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_9792.JPG

日常生活裡的人智學》大概是至今自己讀過施泰納(史代納)的書裡,比較容易進入並且理解的書,雖然還是需要一些基礎的人智學知識,比方人的組成(1),但比起《神智學》、《奧密科學大綱》(2)、《人學》(3),實在親民許多,尤其在日常生活中就可練習、印證及體會,實在令人驚喜!話雖如此,還是需要一遍又一遍的研讀,因為施泰納的敘述往往可以多層面、多角度的探索與浸淫,更不用說常常與自己原來的想法及觀念完全不同甚至相反了!每次看他的書,腦袋有時好像受到一次又一次的重擊!看不懂時,又空白一片,不知道他在講什麼!但很奇妙,過一段時間再讀,好像又可以多理解一點他的意思!

 

來看第一篇:思考的務實煉養。先說明:我自己一直對有些人為什麼能夠有創意、有洞見非常感興趣,也就是這些人為什麼能夠蹦出令人驚嘆的點子、令人嘆服的觀點?他們到底是怎麼思考的?多年來陸陸續續讀了一些資料,所以對這一篇特別有感覺!

 

我們要先探究:什麼叫「思考」?「思考」是什麼?

目前的理解:為了明瞭自己或某些人、事、物,而進行的內在活動。

為什麼要明瞭?可能是遇到某些狀況,為了要解決這個狀況;或者是因為好奇、興趣,而想要了解。

那我們如何「思考」?

一般是先搜集資料,然後了解、推論因果關係,最後下結論,如果最後結果與結論不同,就會從頭檢視,看是哪裡需要調整。

但是我們每次思考都會這樣做嗎?不見得!我們的思考其實充滿了「捷思」與「偏誤」,甚至還有很多「雜訊」!難怪諾貝爾獎要頒經濟學獎給研究人類判斷與決策的心理學家康納曼了!(康納曼的中文著作有:《快思慢想》、《雜訊》。)

再回想一下,我們受教育時,是怎麼學的?是不是背公式、現象,了解公式、現象的運用,但對於發現那個公式、現象的人是怎麼發現、怎麼想的,則完全忽略,所以我們只會後半段的應用,前半段的發現思考過程則付之闕如!

 

那人智學如何看「思考」?

首先,施泰納認為:許多自稱為務實的人,揣想他們的行動是由最實際的法則所指引著。但如果我們更進一步地審視,我們發現他們所謂的「務實想法」(practical thought)多數並非是思考,只不過是持續地追隨傳統的意見與習慣罷了⋯⋯對這些人來說,所謂的務實思想或思考,所涵蓋的只是去追隨在某事物的建構中,那些被視為標準的權威者想法。任何有著不同思維的人,便被視為不切實際,因為他的想法與這些傳統的想法不甚相合。

接著他舉郵票及鐵路的狀況為例,說明:當某個非常實用的東西被發明問世,這通常是由某位不具有那特殊領域裡的專門知識之人所創作出來的。

想想看,為什麼會這樣?現在是否還是如此?比方:馬斯克創辦的特斯拉及spaceX,他對造車及火箭原本都是門外漢呢!另外,企業界非常重視的創新領域,著有《創新的兩難》、公認的創新大師克里斯汀生,也認為最好成立獨立的組織,處理突破性科技,這樣的干擾最少,也能獲得相應的資源。

企業應該是最重視創新的地方,因為攸關一間公司能否長久存續,而創新的關鍵,我認為就是怎麼「想」、怎麼「思考」!或者怎麼「接收訊息」,這裡的訊息,除了世間,還有靈界的訊息!

想想看,我們的思考是否是「持續地追隨傳統的意見與習慣」?這就要靠個人的自覺與反思了!我自己的經驗是:人的反應、思維,十之八九都受到父母、教育、社會的影響,而且我們的「認知」往往都是選擇性的接觸(只看到、聽到、觸到⋯⋯自己想接觸的)、選擇性的詮釋(只按照自己喜歡或慣性的方式解釋)、選擇性的記憶(只記住自己想記的部分)(4),那個「人智學」所說的「」、「自我體」很少出來啊!不過,要在現今分工越來越細、訊息又越來越多、越來越混亂的情況下「獨立思考」,確實是一件越來越不容易的事了!

 

所以施泰納認為:「我們一定要在真正的思考(genuine thinking)與一般所謂的「務實思考」(practical thinking)之間,做出清晰的分辨。所謂務實的思考,僅僅只是在傳統的思想遺緒上說理而已。」由此可知,施泰納認為的「思考」與一般的思考是不一樣的!

這裡,施泰納除了前面提到所謂務實想法,不過是持續追隨傳統的意見與習慣,也舉他學生時期的例子提醒我們:「我們極有可能將自己封閉在由自己的想法所形成的殼裡頭!」就好像人們站在車裡使勁推著,相信正是他們才讓車移動;或者像公雞,以為太陽會升起來,是因為牠叫一樣。

想想看,我們是否經常如此,所以總是踩入同一個坑!

 

接下來,應該是本篇的重點了,就是:人智學的「思考」究竟是什麼?

施泰納認為:真正在思考上的練習,需要對思考具有一個正確的態度與一種合宜的情感。要如何獲取一種對思考的正確態度呢?任何相信思考僅僅是發生在腦袋裡的活動或是心魂裡的活動之人,無法對思想有著正確的情感。懷有這種想法的人,會經常被錯誤的感覺所誤導,而無法找到正確的思考習慣,也無法在思考上做出必要的要求。一位對思考有著正確情感的人,必定會說:「如果我可以對事物歸納出想法,同時學習透過思考來了解它們,那麼這些事物本身必定一開始就包含這些思想了。這些事物一定是依照著這些思想而被建造出來,也就因為如此,我才能相對地從事物本身汲引出這些思維來。」

把上述的話多讀幾遍,剛開始可能會覺得他在講什麼啊?幾遍之後可能會覺得理所當然:對啊!事物本身裡面有建造這項事物的人或「靈性存有」的思維,我們才能從事物本身裡去抓出、體會出這些思想啊!就好像物理定律,比方萬有引力定律,一定是萬有引力定律裡就有當初創造者的思維,我們才可以發現啊!人造物應該比較容易理解,比方車子,車子有種種的系統,比方動力、傳動、驅動⋯⋯每個系統及整合都有創造者的思維在裡面!那自然界呢?當然也是如此,就好像那些物理定律一樣!問題只是要如何自這些事物,汲引出裡面的思維!這後面施泰納會說明。

 

講完自然現象也是靈性活動的結果,現象背後有著靈性存有們,施泰納說:因此,當人們思考著事物,他或她只是將已然存在於事物之內的,予以重新思考(re-think)。世界是由思想所創造出來,同時也不間斷地持續以這種方式被創造著,因此,當人們思考著事物,他或她只是將已然存在於事物之內的,予以重新思考(re-think)。世界是由思想所創造出來,同時也不間斷地持續以這種方式被創造著,單單這樣的信念就可以對思想的真實內在鍛鍊有著成果。

哇!單單這樣的信念就可以對思想的真實內在鍛鍊有著成果呢!

我們回頭再看前面的敘述,為什麼他會說:真正在思考上的練習,需要對思考具有一個正確的態度與一種合宜的情感?如果對人智學描述的人的三元性(5)有所理解,應該會比較清楚,心魂的作用是意志(願性willing)、情感(感性freeling)與思考(理性thinking),這三個是一體的(6),無論是思考、判斷或決策,裡面一定都有意志及情感,我認為態度就是意志(願性)的呈現,所以要有正確的態度與一種合宜的情感,才有真正的思考!人不是理性的動物,人是理性、感性與願性兼具的「人」,人不是動物,人就是人(7)!人智學的演化論跟達爾文的演化論是不一樣的!人智學認為人一開始就跟著地球、宇宙在靈界、物質界輪迴演化,不是最後才出現,未來也是繼續跟著地球在物質界、靈界演化!

那一切事物的背後真有某些存有去製造它們嗎?人造的就不必說了,很容易理解,就是人!那自然界的事物、動物、甚至人、宇宙呢?

施泰納舉了手錶結構及學校模仿行星系統起源的油滴實驗為例,說明我們往往忽略了那個製作手錶的人及攪動油滴的人!我們會比較人的組織體與手錶內部機械運作的相似性,但卻忽略了手錶是人製造出來的,那人呢?我們會用長針刺穿油滴並使其旋轉,讓微小的球形油滴被拋甩出來,創造一個迷你版的行星系統,卻忽略了那個使其旋轉的人!那真實的行星系統呢?

當然,有人會認為行星系統、宇宙、自然、植物、動物、人是隨機相關物質碰撞產生出來的,不是有誰在背後去促成,那些物理定律也是隨機慢慢形成,背後沒有誰的思想!那我們可以實驗看看,在沒有任何外力下,隨機的碰撞是否會產生生命?!

 

接下來,就是以前面的正確的態度與合宜的情感,來做思考的實際練習!施泰納在這裡再次提醒:提到思考的實際練習,一定要了解的是,思想唯有在它們已然存在的世界裡,才能被汲引出來。就像是水只能從一個實際已盛裝水的杯子裡倒出一樣,思想也只能從已然包含了思想的事物中抽取出來。這世界是由思想所建造而成,也因為如此,思想才能從中汲取出來。若非如此的話,務實的思想就不會出現。當人們能感受到這些字語的全然真義時,對他們來說,要捨棄抽象性的思考將變得容易。如果他們可以信心十足地相信,周邊的事物之背後隱含著思想,以及生命的真正事實遵循著思想而動——當他們感受到此點,他們將能輕易地轉換成一種思考上的務實習慣,一種奠基於真理與事實的思考習慣。

這就讓我想到在《超越生死門》,也就是《認識更高層的世界》或《秘修學徒的高等靈性修練法門》裡面施泰納所說的:「這一項修持便是訓練心不隨外界的因緣妄想馳逐,也就是不受外界的影響,而轉向內,發展內在的靈性生命。在外界印象中跳來跳去找刺激的人,是無法找到高等靈界之路的。學生不要被外界印象麻木了知覺,而是生活在外界印象中,要讓豐富的內心生命來做主。當走過美麗的山景時,有靈魂深度、感性豐富的人會與感性貧乏的人有相當不同的體驗。只有在我們體驗過內在後,才能打開外界真正美麗的封藏。一個人揚帆過海,也許只有些許的體驗流過他的靈魂,而另一個人卻可能聽到了宇宙之靈永恆的言語,揭露了生命存在之謎。我們若要與外界有親密的關係,一定要學會與自己內心的感受與想法也隨時保持親密的關係。我們的外界充滿著聖潔的光輝,但我們必須體驗到神聖的內在後,才有可能發現外界的神聖之處。」我們必須發展內在的靈性生命,體驗到神聖的內在後,才有可能發現外在的神聖之處!所以鍛鍊「思考」,應該也是在發展內在的靈性生命!

 

那要如何做思考的實際練習?(待續)

 

反思1:但但但……「所謂的務實思想或思考,所涵蓋的只是去追隨在某事物的建構中,那些被視為標準的權威者想法。」

如果我們也是一味地追隨「靈性存有」或施泰納的想法,不也是:只是去追隨在某事物的建構中,那些被視為標準的權威者想法?雖然現在施泰納或「靈性存有」的想法都不是主流,也不是標準的權威者,但未來有可能是;或者因自己還不能看見靈界而視施泰納的說法為權威標準,所以我們也要非常小心、自覺!

「智慧」真的是非常不簡單的!

修行是:「走一步、抹一步。」這個階段的功課做完,就要放下歸零繼續向前,不然就是被現有的觀點、體會綁住了!也就是即使「有真人始有真知!」但成為真人之後,還是要放下、繼續前進!真人、佛……之後,應該還是有無限的路要走的!

 

反思2:到底有沒有靈界?有沒有靈性存有?人死後就什麼都沒有嗎?

李嗣涔教授的「手指識字」實驗或許拉開了簾幕的一角!來踢館的物理教授包起來的「佛」字,偶然讓李嗣涔教授發現了「神聖字彙」,比方:佛、菩薩、藥師佛、老子、耶穌……可能是接通靈界的「網址」!請看李教授的演講與論文,以及王立文教授的論文:

李嗣涔教授手指識字的實驗:關於神聖字彙的發現!

由手指識字實驗辨識特殊關鍵字所觀察到的異象

手指識字關鍵字與信息場之聯繫模式

與信息場對話

遨遊有形與無形界

信息場與隱密物質和隱密能量的可能關聯

複數時空-解釋暗質、暗能、意識與特異功能之統一架構

一物兩象--手指識字與念力的可能生理機制

心靈的結構與物理

 

王立文教授:

從網路概念看精神宇宙的結構

信息場的競存演化說

從網路之電子郵件看信息場之溝通模式

從網絡式信息場的觀點看通靈現象

祭祖儀式意涵之探索

 

1奧密科學大綱02:人類組成的七個層次(20150914

2奧密科學大綱上課筆記各篇連結網頁

3《人學》導讀上課筆記各篇連結網頁

4人的認知:選擇性的接觸、選擇性的詮釋、選擇性的記憶:20220109

5《人學》導讀02:第一講:導論:教育在「現代」的任務&如何讓孩子的心靈與身體和諧的結合、老師自身狀態的重要(20170916

6《人學》導讀06:第五講:「現代」心理學04:情感與思考、意志的關係&真實是什麼?(20171202

7《人學》導讀05:第四講:「現代」心理學03:意志與情感的關係,以及意志在身心靈各組成部分的呈現(20171118

 

arrow
arrow

    心領神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