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至此的人,他對靈界中物體的感受與一般人對物質界中物體的感受是非常不同的。一般人覺得自己在感官物質界中的某一個地方,而所有的物體,對他而言都在身外。靈修至此的人,感覺他似乎與靈界中所有的物體合為一體,好像他在物體的內部。他在靈界空間中遊來遊去,因此在靈性科學中被稱為「遊行者」(wanderer)。在最初,他沒有家。如果他繼續遊行,就沒有辦法為靈性空間中的物體作任何定義。就好像物質界中,所有的物體和地點,都要有一個固定的參考點作為依據,才能定義,在靈界中也是同樣的情形。他一定要找個地方,仔細的調查,然後在此住定。在此處,他一定要建立他的靈性之家,然後以此處做為參考的依據。在物質界中,也是如此。人們會以家為中心,來看一切其他的事情。例如住在柏林或巴黎的人,會很自然的用不同的方式描述倫敦。不過靈界中的家與物質界的家有所不同,我們生於物質界,在兒時,非自願又不可避免的接受吸收了許多觀念,以至於為許多事染上了不必要的色彩。而學生是在全然覺知的狀態下建立了他的靈性之家,因此他依據靈性之家所做的任何判斷,乃是來自心性的自在之光。這個創建靈性之家的過程在靈性科學中稱為「結蘆」(建造一個小屋)。
——魯道夫·施泰納:《超越生死門:高等靈界知識與修證法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