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鍛鍊教練 / 身心靈探索者】心得篇:「身心康適」之「身

這四天真的是驚奇之旅:

1.身體是「流動」的:仔細想想,對啊!身體真的是流動的!不論是血液的循環、呼吸的進出、能量的轉變、情緒的起伏⋯⋯都是流動的!中醫也認為不通則痛,通就流動順暢啊!這樣的事實、觀念及意象,讓人產生完全不同的身體感覺,將人從固著的狀態釋放出來,彷彿「活」起來了!不知大豐老師跟美珠老師是如何體悟的?大豐老師的論文有中文版嗎?美珠老師的身體展現,真的是「身體是流動的」最佳代言人及示範,讓人看到身體的無限可能!

 

2.活靈活現的教具:

兩手輕握發泡球,竟然可以感受脈動從手指、手掌逐漸延伸到手肘、上臂、腋下及身體,真是太奇妙了!

頭不只是外殼,裡面還有一個蝶骨,竟然跟神經管、消化系統,甚至中脈有關!

頭的外殼也不是絕對的不動關節、手的最後或第一個關節是胸鎖關節,不是肩關節!

脊椎一節一節的接面空間排列隨著頸椎、胸椎、腰椎而不同,各有不同的功能。

頭的枕骨與第一頸椎巧妙的疊合,讓點頭起源於此;第一、二頸椎巧妙的連結,使搖頭起源於此。

穿上海星繩,讓人體會到肚臍(丹田)與兩手、兩腳、身體到頭、會陰的關係。

⋯⋯⋯⋯⋯

每當講到新主題,或我們露出狐疑表情時,美珠老師就好像哆啦A夢,從口袋裡拿出一樣又一樣的教具,哇~頓時讓人豁然開朗,原來是這麼一回事啊!我個人是聽得意猶未盡、欲罷不能!還好早就報名「經驗解剖學」,打算好好了解、體會自己的身體!

 

3.豐富、精彩的課程內容及活動:我自己因為40好幾之後感覺身體僵硬、體力衰退而開始運動,但不知是之前都是坐辦公室或者是因長期以不良姿勢搬書,導致右下背部經常受傷,一運動,就梨狀肌症候群,會一直從臀部痠麻到腳底,再來左膝側邊只要長時間下坡走路就痛,後來跑步也會痛,可能是髂脛束症候群。之後練肌力及體能訓練有漸漸改善,但不久右臀又開始疼痛,右下背部也時不時受傷,這⋯⋯直到有一天右肩胛骨跟脊椎間開始往上痛到肩膀,麻到手指,幾乎無法工作,才開始認真尋找原因及其他訓練方式。由於一直在探索身心靈,所以經由網路搜尋到身心學實在驚為天人,陸續參與費登奎斯的動中覺察練習、亞歷山大的11課程,也買相關書籍來閱讀,對身心之間的關係漸漸有了認識。同時也閱讀美珠老師與大豐老師的「身心學的意涵與發展之探究」、「健康養生的新趨勢—身心適能」。這次實際聽美珠老師講身心流動技法的起源及理念源頭,晚上再重讀上述文章,就更加了解了!除了身心學,我也重新學習剛出社會時練過但也已二十幾年沒練的太極導引、跟長洪武學老師練武術,慢慢發現亞歷山大的原則跟太極導引實在很像,像:無為、用意不用力⋯⋯而武術更是千錘百鍊之後的人體使用方法!我自己原本也有靜坐、練丹道炁功,深深覺得東方的身心鍛鍊也不遑多讓啊!甚至還有修仙呢!所以一看到大豐老師結合東西方哲學就很想了解內容會怎麼寫!

除了講課,美珠老師示範帶領引導的活動更是一絕,之前接觸的費登奎斯、亞歷山大都是偏靜態,身心技法也可以練心肺、核心?練柔軟度可以理解,但練心肺、核心其實就有點懷疑了!但是一做下來,ㄟ~跟體適能練心肺不一樣耶,正如講義裡面提到的:「Bowman在他的書中特別提出:「我們根本不需要特別強度的心肺訓練,我們需要的是全身順暢的流動起來。」因為全身的血管都是心臟的延伸,我們不能只是訓練心臟的力量,而是讓全身的血管都富有彈性。而且細胞的氣體交換都發生在末端微血管,所以應該讓心臟是遍佈全身的概念深根,心臟本身的負荷自然減少,循環代謝也變好了。」

只見美珠老師整合前天及即將上課的內容,藉著一項接一項的活動,引導我們流動起來,從暖身、複習、新元素、再到緩和、結束,過程中笑聲不斷、驚喜連連:啊!原來我的身體還可以這樣動!原來慢不一定沒力、快也不一定要緊縮!原來身體有那麼多可能:伸、屈、扭轉、擺動、推、拉、掉落、融化、搖擺、閃躲、戳刺、踢、抬起、雕塑、捲曲、前衝、揮動、輕彈、漂浮、滑動⋯⋯原來空間可以那麼多樣、原來跟別人、團體的關係也可以在動作中練習、呈現及體會⋯⋯人體真是太精彩豐富啦!不知不覺汗流浹背、也不知不覺充滿歡喜!會不會累?也會!但跟一般體適能心肺訓練的累不可同日而語,實在太有趣了!絕對會讓人重新認識身體、重新跟身體連結,宛如重新再活一次!

 

希望老師再開的課程:

1.以嬰兒發展動作的歷程來訓練成人恢復自然動作:目前西方復健及健身界也發現嬰兒發展動作的重要,像DNS(動態神經肌肉穩定術)。從身心學的角度,如何看嬰兒的發展動作?又如何運用、連結至成人動作?

2.銀髮樂齡族的身心訓練:銀髮樂齡族的身心不同於成年人,該如何進行身心訓練?

3.運用武術、氣功進行身心訓練。

4.如何自然的躺、坐、站、走。

 

問題:

1.動作的本質是什麼?

我自己的探索,目前探索到的是:動作的本質是生命。

生命的本質是流動;

那流動的本質是什麼?

2.仔細閱讀身心流動技法的起源,深深覺得大豐老師及美珠老師實在了不起,能夠結合東西方哲學,提煉出這一套技法!想請問大豐老師跟美珠老師是如何體悟出人是流動的?大豐老師的論文有中文版嗎?可以買嗎?

3.西方的學術界目前認為人是身心靈三元性嗎?似乎是身心二元?

4.如何設計ㄧ堂身心動作教育課是否有書可參考?

從目的、架構、流程,再到填內容進去,也就是動作項目。

5.這段期間,我們該如何加強理論基礎以及實作?因老師上課講的及帶的活動,大概沒幾個禮拜就忘了!是否有建議的資料(論文、一般文章)、書及影片可供研讀、參考?或者老師帶的活動、講的內容有錄影可重複分析、複習?

6.一般在進行正式健身運動前,教練會對學員進行功能性評估、生理評估及健康風險評估,比方:PAR-Q表、ASCM的冠狀動脈疾病風險評估。那在進行身心流動技法前,是否也要經過一些評估?或者要注意什麼?

7.「身心律動」講義第5頁倒數第三行提到:Emilie所謂的「自發性動作」,自發性動作是什麼動作?

8.「身心律動」講義第9頁第11行,提到:讓心臟是遍佈在全身的概念「深根」。這個「深根」是筆誤或有特殊涵義?跟身心康適二階段訓練課程裡的「深根練習(grounding)」有關嗎?

 

四天一下就結束了,期待「經驗解剖學」、第二階段的「身心律動」,以及明年的「日本操體技巧」、「流動核心」、「流動伸展」!

arrow
arrow

    心領神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