公辦公營,公立學校的老師都有教師證,教學品質有保障,只要聽到教學品質有保障我就滿頭都是問號:等一下,你真的是華德福嗎?那很辛苦啊,做華德福老師非常辛苦,公立學校的老師有要那麼辛苦嗎?所以我一直沒有看好這件事,反正內行人看門道,外行人看熱鬧,看熱鬧就是:你看某個地方又成立公立華德福學校、某個地方政府又說什麼偏鄉學校要轉型華德福學校,講得好像華德福學校就是一般學校上去就解決一樣,沒有那麼容易啦!這樣可以了解喔,所以核心問題還是要解決。好!我們休息一下,等一下下半段就會開始作結論,結論完之後,再講開學致辭的部分。

 

守護天使讓我們想像力充滿

接下來他說:我們要怎樣認知人,也就是怎樣認識一個完整的人。Steiner講的這個重要概念是:你必須把一個完整的人的圖像放在內在,把《人學》裡講的所有人的身心靈內容融會貫通,就可以慢慢進入華德福教育的感受裡。他這裡談的就是:如果我們只在表面上做一些東西,是沒有意義的,最重要的是什麼?內心!也就是老師的內心到底是什麼狀況!Steiner最後講的三個東西,普遍引起誤解,所以我們必須探討這三個東西到底跟前面的內容有什麼關係!第一講的時候,我們其實就破梗了,這一講最後他講了三句話,第一句是:「讓想像力充滿自己」!指的是什麼?你在思考時,需要的是想像力,那想像力從哪裡來?我們一開始就講:每一個人的背後都有一個守護天使,守護天使給我們力量、大天使給我們勇氣、掌權天使給我們智慧,這個力量就是什麼?就是想像力!所以我們要想像力時,除了自己要努力,還要跟天使階層合作,讓想像力充滿自己,做任何事情、想任何東西,都不要有迂腐、教條、陳舊的東西出來!現在外面有很多所謂的華德福教條,就是華德福不能怎樣、華德福不能怎樣……如果只是把它當成教條來膜拜,大可不必,為什麼?只是去膜拜某些教條,對於老師的內在,或對於家長的內在,沒有任何幫助!重點是要怎樣把那個人的完整圖像,放到內在,那才是最重要的,然後你就會想出方法來解決這件事。老師的內在修練,很重要的部分就是要先讀《人學》,讀《人學》本身就是一種修練,因為讀不懂,沒有想像力就讀不懂啊,這很正常,所以要怎樣有想像力讀懂它,是另外一件事。對我來講就有點困難,現在《人學》已經講到第五遍、第六遍時,要怎樣讓想像力充滿自己,明年再講第七遍,要怎樣再讓想像力充滿自己?Steiner只有講一遍《人學》,我已經講七遍了,人生很痛苦,常常在做這種事,就要努力!

 

老師要有追求真實的勇氣

第二個是什麼?勇氣!這裡翻譯叫「追求真理的勇氣」!我自己在看這一句話的時候,理解不太一樣,如果把《人學》德文版裡的「追求真理的勇氣」這句話,直接輸入google,出來的是什麼?一部電影!這部電影在演什麼?有關新聞的故事:一位德國的獨立記者,如何追求事情的真相,最後揭發弊案,這部電影的德文片名就是「追求真理的勇氣」。我們跟後來華德福教育所發展的狀況來比較,或者把這一段話重新組合,就會了解追求真理的真理,不叫真理,叫真理好像是一種理論,應該叫「真實」,你這樣去看就會比較了解,如果我們把這段話裡的「真理」改成「真實」的時候(書三二頁,第一段),你就會更理解這一段內容:「人們沒有勇氣獨立自主地、自由地思想」,也就是缺乏想像力,「並將真理(實)取代謊言而與之結為連理」。「人們害怕自己在思想中自由運動,因為人們相信,那樣人們就會立即將謊言接納於心。於是,教師必須,正如我已經講過的,在自己的教材裡融會貫通創像,並添加上通往真理(實)的勇氣。如果沒有追求真理(實)的勇氣,在教學中,特別是面對長大了的孩子,他的意志就束手無策了。我親愛的朋友們,發展作為追求真理(實)的勇氣,也必須要在另一方面與一種強烈的真理(實)的責任感相結合。」如果你說「真理的責任感」,那是什麼?什麼叫「真理的責任感」?是「真實的責任感」!這是什麼意思?很重要的概念:教育當中,經常充滿了謊言,比如說我們那個時代的謊言是什麼?三民主義統一中國對不對,然後所有教材內容都是假的或過時的,只是引導你去接受某種意識形態而已。那是真實嗎?那不是真實!所以在教學中,我們如何有勇氣去面對真實,比如面對高年級孩子,長大的孩子,你要告訴他一個美好夢幻的理想世界?還是告訴他一個真實的世界?你要告訴他這個世界並不完美,也有很多荒腔走板、亂七八糟的事正在進行,你敢不敢跟小孩討論這些事?這就是真實!所以,華德福教育如果從第一個角度來講,是一種充滿了想像力、創造力的教育沒錯,可是第二個角度,它也必須是充滿了真實的教育!比如我舉一個很好笑的例子:有一次家長來照海參訪,就說:啊~那你們學校現在怎麼樣啊?我說:我們學校現在虧錢啊!他說:虧多少錢?我說:一年大概虧掉幾百萬吧。他說:那怎麼辦?那就借錢啊。借錢怎麼還?啊就是借新還舊嘛,反正就是跟家長借,再把舊的還掉,然後等到明年再借新的還舊的這樣子。他說:啊這樣學校撐的下去喔?我說:不知道耶,就這樣。後來那個家長還是把小孩轉進來,他小孩本來讀公立學校。有一次我們就在聊天,我就問:ㄟ~XX爸,因為他本身是做創投的,我就跟他說:ㄟ我上次跟你講學校虧錢虧的這樣,啊你還敢把小孩轉來喔?他說:沒有問題啊,看你們的收費跟老師,怎麼可能賺錢,如果你告訴我說學校財務沒問題,而且會賺錢,我反而很懷疑你們這些人到底有沒有在算啊?有沒有精算成本啊?如果你們知道在虧錢,那很好啊!至少你們面對問題,知道問題在哪裡,那O.K.我小孩是可以送進來沒有問題!你懂意思嗎?可是你會發現現實的世界,不管是教育,或者社會、政治,甚至商業,充滿了欺騙,講的都是假話,那你要人家怎麼相信你?所以Steiner說:老師不能夠跟謊言妥協!他在《實用教學指引》裡說:老師必須絕對的真實,完全不能夠跟謊言、謊話妥協,這件事很重要,可是這件事做不到!為什麼?還記得嗎?第一講的時候Steiner說:必要的妥協,可以加速我們實現理想!所以有時候,多多少少還是沒辦法那麼真實,還是要稍微妥協一下!所以你會發現追求真理,其實不需要勇氣,但是追求真實,就很需要勇氣!Steiner在這邊講的是:如何面對一個狀況,不要被謊言所誘惑,而必須呈現出真實。這很困難,所以柯P才會講:如果講謊話、說話不算話就要退出政壇的話,那台灣政壇都無人啦!沒人啦!如果講話要講到這種程度,講謊話或者是說話不算話就要退出教育界,台灣沒老師了啊!沒校長了啊!可以了解嗎?說話不算話也是一種謊言喔!比如我舉最簡單的例子:慈心每年都跟宜蘭縣政府講:我們教室不夠。宜蘭縣政府就說:好!我們會幫你想辦法,會幫你找校地。講幾年了?講了快十年了,有沒有校地?沒有校地。那他是不是說話不算話?就說話不算話啊!講白了就是說謊嘛!如果說教育處長講謊話就要下台,不知道已經換掉幾個了!可以了解嗎?每次慈心的團隊去跟縣府溝通,都說好!你們需要時間,我們給你時間,希望你們能夠幫我們找校地!講十年了啊!對不對,慈心現在塞成什麼樣子?多可怕!本來量體規劃一百多人的校園,現在已經塞了四百多個在裡面,將近兩倍半的人,連下課時間,這一塊走廊是哪一個班級可以在這裡玩,都要貼標籤了,大家輪流,所有小孩下課時間一出去,操場上面擠滿了人,連手舉起來都打到隔壁同學的頭,已經擠成這樣了,教育處看不到。很多人都要來啊,辦學績效很好啊!O.K.啊多收一班、多收一班,每年都叫你增班!哪有那麼多教室、那麼多空間?連走廊都不夠了!每次都說好!我們會幫你找校地!啊就說謊!之前就公開開幹,慈心的團隊就直接槓上縣府,縣府也不是省油的燈,就丟一大堆出來攻擊他們,兩邊就互相打來打去!所以你說公辦民營學校也是要面對很多問題,因為公辦民營更難得到真實,政府都在說謊、都在做表面工夫,怎麼做到真實?很難啦!他要績效什麼,那都假的啊!所以很困難!公辦的華德福學校,每次我都講就是公立學校老師的待遇,華德福學校的工作量跟時間,公立的要做、華德福也要做,做到死!因為公立學校光是應付那些什麼督導啊,有的沒的那些基本的paperwork,就已經快死人了,然後還要做華德福!人生很悲慘,知道嗎?每次聊到公立華德福學校我就說:公立華德福的老師喔,如果一把同情的眼淚不夠,就掬兩把或三把好了,反正就只能同情而已,因為你根本不能對它做什麼,那是公立學校啊,一切被國家法令、制度綁住,但是你又期待它能做出華德福的品質,很慘烈啦!私立學校沒有那麼慘烈,就只有一個問題叫沒錢,就這樣!所有的問題就只是沒有錢,其他沒什麼太大的問題,因為國家法令管不到,公務人員任用條例也管不到,政府一些奇奇怪怪的長官也不會來我們這裡,唯一的問題是沒錢!看大家怎麼選擇,未來應該會越來越明顯,私立學校得要努力提升教學品質,做到更好、更高品質的華德福教育,才能吸引足夠的學生,才有足夠的學費。公立華德福,就在卡住的狀況下匍匐前進,能做多少算多少,因為很困難啊!比如說我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到底要不要讓學生去參加全國性的檢測或測驗?你教的跟他們不一樣,要不要去測?測出來如果分數都很低,那人家會怎麼講?華德福就沒有在教啊,所以小孩就不會啊!問題是我教的東西跟你不一樣,為什麼用你的題目來測我學生的能力?不然我開發出一套題庫去測其他學校,看他們會不會!他們也都不會啊!可是他們就覺得測驗的標準符合教育部的課綱、十二年一貫的課綱,你到這個年級就一定要會這些東西,華德福小孩不會,就說華德福小孩的程度很差!你不去測,他又說你看,你們都不敢出來測,表示你們沒有能力嘛。那怎麼辦?所以就看每個人的選擇,像我們私立學校就很簡單,沒關係,上大學見真章!我又不跟你比這一塊,等到大家離開學校,進入另一個階段時,不要說比升學成績,看進去之後大家的學習狀況表現,再來比嘛!現在比這一塊沒有用啊,因為這一塊你學的跟我學的又不一樣,怎麼比?沒有辦法比啊,就比最後、開花結果之後變成怎樣,大家來比比看。所以很難啦,這個觀念溝通非常困難!

 

老師對於整個世界、整個宇宙的進化,對於整個時代是有責任的

第三個是責任感。他說:如果我們要發展出追求真實的勇氣,也必須要在另一方面與一種強烈的真實的責任感相結合。也就是說必須對這個工作,必須對華德福老師這件事,有一種真實的責任感。真實的責任感是什麼?還記得我們之前講過的班級經營訣竅嗎?Steiner說:最重要的是什麼?你要把每一個孩子都視為宇宙的中心,所以你對每個孩子或對班級所做的事,對於整個宇宙、整個世界的發展,是有很重要的影響力跟意義的!只有你把自己的工作當做神聖的,這樣的連結才會發生!(參閱:《人學》導讀11:第十講)還記得嗎?我們前面講每個小孩有一條導線,你不要一根一根去拉,而是跟整個班級的小孩形成一種關係。O.K.嗎?可以了解嗎?所以他講的責任感是這個。那責任感的背後是什麼?你對於整個世界、整個宇宙的進化,對於整個時代是有責任的,也就是之前說的:智慧的來源是什麼?掌權天使、時代精神!為什麼要有華德福教育?因為這個時代跟以前已經不一樣了,所以我們需要一種新的教育,為未來世代跟未來的時代做預備,去開創一個更美好的人類未來!那是什麼?很真實的責任感、教育工作者的責任感!所以這個責任感不是:我就是負責讓小孩考高中得高分就好、負責讓小孩考進好大學就好!而是要知道我們教出來的孩子,會影響未來一整個世代跟人類發展,必須把你的責任感放在這裡!

 

教育要讓科學、藝術、宗教活起來

演講結束之後,我們來談一下致辭。Steiner的致辭很有趣!引言是瑪麗.施泰納,瑪麗.施泰納是Steiner的老婆,一九一四年結婚的。裡面他講到:這所新學校應該是什麼?為了我們當下以及為人類發展的未來所要求的事情裡,去做這所學校。從這樣的前提發展出來時,作為一種三重神聖職責而存在。這裡的神聖職責,其實就是我們剛剛講的責任感的來源,把它們連在一起看就非常清楚。他說:當一個教師、教育者,在工作時必須要有這個神聖的職責。那怎樣有這個神聖的職責呢?必須要以藝術性的方式來完成工作,他必須是一個藝術家、教育家,教育是一種藝術!所以必須對你的工作有一種神聖的責任感。接下來談的是科學、藝術、宗教,他說:一般人的理解,教育好像跟這些無關,或是不完全相等,可是教育工作本身,這邊的翻譯比較奇怪一點(書三五頁第四行:讓生長的科學充滿活力!讓生長的藝術充滿活力!讓生長的宗教充滿活力!),他其實是說:應該是要讓,如果用台灣現在比較流行的說法,就是要透過教育,讓科學活起來、讓藝術活起來、讓宗教活起來!就是它們必須是活的。那活起來是什麼意思?他說:它必須是真正活著的科學、藝術跟宗教,而不是死掉硬化的東西。一般的教育,甚至是科學教育,其實跟華德福教育要做的不完全一樣。為什麼?因為華德福教育必須做到從「人智學」裡所探討的人:對於人的本質具有整體性的理解,而發展出來的教育。所以人是一個整體,人不只是物質,這樣對身心靈整體的認識、感覺,就不是一般的科學教育,一般科學教育不處理非物質的部分。可是「人智學」或者說華德福教育,作為科學教育本身,它的科學是包含看不見的世界,他認為這才是活的科學!

那藝術呢?什麼叫讓藝術活過來?就是教育應該是一種藝術!現在的教育,沒有辦法滋養人的心,我們講以心傳心,教育已經變成純粹的知識傳遞、技術訓練,沒有心的溫暖在裡面!人如何去感受那個心?這在華德福教育裡面非常重要,而且是非常非常難的!當一個老師在用很多心跟孩子一起工作時,就不只是他的知識跟技能而已,而是他的整個心!這時他就是一種藝術,就是一種教育的藝術!

最後是活過來的宗教,為什麼講到宗教?他講的宗教不是一般所謂的宗教,而是一種靈性的追求,就像我們一開始所講的概念:華德福教育不只是跟物質世界的人工作,還有跟人的靈性,甚至更高層世界的存有一起合作工作!所以我們在做華德福教育時,應該針對靈性的需求,以及更高層世界的存在,也就是時代之靈、時代精神,了解祂的要求是什麼,然後讓我們教出來的孩子可以面向未來!這是非常重要的!所以真正的教育,不是去教「人智學」給小孩,而是必須掌握時代的脈動、掌握群體的特性、掌握人的圖像,然後依照「人智學」的基礎,想辦法把真實的東西教給小孩!

現在的科學,其實還沒長好,科學從希臘羅馬時代、中古世紀,慢慢演變過來,其實還很物質化,很多只是表象,有沒有辦法看到歷史發展軌跡的本質或內涵?還很困難!Steiner說從十五世紀開始,也就是「後亞特蘭提斯的第五個文化紀元」,我們現在這個時代,從一四一三年開始,它的狀態跟十五世紀之前不一樣!他說:十五世紀被文明了的人類與十世紀或八世紀的人類的區別,正如十二歲的兒童與還沒有到七歲的兒童之間的區別。簡單來講現代的人類跟十五世紀之前,已經處於不同的意識狀態,所以我們需要一種新的教育,這是一種理念!所以當代跟古代,並不是古代的更好,而是我們能不能看見歷史或宇宙發展的流向,為未來去看到這個世界需要什麼樣的教育,也就是它不是一個去回應或者去呼應過去時代需求的教育運動,而是我們怎麼朝向未來,未來是一個什麼樣的時代,我們要向未來去定位、向未來去學習。(煜:當然能夠為未來做準備是最好的,那就要問:我們怎麼知道Steiner看到的未來就是真的?我的看法:未來可能有一個原則走向,但究竟會不會如此?不知道!就像我們在物質世界做計畫,總是計畫趕不上變化,得依著變化而變化,最後可能不是原來設定的結果,但過程卻讓人學習很多。所以我覺得未來不是固定的,是大家(人、……及靈界)共同的創造!當然宇宙有可能有自己的走向,但這個走向到底是誰決定的?那樣的走向真的比較好?我想拐個彎走不行嗎?我想反方向走不行嗎?反方向無限遠後也是到達同樣的目的耶!或者我不想走天使那條路不行喔?那會不會這些歧路其實早在靈界或出生前的設定中?可能喔!所以修行很重要,修得清楚明白、修得自由自在是很不容易的!)

他說:人甚至不可以問:應該把人更多地為了人本質而教育呢,還是更多地為了外部的職業?為了人的教育或為了職業的教育,也就是現在一般講的通識教育跟技職教育,其實最早去區分這件事的就是德國,它們四年級考學科分科考,八年級之後就分成技職系統跟一般普通高中、普通大學的系統,一百年前的德國就是這樣,所以當時他們也是有很強的技職系統。可是Steiner認為:區分為了人的教育跟為了職業的教育,不是這樣做的。重點是什麼?我們必須從人的本質跟內在去做!怎麼講?在華德福學校的最高理想是具有人本質的教育,所以應該是普通高中或大學的博雅教育、通識教育,讓學生了解到歷史文化,並且能夠真正的思考,我們稱之為博雅教育或通識教育、全人教育。可是另一方面,也需要讓孩子具有能力,也就是必須要有一些職業技術的訓練,劃在華德福教育裡。為什麼?你要知道,當時華德福教育畢業的小孩是直接進入職場,因為他們大部分都是華德福菸草工廠工人的小孩,沒有什麼經濟條件繼續升學,所以必須考慮他們的未來。如果高中畢業什麼都不會,沒有辦法進入職場工作,那不是斷了他們的生路嗎?所以不可能完全不顧!可是也不能因為他需要技術養家活口,就沒有把應該有的全人教育放進去。所以Steiner說這是一個很艱鉅的任務,因為要把全人教育做好,就一定要花非常多時間,又要去做技職教育,也要花很多時間,這個學校竟然想要兩邊通包,那怎麼辦?必須更有創造力、更有效率的教學!

 

教育是一種藝術

Steiner最後講到:我們不應該追求各種教條,也就是我們的原則、世界觀的內容,把這些教給孩子。簡單講,不要一直在學校裡教小孩「人智學」的內容,因為這樣會變成教條,應該以這些方法論、教學法為基礎去產生活的知識,而這些也都能夠實做,然後就可以把教育做好!另外,關於宗教課,我們之前已經講過,華德福學校上宗教課是不得已的,因為當時的威瑪共和規定要上宗教課,所以他說:關於宗教課,我們就是請他們依照自己的宗派,去上他們的宗教課。我們不會把我們的世界觀、意識形態帶給孩子,如果他來自於不同的宗教家庭,自己去找到那一部分去上就好。最後的結論就是:教育是一種藝術!它不只是科學,當然也不只是宗教,最重要的,它的核心是一種藝術!如何讓教育藝術化,教育藝術化並不是每天都教藝術課程,而是你如何用心去帶孩子的心,那就是一種藝術!所以這件事很困難,最困難的就是這裡!Steiner在這邊再三強調:華德福學校不是一所標榜某種特定意識形態,充滿了教條的學校。他說:不要變成那樣的學校,而是基於人智學的啟發,把它內化、修練之後,變成一種活生生可以實踐的東西,然後拿出來運用在教學現場上,這就是我們所要努力的方向!

這樣有發現Steiner在最後一講跟開學前的致辭,講的其實都是同樣的東西嗎?也就是想像力、勇氣跟責任感!這是很重要的!有沒有什麼問題?講完囉,要放暑假囉!

 

Steiner的書要讀懂他的意思

Q:老師請問一下,像我們剛開始都沒有課本,然後問老師,老師跟我們說不用急著買沒關係(A:也看不懂啊),是不是我們聽完之後可以去買書來看?

A:就可以了,可以慢慢地試著去理解,因為真的有一點困難。現在有三個版本的翻譯:兩個版本是出版,一個版本是網路,盧安克的版本是在網路上的(煜:最近出了另一個版本:琉璃光出版,潘定凱翻譯的《人學》)。如果你們真的覺得有些需要說文解字一下,看不懂德文,也不太想去讀英文,就把三個中文版拿來對照一下,有些在這個版本會翻譯的比較清楚,有些在那個版會比較清楚,就可以在字詞上多一些理解。但是字詞上多一點理解也不一定有用,重點是要讀懂他的意思,有時不是靠字詞,而是靠內在是不是有那個觀念跟想法。當然可以試著開始回去看,然後就會發現很多問題,這是正常的,因為再怎麼講也不可能講到非常細,所以一定有一些東西是沒~ㄜ~應該這樣講,要看Steiner的演講集,大部分都需要有基礎,沒有基礎想直接進入任何一個演講,就是準備陣亡,因為根本就看不懂!書的話,也需要基礎。所以就變成你要怎樣堆疊出那個最基礎知識的底,大底要怎樣打好,才是最難的事!每次我都跟所有上華德福師訓的老師講:三年師訓上完,就是個底、就是個開始,上完之後才開始有機會慢慢去知道華德福教育是什麼,這是個開端。真正要理解,就是要進入教育現場,真的去教小孩之後,就會發覺哇!不夠!師訓上的東西其實只有一點點,真正要應付現場的狀況,還有很多很多的修練,那就再繼續加油,所以那是個開端!現在的狀況可能跟當年Steiner遇到的一樣:不可能先完全理解才開始做,所以必須要邊做邊學、邊做邊學、邊做邊學。所以我常常講:師訓當中學得最好的,就是那個邊當導師或邊上課,然後又邊上師訓的人,會學習到最多。因為他一邊在打底,一邊又在蓋房子,就是非常可怕的狀況,但是他會學到最多東西。我們現在的困難點就是這樣,不可能先完全理解了,才開始進入現場工作,沒那麼容易,現場總是有很多不一樣的困難在等著你。所以《人學》只是個開端,當然《實用教學指引》是針對教學法的部份去做設計,就是第二個演講集,第一個演講集是早上主課程:理論課,再來是教學法,然後下午是實用課程:教材的設計,就是教什麼內容。也就是他有一個為什麼要這樣教的理論課,然後中間那一段叫教學法:要怎麼教,最後是針對材料做討論,大概是這樣。所以你想,兩個禮拜之後學校要開學了,然後找一群老師來這邊師訓,師訓完之後就說上場吧!就把他們推上去!台灣就會有人說:你肖ㄟ!你瘋了嘛!當年就是一群瘋子做的事!就是要開學了,兩個禮拜之前找一群老師來教:好我們來上課,上完課之後大家就上場吧!這是一件很難的事情啦!現在也是這樣啊,很多華德福學校也是沒老師,或者老師也沒上完師訓,也是上場啊,沒辦法,因為整個台灣華德福就是~你想喔慈心師訓一屆大概招收一百五十個人,留下來當老師的不會超過五個,三十分之一,不會超過五個,每一屆他們都招新生,然後連續有三年在上。也就是說三年在上師訓的過程中,加起來就是每個年級五位,所以大概有十五個進入現場當老師。但是你要知道,以慈心來講現在差不多已經將近一百,如果不算兼任的話,將近一百一十個老師,流動率大概一年四分之一,也就是說至少一年大概欠二十五個老師左右,二十五到二十八個。但是一年最多只會有師訓中的五個,畢業後進去當老師,最多五個,可以用的啦,當然很熱心哪一年就陣亡的不算,可以真正當老師的那種。所以每年的缺額大概是二十個,就到處抓啊!當華德福老師很辛苦啦,陣亡率很高,每年都流動很多。你說慈心雖然有幾個撐很久的老師,但是也就那幾個而已,而且那幾個大部分都沒有教師證,很少數才是體制內轉過來,然後表現得還不錯,那是很少。你看公立、大的學校,又有很多困難在前面,就是外行看熱鬧:哇~好多班喔、好多人喔,好多人擠不進去在排隊,就覺得那裡一定很好之類的!ㄜ~對,外行看熱鬧嘛!今年還更慘,為什麼?今年要準備開學的師訓,竟然一百五十個招不滿,以前慈心每屆師訓大概都會有兩百到三百個人報名,然後報不上,有候補之類的,今年到目前為止一百五十個還沒招滿。

Q:那新竹有清大……

A:清大的華德福,大概一年也是一百二啊,一百二也都沒有招滿,一屆裡面就是三十分之一,能夠出三、四個可以上場就不錯了。所以全台灣華德福學校都缺老師啊,這很正常,到處都在缺老師,這是現狀。所以有很多現場的問題需要處理。理論先讀讀看,看能夠懂多少,如果能夠再往前的話,可能就是往《實用教學指引》前進,再說喔。如果只是理論的話,預定九月會開始禮拜天的晚上,在台電大樓站那邊開《奧秘科學大綱》。

Q:老師,《實用教學指引》是?

A:也是書,也有翻譯中文版。

Q:以後會開嗎?

A:不知道,現在主要是沒有時間啦,主要是我很忙沒有時間。

Q:就很久上一次也可以啊。

A:不用啦,不要搞到那麼長~所以台電大樓那邊,應該是上三週停一週。

Q:那一期是多久呢?

A:就到寒假前啊,九月一直到過年前,對半年。大概是這樣,到時候會公布,七月我們會公布開始招生,有十六次課,六點半開始兩個小時,目前看起來是九月二號開始。

好所以沒有問題,沒有問題要結束喔。

 

以上就是「《作為教育學基礎的人的普遍智識》導讀」第十五堂課(第十四講)筆記整理。

 

如果對「人智學」有興趣,請參閱:

《人學》導讀上課筆記《人學》各篇連結網頁

「史代納的生平與著作」上課筆記「史代納的生平與著作」各篇連結網頁

「從人智學談生命傳記」上課筆記「人智學生命史」各篇連結網頁

《奧秘科學大綱》導讀上課筆記《奧密科學大綱》各篇連結網頁

【人學導讀】課程摘錄系列文章

「認識更高層世界的知識」課程摘錄系列文章

 

END

arrow
arrow

    心領神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