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_6093.JPG

【上課筆記】

我們會從這是一個人開始,

從這個人跟整個宇宙發生關係。

我們的內在必須有一種力量:

我們不只是在教小孩,

因為每個小孩都是一個宇宙,

所以我們是對整個宇宙在教學,

也就是在幫助、使得這個宇宙更好!

我們做的每一件事都跟整個宇宙有關!

只有在我們的內心裡帶著這個圖像,

也就是對於教學有一種神聖的,

或者一種強烈的情感,

那就可以走在一條正確的教學道路上!

 

頭是球形;胸是月形;四肢是線形

前面是從靈質跟心質的角度探討人的本質,接下來就要把之前所研究的內容,與從身質的視角聯繫起來,這樣就能獲得人的完整全貌,也才能對身質有完全的理解。講到身體,Steiner是從物質身開始談,為什麼要從物質身開始?因為比較容易理解,如果從星芒身開始,你就會問星芒身是什麼?就卡住了!所以從物質身開始談。他說:人本質的三元裡具有不同的形式,我們講過:身質的三元性就是人有頭、胸、四肢,頭的分析方式就是:頭是一個球形、球體;胸是一個月形;四肢是線形。Steiner提出這些內容其實是在更前面,也就是在《實用教學指引》裡的第二堂課:「如何去設計課程」裡。所以他的意思是:我前兩天有上過,這時再講等於是喚醒或回憶。可以了解嗎?《人學》是到第十講才聽到所謂的球形、月形、線形的分析方法,可是他在《實用教學指引》裡,前兩天就講過了,所以我們就需要補充一下,前兩天他到底講了什麼。

他講的是:如果我們要讓孩子認識人的身體,比如說到八年級時,上人體結構學,那你大概要有這樣的想法:可以先做一個球形,就是正的圓球、泥塑做的圓球,它就是頭的形狀,也就是我們的頭,小孩出生時的頭,其實是圓圓的,然後在長大的過程中,慢慢慢慢地拉長,可以想像這件事嗎?圓球形就是我們頭的形狀。Steiner接下來講:身體是什麼形狀呢?你可以先捏一顆泥塑球,再從這顆泥塑球的邊邊,用鋼絲或鐵絲把它切一塊下來,那一塊薄薄的,一邊看起來有點澎澎,也就是一邊是直的,一邊是圓弧形的,看起來像月亮,就是身體的形狀!可以了解這之間的關聯性嗎?那四肢的線形呢?線形是另外的直線插進去的! Steiner為什麼這樣講?因為我們在演化的過程中,頭、胸、四肢是逐步長出來的,《奧密科學大綱》裡的「宇宙進化論」有講:我們在地球上的演化,一開始只有頭,接下來再從頭長出胸,也就是軀幹的部分,最後四肢才接上來。華德福教育會在十或十一年級時,教孩子胚胎學:胚胎在媽媽肚子裡是怎麼成長的。如果大家去看胚胎學的書或影片,就知道我們原本是在媽媽肚子裡的受精卵,胎盤長出來之後,一開始是一坨圓圓的,接下來就像蝌蚪一樣,長出一條尾巴,然後才從那邊長出小手小腳。一開始頭佔的比例大概是一半,身體的比例也是一半,然後頭長長長,長到差不多的時候,身體才開始慢慢長,越長越大越長越大。所以小孩剛出生時,頭佔整個身體的比例將近四分之一左右,也就是身體大概只有頭的三倍長。所以我們在媽媽的肚子裡,很小很小的時候只有頭,然後慢慢長出軀幹,之後才有四肢長出來的力量。我們可以從還沒有誕生到物質世界的人:還在媽媽肚子裡的胚胎,去觀察人的身體形式是怎樣形成的。

好,第一個部分是:頭是一顆球。那胸是什麼?前面講軀幹是一顆球的一部分,所以是一個月形。月形這個比喻,或者這個說法其實非常有趣,為什麼?當你今天說它是個新月彎彎的形狀時,我們大概就要有一種印象:月圓月缺!大家都看過月圓月缺嗎?有嘛喔~!新月的時候,比如說夕陽西下,然後你看到月亮彎彎掛在天邊,是不是看起來只有彎彎的部分是亮的,可以了解這個感覺嗎?可是我們能不能發揮想像:其實它還是整顆的,只是有一部分發亮,另外的部分雖然看不見,可是並不是不存在,可以了解嗎?如果月亮彎彎的時候,另外一邊被炸毀了,那它就沒有辦法再回復到圓形,不會到月圓時又是一顆圓圓的。所以我們內心要知道:它就是一個圓圓的,只是在新月時,只有反射陽光的那一部分被我們看到,其他部分雖然看不到,但還是存在。可以想像這件事嗎?所以部分看得見、部分看不見,我們的胸、軀幹,就像新月一樣,彎彎的一片,看到的物質身、軀幹的部分,其實也就只是可以被看見的那一部分,另外還有看不見的部分!可以想像這件事嗎?(煜:這真的是太驚奇啦!)所以Steiner在講胸的形式時,用的比喻是很精確的,不只是形狀像而已,連它的內涵也是一樣!

 

胸相應於月亮,而頭相應於太陽

接下來Steiner講到一件有趣的事:他說人的胸部形式相應於月亮,而頭相應於太陽,在那個古老年代,人在理解形式這方面比後來者有更強的能力。要先講一下,他講的古老年代指的是什麼時候?應該是古埃及!因為在古埃及之前,對於物質世界的形態,還沒有太多興趣,都還在一種所謂的魔法,或形變的世界裡,並沒有針對人的形態去做研究或理解。所以他這邊講的「那個古老的年代」其實是在講古埃及,也就是從古埃及開始,看到物質世界的人,也發覺物質世界的人有意義,這時他才說:他們在理解或把握人類的形式,比我們現代人有更強的能力。他們會談到:人類的頭,其實是跟太陽的力量,或太陽的形狀是有關的!而月亮跟軀幹的形狀,或軀幹的形式是有關的!所以我們講月亮如果不是圓的、不是月圓的時候,它是一個缺形,也就是凹下去,可是凹下去只是看起來凹下去,並不是真的不見,其實還有東西在那裡,只是我們看不到而已,應該從這個角度去看。

 

頭全部都是身;軀幹背面是身、腹面是心

他繼續往下講:月亮如果不是充盈的時候,看起來只是一個缺失的球形,所以胸部的形式,是一個有缺一塊的球形。那頭是什麼?在物質世界的人的頭部形狀是閉合的,也就是一顆完整的球形,所以在物質形式上它是完全的展現出來。可是胸呢?或者說軀幹呢?就不是這一回事,因為它只有一部分在物質世界被展現出來,還有更多的部分是看不見的!可以想像這件事嗎?接下來Steiner講了一件重要的事,他說:人的胸部已經將自己掩藏了許多,它讓自己的某些存有處於不可見的狀態。考慮到胸部的很大一部分都是看不見的,這對人存有的認知是非常重要的。我們一起來想像:物質體的頭是完全展現的,它是一顆圓圓的。前面我們講過Steiner兩天前舉的例子:一顆泥塑球,從邊邊切了一塊下來時,是不是就變成一邊是直的,一邊是圓弧形的,看起來像月亮。他說:胸為我們展現的就變成兩個面,兩個面是什麼?你看人的背部,有脊椎的這一面,是不是就像這顆泥塑球被切下來的外面,圓弧形的這邊?外面的意思是什麼?跟頭的性質比較有關,也就是比較屬於身質的概念;而切下來的裡面,也就是我們的腹面,是不是比較fresh、新鮮的、比較潮濕的,它的身質沒那麼多,比較朝向心質,也就是屬於心質的概念。所以我們的身體在物質世界的展現是:上面的頭,全部都是身;可是軀幹:背面、背部展現出來的是身比較多;腹部展現出來的是心質比較多。可以了解嗎?所以他說:整個頭在物質世界展現出來的是身;軀幹背部展現出來的是身、腹部展現出來的是心。可以看到這個差別嗎?我們的頭在肩上靜止時,它才做為一個思考的器具。但是胸呢,其實是什麼?身跟心之間必須反覆的交互作用,我們的胸,也就是軀幹的部分,必須腹部跟背部兩邊,心質跟身質反覆的作用,融合成軀幹的部分,所以有身質跟心質。(煜:書二二一頁第二行起原文:「於是,當我們的頭在肩上修靜的時候,我們自己才負載了一個真正的身。當我們將自己的胸從其餘的胸部上分解出來,讓它受到心質的反覆工作反覆作用的時候,我們自己才具有身與心。」這裡看不大懂,意思是頭部(思考、神經感官系統)是屬於物質的、身質,需要靜止?胸部(情感、呼吸節律系統)是屬於身與心質,看得見的軀幹從其餘看不見的部分分離出來,讓看得見的軀幹受到心質的反覆工作及作用,我們才具有身及心?這樣表達的意義是什麼?真正的身,也就是頭,需要靜止;而軀幹則須與其餘看不見的部分不斷的交互作用,才會有身及心?那要如何不斷的產生作用?是自動發生嗎?還是要做什麼?還是說心質並不是指其餘看不見的部分?靜坐的時候來觀察看看。)

 

四肢是從外面插進來的

可是四肢手腳呢?是從外面插進來的,也就是它們不是從裡面長出去,而是從外面插進來。以這個概念來談的話,跟其他部分就是相反的力量。可以想像嗎?直線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講,後面Steiner會說到:有一個非常非常大的球,那個球的最邊邊,比如說地球,地球是一個很大的球,而我們講地面是平的,但真的是平的嗎?嚴格來講不是,因為它是一個很大很大的球的一個小切點,可以想像嗎?頭是整顆、軀幹是切一塊,手跟腳是一個很大很大非常大的球,然後它的表面切一點點,只切一點點時,看起來就像什麼?線段!可以想像這件事嗎?它就像是線段了,因為就不再有弧形的感覺,而是直線線段的感覺,然後再從外面進入到身體,所以它是反過來,倒著插進來。這樣有基本的感覺嗎?身體分成球形、月形跟線形的基礎,也就是Steiner在這邊講的基礎。這樣還可以嗎?有進入到最基本的球形、月形跟線形嗎?O.K.喔?!(煜:書二二一頁倒數第二行起:「我們怎樣才能真正理解這個肢體群人呢?如果我們考慮到,胸部是從球形上留下來的那幾塊與肢體群的那幾塊不一樣,我們才能理解肢體群人,是胸部那一塊從圓周上留下來了。在肢體群那裡,從內部,從球的半徑上留下了更多的東西,於是球的內在部分被作為肢體群派上用場。」如果就字面上來看,似乎肢體群是球的半徑上留下來的,但如果就內涵來看,或許肢體群包含了球的內在部分(看不見的部分)!但肢體群的球與軀幹的球是同一顆嗎?或者軀幹的球包含在肢體群的球之中?也就是其實肢體群的球非常大、無限大,軀幹球次之,頭的球最小,但都在肢體群的球之中。)

 

頭也有自己的肢體群

Steiner接下來講:前面講過所有的東西,不能把它截然的區分開來。我們之前講過一個基本概念:頭只是主要的頭,全身上下都有頭;胸只是主要的胸,全身上下都有胸;四肢也只是主要的四肢,全身上下都有四肢。所以他就回到這個概念來講:並不是我們畫一個圖,說頭就是頭、胸就是胸、四肢就是四肢,那它就死掉了,頭、胸、四肢必須接在一起才是一個完整的人。(煜:書二二二頁:如果人只是以繪圖的形式地將一個東西與另一個東西區分開來,不是一個正確解決問題的方式,必須總是要將這個和那個編織起來,因為其中存在著鮮活之物。)他繼續說:好,即使是頭,裡面也有四肢。那頭裡面的四肢是什麼?頭顱上面的下顎,就好像四肢一樣被接到頭上面,它可以動!對不對?頭骨大部分是卡死的沒辦法動,但是下顎這一塊是不是可以動,因為它是從外面被接上去的,所以它是我們頭裡面的四肢,然後萎縮了,變成一小塊黏在頭上面,但它其實本來是四肢的。(煜:書二二二頁描述的頭的肢體群,包含上顎及下顎。)這樣可以了解嗎?Steiner舉的這個例子非常有趣!他為什麼舉骨頭?不舉肌肉、血液?因為骨頭是不是身體裡面最硬化、最死亡的部分,是不是我們最容易觀察到的?所以他以頭為例,講它整個是身體時,又舉了頭的骨頭來說明。可以想像這件事嗎?

 

頭是思考;肢體是意志

接下來他講:當你們研究被置入於我們整個身上的肢體群,事實上是肢體群人本有的客觀實體,你們必須在這個披掛著肌肉與血管的外套裡尋找它們的本質。在某種程度上,我們的手臂和腿部,手和腳上的肌肉和血液系統置入了骨頭。那頭的肢體群呢,上顎和下顎的肌肉和血管完全萎縮了,剩下中間的骨頭。所以手跟腳其實是什麼?肌肉跟血液!我們之前講過,從思考、情感、意志來講,肌肉跟血液是什麼組成的?意志!為了實現你的意志,所以肌肉跟血液會去工作對不對?四肢主要是肌肉跟血液,但是中間又放了骨頭,那骨頭可以說是什麼?萎縮的頭!他這邊就把前面講的心魂的作用:思考、情感、意志,放回到身體來看:如果要研究意志,就要研究手跟腳;如果要研究思考,就要研究頭!可以想像這件事嗎?如果你把他的邏輯拆解開來,會發覺非常有趣:從身體有球形、月形、線形開始,再去談裡面其實有身體的部分,就是頭不是只有頭,裡面也有四肢,下顎就是四肢進來,在頭裡萎縮了變成一塊,但是可以動。那四肢呢?為什麼要舉四肢?因為要舉反差比較大的例子,這樣就比較容易看到及理解。所以他從身體的頭是球形、軀幹是月形、四肢是線形講起,然後從線形這邊講回來:手跟腳主要是肌肉跟血液在工作,是為意志服務的,可是裡面有沒有頭呢?有!骨頭萎縮了在裡面,外面都是肌肉跟血液。可以想像這件事嗎?接下來他就繼續講:如果你們要研究意志,就要研究手跟腳;要研究思考,就要研究頭。當然也可以從骨頭開始研究,為什麼?因為骨頭就是什麼?已經硬化、結晶化的部分所留下來的架構。從某個角度來講,研究骨頭還是比較偏向什麼?思考嘛!對不對?我們之前講過,思考是離斥感形成的,偏向死亡,在人體就形成了骨骼跟神經系統!所以如果是研究骨頭,就這個角度來看還是在研究思考,就算研究的是四肢的骨頭,也是比較偏向思考的部分。可以了解嗎?如果研究的是血液跟肌肉,那就比較是意志。手腳是以意志為主沒有錯,可是如果研究頭裡的血液跟肌肉,其實比較偏向頭的意志部分,可以了解喔。所以他這裡舉了頭跟四肢的研究,我們就要舉一反三,不能他講了一個部分,其他部分是什麼就不知道!(煜:書二二三頁整頁都相當精彩!)

回到最開頭:現在開始要談身,但為什麼不談以太、星芒,那也是身啊,因為它們比較抽象、比較難理解,Steiner就舉最容易被我們看到外顯形式又固定的,那是什麼?骨頭!先從骨頭來解釋。這樣可以了解嗎?他挑選的例子其實是希望我們能夠容易了解。好,到這邊為止有沒有什麼問題?還在嗎?有跟上嗎?

 

歌德的「脊椎骨形變理論」

好!還在的話我們就繼續往前!接下來Steiner開始講所謂的骨頭形變!這當然就要提到Steiner生平裡面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就是他在大三那年接了一個工作:編歌德的科學作品集,裡面就有講到骨頭的形變。所以從歷史來講,它已經跟著Steiner三十年了,那時他就已經注意到骨頭形變這個例子,三十年後的演講再把它拿出來用,可以了解這個概念嗎?我們接下來講骨頭形變,會跟這段歷史有關。他說:對於多數人來講,去看到手臂的骨頭跟頭部的殼骨之間有什麼關係,是非常困難的,可是對於老師來講,是一件好事。為什麼?Steiner常常講:當我們遇到困難的時候,還是要繼續前進,我們應該把它當作什麼?當做一個鍛鍊的機會!也就是對於老師來講,面對反差非常大的東西,剛開始沒有辦法找到它們之間的關聯性,那就是個好例子!為什麼?因為你一定會找到它們的關聯性,可是要經過努力,而這個努力的過程就是我們現在要做的。所以他說:這對老師來講是一件好事,因為我們來到一個非常非常困難的地方,但是就是要想辦法克服!他首先講的就是歌德的骨頭形變理論,也就是脊椎骨的形變,什麼意思?人的骨頭其實是從脊椎骨變形而來,脊椎骨是最原初的形狀,其他骨頭都是來自脊椎骨的形變,你可以把它拉長、旋轉、一邊放大、一邊縮小、擠壓……去形成其他骨頭。那歌德是怎麼發現這件事的?故事是這樣,歌德的手稿記載:有一次他到了一個羊的亂葬崗,看到一大堆的羊骨頭,然後發現:如果把羊的某種骨頭從某個角度去看時,好像就變成另外一種骨頭的形狀,也就是他從投影或透視的眼光去看時,羊的頭骨就不是純粹的頭骨,從某個角度看羊的頭骨就發覺實在非常像脊椎骨,只是放大的脊椎骨而已。可以知道那種感覺嗎?不是用想像的喔,他是這個角度看、那個角度看,再加上內在的理念去觀察時,發覺會不會有一種可能:其實所有的骨頭都是從脊椎骨形變演變而來,所以他就提出所謂的「脊椎骨形變理論」:動物比如說羊,羊的頭骨是不是有可能就是從脊椎骨產生形變,而得到一種所謂更演化或更進化的脊椎骨!

 

頭骨由脊椎骨形變而來;四肢骨由脊椎骨翻轉而來

接下來Steiner繼續講:人現在可以相對地容易看出,為什麼?脊椎骨書裡有畫(煜:書二二五頁,建議上網看脊椎骨,像這個這個),中間有一個孔洞稱為椎孔,可以讓脊髓、神經根通過,所以它中間是中空的。我們的頭骨是不是某種程度而言也算是中空?(煜:顱骨請看這裡)只是它中空的形狀,是在後面有一個洞(煜:應是「枕骨大孔」),前面嘴巴有一個洞,所以是脊椎骨本來的形狀,把它稍微扭轉一下,可以想像嗎?本來是一個洞,把一邊張開、扭轉,是不是變小,變成頭骨上面是覆蓋的,然後有個洞在前面,有個洞在下面,也就是脊椎骨本來是一個圓洞,把上面張開,變成一個頭骨的感覺,然後下面不變,是不是就有兩個洞。所以脊椎骨跟頭骨如果用電腦繪圖軟體作形變的話,只要把脊椎骨一邊拉開拉長,看起來就非常像頭骨!可以了解那個感覺嗎?那四肢的骨頭怎麼辦?四肢骨頭跟頭骨、脊椎骨長的不像啊!其他骨頭即使是胸骨……等等,都可以想辦法用脊椎骨形變出來,可是到了四肢手腳就卡住了!Steiner這裡就提供一個解法,他說:到底要怎樣才能想通這件事?也就是手腳是怎樣從脊椎變過來的?我們不是直接把脊椎骨拉長、變形,而是要做一件特別的事:內外翻轉!想像一下原來有個這樣的形狀(煜:比方水管),內外翻轉之後變成什麼?裡面變外面、外面變裡面,所以把脊椎骨翻過來,裡面變外面、外面變裡面,可以了解嗎?孔洞裡面的就變成在外面,孔洞外面的就變成在裡面,也就是外面外觀的這一邊就翻過來互相面對,這樣就變成什麼?手腳骨頭。Steiner舉了一個例子來說明:就像手套一樣,有時騎機車或去外面幹嘛之類的,手套可能會溼掉,溼掉的時候是不是要把裡面翻出來晾乾,把右手手套完全內外翻轉之後,是不是就變成左手手套?只是內外翻轉的左手手套。可以想像這件事嗎?他講的脊椎骨內外翻轉,就類似這樣的狀況。其實如果認真研究骨頭質地的話,就會發現手腳骨頭外面的膜,跟脊椎骨或頭骨裡的內膜材質比較像,也就是骨頭外面跟裡面的膜,其實是有點不一樣的,但是假如把脊椎骨內外翻轉的話,就會發現它們比較像一點。可以想像這裡在講的東西嗎?他講的就是內外翻轉:從裡面轉到外面、外面轉到裡面的過程。Steiner這邊舉的不只手套,還有長統襪,內外翻轉之後,裡面翻到外面、外面翻到裡面,就變成另外一種形狀。所以手腳的骨頭就是什麼?脊椎骨從裡面翻轉到外面時,就變成手腳骨頭的形狀。這是他講骨頭的部分,從骨頭的變開始講。(煜:ㄣ~這個最好有實物來左瞧瞧右瞧瞧,甚至做成有彈性可延展的脊椎骨頭,實際形變、翻轉一番,才能真正體會啊!那骨盆呢?骨盆是屬於四肢嗎?看起來骨盆也是張開的。)(煜:有個疑問:既然四肢是後來才從外面插入身體的,為什麼四肢的骨頭會跟脊椎骨有關?是插入後才從身體延伸或四肢自己長出來嗎?也就是說四肢原本沒有骨頭?)

到這邊為止還在嗎?有沒有什麼問題?先問問題好了,因為這部分確實是ㄣ~Steiner就說了:也許我們進入到這個課程最困難的部分!之前是不是講過第二講、第六講跟第十講是最困難的,因為都是剛進入到一個新主題,必須先突破某個困難,才能進去:第二講的同理跟反感很難;第六講的睡醒夢,大家也是啊~什麼是睡醒夢搞不太清楚;第十講開始講人體形態,也是很難!所以要花一點時間才能突破過去。這樣還在嗎?有沒有什麼問題?沒有?還可以?還活著?需要休息嗎?還是我們可以再往前推一點點再休息?好再推一點點再休息!

 

頭的中心點在球裡;胸的中心點在遠處

接下來Steiner繼續說:頭是一個完整的球形,還記得嗎?我們前面有講頭是一顆完整的球形。有些人會說頭是圓形,不是喔,圓形是平面的,而人體是立體的、3D,所以頭是球形、是一顆球。如果有人說頭是圓形,你就要立刻糾正他:沒有沒有,如果你是2D、平面的話,頭才會是圓形,你是立體的,頭就是球形。好,那球的中心在哪裡?是不是在它的裡面?O.K.嗎?好,那胸、軀幹的中心在哪裡?前面講過:軀幹這個區塊只是很大的泥塑球的邊邊,切下來的一小片,如果把胸看不見的部分也算進去的話,那這顆球基本上會蠻大的,可以想像這件事嗎?那這顆球的球心、中心點會在哪裡?其實是在我們可以看到的物質身體的外面喔。Steiner曾經在另外一個演講集裡說:各位現在坐在這個演講廳裡面聽演講,那你們胸的中心在哪裡?其實已經到門口那邊去了!他用這個例子說明胸的中心點並不是在很近的地方,用手就可以摸到,而是已經到門口了!因為那個球是很大的一顆!這樣可以想像Steiner當時講的感覺嗎?就是這顆球是很大的一顆泥塑球,邊邊切下來的一小片,才是你看得見的部分,剩下的都看不見,可是如果我們要完整地了解胸,就要把看不見的部分也算在內,這樣可以了解?所以把看不見的部分也算下去的話,胸的中心就會在身體外面很遠的地方。只講很遠的地方不太具體,所以我們拿另外一個演講集的內容來補充一下:如果你在一個演講廳裡聽演講,那胸的中心,可能就已經在哪裡?在門口了!中心在門口的意思是什麼?就是你還有一部分的胸,也就是軀幹看不見的一部分,是在門外面喔,可以了解嗎?因為那個點不是邊界,是中心喔!可以感受到嗎?所以你從演講廳裡坐的地方算到門口是中心的話,是不是還有看不見的另外一半在門外面了,可以想像這件事嗎?

 

四肢的中心點是在無限遠處的一個球面

好,那四肢的中心點呢?困難的地方又來了喔!我們剛剛是不是講:四肢就像是從一個很大很大很大的球的切面切一小截下來,然後如同直線般地進入身體,也就是從外面插進來,還記得嗎?現在反過來推想,Steiner用的是華德福學校十一年級會上的投影幾何學(煜:嗚~我要重上十一年級了啦!),所以我們來想像投影一下!先有一個基本概念:我們的手跟腳其實是不同的,兩隻手、兩隻腳,它們不完全是平行(煜:應該也不是在同個平面)。好,現在有一條直線,一條直線會往兩個方向發射出去,歐幾里得幾何學會說那條直線就是一條直線,可是投影幾何學就有點麻煩,為什麼?一條直線往兩邊無限延伸出去,會在無限遠處交會!這個比較難,先講簡單的:以前的傳統幾何學告訴你:平行線就表示永遠不相交;可是投影幾何學說:兩條平行線會在無限遠處相交,讓我們想像一下project投影出去,它們在無限遠處是不是會相交?(煜:想像一下鐵軌,兩條鐵軌是不是在很遠很遠的地方會相交)好,現在換一條直線,把直線往兩邊拉出去,這樣兩邊延伸出去的直線也會在無限遠處交於一點。可是你身上是不是只有一條直線?不是喔!有第二條、第三條、第四條直線(煜:指四肢),它們都在無限遠處交會時,會形成什麼?(煜:也就是一條直線往兩邊無限延伸交會在一點,那四條不平行的直線,都往兩邊無限延伸,會形成什麼?)先解釋一個簡單的東西:一個平面由兩條不平行的直線構成,在這個平面上如果有很多條直線的話,是不是會在很多的無限遠處相交,這時一個平面投影出去,就會變成什麼?一個圓!如果在這個平面以外再出現一條直線,在無限遠處也會相交對不對,這時它們的相交可能會變成什麼?可能會變成一個球!跟不上沒關係,因為十一年級的投影幾何學真的很難喔!(煜:這真的要請教數學老師啦!我要重修啦!)現在回來講,Steiner這裡談的是:如果我們要找到肢體群的中心點,它其實是個球面,是一個在無限遠處的球面,也就是如果要找到手跟腳的中心點在哪裡的話,它不是像頭裡面有一個點,也不是像軀幹在身體外面有一個點,而是在無限遠處的一個球面,這個無限遠處的球面剛好就跟頭裡面的那個中心點「內外翻轉」!也就是頭的中心點是一個點,但是四肢的中心點是在無限遠處的一個球面,跟頭的中心點對立的地方。所以手跟腳的中心點只有一個點嗎?不是!它是一個球面!而且是在無限遠處的一個球面!(煜:還記得前面談到手腳骨頭是由脊椎骨內外翻轉而來的嗎?書二二六頁有提到手腳管骨內外翻轉形成頭骨,想像一下,頭骨中心點在球中間,然後將頭骨內外翻轉,這時的中心點到哪裡去了?)ㄣ~可以想像這件事嗎?非常難想像喔,Steiner這邊講的就是這樣!好,直線可以從任何地方來,但是它的中心點是一個球面,然後從那個球面射一條射線進來,就變成你的一隻手,再從另外一邊射一條射線進來,就變成一隻腳!(煜:哇賽~頭是小球、胸是中球、四肢是大球,那這三顆球的關係是什麼?為什麼Steiner要談三顆球的中心點?看不到的部分又代表什麼?代表心跟靈可以到的範圍嗎?還是……?)

 

就人智學的角度來講,宇宙是個球體

好,到這裡我覺得我們一定要休息對不對,因為進入到了很可怕的投影幾何學喔,十一年級的投影幾何學,小朋友會在這邊登~被擊倒了!啊~等一下!你不是說平行線不會相交嗎?為什麼它會在無限遠處相交?一條直線射出去兩邊,兩邊就到兩個地方去啦,不是,它會在無限遠處相交!@#$%^&*……所以你就知道我們在談宇宙論時也是很難的(同學:這樣就表示它是一個球啊!)!Steiner在這邊談的其實是投影幾何學裡一個比較難的問題,因為我們通常在講中心點時,會把它想成一顆球,中心點在裡面,可是他講的是我們的四肢,也就是直線的中心點,其實不是一個點,而是在無限遠處形成的一個球面,它的中心點在外面!(同學:直線兩邊拉出去好遠好遠到相交了以後,就會像我的手伸到無限遠,然後抱起來一個……老師:類似那種感覺。)簡單來講那是一個球體,不是個圓,因為它在無限遠處,所以如果用物質世界的角度來講,它就是整個宇宙!包含了整個宇宙!所以你知道嗎?從我們最前面一開始,如果說牛頓的概念是一個有限時空的概念,那再丟進投影幾何學,必須再加上一個新概念叫「無限遠」,這可能就不是我們可以理解的範圍。好,當「無限遠」的概念出現時,就是現在宇宙論的問題:宇宙到底有沒有極限?有沒有盡頭?如果我們認為宇宙是沒有盡頭的,那「無限遠」到底是什麼意思?我們現在還沒有辦法想像,可是科學家已經跟你講:也許這個宇宙就是一個從東方無限遠的地方打出去一個東西,然後它會從西方回來,可以了解嗎?如果我們沒有投影幾何的概念,就會覺得:這鬼扯啊!怎麼可能我從東方打一個東西出去,會從西方回來?!可是如果有,就可以知道我們剛剛講過:一條直線兩邊延伸出去之後,會在無限遠處相交,所以從東邊打出去的訊號,到了無限遠處會從跟西邊回來的是同一條直線!所以你們去看很多所謂的相對論、統一相對論,或宇宙論的書會覺得怪怪的,怪怪的在哪裡?如果你覺得這個時空是有限的、是牛頓物理學有限的絕對座標時空,當然會覺得是鬼扯,怎麼可能有這種事情發生!可是如果再加上投影幾何學的話,就會覺得ㄟ~這有可能發生喔!Steiner在這邊並沒有要教我們投影幾何學,他沒有這個意圖喔,簡單來講肢體群的中心其實就是包含全宇宙就對了!(同學:所以這樣他的論調,宇宙應該也是球形的?)耶~你答對了!沒有錯!就人智學的角度來講,宇宙是個球體,然後ㄣ~Steiner後面會講:我們的頭,就是因為跟宇宙對立,所以它是被這個宇宙,他用的詞叫「嘔吐」喔,就德語「嘔吐」,嘔吐出來!就不要的部分被宇宙嘔~嘔吐出來喔!嘔吐出來的形狀,就跟宇宙原本的形狀一樣,也就是相似但又不要的部分把它吐出來。所以宇宙就人智學的角度來講,是個球體,這是我們所知道的物質世界的宇宙,這樣可以了解喔?再說明一下:我們的頭是被宇宙嘔吐出來的,物質宇宙不要的部分,因為離斥感,就是你不要它,它也不要你!你不要變成這個宇宙,要變成一個獨立的人啊,所以你被嘔吐出來,被這個宇宙拋出來,所以你有頭這個球體!宇宙也是個球體沒有錯,所以頭跟宇宙是相似形,但宇宙是個無限大的球體,從我們可以理解的概念來講叫無限大的球體。好,接下來我們應該休息對不對,沒有休息應該沒辦法活下去,所以現在大家需要的是喝水上廁所吃點心或出去散步曬太陽之類的,等一下我們再回來。(煜:那就要問:為什麼宇宙要吐出頭來呢?為什麼兩個會有離斥感互相不要呢?看起來本來是在一起啊!還是如同人的靈降生地球一樣,想要獨立闖一闖?!哇~後面老師有講,但蠻有趣的,所以「合一」「一體」並不是人想要的最終狀態,而是「一體」、「獨立」交替,或者「一體」中有「獨立」,「獨立」中有「一體」?或者如《金剛經》所說的:「一體」即「獨立」,是名「一體」;「獨立」即「一體」,是名「獨立」?)(煜:關於前面說的投影幾何,我自己覺得有個重點:背後的「假設」「公設」「前提」不同,世界觀就不同!一個是時空有限,一個是時空無限,就造成兩條平行線不相交或在無限遠處會相交。科學是如此(很多人不知道科學的背後有很多沒有辦法證明的假設,參考:物理說法-「有住」與「無住」物理說法-假設、實驗、真理理性、感性與願性),日常生活也是如此,像懷疑鄰居偷斧頭的故事:一懷疑,怎麼看鄰居都像是偷斧頭的人;一釋疑,怎麼看鄰居都不像偷斧頭的人。Steiner是有特殊能力的人,所以人有身心靈對他來講是事實,但對沒有特殊能力的人,人有身心靈則是假設。目前的教育是假設人只有物質身、只有這一世;華德福教育則是假設人有身心靈,會不斷輪迴。兩個不同的假設,就造成後續所有一切的不同!但但但……Steiner這些特殊能力的背後,是不是也有很多假設呢???)

 

頭完全是身,胸有身及心,四肢具有身心靈

好,開始下半段。剛剛中心點的問題大家有一點點回來了嗎?如果我們不講推論的過程,只講結論就好:頭的中心點在頭裡面;胸的中心點在可以看得見,但是在身體外面很遠的地方;四肢的中心點在無限遠處形成的一個球體,簡單來講就是整個宇宙!

Q:為什麼講到中心點?前面為什麼從四肢的骨頭講到中心點?

A:他這邊講的其實是要去找到骨頭關係的對比:頭的中心點在裡面,可是四肢的中心點在外面,所以它是從外面進來的,他談的是從哪裡發生的概念,從哲學來講就是所謂的發生論或起源論,後面還會再用到中心點的概念,所以我們往下講會比較清楚一點!

接下來他說:你們必須思考肢體群是如何置入的。我們跟這個世界是有一定程度的關係,但到底是什麼關係?Steiner說:我們每個人都可以說是一個完整的世界。但是只有一小部分在這個物質世界裡被看到。我們的肢體群是從無限遠處的球體來的,裡面只有一小部分屬於身,很大的部分都不是身。我們講頭是不是整個都是身;胸是一小部分是身,大球的其他部分是心。肢體群的中心是在無限遠處的球體,只有非常小的部分,他說像一個微細的原子,那麼小的一個感覺,身只有占那麼一小部分而已,那其他部分是什麼?他說:肢體群裡面,身只有顯露出一小塊,它也有心,更大的部分就是肢體群的靈,其實就包含了什麼?整個世界!所以如果我們要講肢體的話,肢體的靈跟全世界的靈是同一個,簡單來講全部連在一起就對了。所以Steiner就提出這個系統,三個球:第一個球,最大的球,包含了整個世界;中型的球;最小的球,有三個層次的球(煜:請看書二二九頁的圖)。最小的球,它可以完全被你看到,就是你的頭;中型的球,就是比較大的球,只有一部分可以看到,也就是軀幹部分可以看到,還有很大一部分看不到;最大的球,整個宇宙那麼大的一顆球,絕大部分都看不到,只有極少部分看得到!可以了解Steiner講的概念嗎?就是說如果我們把人分成三個同心圓,類似像這樣三個球體,最小的球是可以全部看到的,中間的球是一部分看得到,最大的球只有極少部分看得到。可以了解這個感覺嗎?O.K.喔!(煜:這三個球是同心球體嗎?胸的心質跟四肢的心質是同一個嗎?頭是神經感官系統,是身;胸是呼吸節律系統,大部分是心;四肢是新陳代謝系統,大部分是靈,可以這樣看嗎?後面老師是有提到是從骨頭來看的。書二二九頁第六行:這樣,在形式方面,人是從世界建構出來的。

 

胸部系統介於完全閉合跟完全張開之間

他繼續講:胸部系統,又再次具有頭部系統和肢體系統的統一。如果好好去研究胸的話,就會發覺它剛好介在兩極之間:頭是閉合的,但是手腳是不是開放的,開放的意思是骨頭在中間,肌肉群在外面,那頭是什麼?骨頭在外面,肌肉群在裡面(煜:怪怪,頭的肌肉在裡面?看書閉合的意思似乎不是這樣耶)。胸呢?從最上面鎖骨這裡是不是閉合的,可是慢慢往下時,是不是就慢慢張開,雖然有胸骨,中間是不是有肋骨一條一條的,開始有細縫了,到最下面肋骨就張開了,甚至最下面的肋骨已經沒辦法跟胸骨連在一起,是浮在外面的,可以了解嗎?所以胸部系統是上面比較閉合,跟頭比較像,可是越下面,就越往外張開,它是介於完全閉合跟完全張開之間,可以想像嗎?再來有沒有發現,如果看軀幹的話,是不是前面的骨頭從上面來講是閉合的,然後越往下越稀疏,到下面幾乎是空的,肚子這裡是不是已經沒有骨頭了。可是背面,還記得嗎?我們剛剛講過,軀幹的背部比較多身質,所以背面雖然越來越開放,可是中間就是有一條脊椎,一直到底都有脊椎骨,前面腹部已經沒有骨頭了,可是背部就是骨頭比正面多,為什麼?因為背面的身質比較多,所以骨頭就比較多,這樣可以想像嗎?我們是不是可以從身體的形態來看:頭是完全閉合的,四肢是完全開放的,而中間的軀幹是上面比較偏向閉合,下面比較趨向開放;從前後來分的話,又是背面比較偏向閉合,腹部比較偏向開放。可以想像嗎?只從骨頭來看喔,他沒有看血液、肌肉跟神經系統,純粹從骨頭來看。他繼續說:越下面就越沒有閉合,為什麼?因為碰到了肢體群裡從外面而來的力量,所以就沒有辦法閉合,被衝開就打開了!(煜:那上肢為何沒把上面衝開啊?)(煜:骨盆是屬於四肢嗎?)

 

人其實是一個小宇宙的展現

他說:古希臘人對於這種人跟宇宙之間的關聯性,還具有非常強烈的意識,甚至更久以前的古埃及人,對此也具有非常好的認識,所以古埃及或是更古老的雕像,表現出來的是什麼?人其實就是什麼?一個小宇宙:頭部是一個小球體,一個小的世界之體;肢體群是整個大宇宙的其中一小段(,在裡面所有地方它都用半徑投射進入人的形態)!所以如果我們欣賞古希臘的雕塑時,不知道背後的創作精神,就只能看到表象,而沒有看到真正的精神內涵:人其實就是一個小宇宙的展現!這是Steiner在這邊講到藝術時,很重要的重點喔,他說:如果我們沒有意識到人跟宇宙的這種關係,對於雕塑藝術就沒有辦法有真正透徹的認識,只能夠進行很表象的模仿而已。(煜:道家、中醫就認為人是小宇宙耶!)

 

肢體群與世界連動,頭必須安靜地在肩膀上

為什麼談到中心,接下來就講:因為中心在裡面,所以頭就怎樣?傾向自己;可是肢體群就會傾向什麼?世界!可以了解嗎?因為肢體群的中心在外面、在世界,所以肢體群跟世界的關係,或者說運動,就連結在一起!他說:如果我們在這個世界運動、移動,做意志活動時,其實是肢體群人占主導的地位。那頭呢?頭必須安靜的停在肩膀上,它必須是靜止的,當它靜止時,才能當作一個可以接收外在訊息而且思考的部分,頭的功能是這樣!(煜:書二三一頁第九行:它也有任務,就是持續將世界之運動帶向靜止。)所以當你用頭,之前有個外師講過,在足球運動中,用頭去頂球時,就是什麼?不是把頭當頭在用了,用頭頂球就變成肢體群的功能,變成運動器官了,就不是頭了,可以了解嗎?頭的功能是感官跟思考時,必須是靜止的,才是個頭,如果拿來頂球,就不是頭了,就變成肢體了,這樣可以了解嗎?頭必須是那樣。Steiner舉了他常舉的例子:就像坐火車一樣,坐在火車裡雖然感覺沒有動,可是事實上是在動,因為火車在跑。頭必須在休息靜止的感覺裡,才能去做它要做的事,當頭在頂球時,其實是沒有辦法思考的,它就變成四肢了。這樣可以了解喔?(煜:書二三一頁第十三行起有生動地描述:假如你們坐在一列火車裡,它往前運動著,你們在裡面安靜地坐著,你們的心正是如此坐在頭部裡,讓自己被肢體群往前帶著繼續運轉,安靜地在裡面,在內部讓運動走向靜止,正如你們在列車車廂裡有夠大的位置也可以躺下一樣,也可以休息,雖然這種休息只是一種非真實(Unwahrheit),因為你們在列車上疾駛著,也許正在臥鋪車廂裡穿過世界;同時,你們有著靜止的感覺──頭部也是這樣,在你們內在使那些肢體群在世界裡作為運動所能夠完成的東西安靜下來……)(煜:借題發揮一下,我的看法是:Steiner也說過啊:頭主要是頭,全身上下都有頭,其他部分亦然。所以偶爾把頭當四肢應該也是無妨的、偶爾把四肢當頭也沒關係、偶爾把胸部當四肢也可以。在黑與白間是漸層的灰,由近黑的灰逐漸到近白的灰,所以不是截然二分,截然二分會造成只有兩端,沒有中間,就會變成事情一定要這樣做、他為什麼是那樣、東西就要這樣擺……我自己遇到事情比較趨向檢查自己的心是不是緊了?問自己還有沒有其他可能?用《金剛經》的句型:XX即非XX,是名XX,來讓自己鬆開「執著」的心!

 

真正的舞蹈是模仿宇宙的運動

接下來Steiner講了一個有趣的東西,他說:肢體群作為人的意圖進行活動時,如果能夠跟世界、宇宙的運動和諧,那這個活動就稱之為舞蹈!所以真正的舞蹈,他講的是真正的舞蹈喔,不是一般的舞蹈,真正的舞蹈都是人的肢體群去模仿地球的運動,或者行星的運動,這些宇宙的運動而形成的!可以想像這件事嗎?但是頭不行,頭必須安放在肩膀上休息,才能夠做它該做的事,所以當肢體群在模仿宇宙運動時,不能繼續通過胸部進入頭部,它不讓運動進入心。那頭會做什麼?(煜:應該不是頭會做什麼?而是「心」會做什麼?)它開始自己反射肢體舞蹈執行的東西:當肢體無規律的運動時,它便開始噪叫,因為那是不和諧、不協調的;當肢體有韻律的運動時,它就開始什麼?這個翻譯比較文雅,叫「低語」,其實是碎唸啦,叭啦啦啦~就開始講話喔;當肢體跟外在的行星或星體的運動可以和諧地共鳴時,它就開始歌唱!所以當舞蹈活動是真的跟宇宙行星的運動和諧進行時,就向外轉化成什麼?歌曲!像在對宇宙唱歌一樣;向內就會轉化成什麼?音樂!所以從某個角度來講,音樂也是一種運動,但這個運動必須是跟宇宙的運動和諧地發生!(煜:這裡就有點搞不清楚,是頭形成歌曲、音樂?還是肢體舞蹈形成歌曲、音樂?或是胸的心?看書裡的意思似乎是胸的心。抑或肢體活動其實就是另外一種歌曲或音樂?哎呀~頭胸四肢原本就是一體的啊!胸有感受但也需要頭發出聲音、肢體活動展現啊!)他繼續說:一般的感覺心裡學(這邊講的感覺心理學現在比較多翻譯叫認知心理學),當認知心理學沒有把人當作宇宙整體的一部分來看待時,就不會真正理解人的感受或認知。為什麼?以聲音來講,認知心理學認為是外面的空氣在運動,然後這個聲波打到你的耳朵,你感受到就聽到聲音了。但真的是這樣嗎?他說:不是!如果只有這樣的話,我們是沒有辦法真正感受到的。人透過外部運動所獲得的東西,就像前面所講,頭沒有參與運動,但是會反射運動執行的東西進入到胸,使其成為聲音,成為別的感覺感知,也就是進入到胸或者軀幹,在這裡產生感受!所以對於聲音的感受,不是只用耳朵,而是在胸這邊,對於聲音產生感受。

 

我們猶如坐在宇宙這輛大火車,以不動感知所有的動

Steiner在《實用教學指引》裡提過一個非常關鍵的分類,他說:藝術分成兩大類,一大類就是繪畫、雕塑、建築,是跟外在有關的;另外一種就是音樂,是向內的我們在宇宙中,像是坐在火車裡靜止的狀態,藉由這個不動,而反射或感受外面的動,在這個過程中,就可以對外在的事物有所感覺或有所認知,我們的感覺或感受就是這樣來的。用一個非常簡單的例子來講:如果你在動,外面的東西也在動,是不是就沒辦法作出一個對比去感受,因為相對嘛,對不對,它在動你也在動,就變成雜亂的狀況,只有自己的內在可以安靜下來的時候,外在的動,才能在你的內心清楚地映照出來。(煜:比方自己心裡在想事情,或者心煩的時候,能不能聽清楚別人告訴你的話?或者能不能專注在當下要做的事?)用東方的講法來看,《莊子》不是有一句很有名的話:人莫鑒於流水:人是沒有辦法用流動中的水當鏡子的,「鑒」,就是當鏡子照的意思,如果那個東西一直在波動,能不能從那裡反射出清晰的影像?沒有辦法!所以我們要能夠看見、要能夠聽見、要能夠有任何感覺,都必須要有那個不動的部分!當外面的動跟我們的不動形成對比時,就可以在不動當中,感受到外面的動,我們才會對外界所有的東西產生認知!他這邊講的感覺心理學就是現在一般講的認知心理學,認知就是可以感受到外面的東西。(煜:這就讓我想到,東方的修煉特重「心」、「鬆」,像:定靜安慮得、打坐,都在讓心靜下來,才能清楚的映照一切!)

 

人的頭是更完善動物的頭,但四肢是最人性的

Steiner最後提了兩件事,可以讓我們了解物質主義形成的來龍去脈,以及如何與兒童在無意識和潛意識產生連結。首先他說:為什麼我們現在的人,沒有辦法理解前面講的內容?因為現在的教育已經進入到很表象的狀況,所以人沒有辦法了解真正的人,為什麼?因為沒有辦法看到人有靈的部分,在西方世界裡,已經把人的靈或精神掩藏起來了,所以他們不去研究肢體,覺得肢體不重要,他們研究什麼?研究頭!你看現在的心理學、科學是不是都在研究人的頭,所以頭是最有價值的。為什麼會這樣呢?他說:在西元八六九年的大公會議上,天主教會作了一個決定:人就是身、心組成的,即使人有靈的部分,也只是心的性質的其中一部分,所以就從身心靈三元性,變成身心二元論,靈不見了!(煜:真要探究,那就要問,是什麼原因、發生了什麼事讓天主教會做這樣的決定?一定也有背後的脈絡、也有來龍去脈啊!)他繼續講:當靈的部分不被討論、不被探討了,人就從整體的世界分裂出來,人與世界的關係就斷掉了,沒有了!當人跟這個世界沒有了連結,就會開始趨向什麼?自私自利!可以了解這件事嗎?如果我們有研究肢體群,知道肢體群是很有靈性的,是朝向外在物質世界的,那我們是不是會跟外在的物質世界保持一定的聯繫,可是因為靈不見了,剩下身心二元論,所以人就越來越朝向自私的方向發展。他說:我們得到一種過度物質主義的自然科學,是怎麼來的?就是因為天主教會在西元八六九年犯下的嚴重錯誤,所以整個西方文明就轉向了:沒有靈之後研究什麼?研究人的頭!如果用宇宙進化論來講,人的頭最早是跟動物一起演化的,後來我們超越動物的形態,動物的形態就離開了,而人繼續往前演化,可以想像這件事嗎?人持續演化時,動物是我們不要的部分、被丟出去的、外化被趕走,就變成了動物。頭其實是最古老的肢體,也就是最早開始演化的,有一部分的頭,跟動物是一體的,也就是動物的頭跟我們經歷了相同的演化。所以如果說我們的頭是來自於動物的話,ㄣ~那沒有問題,可以說人的頭其實是一個更完美動物的頭,所以他說:如果只談頭的話沒有問題。可是胸呢?它是後來我們跟動物分開之後,才長出來的,肢體群是人最後才獲得,它們是最人性的器官,不是從動物器官改造過來,跟動物最無關,而人的頭跟動物最有關!也就是:四肢是人有了頭胸之後,向胸部獨立添造上去的;但人的頭是從動物來的,跟動物是一起的。演化論說人是從動物發展而來,如果只是指人的頭,確實可以說人的頭是從動物演化而來。可是我們的胸呢?不是啊!我們的四肢呢?也不是啊!所以他說:如果要宣稱人整體都來自於動物的話,那就沒有考慮到我們的軀幹、四肢,跟動物的演化是沒有關係的,它們是後來才加造進來的。為什麼會造成這麼可怕的結果?就是因為之前天主教會把靈去掉了,把人跟世界的關係去除了,人就越來越物質化、越來越自私自利,到後來只研究頭,然後就得到人是從動物演化而來的結論。之後天主教會反對達爾文的演化論,好像兩邊是對立的,Steiner說:其實會產生達爾文那種很物質主義的演化論,就是天主教會造成的!

 

我們必須保持與世界的連結

Steiner上一段的說明有兩重意義:一是重申人跟宇宙的關係,所以靈是非常重要的,現在西方文明沒有了靈,所以偏掉了,我們必須把靈加回去。第二個部分,非常重要的一件事,他說:作為一個華德福老師,應該將自己的興趣跟世界所發生的大事連結起來,找到它的關聯性,並且應該要努力地了解這個世界上發生的事情的來龍去脈。也就是Steiner的名言:沒有任何事情本來就是這樣,一切理所當然,所有事情都有它的原因;沒有什麼東西是理所當然本來就是這樣,所有東西都可以找到它的原因Steiner的意思是:對於一個老師來講,這件事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你能夠不把事情當作理所當然,對這個世界有一種想要去認識、搞清楚的好學、好奇心,那就有可能成為一個好的華德福老師;如果你覺得這個世界就是這樣啊,沒有什麼好研究的、沒有什麼好學的、沒有什麼好去探索的,那就不容易成為一個好的華德福老師!

 

教育是一門藝術

Steiner這裡做了一個轉彎,剛剛說要把靈拿回來,拿回來之後,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他說:我們試圖去搞清楚為什麼這個時代會變成物質主義的時代,我們用球形、月形和線形做了一個與它完全不同的開始,這意味著,我們用了看起來完全相反的東西,以期弄清楚一個巨大的、有力的文化歷史事實!也就是老師必須要能從根本、源頭上去掌握文化的事實,否則他就沒有辦法好好教小孩。為什麼?因為這些都是有來源的,如果我們不能把這些來源,或者哲學領域裡的發生論、為什麼會產生這些搞清楚,就沒有辦法真正的好好教小孩!接下來是很重要的教學法,他說:你必須從內在,想辦法跟孩子建立起一種無意識和潛意識的關係,才能夠正確的教育他們。這是什麼意思呢?他繼續講:我們在進入課堂,跟這些孩子建立關係時,必須看到每一個孩子,都是整個世界的呈現!所以小孩不只是動物,我們常講小孩是小動物,其實他不只是動物,還是一個人,我們會從這是一個人開始,從這個人跟整個宇宙發生關係。我們的內在必須有一種力量:我們不只是在教小孩,因為每個小孩都是一個宇宙,所以我們是對整個宇宙在教學,也就是在幫助、使得這個宇宙更好!我們做的每一件事都跟整個宇宙有關!只有在我們的內心裡帶著這個圖像,也就是對於教學有一種神聖的,或者一種強烈的情感,那就可以走在一條正確的教學道路上!好,這是一種所謂的宇宙情操!這時會發生什麼事?他說:剛剛是不是講到一件很重要的事:要能夠正確教學的話,必須跟孩子建立起一種無意識的連結!無意識的連結是什麼?就是老師會跟整個班級的小孩,建立起一種整體關係,現在來講叫班級經營,可是一般的班級經營都是什麼?我跟這個小孩建立關係、跟那個小孩建立關係、跟另個小孩建立關係……所以我遇到這樣的小孩怎麼對付他、遇到那樣的小孩怎樣對付他……那是什麼?在意識層面建立的連結!這種連結需要跟每個小孩都拉一條線,才能跟他連通在一起(煜:書二三九頁第四行的意思似乎是:需要藉由語言、詞彙形成的無數導線,才能讓自己與兒童產生理解,也就是藉由詞彙產生連結,是屬於意識的連結)。如果是帶著熱情跟宇宙的神聖情懷、偉大情操在教學的話,那就好像有一條埋在地下看不見的導線,自然就跟整個班級連結。如果你的心夠大、願夠大,甚至會跟整個學校的學生,都建立起無意識的關係!這樣你的班級經營就不是跟一個一個的學生建立關係,而是跟整個班級建立連結!他繼續說:我們稱之為教育學的東西,必須建立在這樣的基礎上,這種基礎是什麼?一種情感!也就是老師必須帶著這種情感進入現場,他才能真正地教學!為什麼我們會說:教學不只是一種知識(科學),還必須是一種藝術?因為只有藝術才能帶著這種情感,也才能變成真正的教育!用東方的說法來講,教育就是什麼?以心傳心!老師傳遞的不只是知識,而是那個心,那個心用現在的說法,就是那個情感:你能不能把一種對於人類的情感,或者我們這樣講,把每個人都當人看的那種情感,或者這個宇宙是神聖的,每個人來到這個宇宙,還記得我們第一講講的嗎?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都是帶著他的天命、他的意義來的,沒有一個孩子是沒有意義的,我們能不能帶著對於每個人的尊重,因為每個人都是一個宇宙,所以我對每個人做的事,對整體宇宙都是有意義的。如果要帶著這樣一種對於教育使命的神聖感去工作,那就必須是個藝術!可以了解嗎?我們講思考、情感、意志,就會有什麼?求真、求美、求善嘛!情感是求美,所以藝術是求美,教學必須要有藝術,也就是Steiner講的:不是你教了什麼、講了什麼,而是你帶著什麼樣的內在圖像,或者內在情感,進入到教學現場!必須要有這樣的教學情感、對於人的一種情感、對於帶著一種神聖圖像進入到教學現場的情感,才有辦法進行真正的教育!所以教育本身不只是一種知識教育,而且是一種生命教育,或者是一種情感教育!

 

台灣的華德福老師現況

這個當然就是最困難的!因為現在的一般教育就是什麼?標準化!甚至生產線化、泰勒化,所有的知識被切成小塊、小塊、小塊……然後由不同的老師接力、接力、接力……每個老師教完那一小塊知識,就當作你會了,這樣教育就剩下什麼?知識的教育!那個「人」就不見了!他是不是一個人好像就不重要了,或者我們就沒有看到那個人了!所以Steiner在這邊講的是一個ㄣ~超級無敵高標準,可以了解嗎?他認為老師必須帶著這樣的情感:對於宇宙的神聖感、對於教學工作的使命感、對於每一個人的尊重,進入到教學現場,那才是真正的教育學,所以它必須是個藝術,而不能只是科學!好,所以超級無敵高標準喔!這樣大概可以知道說百分之~不能講多少啦,至少應該有超過一半以上的華德福老師是做不到這件事的,因為他們《人學》就沒有看過這一講嘛,知道嗎?很多華德福老師《人學》是沒有辦法看完的,他在前面就陣亡了,所以這很正常,《人學》能夠從頭看到尾是非常少的!你就想嘛,歌德館就是人智學總部,在二一七年發出一篇很好玩的文章:為了慶祝華德福學校一百周年(二一九年),發起一個活動:所有的華德福老師重新看《人學》!意思是什麼?就是大家沒在看嘛!如果這是大家日常生活都在做的事,它會出一個為了要慶祝華德福一百周年,請老師們記得要呼吸嗎?不會嘛!因為呼吸我不提醒你也會啊,每個人隨時都在呼吸啊!知道這個概念嗎?所以真的有在看《人學》的老師沒幾個啦,或者說能夠把它看完的沒幾個。很多華德福老師來照海應徵時就說:老師,可是我人智學理論都不懂耶,就上過師訓而已。我就說:上過師訓不懂人智學理論很正常啊!因為根本就不可能懂啊!上師訓才幾個小時而已,怎麼可能懂人智學理論?他說:《人學》師訓時只有講到第幾講,然後就沒有了。我說:對啊!因為師訓要上那麼多東西,怎麼可能把《人學》從頭到尾都講完,不可能啊!所以老師沒看完《人學》是很正常的,不知道這件事也很正常,因為它藏在第十講,知道嗎?已經到第十講了喔,他們第三講就陣亡了,根本就沒有看到這裡!如果那個講授老師很認真地說:我講完前面五講之後,剩下的你們自己回去看。基本上也不會有人自己回去看嘛,所以大家也不要把華德福老師想像成每個都很厲害,其實沒有,這件事是不存在的!大部分華德福老師也是載浮載沉喔:《人學》沒看完,《實用教學指引》也沒看過,很多人智學的基礎理論,什麼十二感官也都不懂,那也很正常,為什麼?因為就沒老師啊!到處去找人來當華德福老師,華德福老師就都熟悉人智學理論喔,那是不可能的,一個學校能夠找到一兩個熟悉人智學理論的就很偷笑了!這樣可以了解嗎?這是台灣的狀況。在美國更扯啊!因為美國的華德福教育現在變成註冊商標,ㄟ~我有講過這件事嗎?所以你要符合專利權手冊裡的所有條款,才可以在學校掛華德福教育的招牌。我曾經聽過一個後來來台灣的老師講,他是一個優律司美老師,他說他在美國非常痛苦,因為他問他們學校的老師:Rudolf Steiner是誰?竟然有將近三分之一的老師不知道,他在華德福學校當老師喔,在美國紐約的華德福學校上優律司美課。你說這個優律司美老師痛不痛苦?非常痛苦!因為優律司美已經是人智學裡面非常前面的項目,要有很多人智學理論的堆積,才有辦法學好!他在那邊教優律司美,竟然發現這些老師連Rudolf Steiner是誰都不認識!那你覺得那間華德福學校的教育可以做到怎樣?很多人想說華德福學校應該是歐美做得比較好,所以要去美國念華德福學校,我就說ㄟ~等一下,你要去哪一間?因為美國也是有很可怕的,就是符合商標專利的所有條款,但是並沒有要老師知道Rudolf Steiner是誰的條款,所以他就可以不知道,這樣還是可以拿到所謂的華德福學校的商標或認證!可以了解這件事情的可怕嗎?所以台灣永遠不是最可怕的,再怎樣都會知道Rudolf Steiner是誰,但是就美國來講,已經幾十年歷史的學校,也是有拿到華德福學校的認證,可是他發現很多老師都不知道Rudolf Steiner是誰,光這件事就讓他覺得很崩潰,後來就跑來台灣,他就哇~台灣的華德福學校好精進喔,竟然都知道Rudolf Steiner是誰,你知道嗎?就是那種反差的感覺。所以我覺得大家也不要妄自菲薄:台灣的華德福學校都很年輕啊、沒什麼經驗啊、做的一定比國外差,沒有!要看跟哪個國外比,跟超級無敵物質化的美國相比,我們已經做得還不錯了!當然美國也是有很好的華德福學校,這個也要承認,但是也有非常可怕的華德福學校,就像之前那個優律司美老師服務的學校,但它還是可以繼續掛那個招牌啊,還是拿到認證啊,因為那是一個商標專利權的條款,學校符合什麼樣的建築、什麼樣的師生比,有什麼樣的東西,那些所謂的操作規則,ISO9001都有達到的話,就可以掛華德福學校的招牌。所以也不是說國外的華德福學校就比較厲害、比較偉大,當然也不能跟國外比爛,我們要努力向上,不能講說:對啊!你看人家都那麼爛,我們這樣已經算不錯了,不行喔,還是要努力!O.K.

IMG_5838.JPG

以上就是「《作為教育學基礎的人的普遍智識》導讀」第十一堂課(第十講)筆記整理。

 

如果對「人智學」有興趣,請參閱:

《人學》導讀上課筆記

「史代納的生平與著作」上課筆記

「從人智學談生命傳記」上課筆記

《奧秘科學大綱》導讀上課筆記

【人學導讀】課程摘錄系列文章

「認識更高層世界的知識」課程摘錄系列文章

 

END

arrow
arrow

    心領神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