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探微(29):如封似閉:20240511

今日(5/11)上午是王世溫老師鄭子太極拳的第二十七堂課,將上課內容紀錄一下,憑記憶及目前的理解記錄,應該有疏漏及錯誤:

一早稍遲到,老師正在教孫思邈養生六字訣:肺:發「呬」音。

雙手在前稍環抱平舉,沈肩墜肘,以胸轉到背後膏肓穴,雙手大拇指比「讚」向前推出時,由肺發出「呬」,濁氣由肺經雲門、中府至大拇指出。

六字訣是以不同的聲音頻率對應五臟跟三焦,以排出五臟跟三焦的濁氣。分別是:噓—肝;呵—心;呼—脾;呬—肺;吹—腎;嘻—三焦。發「呬」聲時不是以喉嚨大力發聲,而是以「肺」發聲,這樣配合手及身體的以形導氣,才能有效地將肺中濁氣排出。

我做時都會以喉嚨大力發聲,要放掉喉嚨,以肺發聲才能走肺經!一位師姐原本有板機指,之前做一做竟然就改善很多,真是蠻神奇的。

 

我問:提手上勢之前請假沒學到,做起來感覺怪怪的,最後兩手合再擠出時,是不是要開髖氣上再出?

我先做一遍給老師看,結果由單鞭的前七後三弓箭步,移重心到前腳時,移的不到位就轉,所以左胯會跟著走,把重心移到位(約當百會、會陰、腳跟呈一直線)再轉,就是左骨盆把左股骨頭包起來,左胯不會跟著移動。所以有到位,結構就不會變,沒有到位,結構就會調整以便穩住身體,也就是不只肌肉會代償,骨頭也會代償。

接下來合、擠、提手,這裡需要開髖氣上嗎?

師問:上一步轉時,髖有沒有開?

我再做一遍,感覺有開一點。

師:所以太極拳沒有多餘的動作,上一步的轉,髖就開了,這時氣上手腳就要到位了,要多加練習體會。

我們講腳轉開髖氣上,但千萬不要執著在名詞、名相上,要注意相關的「內容」是什麼!

太極拳為什麼要慢慢打,就是要等氣到,沒有氣到,就是空架子。

老師提到尚武堂的英文一直沒有決定,他覺得用awareness不錯,因為太極拳不是外在肢體之拳,而是心意拳,一方面要隨時覺知、覺察自己身體內部的各種細微狀況,另一方面對自己的心意也要覺知!

師兄姐有幾位得帕金森氏症,手一直抖,問老師如何才能不抖,老師請他手指伸直氣出就不抖了。有一位走到牆前就停住停很久,老師就請他走,到牆前就發指令:轉過身繼續走,他又能轉身走了。老師認為人都被自己頭腦裡的思維限制住了。

我覺得老師的提醒非常重要!太極拳不只是讓我們修身:發覺身體的另一種可能:鬆、用筋不用肉、骨轉、氣流,還有另一個作用是養性,也就是藉由覺知自己的心、意、思維,而能調整自己的心、意、思維。但這得靠每天練功逐漸累積而得,就好像站樁,不只是練肢體的鬆沉,也在練意念的鬆沉,把原本浮躁的身體與意念通通鬆下去,沒有每天站,根本不會鬆下去,也就體會不到拳經的境界,也就沒有修身養性的效果!

多年前學過身心學的身心技法,其中的費登奎斯方法認為動作、情緒、感受、思維在大腦的區域非常靠近,其中情緒、感受、思維隱藏於內,要探索、改變會花很長的時間,但動作是外顯的,只要改變動作的內涵,就能改變情緒、感受及思維。也就是說動作裡面包含我們的情緒、感受及思維,只要改變動作的內在質感,情緒、感受及思維就會跟著調整。可以觀察一下自己,我們有很多的慣性動作,比方悲傷、憤怒、高興、興奮、惱怒、想各種不同事情時,自己的肢體有什麼呈現,一定會有我們慣有的呈現方式,這就形成限制性的神經迴路,但其實神經具有可塑性,比方慣用右手的人,右手突然不能用了,只好改用左手,剛開始很不習慣,但總有習慣的一天,習慣時那就代表神經已經重塑完成!而且剛開始一定是慢慢的動,最後才能快速的動。神經不止可以重塑,甚至以前認為腦中神經損壞後不能再生,後來都發現其實可以再生呢!

費登奎斯方法就是藉由輕柔緩慢的動作,讓同一動作有各種途徑去完成,也就是藉由不同部位、不同肌群、不同組織、結構去做同一個動作,以促進新的、細微的神經連結,這樣自己動作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了,一旦可能性增加,原來限制自己的情緒、感受及思維,就會發現原來還有很多路徑可以走出去!

那為什麼要用輕柔緩慢及細微、範圍不大的動作?其實輕柔緩慢及小範圍的動作比重硬急快及大範圍的動作難多了:重硬急快及大範圍的動作,動用到的大部分是大肌肉;輕柔緩慢及小範圍的動作,動用到的是小肌肉,甚至不用肌肉,用的是筋膜、用的是氣。正因為難,動用、連結、重建到的神經數量、種類及粗細就更多了!這下明白太極拳為什麼要輕柔緩慢了吧!而且功力越高,外面越看不到什麼動作,都是動在裡面,這下造成的神經連結又更多樣了!

身心學認為身心是一體的,會互相影響,很多身心技法的創始人都是因為自己的病痛無法經由西方醫學解決,轉而自己探索自己的身心而創出各個不同的身心學派。以身心是一體的觀點來看,我認為太極拳就是東方的身心方法,其實很多派別的身心技法都有參考東方的傳統武術及醫學,像太極拳、柔道、中醫、藏醫⋯⋯以及原始部落的儀式及身心觀點,所以我們的傳統功法及中醫其實是很寶貴的,就看我們能不能發覺體會出它的內涵,以及賦予現代的意義了!

 

如封似閉:封勁跟閉勁:請參照《太極拳解析》112-115

封:進步搬攔捶之後,右拳放開變掌,腰胯左沉,胸腰折疊,左掌收回,沿右手臂下穿出,手心朝上,置右肘下,接敵方之手。

重心稍後移,氣由腳沿腹面衝脈上至胸,帶動雙手在胸前交叉,謂之封。

閉:封之後,氣繼續沿腹面衝脈上到眼睛,含胸,肋向兩旁漲帶手上轉按出,把對方整個籠罩起來,敷蓋對吞,好像老鷹抓小雞一樣,又好像飛機由上往下看一樣。

按,可以從後走督脈,也可以從前走衝脈,這裡的閉是走衝脈。

老師的書裡似乎是走背脊督脈,最後轉至前胸至手。按本來就可走衝脈或督脈,我覺得應該是看對手以及前一步「封」把對手引進落空拔根的狀況,對手強時,ㄧ走督脈可能他就趁勢推出,這時就可走衝脈。

 

師姐問:右髖一直感覺不太舒服,該如何處置?

老師以八卦拳的一招來對治:由腳轉上來、轉胯、轉腰、轉身體,再轉手。

做幾次,師姐覺得舒服很多耶,又發現右邊脖子不舒服,老師請師姐帶她做八段錦第四式:五勞七傷往後瞧。

 

如封似閉的以往影片整理:

1.進步搬攔捶之後,合進來,按出去。胸腹之間帶手動,合進去,胸轉一下,按出來,一定要動在裡面。合,然後按,如果是手動,就動不了對方,胸動,就轉過去了。太極拳,合、發;合、轉。

2.進步搬攔捶之後,如封似閉。形意拳有橫拳,橫拳跟如封似閉有一點點像,先合進來再發出去,上一式捶的拳不是直回,是肘合進來,再出,關鍵在於肘入身以後轉出來。

 

王世溫老師的太極拳專書,請上蝦皮購買:

《太極拳解析》

《太極拳勁氣解析》

 

「太極拳探微」系列文章

arrow
arrow

    心領神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