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_2817.JPG

【上課筆記】

如果我們面對自然時,是用思考來面對,

那從中所整合、抽取出來的,

是從自然界中已經死亡的東西所尋找到的法則,

所以是已經死掉的東西;

如果反過來,是用意志去面對這個世界時,

接近到的是一個活生生的世界,

所以會接觸到不一樣的東西。

簡單來講,你不是透過思考,

而是透過真實的感官體驗自然到底是什麼,

當你實際真實地去體驗時,

得到的會是一個不一樣的東西。

 

思考、情感、意志是基本能力

Q:為什麼Steiner會知道我們要培養孩子的思考、情感跟意志?我自己想了很久,覺得這些都是很基礎的能力,比那些技術、知識都還要根本!

A:這就是基於對於人的認識,Steiner一開始就講:我們要做一個現代的、新時代的、好的教育方式,就必須從對於人的完整認識開始,要對人有完整的認識,就要了解人與宇宙的關係,才能真正了解人。第二講的開頭跟結尾都在講這個東西。他在講如何認識人時,是從所謂的「心」的層面開始說起:人的心,或者流行的翻譯叫「心魂」,心魂在物質世界的工作,可以分成三種:思考、情感、意志。要讓人未來有可能去發展感覺心、理知心跟意識心這三種心,基礎就是基本的能力:思考、情感、意志要先有,才有辦法去發展感覺心、理知心、意識心。這是基於對人類意識進化以及人的本性,也就是人在心魂中的能力的一種理解角度,而這種理解角度就是人智學,或者說華德福教育的基本假設。那Steiner怎麼會知道這件事?因為他觀察到心就是三種功能,如果心的功能沒有辦法好好建立的話,後面就沒有辦法做任何修行,或者沒有辦法在人世間做任何事,所以必須先把這三個部分健全起來。這也就是人為什麼需要受教育,因為這三種功能並不是你生下來就會有,應該說不是生下來就長好了,是在你成長過程中逐漸培養的。所以我們後面會講到:到七歲是培養意志的黃金時期、七到十四歲是培養情感的黃金時期、十四到二十一歲是培養思考的黃金時期,要意志、情感、思考的培養一個個完成,到下一個時期進入感覺心,才有辦法培養,不然前面的基礎都沒有,拿什麼去培養感覺心?這樣可以了解這個概念嗎?他講的是一個人類意識進化的道理,就是你必須要有這些功能才能往下走,所以他說:從以前的古印度是修練乙太、古波斯是星芒、古埃及是感覺心、古希臘是理知心、現代是意識心,這是他對於歷史、人類或宇宙進化的一種理解,是基於這些內容往下講。所以他是先發展大理論,才進入小理論,華德福教育可以說是小理論的運用形式。

 

華德福教育是一層一層往上疊至意識心

為什麼要培養思考、情感、意志?其實是沒有這樣做就沒有辦法往前,所以他才會在這邊強調:如果我們學教育或者實際從事教育的人,連孩子內在的思考、情感、意志是什麼都搞不清楚,就沒有辦法了解對孩子真實理解的心理學,那在教育的目標上,就算是正確的,手段也不會正確,因為你要了解孩子內心是怎麼運作的,才有辦法教他啊!不了解怎麼教?這就是華德福教育最難的地方:你怎麼知道你的教育目標是正確的?我們講是意識心,這大家都很容易理解:對!我們現在就是要讓孩子去追求他的天命,O.K.!這部分不難,第一講就講完了。但接下來的問題是:你怎麼知道你在教的東西可以幫助孩子去發展意識心?那就要基於對人本身的了解,然後要知道發展意識心的基礎其實是理知心、理知心的基礎是感覺心、感覺心的基礎是星芒體:心魂中的思考、情感、意志要處理好,然後有健康的乙太體、健康的肉體;從健康的肉體為基礎長出健康的乙太體、健康的乙太體之後練出好的星芒體、然後好的星芒體裡面的思考、情感、意志能夠好好工作,才能夠開始去練出感覺心、理知心、意識心,這是一層一層必須要達成的目標。所以華德福教育的每個階段目標都非常清楚,層層疊上去才有可能疊到意識心而不會倒下來。倒下來的意思就是如果沒有前面的基礎,到某個階段真的有人說:好!我知道我的天命、我要去實踐我的天命了!然後發現我沒有能力、發現我不能去實現它,為什麼?我沒有意志力;發現我沒有辦法想清楚、找尋不到,就是理知心沒有發展好;或者根本就不知道我喜歡的是什麼、討厭的是什麼,感覺心沒有發展好!前面這些基礎都沒有,去跟人家講意識心有用嗎?沒有用,空中樓閣嘛!好!這時就會發展出很多奇怪的派系,它告訴你:相信你的心!問題是順著你的感覺走、相信你的心,如果你的心不清澈透明、沒有辦法跟你自己的內在高我連結在一起,那也只是一個欲望的綜合體,後面會講到人有本能、欲望、衝動,你只跟著你的本能欲望衝動走,那就跟動物沒有差別,根本就不是意識心啊!所以你怎麼克服本能、欲望、衝動,把這些東西修練掉之後,進入感覺心、理知心、意識心,就是要有基礎,基礎就是思考、情感、意志,這是小孩會卡住的點。如果已經是大人了,很抱歉!華德福教育來不及救你,因為你已經過了二十一歲,那怎麼辦?之前在《奧密科學大綱》有講過,就從冥想練習開始、從六個基礎練習開始,把思考、情感、意志練回來。所以小時候欠栽培,長大之後怎麼辦?就靠自己練嘛!但要靠自己練,得要有「自我」,如果沒有自我,還是沒有辦法修練把思考、情感、意志重新整合回來的功法,這樣可以了解嗎?如果從小欠栽培,長大之後可以補沒有錯,可是我們現在講的是教育,也就是有沒有辦法從小開始,就讓孩子走正確的路,長大之後就不用補得那麼辛苦。

Steiner一開始是做成人教育,他去跟勞工講話、跟神智學會、藝術家講話……講了之後發現沒救了,這些人攏大漢(台語)了,思考不清楚、情感亂七八糟、沒有意志力執行,那三元社會就沒辦法實現、人類就沒有未來了!才想說好,不然我們來辦教育,至少教出一群腦筋清楚、情感能夠發展、有意志力去實踐的人,這群人也許未來可以實踐更好的世界,所以才回來談華德福教育,不然繼續談成人教育:六個基礎練習、《如何認識更高層的世界》就好了。問題是Steiner談了二十年之後發現沒效,跟成年人講那麼多、講三元社會都聽不懂,表示腦袋硬梆梆,已經裝了很多死的概念在裡面,沒辦法活學活用。所以就辦華德福教育,從小打造一個小孩,讓他可以活學活用,而不會腦袋硬梆梆,根本沒有辦法接受新觀念、沒有辦法跟著時代一起進步!

為什麼知道要訓練思考、情感、意志?因為思考、情感、意志沒有練好,後面根本都不用講,這是基礎中的基礎。但是要記得,他講思考、情感、意志是在心魂的層次,下面要練的還有物質體、乙太體,健全思考、情感、意志就在練星芒體,所以還有物質體、乙太體要照顧。但是小學教育是從七歲開始,所以從思考、情感、意志開始調整你的星芒體,讓你的乙太體可以長好,因為到七歲是長物質體,七到十四歲長乙太體,十四到二十一歲長星芒體,所以小學入學之後就是透過思考、情感、意志的調和讓你乙太身、乙太器官可以長好。小學老師最難的是什麼?教學之後如何看到小孩的成長:到底乙太體長好沒?這才是最難的,但是最重要!因為乙太器官長好之後,十四歲進入真正的思考時,才有辦法處理、才會具有活的思考能力,乙太器官沒長好,後面的學習能力一定受限。但什麼叫乙太器官長好?我們又看不到,經絡通不通也不知道,這就是問題啊!現在的問題是,我們可以檢證小孩的只能從物質層面展現出來的東西,或者外顯的現象去看。我們跟Steiner不一樣,他可以說:你這課程不好,要怎樣怎樣改,為什麼?因為這樣做小孩的星芒體、乙太體會塞住。問題是你看不到啊!這就是現在在做華德福教育的困境,我們還沒有修練到Steiner的層次,所以有些東西也只能先照著做做看,做之後發現此路不通,再來想辦法改進。

 

教育現場的父母實況

但我覺得如果要做華德福教育,理論要先搞清楚,不要不知道為什麼要做這個,跟他講:要增強意志力啊!他就問:為什麼要增強意志力?這樣再講下去就講不通了!像我們跟有些家長說:如果不做這個練習,小孩以後會缺乏意志力,會有問題。他說:缺乏意志力會有什麼問題?你說:缺乏意志力,遇到困難就不會克服。他跟你講:沒關係,我可以養他一輩子啊!他遇到困難我保護他就好了!你跟這樣的家長怎麼講下去?你說:可是這個小孩要去追求他自己的天命。他說:小孩為什麼要追求他的天命?小孩照我給他安排的路走就好了,就一帆風順了,為什麼要去追求他的天命?就是從頭到尾不了解人智學,又把小孩送來華德福學校,那就很難跟他工作。因為他不認為小孩靠自己的力量去追求他的天命是重要的,他覺得小孩是他的寵物,就是照他安排的路線跟生活方式走,他可以養他一輩子,為什麼需要意志力?確實就不需要意志力了嘛。所以你無法說服他,因為他覺得小孩根本就不需要靠自己的能力去追求他的天命,那還跟他談華德福教育幹嘛?不用啊!因為他連最基礎的東西都不認同:小孩未來有他的人生,有他的命運,必須要靠他自己的選擇跟能力去追求他的天命,這件事要先認同,才有辦法談華德福教育,不然小孩沒有能力有什麼關係?媽媽可以養他一輩子啊!簡單來講連上學都不用,幹嘛來上學?反正媽媽要養他一輩子,就在家裡裝一個籠子,關在裡面就好,幹嘛出來上學?但華德福教育不就是要快樂學習?小孩來這裡快樂就好,不用學任何能力啊!這樣就知道他被《親子天下》影響了,或是《天下》、《商業週刊》,都講華德福學校是快樂學習,那真是搞錯了!你要鍛鍊意志力難道不用辛苦的奮鬥嗎?當然要辛苦奮鬥,哪來的快樂學習?實在不知道是從哪裡來的?

其實思考、情感、意志是要平衡的,不是只有意志力而已,但是問題講白了就是現代的小孩普遍缺乏意志力,這沒有辦法,現象就是這樣,所以得要練啊,但練的辛苦家長就心疼:老師,你作業出好多喔,華德福學校不是快樂學習嗎?怎麼會有這麼多作業?各式各樣的家長都會出現在華德福學校,實在不知道怎麼應付才好。他們講的華德福是自己想像出來的,跟我們在做的不是同一個,可是家長都很會想像啊,都會以為華德福學校是怎樣,然後就會覺得這個華德福學校不好,因為跟他想像的不一樣。這樣可以了解嗎?現實狀況就是會遇到很多:ㄣ~等一下,你這樣講我要怎麼接下去?家長就直接回你說:小孩沒有能力又怎樣?沒有關係,我可以養他一輩子!那你就講不下去了。尤其現在媽寶世代數量越來越多,分布在台灣各地,來華德福學校的只是其中的少數,更多的是在體制內的學校,老師根本沒辦法教,要教他什麼,家長就說:他不需要會這個,會這個有什麼用?體制內的老師很可憐,還不像我們有理論可以去說服他,老師說:這個以後考試會考,家長回答:他不用考試啊,我都已經幫他安排好國外的大學了,幹嘛跟你考試,只要練好英文就好了,這些東西都不用學,沒有用。這種家長在體制內非常多,在華德福學校只是少數,在體制內學校簡直像是大型恐龍橫行。所以現在教育現場是非常可怕的,當老師要有非常大的勇氣。(煜:這段老師真是有感而發啊!)

 

低高年級,甚至幼兒園老師都是平等的

我們開始第三講。第三講一開始Steiner就講:老師在所有與他教學相關的背景知識上,必須對宇宙律具有全面的瞭解。什麼是「宇宙律」?簡單說就是Steiner講過的宇宙進化論、人與宇宙之間的關係,所以老師需要了解人類意識進化、宇宙進化、人類進化。他繼續說:不論你是低年級或高年級,甚至幼兒園老師,都必須具有這樣的知識跟能力。但現在學校系統普遍的「痼疾」(其實德文就是絕症,翻成癌症也可以)就在於,低年級老師常常被認為只要聽命行事就好,不需要懂太多,也就是低年級老師的能力跟價值是低於高年級老師的,這其實是非常強烈的錯誤。Steiner說:無論如何,全體教師相關的事務必須是平等的,而且整個社會應該意識到低年級跟高年級老師的價值是沒有高下之分。我舉一個非常簡單的例子:華德福高中可以跟學生講道理,幼兒園可以跟孩子講道理嗎?不可能嘛!小孩根本聽不懂道理!幼兒園老師必須是什麼?有強大的精神力量以身作則讓學生能夠跟隨,所以幼兒園老師像是「祭司」:講話一言九鼎,孩子就是跟隨他就對了!你覺得幼兒園老師要修練到祭司的程度容易嗎?他需要的知識會少嗎?他的精神修練或情感控制、意志力會比高中老師少嗎?講白一點他需要更大的意志力、需要很好的情感控制能力!你就想全班小孩在那裡吵啊!跳啊!打架!尖叫!然後老師要能夠很穩定,跟高中只要跟學生講道理就好,到底哪個比較難?我都覺得幼兒園老師比較難!現在台灣的狀況也一樣,幼兒園跟高中老師的薪水在公立學校就差了一倍以上,公幼已經是比較好的工作環境,可是薪水還是只有公立高中老師的一半。社會為什麼會制定出這樣的規則,就是普遍認為幼兒園老師的價值不如高中老師、不如大學教授,可是Steiner說其實所有教師的價值都是平等的。當然前提條件是如果是一個很好的華德福幼兒園老師的話。我們應該要朝這個目標邁進,但現在的社會就是做不到,所以他說這是一個非常嚴重的錯誤。我們覺得幼兒園老師隨便誰來當都可以,但高中老師需要受過特殊的高中師訓才能夠教課,這樣有點本末倒置,幼兒園老師應該要有很扎實的師訓,而高中老師隨便找誰來當都可以,因為高中講思考,現在市面上會思考的人那麼多,去找大學教授來上高中課,大概差不了多少。但我們可以去路邊隨便拉一個人來,然後全班十幾個小孩子鬧哄哄,有那麼容易鎮住他們嗎?華德福教育又不打又不罵又不給人家看電視,小孩怎麼可能安靜的下來,老師的功力要很強,才能鎮住孩子耶!所以如果要做一個好的華德福幼兒園老師,難度是非常非常高的!可以了解之間的差異嗎?高中可以只教知識,可是幼兒園是要以身作則、要能夠示範帶領孩子,這反而是更難的!這就是我們遇到的困難!所以為什麼到後來得要辦華德福幼兒園?為什麼Steiner那時候沒有辦,後來得要辦?因為小孩一進來小學就發現都被教壞了,所以必須向下延伸,才有辦法救他們。

 

人心中的障礙1:人本來的三元論變成二元論

接下來Steiner講這一講的主題,第三講的主題是「人與自然的關係」Steiner在這裡講了一個概念:在教學中,我們一方面帶給孩子自然世界,另一方面也帶給他精神世界。所以人一方面會跟自然世界相親近,另一方面也會跟精神世界相親近。這一講主要講物質世界,前面他先說一點點精神世界,後面再講自然世界。先講精神世界他就說到人內心當中的「障礙」──一種內在的觀念障礙:我們現在的心理學認知,其實有很大的困境,為什麼?這裡他提到一個很重要的會議:西元八六九年在康斯坦丁堡舉行的天主教大公會議。西方有一個專有名詞叫「判教」,是用中國的名詞衍伸過去,意思就是判別什麼內容符合教義、什麼內容不符合教義,西元八六九年他們就開了一個會決定,這次的會議決定什麼?原本大家的觀念是人由身心靈三個部分組成,可是現在聽到的心理學大概都是說人由身、心組成,或是身體跟靈魂組成,剩下二元論,就是因為那次大公會議的結論,將靈的知識掩蓋了,所以人本來的三元論就變成二元論。如果人變成二元論就沒有辦法真正的認識人,因為人是三元性的組成,只認識其中兩個部分,怎麼可能認識真正的人?所以Steiner說:幾乎現今所有作為心理學出現的東西,有時也只是一種文字遊戲而已,因為它並不是基於對於人的真實認識。上一講有講到:如果你要做真正的、正確的教育,必須基於對於人的真正認識,也就是必須基於真正的、正確的心理學,才能夠發展出對學生真正有幫助的教育方法。可是他說現在大部分的心理學只是文字遊戲而已,根本沒有辦法真正的理解學生。

 

人心中的障礙2:能量守恆定律的誤解

接下來Steiner講了一個蠻麻煩的事情:有一個人叫羅伯特.麥爾,他說這位被當地市民引以為傲,是與所謂的能量或力量守恆定律連繫在一起的,後來加了廣義相對論之後,變成質能守恆定律。能量守恆定律是什麼?Steiner講現代人對於它的理解,跟當時的人對它的理解其實是不同的,不一樣在哪裡?當時羅伯特.麥爾提出這個理論時,他只是講:你在地球上看到的力量或能量,並不會不見,所以如果是動能,當它停下來時,可能你沒有辦法看到它的動能,但它也許變成熱;或者你沒有辦法看到它的動能,但它也許變成位能。所以,你看到這些力的狀況,看起來好像消失或出現,但其實不是,只是力的形式的轉化,這是羅伯特.麥爾提出來的理論。可是後來的人誤解了,誤解什麼?以為這個世界所有的能量總數是固定的,所以就不可能增加,當然也不會減少。羅伯特.麥爾講的是你看不見的只是轉化成另一種形式而已,並沒有真正的不見,可是後來的人就誤解成其實能量也不會增加,守恆的意思就是全世界的能量總數是恆定的。後來加上廣義相對論之後,因為物質會變為能量、能量會變為物質,於是就變成物質跟能量的總數加起來是固定的,也就是就算沒從物質變成能量、能量變成物質,它的總數最後還是固定的,所以可以算出全世界的物質變成能量有多少,總數還是一樣,不會不見,不會增加、也不會減少,這型塑了現代世界的物質化世界觀。Steiner講:如果這個世界只有礦物、植物、動物的話,也許是對的,但假如加上人的因素,所謂全世界的能量總數完全固定這件事,就不對了,人類這種物種或這種生命,並不符合所謂的能量守恆定律,我們並不遵守它。所以他說:如果我們認為能量守恆定律是對的,但加上人的因素,就馬上不對了!Steiner在這裡把人提到跟動物、植物、礦物不一樣的層次來談這件事,也就是如果只談動物、植物、礦物,也許它是對的,但如果加上人,就是不對的。

 

導論小整理

以上是Steiner在開頭作的導論,我們要抓住他講的:前面有一小段做為人生的抱怨,告訴我們低年級的老師並不是比較沒有價值,跟高年級老師的價值是一樣的。接下來有一個關鍵的轉折點,作為整個演講的重點:我們一方面帶給孩子自然世界,另一方面也帶給孩子精神世界。這一講主要講的是物質世界、人面對物質世界的狀況,可是他一開始先提了兩個人類在精神世界或在觀念上的障礙,以這兩個障礙作為開頭讓我們知道現在的人,在認識這個物質世界時,被哪些觀念跟想法限制住了,所以我們看不見真正的物質世界:一個是從身心靈三元論變成身心二元論,以致我們對人的認識會有錯誤;另一個就是我們以為這個世界的能量總數是固定的,能量不會不見,但是也無法創造出新的能量,這個說法如果只看動物、植物跟礦物,也許還算成立,但只要遇到人,這個定律立刻就被瓦解。前言到這邊為止。(煜:Steiner這裡提到的兩個觀念障礙,都跟後面說的人與自然的關係有關,也就是這兩個障礙都是「思考」造成的,它們都只是「假設」而已,假設背後的條件變了,就不符合了實況了,但我們卻把它當成普遍的真理。)

 

面對自然的方法1:思考是針對已經死的東西

接下來他說:作為一個老師必須要讓學生一方面懂得如何掌握自然,另一方面也要掌握所謂的精神或靈性生命。這兩個部分都是要的,並不是說華德福學校只談精神不談物質,其實這兩個部分要取得平衡。但因為現在只是第三講而已,還在很前面,所以我們先來講一下物質世界,他講:先把我們的目光轉向於自然吧!自然世界是什麼樣的東西呢?他說:外在的自然世界是怎樣面對我們的呢?它面對我們的是它的表象,我們所知道的東西其實好像只是去「想」這個自然世界,也就是面對自然時,我們只是去「思考它」的這個部分,是一種表象。但是我們有沒有辦法用不是思考的方式面對自然世界?也就是我們用意志去面對自然世界?有沒有可能?可以嘛!意志去面對自然世界跟思考去面對時,就會是不一樣的狀況。當然,Steiner在這裡講:等一下,這樣的狀況不是告訴我們對自然世界有一種絕對的二分法:要不就是用思考面對它、要不就是用意志面對它,好像又回到二分法的謬誤裡,不是這樣。

Q:老師,他指的自然世界就是物質世界?

A:外在的世界,感官所及的世界。

他說:好,我們現在來談一下用意志跟用思考面對自然世界時,會發生什麼不一樣的效果?首先,如果只用思考去面對自然世界,這時我們所看到的世界,其實是一個已經發生的世界,所謂「已經發生的世界」,Steiner在這邊用一個比較嚴重的詞講:就是一個不斷死掉的世界。在已經發生的世界裡,我們是不是會去歸納或理解這個世界有什麼法則,所以是針對一個已經知道跟已經發生的東西去理解跟思考。人對於自然世界如果是去思考它,是不是只能夠針對已經發生、已經在那裡、曾經有做過、曾經的紀錄,針對這些東西去思考。可是這個東西是不是已經發生了,也就是Steiner說它已經死了,它已經是一個固定的東西在那裡,你才能夠去研究它。這個是你用思考去接觸自然世界時,Steiner說:那你能夠發現的法則、規律、某種理論,其實是針對一個已經發生,或者說已經死掉的東西去描述它而已。這是用思考去掌握自然所得到的。(煜:這跟第二講提到的思考的來源及特性應該有很大的關係:離斥感-思考-記憶-概念-神經系統-趨向死亡、物質化)(煜:老師講到這段時,實在有些震撼!對ㄟ!我們所發現的法則、理論、定理,一定都是從已經發生的狀況中歸納出來,然後假設未來也會繼續依循,但不要忘了,所有的法則、理論、定理都有前提條件,也就是要符合這些條件才會發生,如果條件變了呢?這也就是法則、理論、定理不斷被推翻重建的原因。我們從小學習的就是用思考來面對自然,竟然還有不同的方式,真是相見恨晚啊!但其實東方的觀察方式跟西方本就不同,像「炁」,外在儀器根本測不到,東方則是用修練的方式自身感受,這樣可以說「炁」不存在嗎?比較科學的說法應該是:我不知道,因為儀器也是根據理論作出來的,還是受到前提條件的限制。)

 

面對自然的方法2十二感官是用「意志」迎向事物的主動

他繼續講:如果是用意志去面向自然時,會不太一樣。他說當你用十二感官去面對真正的自然時,遇到的就是意志所接觸到的自然,而不是一種認知、表象的自然。這是非常難的東西,這是什麼?這到底是什麼?Steiner知道我們聽不懂,就舉了一個簡單的例子:人類的視覺,他說:現代人已經不了解這個東西,但以前的人可以了解,柏拉圖的書中有提到,人的眼睛其實會發光(這個光不是物質世界的光,也不是真的有火焰在燃燒、眼睛像燈籠一樣裡面有火在燒,都不是,他講的其實是光跟熱加在一起,這是柏拉圖用當時能夠理解的最簡單的說法來形容),當你要看一個東西時,其實是眼睛像探照燈一樣打出一個光,中文來講較簡單叫眼光,當你的眼光掃到某個東西、打在那個東西上時,就可以把你看到的東西抓回來,就看到東西了。Steiner講:觀看行為就好像是由眼睛向外的觸手去抓到某個東西的感覺。這種感覺與現在的理解不同,現在是認為光經物體反射後打到我們的眼睛裡,在視網膜成像,然後神經系統傳到大腦皮質產生視覺,目前普遍對視覺的理解是這樣。Steiner說:柏拉圖的說法雖然有點前現代,就是哲學家講的似乎不是很現代的感覺,但柏拉圖能夠意識到眼睛好像燈籠,打出探照燈,打到那個東西後,用你的眼睛眼力把它抓回來,表示他已經意識到超感官的世界,已經不只用物質感官在理解這件事。Steiner說:用你的手去拿一支粉筆,這樣的物質過程完全類似你從眼睛傳送出一個以太力(這裡講的以太力,不是我們一般在講的乙太體,是另一個東西),通過觀看來掌握事物的精神層面。這裡面其實牽涉到意志,也就是你必須要有意志力,把那個力量突出去看,然後才能夠把那個東西抓回來。

Steiner接著再舉一個例子。先跟各位講,Steiner舉例也是有他的道理的,你會在這本演講集、《實用教學指引》,甚至《與教師們的討論》裡面,不斷看到Steiner舉出馬的例子。並不是說他是一個特別愛馬的人,或是他姓馬之類的,他跟馬完全沒有太多關係,可是為什麼他舉了那麼多馬的例子?因為在那個時代,馬是在都市中最容易看到的動物,也就是幾乎每個人都看過,所以他舉馬作為例子,其實是用一個大家都知道的動物來舉例,並不是要標新立異說只有馬這種動物有什麼特別的象徵、特別有靈性或特別厲害,所以我要舉馬當例子,完全沒有!他只是舉一個大家在都市當中,無論你是菁英、勞工、藝術家……都會看到的一種常見的動物。但對我們來講馬的例子可能就有點遠,因為在現在的都市中不常見,可是一百年前的歐洲都市還有馬車在跑,所以馬其實是很常見的動物。他說:馬眼睛向外長在頭的兩邊,所以牠所遭遇的情境就跟人完全不一樣。想像一下,假如你的眼光看出去是直線的,就像兩隻手臂直直往前,無法使它們在前面彼此碰觸,馬在看東西時所謂視力的觸手,就只能做出優律司美的「A」(唸ㄚ?):兩手臂有角度,往上也是A,往前也是A,有角度的都是A,所以優律司美的A是你的雙臂張開有個角度,也就是從馬眼睛的以太力量出去的流只能變成A,沒有辦法變成O,在優律司美的O是兩隻手碰觸在一起、有一個接點在一起,O可以在你的前面,也可以在你的上面,變成一個圈圈就對了。他這裡所講的故事就是:馬的超感官觸手永遠不可能讓左眼的觸手碰觸到右眼的觸手,也就是兩眼視力出去的力量,永遠有個角度,沒辦法碰觸在一起。但人的眼睛是長在頭的同一面,所以兩眼的視線可以交在同一點上,也就是我們的視線可以對焦,左右眼以太力的觸手可以交握在一起,這就讓我們的手可以做出類似祈禱的姿勢,甚至可以交叉做出X。他說:馬的前腳沒辦法像我們的手一樣做出祈禱的動作,牠沒辦法將前蹄對在一起碰到,其實跟牠的眼睛有關。(煜:對照第二講意志的來源及特性,應該可以更了解:融合感-意志-創像-觀象-血液-趨向靈性、活化。)(煜:Steiner舉馬的例子是要說明即使有以太力,但由於感覺器官的所在位置不同,就會造成不同的結果嗎?像書中第七十二頁倒數第七行所提:達到一種對自我的靈性化感知,或者無法做出祈禱的動作?)

他說:我們的感官(十二感官都一樣),都不是被動的,而是用意志迎向事物的主動。這是什麼意思?先不要去談這裡的例子,大家要知道Steiner是哲學博士,所以他舉哲學例子非常熟練,但對我們來講就非常困難,所以我們不要舉哲學的例子,舉日常生活的例子,大家就知道什麼叫做你的感官裡面一定要有意志力融入其中,才會感知到東西。比如:視而不見、聽而不聞,「視而不見」是什麼?就是當你在想事情時,可能眼睛張開,以台語來講就是憨神憨神啦!沒有意志在裡面,想事情時眼睛雖然是張開的,但前面在幹嘛完全不知道。就像有時開了電視,但你在發呆、想事情,問你電視剛剛演了什麼?不知道!為什麼?如果你從物質世界來講,光線是不是從電視打到你的視網膜,視網膜再把訊號傳給大腦皮質,理論上你有視力,應該會「看見」啊,可是為什麼你沒有意識到看見它?這稱之為「視而不見」,你沒有看見它,但你的視力是不是還在?為什麼沒有看見它?差別在哪裡?就是你有沒有「要」看,你有要看的意志力灌注在裡面時,才會把那個東西的內容用所謂非物質的、或以太的觸手抓回來。「聽而不聞」或「充耳不聞」就是你專心在想或做某件事時,隔壁有人在叫你,卻完全沒聽到;或者學生在教室裡放空發呆,老師在講什麼他有沒有聽到?他沒有聽到啊!他的耳膜有沒有問題?聲音的震動有沒有傳到他的耳膜、耳膜震動有沒有影響到三小聽骨、再把訊號傳到大腦皮質?一定還是有嘛!喂!老師剛剛講什麼?阿?什麼?就是小孩完全不知道你在幹嘛,為什麼?充耳不聞!沒有意志灌注在裡面時,就算在物質層面的感官,甚至感官所產生的神經訊號你都有測量到,但沒有進入你的意識,你就是沒有看到、沒有聽到。這是某種器官的缺陷嗎?不是,如果照Steiner的說法,是一種意志力的缺陷。現在有人講說有一些人有感官上的缺陷,然後在物質體上看來看去、切來切去、電擊來電擊去……有沒有用?大部分沒有用,因為這些人的物質感官大部分都是沒有問題的,問題在於他的意志,意志到不了那裡就沒有辦法用那個感官去感知。所以Steiner說:所有的感官,都是要灌注我們的意志在裡面,主動去迎向那個事物,我們才會感知到。也就是用十二感官去感覺的這個部分,其實它是要有意志灌注在裡面,沒有意志在裡面,你就沒有辦法感知到任何東西。

 

意志是一切學習的根本

所以我最常跟家長講的一個概念是什麼?就是:華德福教育雖然有很多招數,但是學生能不能學得會,其實是取決於孩子的學習意願,白話叫學習意願,術語叫意志,就是孩子有沒有想學啦,他如果不想學,老師在前面講得天花亂墜,就阿~你在講啥?我不知!沒有意願要學習,去哪裡都一樣。如果今天孩子拒學,父母送到所有的學校去,假如學校不能夠讓學生燃起學習的欲望,或者有一種願意學習的意願出現的話,任何教學派系都沒有用,不是說華德福教育就有效,華德福教育只是可能有比較大的彈性跟方法去激起孩子的學習意願、吸引孩子的注意力,頂多能夠做到這樣而已。如果孩子真的不想學,父母也講:不會也不會怎樣,我可以養他一輩子,如果父母都講出這樣的話,小孩也就「靠勢」,對啊!我就不學啊,不然怎樣,反正我爸都已經把我的大學學費繳完了,已經註冊好國外的大學了,現在在這邊學什麼不重要,只要英文學好就好!如果他是這樣想的話,你能教他任何東西嗎?沒有辦法,什麼都教不了。

所以Steiner在這邊講的內容其實跟教育學非常緊密相關,他已經提出一個非常重要的東西:如果沒有意志在裡面,連看到、聽到……所有感官都接收不到,那請問這個人要怎麼學習?所以為什麼華德福教育裡面常常講說「意志是一切學習的根本」,不要講到一切學習,其實也是一切感官的根本,沒有意志力,根本連覺察、感知都做不到,後面到底有什麼力量可以讓你去學習?沒有!這樣可以了解嗎?意志力缺乏其實是,如果用Steiner的說法是:絕症!就是無解!很麻煩的是現在的小孩普遍缺乏意志力,就是畏苦怕難,你叫他去做個什麼,就不要~我不想做~我做不到~我不會!只要很會讀書,就說這個小孩以後很有競爭力,鬼才相信嘛!根本本末倒置,問題是我們就是一個本末倒置的世界啊!叫他做事通通不做,然後很會念書,意志力接近於零,你說這個人以後要怎樣有出息有競爭力?這是一個很大的危機,如果真的要講很大的picture、很大的圖像的話,這是一整個世代能力的消退,因為他沒有意志力就沒有辦法做出什麼事情,所以是一整個世代能力的消退或滑落。但台灣滑落的還沒有那麼嚴重,一些更工業化、電腦化國家滑落得更嚴重,台灣只是滑落的普通嚴重而已,沒有非常嚴重,所以我們好像國際競爭力還好。為什麼我們在三十、四十年前,甚至五十年前,台灣高度經濟成長的年代,國家競爭力非常好?因為在那個時代願意苦幹實幹的人多啊!占那個社會的大多數,他們都在努力工作、扮演社會中堅的角色,所以國家競爭力很好,那是那一代願意苦幹實幹的人成就的啊!現代人就是要鑽漏洞、走捷徑,苦幹實幹已經太落伍了,我們就是要一夕暴富,所以教的都是如何不用努力就賺大錢,像去貸款買房地產賺大錢,裡面有沒有付出任何努力?沒有,就坐享其成而已。如果這個社會所有人都想坐享其成,那怎麼會進步?怎麼會有競爭力?問題就在這裡。可是現在電視節目拼命的播如何去貸款、頭期款也用貸款買房子賺大錢,不用付出一分努力就可以賺大錢,那你說台灣怎麼會有競爭力?破壞台灣競爭力的元兇就是這些傢伙,他們還認為他們是最聰明的,因為他們不用付出努力,只要有小聰明、鑽漏洞就可以賺大錢,然後人生就圓滿了。Steiner在這邊已經講到沒有意志力的人等於患上絕症一樣,但我們社會都在鼓勵小聰明、鑽漏洞,並沒有鼓勵真的願意苦幹實幹的人,反而說你這麼勤勤懇懇地做,可是收入很少,那就是你不夠聰明,所以你應該要學聰明一點,要用偷雞摸狗的方式才會賺錢,現在社會普遍的印象是這樣,那誰還要苦幹實幹做事?絕症對不對?

 

結論:思考與意志接觸到不一樣的世界

Steiner在這邊下結論:如果我們面對自然時,是用思考來面對,那從當中所整合、抽取出來的,是從自然界中已經死亡的東西所尋找到的法則,所以那是已經死掉的東西;如果我們反過來,是用意志去面對這個世界時,接近到的是一個活生生的世界,所以會接觸到不一樣的東西。簡單來講,你不是透過思考,而是透過真實的感官體驗這到底是什麼,當你實際真實地去體驗時,那你會得到的是一個不一樣的東西。(煜:呵呵,到底是什麼不一樣的東西?或許可以這樣來舉例:看郊外相片或影片,然後在腦中想像倘佯,與實際親身到現場的差別。)他說:我們之所以可以理解自然界中的生與死,其實是因為它有兩種力量:一個是不斷的死亡,另一個是不斷的生長,有生跟死的力量。如果我們是用思考去掌握這個世界,只能夠掌握到它不斷在死亡的部分,為什麼?因為思考就是反感,反感就是鏡子去反射,反射什麼?我們曾經在更高層世界經歷過的那些精神力量。所以你再努力的思考,也是在跟死的東西,或者說你來這個世界之前的那個更高層世界的東西打交道。但如果你是用意志接觸自然,意志是一種同感、一種融合感,是朝向未來、死後的世界(不是生前的世界,思考才是往生前的世界走),會看到的是活的世界,這個世界是活生生的、是正在生長、有各式各樣不同可能性的。(煜:一個是已經完成式,也就是過去式,另一個是未來式。過去式是已經固定不變的,所以是死的;未來式則是尚在進行中,所以是活的,還不確定的、有各式各樣可能的。那有現在式嗎?是用情感去面對自然世界嗎?)可以了解嗎?Steiner講:如果我們只基於思考、算計、理性去生活,所得到的將是來這個世界以前就經歷過的,它就是一個已經注定或命定的東西。用比較東方的說法就是「業報」,你所得到的都是業報,因為都跟你來之前已經做過的事情、掌握過的、理解過的、已經學過的東西有關。既然所有的東西都是業報,請問有自由選擇的可能嗎?所以如果只基於思考,那這個世界就是一個業報的世界,所有的東西都已經被決定了,你就沒有自由。

 

只運用意志面對自然會變成自然的存有

那要怎麼得到自由?你不只是跟你生命當中所謂的死掉的部分工作,還要跟那個活生生的部分工作,也就是跟意志工作。跟意志工作的話就有個問題,意志的部分需要靠外在的世界,把外在的世界跟你的意志連結在一起,可是會有個狀況,他提到另一個東西:假如我們運用意志跟自然完全連結在一起,其實還是會有一個困難,就是如果所有的意志都跟自然連結在一起,所有的東西就還處於萌芽的狀態,也就是意志本身還處於胚芽的狀態,不會變成真正的實體。所以只有意志也不行,因為他將變成自然的存有,也就是他會跟自然融為一體,就像動物一樣,但不會成為自由的存有,也就是他的自由還是不會出現。(煜:這裡就有點不懂,意志本來就是在胚芽的狀態,在物質世界不會變成真正的實體,在靈性世界才會開花結果,為什麼以意志接觸自然世界,就會與自然融成一體,成為自然的存有?是因為意志的融合感嗎?但為什麼這裡只是指出意志與自然連結,所有的一切就都還處於萌芽的狀態?(因為融合感而使一切成為萌芽的狀態?)然後就變成自然的存有?莫非這「萌芽」的狀態有玄機?所謂萌芽的狀態又是怎樣的狀況?觀察動物有幫助嗎?)所以Steiner在這裡就講到:純粹只用思考去面對物質世界,會在一個業力的世界裡,一切都已經被決定;如果只用意志去面對這個世界,就會遇到被自然融成一體的世界,那也不是個自由的世界,就是融入自然界而已。當然融入自然界有某些好處,比方說就不會去破壞環境,因為跟自然界完全連結在一起,所以就會很環保,但那仍然不是一個自由的存有。

 

成為「自由的存有」的關鍵:意識心

所以重點在哪裡?他說如果我們內在能夠長出另一種東西,不是我們一般講的思考,也不是跟外界感官有關的,而是他這邊講到的某一種「思維」,這種思維其實就是人如何不涉及到外在自然,而只涉及到超感官的一種思維。這裡我們就要來講翻譯會遇到的問題,他真的是照字翻,可是沒有把「純粹的思維」講清楚,如果用意思來翻的話非常簡單,Steiner講這個會帶給我們自由的是什麼?就是「意識心」!我們之前不是講過感覺心、理知心、意識心,意識心不是面向外在的世界,而是朝向內在跟靈性世界直接去感知的一種能力,所以他這裡講的「純粹的思維」,你以為它是思考,其實不是。你看它的性質,他說:人存在在內在某些只有他自己,而非其他世俗生物,從出生直到死亡期間內心所承載的東西,這東西不涉及到外在自然,只涉及到人的超感覺質。這個是什麼?這種東西就是意識心!所以如果是註釋本,或者是翻譯版要簡單能懂的話就是:人能夠獲得獨立自主的基礎是什麼?就是意識心!他說:這種超感覺質,存在於人的自身內在,讓人成為獨立自決的生物。所以這個東西其實就是意識心,可是因為從德文版原本的字詞翻譯過來的手稿裡,Steiner沒有用意識心形容這件事,所以就沒有人直接敢說:這就是意識心,用意識心去理解它就對了,有意識心的人才能夠是一個獨立自主的人。就不敢這樣講,但是呢~我們才管他咧,就是要這樣講,為什麼?因為他明明就是這個意思啊,為什麼我們不能這樣講?它就是意識心!所以你不是完全用思考,也不是完全用意志,而是當你有一天已經發展出意識心的時候,才有可能成為一個獨立自由的人。這邊的翻譯叫「純粹的思維」,其實就是「意識心」,當你把「純粹的思維」換成「意識心」之後,就可以讀懂這一段,如果你還是用「純粹的思維」,那請問跟前面講的思考有什麼不一樣?跟前面講的表象有什麼不一樣?就搞不清楚那是什麼,但其實就是意識心。前面不是講過我們是意識心時代,所以有意識心才會有自由啊!這樣O.K.嗎?這樣可以開始了解其實人可以去掌握自然的死的法則,也可以融入到自然裡面,但這兩種狀況一個是業報,一個是變成跟動物一樣,如果人要超脫出這兩種狀況,就必須要長出意識心。這樣可以了解嗎?這個就是最難的地方,所以你有沒有發現第一講為什麼不能不講,因為第一講就在講意識心有多重要、意識心是怎麼來的,如果不講第一講,後面要怎麼理解?就沒有辦法理解啊!可是有人第一講就卡住了,所以就沒辦法往後,後面在講什麼都不知道!到這邊為止O.K.喔?知道在幹嘛喔?有沒有什麼問題?沒有的話就先休息一下。

 

如果沒有人類,大部分的動物都不會存在

接下來Steiner說:如果我們用剛剛講的觀點來看自然的時候,我們會發現在自然裡其實有一個流是不斷地朝向死亡,但是有另一個流是不斷的朝向新生,也就是一個是往活的方向前進的流,一個是往死亡方向前進的流。其實這是複習喔,還記得嗎?往死的方向流動的是你內在的離斥感、神經、骨骼、思考那一邊,另一個是你內心當中的融合感,往肌肉、血液、意志那一邊,是往活的方向流。所以個人內在有這個部分,外在宇宙也有這個部分:往活的方向的流跟死的方向的流。他說:現在一般科學家不知道這是什麼,因為在現象上來講,這兩股流都是混雜在一起的,所以搞不清楚到底是什麼,但其實是兩股不同的流。

Steiner在這邊就問了非常重要的問題,因為我們講到自然,如何去面對自然世界,所以他就問了一個很尖銳的問題:假如人類不存在自然當中,那自然的狀況會怎樣?或者人不在地球上,那地球的狀況會變成怎樣?(煜:如果從書上來看,第七十六頁第九行後面,若想清楚區分自然中的這兩條河流,就必須先自問:若人類不存在於這自然之中,自然的境遇會是如何?所以問這個問題是為了區分生死流?)他問了之後又說:一般科學家會告訴你:不會怎樣,還是會有礦物、植物、動物,地球還是會同樣發展,宇宙從大爆炸開始,銀河系還是一團星雲,最後地球就會出現,然後就會演化,只是沒有人而已。但這個說法是錯誤的,為什麼?如果我們從宇宙進化論的觀點來看,人類是從地球有物質身開始發展的那個階段,甚至還沒有物質身之前,只有星芒跟乙太力量進來的時候,人類就參與了地球的演化。當然Steiner沒有辦法在這裡把《奧密科學大綱》從頭講過一遍,所以他只舉幾個重要的例子來告訴我們:如果沒有人類的話,大部分的動物都不會存在。他這邊講的高等動物其實是有脊椎動物,所以大部分動物不會存在,但可能蟑螂還是會存在,因為牠沒有脊椎,蟑螂沒有脊椎知道嗎?在地球發展的過程中,人是首先存在,如果用人類意識進化的圖像,我們講前面四個時期是:polareanhyperboreanLemurianAtlantean,現在是第五時期後Atlantean大概到hyperborean時,人跟動物就分開,所以人跟動物有一段時期是混在一起演化的,分開的意思簡單來講就是比較硬化的部分、人類不需要的部分被排出去,比較輕盈、靈性的部分,就留下來作為人的一部分。他說動物被分解淘汰出去放至地面,之前是和人類合在一起演化,之後才將動物像沉積物一般的排出。所以,動物是沉澱下來的,Steiner說一開始就像溶液一樣,全部東西都混在一起,當你沒在攪動時,是不是重的就往下沉,輕的就浮在上面,重的往下沉的那塊就是動物,在上面比較輕的就是人。人沒有往下沉,也就是他沒有那麼物質化、沒有那麼多固態的部分,所以雖然在這個物質世界上曾經存在過,可是你找不到他的化石,為什麼?因為他連固體都沒有,只有液體跟氣體,死掉就散掉了,怎麼找得到化石。所以人類早期的存在你找不到物質證據,因為他不可能留下化石,但是動物、植物、礦物可以找得到,因為它們已經足夠硬化,可是人類在那個時候還沒有那麼硬化,所以找不到。動物也是很早就存在,但是為什麼更早之前找不到動物的化石?因為當時的動物還是跟人攪在一起像溶液的狀態,所以相對於植物而言,牠還是比較輕盈的、比較靈性的,在那個狀況下,動物也找不到化石,只找到植物化石。植物在更早之前,也還是很輕盈很靈性,還沒那麼物質化,所以只找得到礦物的化石。如果從地質年代來看,我們會發現礦物先出現,後來就有了植物、再有動物、最後找到人類,這是從找到的化石順序來看。可是這也只能夠表示是礦物、植物、動物、人類硬化到能夠找到化石的時間順序,但你不能說所以人類最後才在物質世界出現,其實他之前就出現,只是沒有辦法留下化石而已,這是人智學所講的內容。

 

人的遺體是轉化後的物質身,可以使地球持續演化

Steiner說:如果這個世界沒有人類,動物的樣貌以及地球也會和現在所見的完全不同。因為動物是人類發展到一個階段,必須要拋下的不需要、硬化的部分,把牠分解下來,才變成後來的動物。所以如果沒有人類的話,大部分的高等動物就不會出現,地球上的動物就會跟現在完全不一樣。那礦物跟植物世界呢?假如沒有人類在這個世界上,礦物跟植物世界已經完全僵化,不再處於生長的狀態。現在一般都會認為人死掉就死掉了,塵歸塵、土歸土,對地球的發展沒啥意義。但Steiner說:人其實是有一種存在的意義跟價值的。他這邊講到酵母,大家知道做麵包需要酵母,麵團加入一點酵母,裡面就會發出來對不對,那個時代有些人不知道,所以他講:住在鄉村的農婦比城市裡的婦女更清楚,酵母對烤麵包的重要性。表示當時有一些人不知道酵母的重要性。他說:酵母的力量其實就是使麵團活過來的力量。雖然酵母占整個麵團比例非常低,可是它一加進去之後就會產生質變,也就是使麵團活起來。他說:人類藉由遺體,就是人類死掉之後的部分,給地球然後加入到植物、礦物世界,使得礦物世界還能夠發揮結晶化的力量,否則就不能發揮它的力量,也不能促成植物的生長。所以人類將自身死掉之後的物質體交給大地時,就像是酵母給麵團一樣,雖然他的量在物質上看起來是極少的,但是作用是非常大的。他講到人類跟自然的關係說:人類絕對不是一個跟自然界割裂無關的東西,假如沒有人類的話,自然界就不會長成現在這個樣子。Steiner在這裡做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他說:我們要如何去肯定人的價值?這邊就舉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例子,他說:人類從靈性世界下降到物質世界時,得到了自己物質身的外衣,等到某個年紀死掉時,會放下這個物質身。那我們活著時,是不是一個身心靈整體存在的結合體?靈進入到我們的身體,當然它影響的不只是物質身,包括乙太身跟星芒身都一樣,被我們的靈性所影響,因為這裡講的是自然界,所以主要講的是物質身。靈進入到我們的物質身,等到我們死掉之後變成屍體,丟給物質世界的時候,就已經是一種轉化後的物質,也就是跟我們之前在物質世界所得到的東西不一樣了,因為在成長的過程中,已經有了轉變。所以死亡之後交給地球的物質,其實包含了ㄧ些力量,這些力量就像酵母一樣,使得地球能夠持續的演化跟活下來。這些活的力量是隨著人的靈,從超感官世界帶進來,之後死掉之後再送給大地,他說:這就好像超感官的雨滴一樣,慢慢地滴落、慢慢地滴落,去滋潤世界。但這個過程是透過人活著時接收雨滴,死掉之後由屍體傳給地球。(見書第八十一頁圖示)(煜:這真是太震撼了!不知道礦物、植物、動物是否也有這樣的貢獻?也就是要有這樣的貢獻是不是要具備人的各種組成,或者還有其他因素?)

 

Steiner對於人類對地球的貢獻,是一種絕對的肯定

可以想像這樣的狀況嗎?透過人類的生命,轉化了精神跟靈性,人死掉之後,留下的遺體變成帶有靈性的物質體,給予地球或物質世界一種轉化或滋養的力量。這裡講的一個非常重要的觀念是:Steiner在人智學的立場中,對於人類活著、對於人類價值這件事,是一種絕對的肯定!所謂「絕對的肯定」是什麼意思?就算你這一生沒有用意志力去做任何事,被媽媽養了一輩子,但是只要你曾經是個人,死掉之後,物質身還是可以做為地球的酵母。可以想像這件事嗎?就算是個廢人,還是對地球有貢獻,這就叫對於人類生命的價值有絕對的肯定!這樣可以了解嗎?他沒有講這個人需要做任何事喔,就算這個人沒有做任何事,只要在地球曾經活過,就對地球的演化有貢獻。那是一種對於人類生命的絕對肯定,不管你做了什麼,甚至什麼都沒做!有人會講:如果這個人已經變成植物人,長期昏迷、彌留狀態,那他的生命還是有意義的嗎?照Steiner的說法就是:就算你看起來現在是個廢人,但是當他死掉時,還是可以做為地球的酵母!這樣可以了解嗎?Steiner在這裡是踩的很硬喔!也就是你告訴我某某人的生命是沒有價值的,某某人是不值得活在這個世界上的,他說:沒有!所有人活著都有價值!就算是作奸犯科、廢人什麼事都沒做,他死掉的那一刻,也會變成地球的酵母。你有看過哪個派系敢這麼完全決絕的說:人的生命就是有意義、有價值,不容有任何懷疑的地方!Steiner就是踩的這麼硬!可以了解這個意思嗎?當你想到有些壞人、某些狀況好像不太好,某些人也許不應該出現在這個世界上等等,會講一大堆例外狀況,好像避免被批評之類的,Steiner在這裡完全沒有例外狀況,就是他只要是個人,也不管他做了什麼事,死掉的那一刻,就變成地球的酵母,他的生命就是有價值的!這是就地球的演化來講,當然他個人的生命到底有沒有意義,是意識心讓他去做自己覺得有沒有意義的事,但對地球來講,光是他成為一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他就可以說對地球的演化有貢獻,不管他做好事或壞事。這個地方是一個非常強大的宣示:人在世界是非常重要的!(煜:一.人總是喜歡比較:那有好好地、清醒地過日子,與都是在混日子的人,死掉之後對地球的貢獻是一樣的嗎?二.不論自己本身如何,對地球有貢獻當然是一件非常好的事,但或許也可以從另一個角度思考,要對地球有貢獻才是有意義的嗎?只要「活著」或「活過」本身是不是就有意義?)

 

東方傳統的思維與Steiner不謀而合

你會發現他跟東方的哲學反而比較接近,因為東方人講天地人三才,人在天地當中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樞紐,但西方人的觀念是:上帝才是一切,人是渺小到沒有價值的。Steiner在這邊拼命地講人的價值,其實是在跟歐洲傳統基督教的內心狀態:人是有原罪的、不值得活下去的、人類滅亡也對世界很好……相抗衡!在那個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整個悲觀主義壟罩歐洲的時候,他就跳出來捍衛人的價值。可以想見那時的整體氣氛跟Steiner講的內容,有多麼強大的反差嗎?要看到這種反差,才會知道他在那時講這些話是需要多大的道德勇氣!好!所以我才會講,東方人了解人智學比西方人容易一百倍,因為根本就跟我們傳統的很多觀念是一樣的,我們不需要經過那麼多的掙扎、痛苦,才能接受這些內容:人本來就很重要啊!天地人三才,人在這個世界上有絕對重要的樞紐位置。我們本來的傳統思維就是這樣想的,尤其Steiner在後面講到天人合一時,真是跟中國傳統的觀念完全一樣。所以西方人不了解人智學是很正常的,因為都已經物質化了;東方傳統很容易了解人智學也是很正常的,因為我們的腦袋沒有他們那麼僵化。所以西方書、西方哲學讀越多就越不容易懂人智學,東方的書讀越多、中國傳統的古書、先秦典籍讀越多,就越容易了解人智學,這是非常詭異的狀況,但是現實狀況就是這樣。所以讀不懂是因為現代科學、心理學讀太多了,覺得Steiner在鬼扯,不知道他在幹嘛!如果你都沒有讀過現代心理學,就會覺得Steiner講得很合理啊,一點障礙都沒有。最難的就是大學心理系或教育系,或是讀過教育心理學、普通心理學的人,叫他來讀這些內容,會覺得真的是這樣嗎?跟我學的完全都不一樣,就完全卡住!如果教育心理學、現代心理學都沒讀過,來讀《人學》,就沒有知識障,越多知識反而造成理解的障礙。所以Steiner在這裡推了一個非常重要的東西:人在自然當中,就是有無與倫比、無法忽視的重要性,沒有人這個自然就不會長這樣。

 

生與死的力量在人身上的影響

前面講的是外在世界,現在拉回來內在世界,生與死的力量在人身上會發生什麼影響?那些帶來主導死亡的力量,在人身上就建構了骨骼、神經系統。神經是什麼?神經就是沒有死透的、沒有變成骨骼的東西,所以死透的變骨頭,沒有死透的稱為神經。本來神經越往死亡方向,就越想變成骨頭,可是它沒有變成骨頭,為什麼?後面會講。骨頭就是更處於死亡狀況,或趨於死亡狀況,可是Steiner這邊講:動物的骨骼就不一樣了,牠們的骨頭沒有人死得那麼透徹,它還比較活,還有更多的活力,所以動物的骨頭雖然跟人的骨頭同樣都是骨骼,但動物的骨骼跟人的骨骼在靈性上的意義是不一樣的,它們沒有死的那麼透,可是也沒有靈性。這是死亡的力量,另外一個就是活的流,我們姑且稱之為死亡之流跟生命之流,死亡之流創造了我們身上的骨骼跟神經系統:死透的變骨骼、沒死透的變神經。那生命之流呢?就在肌肉跟血液的系統中作用。他說:神經之所以沒有變成骨骼,是因為它跟血液、肌肉之間的關係,因為它跟它們連結在一起工作時,它想要變成骨頭的那種趨向,或者我們講死亡之流的離斥感,在血液跟肌肉當中被拉住或被阻止、限制了,所以神經沒有變成骨頭。但是如果在成長過程中,骨骼跟血液肌肉產生一種錯誤的連結,也就是血液跟肌肉也去阻止骨頭死亡的話,那會怎樣?會形成軟骨症,因為骨頭就沒有辦法適當的硬化,可以了解嗎?所以肌肉跟骨骼之間必須要有一種正常的關係,而不是一種錯誤的連結,如果錯誤連結的話,骨頭就不會被死亡之流的力量影響而硬化,就會變軟骨症。他舉了眼睛的例子,因為眼睛是我們比較熟悉的感官。他說眼睛裡面骨骼神經系統向裡面稍微延伸,然後骨骼系統又包覆它,也讓肌肉跟血液往裡面延伸,兩個系統就在裡面交織起來,所以眼睛其實是兩個系統交錯:裡面雖然神經很多,可是也有血液,這樣可以了解嗎?眼睛是這兩個系統交錯,才有辦法用眼睛的感官。(煜:所以Steiner舉眼睛的例子,是要告訴我們生與死的力量需要互相合作,才能產生應有的功能嗎?)

 

幾何學是因為脊椎直立移動而產生

他繼續說:老一輩的人(當然老一輩的人現在已經不只老一輩了,因為那是一百年前的老一輩,對我們現在來講不知道是老幾輩的人了)始終覺得神經髓、神經物質、骨髓或骨質之間有親緣關係,所以人不只透過神經,也透過骨頭去思考。這件事就有點怪,Steiner說:我們有一些抽象能力,其實是來自於骨骼的功能。他舉了一個有趣的例子:幾何學,他說:為什麼人類可以創建幾何學?因為人類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特徵,就是脊椎是直立的,當他站立移動時,如果從第一個點走到第二個點、再從第二個點走到第三個點、再從第三個點走回到第一個點,就會在內在的意識中產生三角形的概念,這樣才有辦法發展出幾何學。可以了解這個概念嗎?幾何學其實是透過我們內在的感覺而產生,所以為什麼我們在教小孩幾何、形線畫之前,必須讓他們實際走來~走去~走來~走去~去走出那個形線畫的圖案,或者做某些優律思美的動作、走某些form,其實就是用我們內在的骨頭在學習,透過這樣而得到那個幾何概念。動物沒有辦法這樣運動,雖然說黑猩猩也是有直立坐著的能力,可是牠在移動時,脊椎還是傾斜的。(煜:不太了解,為什麼脊椎直立才可以在內在產生幾何概念?脊椎與地面平行或有角度就不行?有沒有可能脊椎直立是產生我們定義的幾何,而脊椎沒有直立則產生另一種幾何?或者除了脊椎直立,還須配合其他條件?)我想到最後只有一種動物可能有幾何學,就是企鵝,南極企鵝在水裡是躺著游沒錯,可是牠在岸上的時候是站著直立的,然後兩腳緩慢的移動,所以也許南極企鵝懂得幾何學。這是所有動物裡面唯一可能具有幾何學能力的,如果Steiner的說法是真的話,就是我們是用骨頭學幾何,必須要在脊椎跟大地直立的狀況下移動,才能了解形狀的內在精神本質,如果是這樣,也許企鵝有幾何學。但是我沒辦法測驗出來,我們無法讓企鵝去指說:這是三角形還是方形?請作答按鈴,沒有辦法,目前無法測驗出企鵝有沒有幾何學,我只是說如果他這邊講的道理是對的,或許動物也可以有幾何學。當然Steiner說動物沒有幾何學,也許是因為那個時代還不太了解南極企鵝是怎麼運動的,一百多年前南極探險跟對企鵝的理解或許還沒有現在那麼多,所以Steiner會說:動物在運動的時候,牠的脊椎沒有直立,所以沒有辦法發展出幾何學。如果這個道理是真的話,企鵝或許有,但只是測不出來。這樣可以了解嗎?也許沒有也不知道,要看看狀況才知道。

Q:那像我們過去跟著老師畫圖形所學的幾何學,跟華德福裡面透過行走或優律思美學到的差別在哪裡?

A:差別在哪裡?就是一個是思考的幾何學,一個是意志的幾何學,後面我們會講到你學的是死掉的幾何學,還是活著的幾何學,如果是基於死掉的力量學到的死的幾何學那就是死的,也就是思考的幾何學;如果是透過意志的力量去學的活的幾何學,那就是活的幾何學。

Q:可是這樣幾何學在我們的生活當中,到底影響力是什麼?比方像我是學過,可是活到今天,好像也沒有感受到什麼。

A:對啊!所以Steiner在這裡並不是告訴我們一定要學會活的幾何學,他沒有講這件事,只是告訴你:如果我們要學活的幾何學,不只是靠神經系統──思考,也要透過肢體活動跟骨頭去學。他只是在講教學原理跟法則而已,並沒有說:如果人沒有學會活的幾何學就會死得很難看,他沒有強力推銷活的幾何學。(煜:我的感覺其實會有很大的影響,如果沒有學會活的幾何學,對於空間的感覺,似乎會有很大的不同。)

 

學習幾何學,就是在複製自身在宇宙中的行為

他繼續講:幾何圖形不只是我們自己在地球上走來走去,也是我們伴隨著地球一起運動而形成的形狀。所以包括立體幾何,比方:立方體、八面體、十二面體、二十面體等等,它們其實是因為我們跟著地球一起在宇宙中移動時,曾經走過那樣的路徑,只是我們沒有意識到,所以是在無意識當中的幾何學。華德福學校到七、八年級時,會開始學立體幾何,是非常有趣的過程,把孩子無意識當中跟地球一起移動的宇宙力量,從他的內在提取出來,真的非常有趣!但是現在大部分人都沒有讀過華德福中學,也就不知道那個有趣在哪裡,總之是非常有趣的東西!Steiner講:當我們在學習幾何學的時候,其實是在複製自身在宇宙中的行為。在宇宙中的行為就包含了人類跟著地球一起在宇宙中狂奔的過程。(煜:哇哇哇……跟著地球狂奔耶!我要學!我要學!)到這邊為止有沒有什麼問題?沒有,繼續往下講。

 

人類若是不存在,地球也不會以現在的狀況繼續進行下去

接下來是:如果人類沒有活在地球上,地球會怎樣?他剛剛就講到:礦物停止結晶,所以地球就會變成一個巨大的結晶體,而個別的晶體也無法保存下來(煜:不懂,礦物停止結晶,地球為什麼就變成巨大的結晶體?)。因為人類活在地球上,死掉之後的物質體留在這個世界上,使得各式各樣不同的礦物能夠繼續以它們自己個別的方式結晶跟生長。他舉了一個人:哈特曼,這個人非常特殊是因為Steiner在做編輯時曾經編過哈特曼的書,而且還把自己的一本書獻給哈特曼:序言裡面就說這本書獻給一位我所尊敬的哲學家──哈特曼。所以哈特曼對於Steiner有很大的影響,只是因為他不是當代有名的哲學家,所以大家不知道他是誰,可是在當時,哈特曼的名氣比Steiner還大。哈特曼講:人類有一天會發展到如此成熟,以致所有人都會自殺。其實他講的自殺的意思是:如果所有人都已經開悟成道,那就不需要肉身了,所以這個物質世界就不需要人類的存在。這是一個還蠻合理的推論,只是哈特曼基於對於自然科學宇宙觀的局限繼續想到的是:人類如果有一天集體自殺,那怎麼辦?應該先把地球爆掉,不然地球沒有人類活在上面會很孤單,應該要算一個時間,除了人類要集體自殺之外,還得把地球爆掉。他沒有想到的是,Steiner講:其實不需要找一個時間把地球爆掉,因為假如人類全部從地球上消失,地球就會自己慢慢爆掉,不用等到人類去爆它。Steiner舉了這個的例子,其實是在講:人類若是不存在,地球也不會以現在的狀況繼續進行下去。(煜:模擬哈特曼:正因為地球不會以現在的狀況繼續下去,所以才需要爆掉它啊!難道要看它一點一點的衰弱下去?)

 

人心是宇宙的舞台

Steiner說:現在一般起源於英美的哲學(他稱之為外在哲學),這種哲學以為人類只是這個世界的旁觀者,所以假如人類不存在,這個世界還是會發生,很多自然科學或自然哲學的內容也就跟著這樣認為。但是Steiner說:人以及人心是一個舞台,在上面上演著世界上所有的事情。他這邊回到他的博士論文:《真理與科學》,在談論自由的章節時講:人內在所發生的事情,並不是跟其餘的自然的事情是相等的東西,而是其餘的自然向人內在的延伸;而人內在發生的事情,同時也是宇宙的過程。所以人心的舞台,不只上演人類的過程,還是整個宇宙的過程。這個部分用東方的說法叫作「天人感應」,就是「天人合一」啦!(煜:這真的要用心體會!)你的心會反映在宇宙世界上面,宇宙的影響力也會反映到人心,這就是天人感應!所以講了半天就是天人感應嘛,這到底有什麼難的?人智學不難啊,對不對?我們的腦袋裡面就有這個東西啊!所以講那麼複雜幹嘛,就是天人相應的感覺嘛,天人感應就是人跟天之間會互相感應。這樣可以了解嗎?他其實在講的是:人絕對不是在這個物質世界上沒有任何意義或者只是一個旁觀者,人其實是這個世界演化很重要的角色。他講宇宙有死亡的力量跟活生生的生命力量,血液不斷的邁向靈性,但它被阻攔下來,生成跟滅亡的力量在宇宙當中持續的相互作用。他說:如果你只想到死掉的力量,當然會覺得這個宇宙沒有任何新的東西,可是因為人可以把更高層世界的東西帶入到物質世界,也就是透過人、透過人的靈性、透過人在地球上面的作為,物質世界其實是不斷地在更新的。所以在某個程度來看,所謂的能量守恆定律,甚至是質能守恆定律,講的只是一個轉化過來、轉化過去的定理,但他們沒有想到的是,作為一個人,是可以把東西加進來的。他說:如果我們還原能量守恆定律,應該要講它只是轉化的過程,但並不是總量不變,透過人在物質世界的影響,其實總量是會變的。我們講白話就是人可以添加、增加這個宇宙當中的東西,如果這個世界上不會增加任何東西,那就是死的法則,屬於業力的部分,那確實不會增加東西,因為那是死的法則,但真實的世界是會不斷增加的。

 

讓孩子親身體驗所提出的假設才是活的

Steiner接著提出來最後結論,其實是最重要的,可是很多人看到這邊就啊~結論看完了,可是不知道他在幹嘛,就跳過去。最後一段其實是這一講的核心,為什麼?如果要在教育學裡面、要在教學現場用的話,這裡就有講到,Steiner說:我們的思想會偏到什麼地方去?如果我們純粹只用思考,就只會面對死的世界,然後就會創造出一堆定理,也就是認為事情一定會這樣發生,這就是法則、定律,就是不會變,如果我們只以思想去接觸自然世界就會變成這樣。他接著說:我們從表象所發展出來的東西,也就是從思考所發展出來的東西,應該只是作為一種假設。就是它應該只是一種假設,而不是作為一種定理成為一種普遍的正確,他說其實沒有這種東西。他說:整個十九世紀,我們稱之為意識形態的時代,它有一種期待,就是希望提出一個理論、一個方法、一個東西,就能夠適用於宇宙一切,也就是提出某一個世界觀或某一個法則,就可以用來解釋所有的東西,這種所謂統包式的意識形態,是整個十九世紀思想家努力想要建構的大型思考系統。比方有人覺得共產主義可以解決人類所有的問題,於是就提出一套意識型態。Steiner說:我們不應該把它視為:這個定理就解答了所有問題,這個法則就已經知道了所有事情,然後事情一定會這樣發生。而是要回頭看看,我們能不能用意志、感官去看到真實的世界。簡單來講號稱叫定律的東西也只是一種假設,真實的世界不一定會照假設發生,這是什麼意思?回到教學現場,我們在教孩子任何東西的時候,不是先丟出一個思考:給它一個定義說這個東西就是這樣,而是透過孩子親身用他的感官跟意志去經驗、經歷,他有這樣的經歷跟經驗之後,才讓孩子本身去提出假設,至於之後他有沒有辦法去驗證這個假設,那就是以後的事了。但他從這樣的過程學到什麼?學到的是出於對外在世界跟自然真實的體驗、觀察而獲得的東西,簡單來講,就是他不會脫離現實啦!可是如果是純粹從思考而來的東西,你提出了某種定律,可能在邏輯上很正確,但是跟真實世界或許就有一些落差。這樣可以了解Steiner在這邊講的是什麼嗎?所以我們在教學上不應該是先丟給孩子一個定律,然後你把它定義,再從這邊推論出其他所有事,孩子只要把這個定理或定義背下來就好,這樣得到的就是純粹從思考而來的死的東西。那要如何讓學習內容變成活的、不斷會演化、生長、不斷會變成新的東西?就只能夠靠孩子親身去接觸實際的自然世界,從他所獲得的體驗當中去提出假設,那才是活的。

 

人與自然的關係快速回顧

這樣可以了解Steiner講的兩條路線嗎?他說:我們可以面對靈性世界,也可以面對自然世界,這是一開始分的,接下來面對自然世界的時候,我們可以用思考去面對,也可以用意志去面對。再接下來才談我們跟自然之間的整體關係是什麼,其實我們是非常重要的,而自然裡面也有這兩種力量,就是死亡之流的力量跟生命之流的力量,自然的死亡之流力量在人身上創造了骨骼跟神經系統,而生命之流的力量創造了血液跟肌肉,然後我們都在這個流裡面。所以我們在地球的演化中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參與者,而不只是一個旁觀者,我們對整個地球的演化是有能力也有責任的,Steiner把人的價值提高到這裡。所以說我們要好好辦教育,因為人很重要。最後,如果得到的都是死的法則,你把定義跟結論教給孩子,當作一個定理告訴他:事情就是這樣,那就是一個已經死掉的東西。如果你要教孩子的,不是一個死掉的觀念,而是一個活的東西的話,只能讓孩子親身用他的感官去經歷這個自然世界,然後讓他自己去提出假設,那就會是一個活的知識。

 

教育現場都在測驗死的知識

但是你會發現教育現場在做的事情完全相反,為什麼?因為現在教育現場強調的是再現性,再現性就是我教你A,你會把A背出來,就表示你學會了,簡單來講測驗的內容,是死的才測的出來!要去測驗活的知識的能力、運用的能力,其實很困難,因為考題很難設計,也很難改,所以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叫你背年號、背人名、背年代、背名詞、填充題、選擇題,這些最好考、最容易測驗,但測出來的是死的知識、死得徹底啊!死得徹底是什麼?死掉就是再也不會動了、再也不會改變了嘛。測得出來的都是死的知識,我們測得很高興,小孩的腦袋就越死越僵化,但我們覺得小孩考越高分就越聰明,情況就變這樣。Steiner說:那就是受到業力的影響,因為你所知道的東西都是死的,就只能針對死的東西去做判斷,最後就只能夠按照生前所經歷的去行事,那就不是自由的人。還記得嗎?Steiner說最重要的是我們如何去培養一個自由的人,這堂課他就已經揭開底牌了:你得要有意識心才有辦法變成自由的人!有沒有發現其實他整個系統是非常嚴密的結合在一起:生命之流跟死亡之流,就是意志跟思考、同理跟反感、血液肌肉跟骨骼神經,互相連結在一起。這樣可以開始看到嗎?他整個系統其實是很漂亮的。

 

環保與人口的問答

第三講到這邊,O.K.嗎?還在嗎?有沒有什麼問題?

Q:Steiner那時不曉得有沒有提到,就是現代人類對其他物種滅亡的影響?

A:其實這件事情你不用擔心,因為所謂的物種滅絕這件事,先要知道動物界、植物界、礦物界,它們都有它們的生命存在、它們的力量跟宇宙法則之間的關係存在,所以有些物種不是人類想消滅就消滅的了,它會非常頑強的抵抗你,而且就有非常旺盛的生命之流一直跑進來,死亡之流沒有辦法阻止它繼續繁衍下去。所以有一些物種如果它跟地球的命運是緊密的結合在一起,人類想要消滅它也消滅不了。

Q:我了解,只是有時到大漢溪,想到歐洲對於保育的用心,再看到大漢溪,現在只看到吳郭魚,沒有其他魚類,剛剛突然想到,我不想只吃吳郭魚,還想吃其他魚,希望有各種不同的生命存在,各種生物必須忍耐人類製造的垃圾,只能在這樣的環境中頑強的存活下來。

A:我覺得大家對這個部分可能都有很大的憂慮,不過人智學在這方面的態度是非常清楚的,就是如果你要跟更多的生物和平共存在這個地球上的話,其實也是需要人類的意識進化,也就是必須要讓人類對這些東西更有意識地去做。就像如果三十、五十、一百年前講環保、環境汙染,可能沒有人理你,不知道是什麼東西,可是現在普遍的教育或人類的意識已經進化到,你知道人類單獨活在這個世界上是很孤單而且是不可能的,所以人類一定要跟他的環境共存,跟環境共存的時候一定要保育其他的物種,這件事情基本上已經可以說是我們這個時代的常識,至於做不做得到是另外一件事情,可是大家都知道這是一件重要的事,就已經是一種進步。當然,這還是有賴於教育,所以教育還是很重要,如果教育沒有教人只有人類這種物種在地球上是沒有辦法活下去的,我們必須要跟其他物種和平共存,人類才能夠繼續繁衍,如果這些內容沒有透過教育傳下去,那人類也是不會進步的,所以這也是其中一部分的工作。當然Steiner在這裡提出人本身的價值很重要,是因為在歐洲文化裡人就沒什麼價值,所以他必須提出這樣的觀念,可是這並不是所謂的人類中心主義,或者人類優越主義,而是看到人類跟自然、跟世界真實的關係所提出的一套看法。東方雖然講天地人三才,但也不是說人就可以為所欲為,其實它還是有一個自然的法則在運作。Steiner也有講到人類在這個物質世界自然法則裡,不是人類想怎樣就可以怎樣,有些東西也是有自然的條件跟限制。所以我覺得這部分就是我們要去努力的,人智學對這部分當然有它自己的解釋,可是環保確實是要靠教育、靠觀念的轉變,而且是要集體觀念的轉變,一兩個人講環保重要是沒有用的,大家都有那個共識,自然會去限制或者說是改變我們所遇到的狀況,所以其實是要靠人的努力,並不是用想的事情就會變好,其實不會,意志力的工作還是很重要。

Q:我有聽過一種說法,就是在這個地方,靈魂總數是固定的……

A:那就是質能守恆定律的某種變形,就是不只是物質世界的能量、質量總和是固定的,連人的靈魂總數都是固定的。

Q:可是說實在以前的世界,地球的人類並沒有這麼多,大家都說生育率下降,可是人還是很多,我覺得人類的數量應該降低,對地球才比較好。

A:簡單來講,人類沒有辦法去憂慮這件事,因為這不歸人管,我們講過你能不能在這時候進來地球投胎,是時代之靈決定的,祂是守門員,所以祂決定這個體育館能夠放多少人進來開演唱會,祂已經賣好門票、決定好總數了,所以你說你要人口控制也好、要減低生育率降低地球的人數也好,那都不是人類可以控制的。因為人類就算有性行為,能不能夠受孕這件事情不取決於人,而取決於精神、取決於靈魂,所以人類不用去煩惱這件事,因為你煩惱不了,也就是你不能決定。這個時代會有這麼多人被放進來地球這件事,是時代之靈決定的,不是你決定的,東方的講法就是不在其位,不謀其政,你又不是時代之靈,幹嘛擔心地球上面的人太多,那不是你管的,所以人類幹嘛去煩惱這個問題,不歸你管的,放下!人類需要放下,不要去管這件事,這不是你管的了的,(Q:我都覺得人口好爆炸!)時代之靈沒有把靈魂放進來就生不出那麼多人。你說在台灣人口爆炸,一堆不孕症的人拼命在作人工,還是做不出人來啊,所以那不是你能煩惱的事,不要去煩惱這些東西,該是時代之靈去想的事情,祂自己去控制就好,人類不用,東方的講法叫做越俎代庖,不要去煩惱不是你職責之內的事情,不在其位不謀其政,東方的智慧已經告訴我們人類不需要自尋煩惱,所以這些東西我們不用去想它。在這個地球上是不是人太多了,時代之靈會去控制,這不是我們能控制的事,所以我們不用想,這件事不歸我們管。

 

以上就是「《作為教育學基礎的人的普遍智識》導讀」第四堂課(第三講)筆記整理。 

 

如果對「人智學」有興趣,請參閱:

《人學》導讀上課筆記

「史代納的生平與著作」上課筆記

「從人智學談生命傳記」上課筆記

《奧秘科學大綱》導讀上課筆記

【人學導讀課程摘錄系列文章

「認識更高層世界的知識」課程摘錄系列文章

 

END

arrow
arrow

    心領神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