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_1009.JPG

上午繼續上「漢唐經方學堂」的《金匱要略》第十三堂課。講完第一條:人年五六十,其病脈下者,痺俠背行,若腸鳴馬刀俠癭者,皆為勞得之。老師補充說明經方中醫對不同年齡運動的看法,西方的重點在「形」,經方中醫則重「神」。

 

人如果氣足,心陽毋須增加,血脈自行。

氣虛的話,就要靠運動提振心陽,維持循環。有些人一天不運動就覺得不舒服、怪怪的,有可能就是氣虛了。

 

年紀輕的時候氣血旺盛,可以激烈運動,超越自己。

中年時就要做時間長、強度低的運動。

老年時要做伸展、氣功,最好中年時就開始,不然老了要動就不容易了。

 

人的退化是從「氣」開始,再來是「肌」,最後是「骨」。

氣是熱(陽)加水來的。

肌是脾胃津液(從食物來)養的。

骨是腎陰(臟陰)養的。

 

西方因爲重形,他們用勞動+高蛋白或肉的方式讓肌肉長,但其實是在透支臟陰,會讓臟的功能變差。

 

這段也是我一直有興趣了解的部分,將會聽錄音詳細整理出來。

arrow
arrow

    心領神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