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發微.jpg

終於等到上《傷寒論》啦!原本上週六就開課,但跑去台東上「So-Tai日本操体技巧」,所以就從這週開始。還好上課可以錄音,也可以照板書,同學也都會在line群組分享,所以比較跟得上進度,當然,還是現場聽比較有臨場感啦!

上完課,下午再回板橋投票囉!

 

東西方對人體的看法真的很不同,對人體的看法不同,後續衍生出來對治疾病的方法就不同。那為什麼對人體的看法會不同?可能是因為觀察角度不同!中醫與道家的淵源很深,而道家對人體的修煉有獨到之處:往內修,而不是往外修:不只修看得見的物質體,還修看不見的比如性情、個性⋯⋯道家有修仙的方法,比如金庸筆下的全真派,王重陽、丘處機在歷史上都是確有其人的,目前在台灣各派也持續發展。

 

目前我自己的體會是,病都是有過程的,如果等到物質體產生變化了再治,難度很高,怎麼辦?得對自己的身體有感覺,「不舒服」時就要有警覺!但現在的生活方式讓人對自己的身體幾乎無感,怎麼辦?鍛鍊啊!平常就要養成鍛鍊身體的習慣,一方面讓自己對自己的身體有感覺,另一方面也藉此紓解生活的壓力!那要做什麼鍛鍊?我自己在經歷東西方的方式後,比較傾向東方的修煉!

 

我的第十梯人體鍛鍊基礎班招生中喔!

我自己在進行鍛鍊時,感覺西方的訓練多是直來直往,屬較機械的方式,且偏向身體的骨骼肌肉系統(近年來則加上筋膜系統);而東方的鍛鍊則是圓運動(內家拳,包含有形與無形),注重筋及連貫性的鍛鍊,且肢體(外)與臟腑(內)互相連動,同時也注重「心性」及「氣」的修練。這源自於東西方對宇宙、人體的不同觀點,各有好處,如果能取其優點、互相搭配,再加上從中醫的觀點調養臟腑、作息及修養,應該是由外而內、由內而外、由有形至無形、由無形至有形,比較完整的鍛鍊了!另一方面,也發現鍛鍊到一定階段時,舊有的勞損、潛傷、情緒、慣性,也會一一再現,所以……

詳情請見:

http://rockfly168.pixnet.net/blog/post/358410746

 

arrow
arrow

    心領神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