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_005.jpeg

如果練功練進去了,是真正的功,沒練進去就是一種柔軟操而已,柔軟操自然對身體健康還是有很大的好處,但畢竟不是功。功,是一種對身體清明的覺知,細膩的掌握,能主動改變身體結構及內在運作的一種能力,而操只是一種藉由運動而來的身體長養;就外行人看起來,功跟操外形都一樣,只有練進去了,才會明白功與操的不同。

⋯⋯⋯⋯⋯

練功是透過動作中,骨架不同的動態、肌肉不同的使用方式,來重組身體的架構。

⋯⋯⋯⋯⋯

練功就是要看見自己身體的流動連貫性,及看見這流動中的不能動之處。

——林兩傳醫師:身體的立體結構網絡

 

常常聽人講「練功」、「用功」,練武也一定聽過「練拳不練功,到老一場空」,網路上查到的解釋是:「古拳譜云:練拳不練功,到老一場空。意思是說光練拳架,而不懂得其蘊藏的內涵或不懂鍛鍊其它的輔助基本功以及養生築底之道,對於身體而言,恐怕未見其利,先蒙其害;而對於功體而言,其技擊成效亦恐有限,即使練一輩子,亦如竹籃打水一場空啊!是故,拳架與功法的關係唇齒相依;反過來說,其理亦然。

那到底什麼是「功」?又要怎麼「練」?

我自己原來對「功」的想法是:任何一項技藝、功法或學問,經由長久的練習與打磨,熟練至融會貫通、不經思考便能運用自如(不論是身體或思想),且能累積成果者,是為「功」。

林兩傳醫師則是由結構醫師的觀點及練「五禽戲」的經驗,對「功」下了上述的描述,在書裡的另兩篇文章:〈身體的使用〉〈身體結構的還原〉中,更詳細的說明什麼叫「功」、如何「練功」!(請參閱圖片文章)閱讀完後,真是嘆為觀止,對「功」的了解及如何「練功」,幫助真的很大!

 

從練武術及太極導引後,我也越發覺得真是「重新學習使用身體」:從以往慣性的局部動,轉為整體動,雖然還不能如同林醫師般覺察身體哪裡不能動,但卻發覺:

原本右手上臂外側的痠痛漸漸消失、右肩膀的活動度增加!

左下背在做某些動作時的抽痛減少,最近甚至不再發生。

下背原本較難下彎、下彎一段時間後也較難回復,就像彈性低的塑膠一樣,很難折彎,但一折彎就很難恢復,ㄟ~最近就發覺慢慢有彈性囉,下彎變得容易,回復也較少痠痛了!

左膝原本就有舊傷,最近開始某些動作後會覺得痠,但感覺是在調整,因為前面幾項也都是先痠後好耶!也就是舊傷慢慢都被引出來調整啦!

⋯⋯⋯⋯

想想應該也是有在調整身體結構吧?這樣應該有練到功吧!

 

YA~在「渤海堂」買到白蠟桿了!練「換棍」,教練示範時棍猶如手上的玩具,明明手沒有抓著棍,卻好像黏在手上一樣,但又有點黏又不會太黏,移動自如、活靈活現的,我則會亂跑,兩手使力不平均啊,練一下就上臂痠了,哇哩咧~

「渤海堂」也有賣練拋接的沙袋,但但但~一個五百,裡面的內容物自己買,店家可以幫忙縫起來,ㄣ~考慮一下⋯⋯

檔案_000.jpeg

檔案_001.jpeg

檔案_002.jpeg

檔案_003.jpeg

檔案_004.jpeg

檔案_006.jpeg

檔案_007.jpeg

檔案_008.jpeg

檔案_009.jpeg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心領神會 的頭像
    心領神會

    心際效應

    心領神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