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堂的寒假結束啦!上午繼續上「漢唐經方學堂」的《傷寒論》第三十七堂課!
回想當初《傷寒論》的第一堂課講「太陽病」,老師就說如果生病了,或者病人來找你,首先就要辨明:邪在哪裡?身體的津液足不足?
身體有沒有足夠的津液,一方面攸關免疫力,另一方面則是生病時,有沒有足夠的兵馬糧草對抗外邪、修復身體啊!(另一個重點是心陽的強弱!也就是心臟好不好、力量夠不夠!)
比方沒有足夠的脾胃津液,要發汗就缺原料,可能就會動用到腸胃津液,一動用腸胃津液,腸胃原本的消化吸收功能就會受到影響,製造脾胃津液的功能就會減弱。
所以老師說平常就要儲存津液(就好像儲蓄一樣,本錢夠,就能抵擋較大的變故!),那要如何做?
ㄧ.早睡:儲存臟中津液。
早睡可讓臟裡面的濁陰排除,空間就會變大,臟也是可以儲存津液最多的地方。
例子:眼睛乾、看東西變模糊,有時看得清楚、有時看不清楚,這代表肝臟過熱了,只要早睡就可以消除。
二.吃七分飽:儲存腑中津液。
飲食有節,維持不飽不饑,讓腸胃永遠有一些空間讓氣血進入及通過。
三.運動:
(1)有氧運動:儲存經絡中津液。
(2)肌肉(重量訓練):儲存肌肉中津液。
一起來早睡、吃七分飽、運動儲存津液!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