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_1012.JPG

上午坐捷運去象山站時,看到「信傳媒」對中央研究院院士陳培哲的專訪,感覺是目前為止看到對新冠肺炎病毒、疫苗、快篩較持平、中肯的觀點,雖然還是以西方物質科學、物質醫學為主,但卻是時間尺度較大的觀點,值得一讀,共四篇,跟大家分享!

 

借題發揮一下:

我們的大腦其實很不可靠,充滿捷思、偏見及刻板印象,簡單的說就是我常說的「選擇性接觸、選擇性的詮釋、選擇性的記憶」:只看到自己想看到的、只依習慣的觀點解釋看到的、只記得自己想記的,所以得要刻意的覺察與練習!我自己的方法是不斷地問自己:還有沒有其他可能!也就是查看正反上下左右的各種觀點!因爲我們這個世界是相對的,也就是某種觀點只在某種假設、條件及時空背景下才成立,但我們往往將某種觀點視為通則,限制、衝突就來了!無怪乎「人智學」的六個基本小練習有「沈著冷靜的練習」、「積極正向的練習」與「開放接受的練習」!(註1

 

來看陳培哲院士的專訪:

人物專訪1》人類如何與史上第5個冠狀病毒相處?中研院院士陳培哲:新冠不是流感化而是「感冒化」

人物專訪2》只要病毒存在 中國想清零就會越來越難 陳培哲:台灣最快5月中達疫情高峰

人物專訪3》確診數飆破3萬 陳培哲:長者、慢性病者若確診應快吃Paxlovid藥物 但要感染5天內服用才有效

人物專訪4》陳培哲談台灣生技產業:疫苗是醫療產業皇冠上的珍珠 基礎不穩不可能持久

 

1

奧密科學大綱14:更高層知識的取得(20151214

arrow
arrow

    心領神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