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續來上李怡達老師導讀《人學》,這次是第六次。
有一天早上練站樁時,看到面前一排書中的《神智學》(其實書已經在那邊等很久了),天外飛來靈感就拿起來開始看,乖乖!雖然之前上《奧秘科學大綱》時,李老師就曾經說過《奧秘科學大綱》與《神智學》的不同、雖然《神智學》已買了很久,但但但,就是沒看,想說應該看不懂吧?!可能是之前讀《從靈性科學觀點看兒童教育》的經驗,ㄟ~這次竟然有點不一樣喔!看得下去而且興味盎然,雖然仍然是一片迷霧,但濃霧已慢慢散去,依稀看得出眼前景象:林木、花草、天空、昆蟲、動物、人……輪廓越來越清晰呢!這一節看不懂,沒關係,就再多讀幾次;這一講看不懂,沒關係,就再多讀幾遍;這本看不懂,沒關係,就再多讀幾次;或者休息幾天,再回過頭重讀;或者先看看其他書,再回過頭重讀……呵呵~讓自我與星芒身晚上回靈性世界時,跟史代納及相關靈性存有打招呼一下囉!下次來寫讀《神智學》的心得!
上週《人學》講第四章,主要說明「意志」到底是什麼?
「意志」實在很難了解,但我們可以從意志會「變成」什麼來了解:
一.意志與情感非常親緣:意志是被實現的情感;情感則是未完成的意志。當意志越被束縛,情感就越強。(感覺一下,是否是如此?)
例如:喜歡吃雞排、想吃雞排是情感,也是未完成的意志;已經吃了雞排則是情感已經被實現,意志已完成。
再比如:得不到的最有感覺(意志未完成、被束縛);得到了反而沒感覺了(意志已完成)。
二.意志分別貫注在身心靈上時,會呈現什麼?
身心靈組成 |
意志在其中的呈現 |
|
靈 |
靈 人 |
決定 |
生命靈 |
意圖(決心) |
|
靈自我 |
願望 |
|
心 |
意識心 |
動機 |
理知心 |
||
感覺心 |
||
身 |
星芒身 |
欲望 |
生命身 |
生之衝動 |
|
物質身 |
本能 |
三.教育如何培養人的情感、意志?
無意識的重複:培養情感
有意識地重複:培養意志
四.靈的組成來源:
靈自我:自我對星芒身的修練成果,可以帶走的部分。東方日出之地(古印度)稱為「意」(Manas),也就是「末那識」、「行」。
生命靈:自我對生命身的修練成果,可以帶走的部分。稱為「覺」「菩提」(Buddhi)(可能是「阿賴耶識」,也就是「無明」)。
靈 人:自我對物質身的修練成果,可以帶走的部分。稱為「真我」「實相」(Atma)(可能是「清淨識」、「菴摩羅識」,也就是「本明」)
※如果能確認與佛法修練的相對關係,或許就能更釐清佛法的「行」、「無明」與「本明」到底在修什麼。
※道家的修練大多從「生命身」開始,練「炁」,仙宗甚至可練到身體聚散由人。
西藏密宗從「觀想」開始,最後甚至有「虹光身」,身體也發生轉變。
這堂課還有很多細節與內容,就看煜隆後續較完整的整理了。
相關文章連結:
如果對「人智學」有興趣,請參閱:
這段話真是講得太好了!
人學第五講最後,第133-135頁:
真實在哪裡?真實是什麼?
「人在開始的時候,沒有完整的真實。人持續地發展,而之前尚未成為真實的東西,在他持續發展過程中通過思維與直觀的相互融合對他才成為名副其實的真實。人為了自己才征服真實。」
這段話至少有兩個意義:
一是對於自己的感官、認知的開發,由身至心再到靈,真實漸次展開,每個階段的真實都不同。意思是:心眼越開、一層一層的往上修練,看到的光景也就越來越開展。
二是經由逐漸深入研究實踐,看到、體會到的東西隨著漸次深入而不同。
所以真實不在外,在自己的內心!要征服的也不是外在世界,而是征服自己的內心、修練自己的內心。因為只有內心改變了,外在才會跟著變。
最終的真實只有在死亡的那一瞬間,所看到體會到的,才是「對自己」來說「這輩子」最真實的!前面都只是在那個階段的真實。
※所以佛法所說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也是某個階段的真實,還有沒有下個真實?當然有!繼續「征服」自己的內心,繼續向前!
※世間的各種學科、學問、技藝也是如此,越深入研究,看到體會的「光景」就不同,某個階段看到的,再繼續深入下去,又覺得不對,得推翻前見,甚至換腦袋,才能繼續往前!
※留言讓我又想到可用金剛經的句型,也就是每當自己覺得已經達到了、到底了,就用金剛經對一對。連「征服」也要做到「征服即非征服、是名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