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_2319.JPG

初明(港台知名的氣功老師,初明是他的筆名)

 

上期已談過「靜」「鬆」「守」,為什麼這期再談「靜」「鬆」「守」?因為氣功流派約有數百種,不論功法各異,但各門各派多是有「靜」「鬆」「守」的共同特點,這也是練氣功者最先決的精神條件。

一個人如果沒有一點雜念,而靜靜的坐在那裡,是件非常困難的事,再把心靜下來,那更難了!既然談到「心」,「心」到底是什麼?「心」同「守」同 「意」,有什麼區別?這實在很難分得清楚。大致上「意」是把心裡所想的集中於一點,這一點,當然是指的穴位或竅。「守」是守心裡想的穴位或竅,因此「守」與「意」的目的相同而用字有別而已。「心」範圍應該比「守」同「意」要廣闊,目標亦比較大。所以練功者要是沒有先收心就不會靜得下來,把心意集中在一點之後,才能開始守,也就是守到「竅」正確的位置,守住了,才能靜。靜要靜到什麼程度呢?簡言之,要靜到自己走入了自然的境界中,像一棵樹木一樣。一棵樹靜止著完全不移動,才能真正的浸潤在自然的大氣中,享受宇宙所給予的養生的寶貝。

說到「靜」,不練功的人坐著也可以做到靜,但是得不到功,功力高的人所走入的靜的境界不同,真能達到養生的功效。初練功的人靜下來漸能得到「功」,但是要經過若干階段才能進步,階段的分野很難確立,但是最終能達到最高境界就會像樹木一樣,靜止不動,但是血脈卻流得非常的舒暢,因而能得到宇宙中養生的精華。

「鬆」,必需先要思想鬆,內臟才能鬆,內臟鬆以後,血脈才能舒暢,舒暢以後,人才會真感到很舒服,因此不靜下來,思想不能鬆。剛才所講的「心」和 「意」都和「靜」有關,靜下來才能鬆,鬆下來才能「守」。能守住,功力才能進階,至於所進入的階段,留待下一章講解。

(原文刊載於《東西醫訊》第六期:80.10.1

 

談「打坐」各篇連結網頁

 

參閱:

關於我:Coach煜隆

常態「煅煉班」招生

「內壯」各篇連結網頁

arrow
arrow

    心領神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