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_5705.JPG

繼續來上李怡達老師導讀《人學》,這次是第八次。

 

偶然從臉友的動態消息上看到史代納的「關於思考的實用性訓練」,真是驚為天人!與《奧秘科學大綱》[更高層知識的取得]的「六個基礎練習」有異曲同工之妙呢!但但但……個人認為要反過來看清楚自己的思考模式實在是一件很不容易、很不簡單的事,我是接觸了認知心理學後才知道自己的思考有多麼地充滿偏見、成見、盲點、刻板印象與捷思!認知心理學認為我們的認知方式是選擇性的接觸、選擇性的詮釋與選擇性的記憶,為什麼會「選擇性的」?因為我們從小到大一路受到家庭、教育、社會、國家、企業、媒體……等等有心無心無所不在的影響(更不用說與生俱來的),造就了我們的價值觀,也就是很深層的內在假設,這些假設就會讓我們看到想看的、想到想想的、記到想記的……(想想「羅生門」,每個人都看到自己想看到的,每個人也都認為自己看到的才是「真相」然後變成一個「固定」的人,除非反過來一直往裡問自己為什麼這麼看、這麼想、這麼記,不然實在很難認清自己的思考假設及模式。但即使這樣問,問到一個程度就問不下去了了了……怎麼辦?靜坐、打坐是一個方式、史代納的練習是一個方式,這些都是讓自己靜下來、有「定力」一直往內心鑽,而看書則是一個輔助,讓自己知道自己到底是受到什麼影響(這些書也是一個影響),也讓人知道為什麼史代納要我們這麼練。在此提供幾本個人認為不錯的書:《為什麼你沒看見大猩猩》《都是大腦搞的鬼》《怪咖心理學》《誰說人是理性的》《不理性的力量》《房間裡最有智慧的人》,如果比較有時間,可再看《快思慢想》。

關於思考的實用性訓練(上)

關於思考的實用性訓練(下)

更高層知識的取得

 

就佛法來看,上述都屬於「識心」(從無明、行、識、到名色),包含心理學講的意識及潛意識,意識都不容易知道了,更不用說潛意識。史代納認為平常就要訓練自己「正思惟」,到認識更高層世界的知識時才不會誤入歧途。正思惟應該就是「明心」,也就是知道自己及眾生心,不然出菩提路時就是另一番修練了,也就是對真實人心的狀況其實是不了解的:每個人都認為自己所看、所想、所記都是「真的」:事情就是這樣啦!他那個人就是那樣!東西就是要這樣用!你只要這樣做就好了呵呵!

 

回到《人學》,二至五講是講心魂:什麼是意志、情感、思考,以及三者間的關係,上次第六講開始講「靈」。

 

為什麼要先講心和靈,而不是從身開始講?身不是和我們最密切且最容易觀察的嗎?

原來史代納認為如果從身開始講,就容易陷入目前研究心理的狀況:以動物實驗為依據來解釋人類行為。怎麼說?動物身具有本能、衝動及欲望,人身也具有這些,但人還有心及靈的作用,如果把動物實驗所觀察到的現象類推到人,那就會以為人只有身的作用。比方著名的巴夫洛夫古典制約實驗,狗只要聽到鈴聲就會分泌唾液。人也會,但人也受到其他因素影響,比方心的動機;靈的願望、企圖、決定。這裡有一個實際例子:同樣的工作,為什麼有人願意領較低的薪資?行為心理學家的觀察

 

心由離斥感及融合感而形成思考、情感及意志,那靈如何作用於思考、情感、意志?

完全有意識是「醒」,是「思考」(當然,有時或某些人在思考時不見得是醒著)

部分有意識是「夢」,是「情感」

完全無意識是「睡」,是「意志」

為什麼、為什麼、為什麼是這樣?原來物質世界充滿了各種力量,比方聲、光、熱……自我如果直接進入會被擊碎,所以需要物質身提供保護,物質身經由感官接收到外界的訊息形成圖像,自我則接收此圖像形成認知,所以自我並不是直接接觸物質世界。

情感呢?一樣的道理,自我如果直接接觸會被燒毀,只有在夢中意識減弱的狀況下才能接觸。

而意志,如果每個行為的細節都意識到,將會痛苦不堪!想想看,如果消化食物的每個細節我們都清楚的意識到,比方胃分泌胃酸、消化酶將食物慢慢分解的過程都感覺認知到會怎樣?!

 

這堂課還有很多細節與內容,就看煜隆後續較完整的整理了。

 

相關文章連結:

【人學導讀摘錄】系列文章

如果對「人智學」有興趣,請參閱:

「史代納的生平與著作」上課筆記

「從人智學談生命傳記」上課筆記

《奧秘科學大綱》導讀上課筆記

arrow
arrow

    心領神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