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武術:

1)發覺自己採打時,肩膀較鬆了。但速度快時,採的動作就做不確實,被教練抓到!

2)謝教練講到沈下去的反作用力,我就問:如何力由地起、如何傳遞,結果謝教練帶大家到「大師兄」(人體骨骼)前:從湧泉穴的位置(縱向、橫向交叉的頂點,好像帳篷的最頂點),到小腿骨(脛、腓骨)的螺旋、大腿骨(股骨)的螺旋向上、內,匯聚到丹田,然後肋骨的螺旋、胸骨、上臂(肱骨)的螺旋、前臂(橈、尺骨)的螺旋向外,骨頭上面的肌肉也會跟著螺旋,但會成對相反,深淺層也不一樣。

以前練武術的人實在太厲害了,沒有解剖,也能藉由不斷的練習,依照身體的狀況發展出最有效的使用身體方式。

天體運行是螺旋、DNA是雙螺旋、人體的骨骼肌肉是螺旋、子彈也是螺旋前進、兩點間最快到達的不是直線,而是有一條最速曲線(http://drstanford.blogspot.com/2017/07/blog-post_22.html?m=1⋯⋯真是太妙了!

之前上台東劉美珠老師的「經驗解剖學」,她也有提到身體幾乎每塊、每根骨頭都有螺旋、曲線,那時就想:那附著在上面的肌肉是不是也跟著螺旋?但也不知骨頭螺旋的功能到底是什麼,現在終於知道原因(之一)了!不曉得螺旋的結構對骨頭來講是不是最穩固的?最能抵抗外力的?受到傷害時也能讓傷害最小?

啊~總算知道力由地起的傳遞、蓄勁於丹田的實質意義是什麼,但但但⋯⋯要用身體實際驗證!

3)這幾次在頂樓打連步拳、功力拳,都刻意讓身體鬆,手不主動出力,由身體帶動,ㄟˉ~今天在教室打連步拳,竟然發現自己會往下沉耶!但似乎尚未結合「力由地起」!

4)問陳教練如何讓胯打開,伏虎式、腿法⋯⋯都需要胯開啊!

之前練完武術,都覺得身體會緊繃,這兩次就比較好了,不緊繃才是正常的,緊繃都是在用慣性的模式,練功就是要把慣性的模式改掉!

 

下午太極導引:

一開始就做基礎功地板動作鬆胯啊:盤腿旋腰,實在是磨功!偷偷看其他同學,哇!幾乎都旋的下去,跟週四晚偷看大家做跌岔旋腰一樣。然後劈腿我也只能劈90度左右,前俯也俯不太下去,唉~有時實在很想把雙腿拔掉清一清,再重新裝上去啊!沒辦法,以前久坐不動自作自受,就慢慢練鬆唄!很重要的是:練鬆不是用力把緊的部位拉開,而是用呼吸、旋轉,慢慢把裡面的空間找出來!

接下來複習之前的招式,但心中懸著事情,果然就比較不融入啊!

 

我發覺武術及太極導引會讓身體的緊慢慢解掉:原本右上臂外側緊繃,伸手到右後就會痠痛,慢慢旋、慢慢鬆,最近就不痠痛了。下背舊傷以前根本沒去治療,現在慢慢被引發出來,所以以前不正常使用身體的後遺症,都會在練功中引出來,沒關係,慢慢練、慢慢解!重新學習使用身體,讓身體恢復原本正常的狀態!

另一個發覺是:個性似乎轉了,不曉得是年紀還是修行的關係,臉皮越來越厚:以前上課學東西是老師不要注意我最好,有問題也不問,現在是不管啦!老師要我帶動作也可以,以前一定是盡量推辭、有問題想不通就問、被抓到動作不好也沒關係,就改唄、被唸、被糗也沒關係啦!有進步的地方也會自我誇獎一下,呵呵,「我相」應該是比較健全成熟了!

 

今天沒相片,看看以往的影片!那時的馬步,其實站的不好啊!

arrow
arrow

    心領神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