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_1689.JPG

前幾天整理書櫃,意外發現基金會出版的小本書:《圓覺宗簡介》、《無染覺性自行解脫之道》、《無染覺性自行解脫之道第四輯第一冊》、《無染覺性自行解脫之道第四輯第二冊》、《佛說未曾有因緣經》、《大方廣圓覺經》、《六祖大師法寶壇經》,以及淨土宗文教基金會出版,由曹文錫師公所著的《湖北老河口遇仙記——一件親身經歷的異事》、佛陀教育基金會出版的《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

 

先讀《圓覺宗簡介》,讀後蠻認同梁老師的見解。

書裡寫道:圓覺宗是實修實證「隨緣行因」之法門。

什麼叫「隨緣行因」?書中提出梁老師自己從抗拒到接受而整理出來「隨緣行因」的法門,並且定義、舉例說明。

 

書中說:「隨緣行因」涵攝了所有佛法,怎麼說?最重要的兩個字就是「隨緣」:佛陀隨著不同的緣,就講出不同的行因的佛法。

比方:《圓覺經》是針對學佛的大師所講的一部經。其實不只《圓覺經》,所有佛經都是有針對性的。

如果覺得肉體的生死問題是生命中最大的困惑、最大的痛苦,佛陀就教他們了生脫死——羅漢乘的佛法——四聖諦。

所以佛是看「緣」是什麼,就傳什麼樣的佛法,才會有現在我們看到的羅漢乘、辟支佛乘、菩薩大乘⋯⋯這麼多種,有時又互相矛盾的佛法。

 

另外,時代不斷推進,人的狀態也不斷改變,比方現在越來越行「個人主義」,修行者跟眾生的關係性質改變了,也就是「緣」改變了,佛法也要跟著改變。

比方以前的菩薩是「聞聲救苦」、「眾生有罪,我當代受」,因為那時菩薩與眾生的關係就好像父母跟嬰兒,嬰兒無法獨立自主,所以菩薩就好像父母一樣要把屎把尿,承受一切。但現在嬰兒長大了,就不能用對待嬰兒的那一套對待成年人了!所以菩薩乘的佛法也是有階段性,不能一體適用到底。

所以世間就會有各式各樣、各門各派的佛法,有些不以佛法之名,其實行的仍是佛法。各式各樣、各門各派的佛法之間也會有矛盾,比方有的可以吃肉、有的不可以吃肉;有的一定要出家、有的不需要出家,甚至還有兒女,比方《法華經》裡面提到羅睺羅經常作佛的長子⋯⋯原因就是佛所傳的都是「隨緣行因」的佛法——不同的緣出現的時候,就呈現不同的佛法,所以我們根本不需要困惑,要做的就是隨自己的緣,行自己的因,不需要去跟別人不同的緣做對照。

 

那「行因」呢?我的理解是在「因」上解,而不是只在「果」上解。比方生病了,如果只是把出現的症狀消除,那就只是在「果」上解;如果去探索、推敲身體裡面到底發生什麼事,針對身體裡面的變化去解,那就是在「因」上解。像癌症,如果只是把癌割掉,用化療、放療讓癌消除,就是在「果」上解;如果去探索身體裡外發生了什麼事,讓癌長出,針對這個事去解,那就是在「因」上解。「因」不解除,把「果」除掉之後,「果」依然會不斷出現。

當然「因」也是有層次的,像上面舉的癌症的例子,還可以繼續探索:身體裡發生的事,是什麼原因造成的?是生活習慣?外在環境?情緒累積?創傷累積⋯⋯或者多重因素累積?一層一層往內去探索,也可以說就是在修行了:藉病修行。不過有些病實在太痛苦,身心靈都被折磨殆盡,也實在無法好好向內探索了,所以平常健康、小病時就要養成向內覺察的習慣,把向內覺察變成一種能力,需要時就不會那麼費力了!

 

那隨緣的內容、方法會變,也就是過程、路徑會變,最後的核心目標會變嗎?目前應該是沒有改變,佛法的核心目標應該依然是:入解脫門、出菩提路。或許等到所有人或大多數人都達成入解脫門、出菩提路了,核心目標就會改變,因為修行是無止盡的,一層一層的提升啊!

 

前面說到佛經都是有針對性的,我自己也有體會:有些佛經、書剛開始看,怎麼看都進不去,經過一段時間、一些經歷後,再回頭看,欸~可以看得進去了,或者體會到的又不一樣了,緣不到,就是無法順利的進行。

「緣」真的是很奇妙的,時候到了,就突然能夠體悟了!但要做到「隨緣」也真的不太容易,尤其是現代社會強調快速、獲取,這樣的作法通常都有後遺症,不過現代人通常不會管那麼多,也沒有想那麼多,先拿了再講,所以後遺症不斷啊!

IMG_1695.JPG

IMG_1694.JPG

IMG_1693.JPG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心領神會 的頭像
    心領神會

    心際效應

    心領神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