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_0189.JPG

上午繼續上「漢唐經方學堂」的《傷寒論》第49堂課,老師繼續講厥陰病。

講到有一條條文有「灸厥陰」,灸厥陰即是在補陽。老師再一次強調,補陽是很難的,經方所謂的「陽」是指臟中的血熱,而且是心臟跳動產生的熱,不是邪熱、虛熱,只有心臟跳動產生的熱才會有功用!

那如何補陽?也就是如何讓陽入臟?之前有講過,再重複講:

一是「子時一陽生」,所以晚上11點前一定要入睡。

第二個就是「艾灸」,可以讓血熱入臟!

給陽藥是幫助,是一時的。

講到另一條條文時,老師提到現代人一代不如一代耐熱,因為現代年輕人都用手機,早也用、晚也用,躺在床上也在看,甚至熬夜看,用眼過度,致使肝臟都很燙,肝臟一燙就很怕熱啊!

上完課,買一瓶「桂枝湯」當日常生活保養。

 

目前整理完第33堂課,老師課中有提到可運用在日常生活的狀況:

身體各部位流汗及晚上流汗代表的狀況:

.陽面流汗是好的。

.只有陰面會流汗,代表一定有實。

.只有頭面流汗,代表浮陽往上走。

.只有下半身流汗,代表腎家的實證。

.晚上會流汗,代表臟有實。

閱讀全文:

https://rockfly168.pixnet.net/blog/post/362268999  

 

想喝水,但是吞不下去的狀況:

.想喝水,但是吞不下去,有可能:胃寒、腸胃津液不足,或是過熱。

.現代人想喝冰的飲料,水喝不進去,額頭又熱,代表腑過熱。

.常常熬夜吃宵夜,腑很快就過熱了,額頭也會熱。

閱讀全文:

https://rockfly168.pixnet.net/blog/post/362271066

arrow
arrow

    心領神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